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这种机器做小提琴真是神速。

[复制链接]
41
sun200141 发表于 2015-8-3 16:30:00 | 只看该作者
机器做标准化的普级提琴是可以滴,这类琴就别提音色的特别要求了,四根弦能正常定音、发音、琴头把位正确,就算对提琴普级的贡献了,这方面的作用不可否定;但要机械化、标准好地做出每一把都是好琴,就得看你有无本事,先去把每块琴板的材质特性(声学品质)弄成一致了,这是机械化、标准化制作好琴必须的前提条件。。。。。。
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海顿
42
 楼主| 悠悠爸爸 发表于 2015-8-5 00:32:00 | 只看该作者

     这一篇文章用CT分析对比了五把古琴和八把现代琴面板和背板的密度,发现古琴与现代琴的同种木材的密度中间值没有明显差异,但是同种木材的早材与晚材密度差的平均值,古琴却显著小于现代琴。通常认为小冰河时期的寒冷气候导致的这种材质差异可能与古琴的优异音色有关。文中还提到,古琴的木材很可能没有经过沤浸处理,而一把现代琴的木材则处理过。


http://journals.plos.org/plosone/article?id=10.1371/journal.pone.0002554


    不过,古琴与现代琴的音色到底哪个好,有各种对比实验。由于音色对比受主观因素影响太大,所以才双盲测试。最近的一次结果在这里


http://www.allthingsstrings.com//News/News/Modern-Violins-Dominate-Old-Question-Strad-or-Modern


    结果江峰和Scott曹 名列第一第二,而开头提到的数控机床复制的斯氏琴Betts为第三。


    看来,好琴严格复制,音色也很不错。


43
zhao668811 发表于 2015-8-5 08:45: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lthy在2015-7-24 18:55:00的发言:
机械化,标准化的发展终将淘汰一批普通手工从业人员,也可以给消费者带来实惠,但是永远替代不了高级手工劳动者。在德国、瑞士、日本等国家,高级手工劳动者始终是最受尊重的行业,顶级手工服装,钟表匠,哈雷摩托里装配工的签名,他们凭着一双手,几十年乃至上百年来追求和传承着极致,保持着高傲的荣誉感。 闻名于世的瑞士表也曾受过日本廉价石英表的冲击,几乎遭受灭顶之灾,但专注执着的手工业者通过升级创新迎来了再次繁荣,在豪表界一统江山。 并不是所有的机器都能代替人,即使火箭制造,它的心脏也需要人工帮助“焊接”。 当前中国缺乏的是一种工匠精神,崇洋媚外的国人去日本抢购马桶盖,殊不知它本就是国产货。国货并非不能出精品,而是急功近利的社会缺乏认可大工匠的氛围,所以在中国很多精华和糟粕都一起失传了。

我赞成此贴观点。机械化、标准化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机械化、标准化是可以制出好琴来,这以为实践所证明。现在制琴的小作坊化,是个体私有制的产物。他们从工厂分离出来,也是迫于生计。大国工匠的精神要发扬,制琴的工匠精神要发扬,我想发扬工匠精神,不是不要机械化、标准化,二者相辅相成才对。
44
violinbow 发表于 2015-8-5 19:06:00 | 只看该作者
这个机器太贵了 有买机器的钱做很多琴
45
zjljl 发表于 2015-8-6 01:57: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violinbow在2015-8-5 19:06:00的发言:
这个机器太贵了 有买机器的钱做很多琴

这种机器很便宜,如果不愿花钱买机器,可以拿料去找工厂代加工,价格不会贵的。楼主的观点不是什么新鲜是,人家早这样做了。买2万元以下的琴,做的还像个琴样,一般都不是纯手工琴。
46
wjx_ccb 发表于 2015-8-7 22:26:00 | 只看该作者
3D打印机喷几把琴,密度、形状1:1拷贝古琴现在应该不成问题,但声效绝对无法复制,至少目前未见报道。做琴吧,还跟“运气”相关。什么10年材30年材,就算用上了也不见得就出好琴。调试的工夫最见制琴师功底,有的十多年过去还不得要领。一把像样的手工琴,刨削成形所用时间仅占制成品总工时的十分之一不到,顶尖师傅更是只占其总工时的4%-2%。所以,好琴不是刨出来的,那个机器再如何了得也不可能成气候。真正的大师永远不会失业!
47
 楼主| 悠悠爸爸 发表于 2015-8-7 23:27:00 | 只看该作者
    瑞士的一位研究木材的教授,发现用两种真菌处理挪威的云杉和枫木,可以大大提高木材的声学性质,处理九个月后的木材做出来的小提琴与斯氏古琴对比演奏,盲测的专家评委和观众无法分辨,甚至认为新琴是斯氏古琴。

     教授解释说,这两种真菌可以逐渐分解细胞壁,使其变薄,但仍然保持微观的结构,不影响声音的传播速度和弹性模量,同时木材密度减小了。做琴之前用环氧乙烷杀死真菌,木材就可以使用了。

    更多信息参看这里
https://www.mdc-berlin.de/38929576/en/news/archive/2012/20120907-treatment_with_fungi_makes_a_modern_violin

  The Swiss wood researcher Professor Francis W. M. R. Schwarze has succeeded in modifying the wood for a violin through treatment with special fungi. This treatment alters the acoustic properties of the instrument, making it sound indistinguishably similar to a Stradivarius. 

