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交流体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静思 发表于 2005-5-10 13:0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琴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小提琴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看了蓝天的自由这位朋友所发起的学琴究竟为了什么...现在特迷茫的讨论,我想谈谈我的看法。我认为,选择了小提琴或是其它音乐活动其实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音乐在这种生活中就如同吃饭睡觉一样必不可少,不论是专业或是业余,在这一点上应该是共通的。楼主所发起的讨论并不是偶然存在的现象,不论是对专业或是业余的来说这样的困惑都是多多少少存在的。作为专业的从业者,他们依靠其对专业的学习以及一些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所得到的知识作为谋生的手段(毕竟作为生物活下来是最基本的)。在现在这样一个社会,他们的音乐理想、艺术追求很有可能因为生存、物质追求等因素被淡化掉(能双丰收的人毕竟是少数)。那么理想、追求依然存在,但迫于生活压力他们的音乐活动又更多的是功利性的,这对于一个从小经历了漫长学习、付出了高昂代价并且全身心投入到音乐当中的人来说,为了物质需要而扼杀、抑制自己从小所追求的东西,内心是痛苦和无奈的。作为业余爱好者,他们怀着对音乐的美好期待而投入到音乐活动之中,所付出的努力以及代价同样是巨大的。他们从书川卷海中疲惫的爬出来,以对音乐的爱好作为精神支柱,挤出时间来进行学习和练习这是让人十分感动和钦佩的。但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呢?有的是兴趣爱好,有的是被父母逼迫,还有的是打算向专业的学习迈进,前两种情况也许在现在是占多数的。作为音乐的学习,刻苦练习用心揣摩是必须的,但我认为兴趣爱好永远要排在第一位,单纯从音乐来说它本身是一种感性冲动的结果,是心性之所至。进行小提琴的学习也是同样,你因爱它而选择它,那你就必须承受它所带来的枯燥、繁复而辛苦的练习。小提琴学习的复杂性和困难程度在我们的论坛中肯定是人尽皆知的,即使你能承受这些也并不代表你有足够的天赋来把小提琴演奏到自己所期望或是所追求的水平,这是一个很矛盾的事情。当你发现这个矛盾困惑和痛苦自然随之到来了。怎么避免呢?我觉得明确目的是很重要的,既然是兴趣爱好,那么目的一定要务实。不论是专业还是业余,大家共同的目标、追求讲得通俗一点就是要演奏得好听,用好听的乐音来自我表达,与人沟通。但“好听”是有不同档次不同区别的。简单来说,作为专业的演奏者“好听”意味着综合的艺术性。作为业余的演奏者“好听”意味着音响上、韵律上的和谐,这是根本,达到了这个我们才有资本向音乐性、艺术性的目标继续攀登。我们的学习、演奏现在处于什么样的阶段,那么我们就应当在这个阶段上尽可能的完善,然后再谈其它。在音乐活动中,我觉得对于小提琴业余爱好者来说追求一定要有,但将学习、演奏的目的定得太高是不可取的,太高、不切实际的目的对兴趣爱好起到的是消极作用,也就是我在上面所提到的矛盾。在讨论区中,有人提到了“自娱”与“娱人”,我觉得两者间并没有抵触,“自娱”的同时也起到了“娱人”的作用嘛。音乐是让人快乐的,是让人进行心灵沟通的,如能同乐又何乐而不为呢。在讨论的帖子中我还发现了有人说“在中国,小提琴是孤独的艺术”。很正确,但又何止是小提琴呢?小提琴、钢琴的发展已经算是乐观了,这是我国的教育体制,教育理念僵化落后以及整个社会修养素质的缓慢发展导致的,是大环境的产物。随便举个例子,一个普通学生从小学到进入高校,是谁在教五线谱?是谁在教基本乐理知识?他如果不在业余时间主动自己掏钱学习一种乐器,我们的义务教育会教他这些吗?除非他从音乐学院附小开始读到大学,或是高考考师范类、艺术类学校。这是阻碍我国音乐艺术的发展、普及与世界文化接轨的瓶颈之一。

当你在家里练习时,你应当是你最大的敌人;而当你出现在舞台上时,你应当是你最大的崇拜者。——布舍里
2
hommp 发表于 2005-5-10 14:10:00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楼主发言!

我是业余的,拉琴爱琴并且很快乐,很少有迷茫感。音乐也只是我生活的一部分,远非全部。我现在也练琴,但没什么目的,就是习惯。也拉老柴,乐在其中,没觉得目标高。虽然知道拉琴是给自己听的但是从没孤单过,也许在生活与工作上的努力与成就感让我到很充实。琴只是我的另外一种生活,比周围其他人更精彩的生活!

至于大家在谈论的迷茫为什么会产生?我想是因为想追求又担心追求不到,未来看不清楚,不知道拉琴能走到哪去,未来什么样不知道。

我们现在处在这样一个的阶段:经济发展、物质追求、强盛追求等等,按照一般规律,文艺、艺术的兴起会比经济复兴滞后一些,所以不久的将来我们肯定都能看到。现在的拉琴学琴的孩子门那时可能成为专业的艺术家,也可能是音乐氛围的土壤,但文化的兴起需要这样一大批人。

至于微观因素,音乐天赋、个人素质、家庭背景、教师的水平、机遇、努力程度等等非常复杂,大家都知道,不多说了。有家长很早就对孩子说拉琴有出路,其实不是的,所以迷茫出现的概率很高啊。

所以要全面看自己、看条件、看环境的,尤其拉琴的年轻人要早有规划,这样也许会有帮助。

3
hommp 发表于 2005-5-10 14:23:00 | 只看该作者
唉呀,帖子太长自己看得都累
4
314847224 发表于 2021-9-24 15:06:5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5
洱冬 发表于 2021-9-25 09:13: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洱冬 于 2021-9-25 09:24 编辑

楼主发言,说的太好了!

不过看得有点累,当然还有同学有更累人的,但多不是自己写的,是复制别人文章的。。。

是不是学学我们的习大大的发言,“一是。。。二是。。。三是。。。”,

或学学hommp同学,分分段,hommp同学还说自己”帖子太长自己看得都累”。长吗?不长。累吗?不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17 14:21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