 He discovered two species of fungi (Physisporinus vitreus and Xylaria longipes), which decay Norway spruce and sycamore – the two important kinds of wood used for violin making – to such an extent that their tonal quality is improved. “Normally fungi reduce the density of the wood,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y unfortunately reduce the speed with which the sound waves travel through the wood,” the researcher explained. “The unique feature of these fungi is that they gradually degrade the cell walls, thus inducing a thinning of the walls. But even in the late stages of the wood decomposition, a stiff scaffold structure remains via which the sound waves can still travel directly.” Even the modulus of elasticity is not compromised; the wood remains just as resistant to strain as before the fungal treatment – an important criterion for violin making. Before the wood is further processed to a violin, it is treated with ethylene oxide gas. “No fungus can survive that,” Professor Schwarze said. That ensures that fungal growth in the wood of the violin is completely stopped.

 In 2009 the violins were played in a blind, behind-the-curtain test versus a genuine Stradivarius from 1711. All the violins were played by the British violinist Matthew Trusler. The result was surprising for all participants: Both the jury of experts and the majority of the audience thought that the mycowood violin that Schwarze had treated with fungi for nine months was the actual Strad.
48
violinbow 发表于 2015-8-8 10:25: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zjljl在2015-8-6 1:57:00的发言:

这种机器很便宜,如果不愿花钱买机器,可以拿料去找工厂代加工,价格不会贵的。楼主的观点不是什么新鲜是,人家早这样做了。买2万元以下的琴,做的还像个琴样,一般都不是纯手工琴。

不一定 价格不会少
49
 楼主| 悠悠爸爸 发表于 2016-5-11 04:56:10 | 只看该作者
http://www.tudou.com/v/apTEGKPjQNY/&rpid=781224694&resourceId=781224694_04_05_99/v.swf

神速的乐器加工设备。
50
zhao668811 发表于 2016-5-11 10:25: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zhao668811 于 2016-5-11 10:30 编辑
skbao 发表于 2015-7-20 04:25
不为阳春白雪,只求下里巴人。这种机器生产对小提琴的大众化普及一定会贡献巨大,但可能会导致大批乡镇提琴 ...

老弟,好久不见你发帖了,你忙什么去了?前几天查到你发的关于谈安装两个音柱的帖子,很感兴趣,转发过来。今天看到你的帖子,真高兴。有老友重逢之感。    对不起,看错了,以为新帖,原来是去年的。
51
l474361 发表于 2016-5-17 17:41:49 | 只看该作者
机械制造,怎么能跟手工制作相提并论。
52
sunlon026 发表于 2016-5-29 15:26:35 | 只看该作者
个人认为,尺寸方面,数据设置无误,数控应该较人工要精确
53
poho779 发表于 2016-6-8 00:08:14 | 只看该作者
Redline 发表于 2015-7-22 09:11
机器不会懂,木料是好是坏。

机器不会懂,木料是硬是软。

机器是人设计操作的。让机器去贯彻执行:识木料好坏;硬软;干湿的师傅的该做琴板弧度,厚薄主意,且不更快,更准,更好呵!
54
poho779 发表于 2016-6-8 00:24:02 | 只看该作者
鸣轩琴社 发表于 2015-8-3 12:13
提琴制作技术绝对不是一门简单的技术,要不然人人都可以做出大师提琴了。最顶级的琴都是三百年前的意大利老 ...

成为顶级琴主要功绩是三百年的时光和高手的拉奏。跟手工制造否无必然的原果关系。也许现代机器制造的某些琴,三百年后亦会成为顶级老琴。
55
 楼主| 悠悠爸爸 发表于 2017-9-14 23:22:29 | 只看该作者
以前贴的是土豆的链接,已经无法观看,现在改过来。
56
laub 发表于 2017-10-1 22:29:22 | 只看该作者
wld4803 发表于 2015-7-20 23:31
数控自动加工技术代替手工是大势所趋,它的加工速度、精度、光洁度都比手工高,如果选用相同的料,都按标准 ...

数控机床只关注几何尺寸,它本身并不识别木料的纹理、材质、软硬等等因素,它忽略了多少因素,它做出来的琴就比人做出来的琴差多少内容。


57
hjl_violin 发表于 2017-10-13 01:24:13 | 只看该作者
机器手工不重要,重要的是做出的琴怎么样,有人见过完全机器做的琴么?说见过的一定是压根不了解这个行业的外行,糊里糊涂人云亦云。机器代替人不可怕,可悲的是没有独立思维的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1 14:02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