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琴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小提琴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小时候曾经看过漆匠给家里的家具上漆。首先是砂纸打磨,接着上腻子,腻子干了再打磨,重复若干遍后开始上色上漆。生漆装在小桶里,表面黑黑的,正如“漆黑”一词所述,漆树上割漆的切口也是黑黑的,就像好些黑色的眼睛。生漆一搅动就露出薄薄的黑色表面下芝麻酱一样的浅黄褐色,好的生漆可能会带点金色的光泽,用小棍蘸一点提起,生漆滴下时会牵出长长的一条线。另一种原料就是桐油,桐树的叶子差不多有两个手掌大,农村用来包着玉米浆或者土豆浆蒸成粑粑,花五瓣,浅粉色,中间红色形成一个五角星,桐油是浅黄色,有种特别的气味。桐油要在火上熬过,再跟生漆按比例混合均匀。
当时我在旁边看,漆匠用一只毛很短的硬刷,两面分别在漆里蘸一下,在空中转几下,把牵出的漆丝沾在刷子上,然后在碗沿上一抹,把过多的漆刮去,随即把刷子在木器表面上来回推,刷子推动着漆嘶嘶地响,留下密密的条纹,条纹渐渐隐去,留下闪亮的漆面。刷完后过几天漆就干了,颜色也变深了,用手指轻轻地触碰,不会感到粘手,但能感觉到漆面还有点软,跟干透的漆是不同的。刷完几遍才算完工。还记得漆匠的手指粗壮、粗糙而且漆黑。
在了解小提琴制作的知识时,也看了一些关于提琴漆的文章。漆大抵分成三个组分:成膜基质、溶剂和颜料。漆膜是由成膜基质在表面层层堆积而成,颜料以溶解状态或者微小颗粒的状态分散在漆膜中。
成膜材料是聚合物。聚合物就是多个小分子结合而成的大分子。分子大到一定程度就不容易溶解在溶剂当中,除非溶剂和分子的各片段都有良好的亲和能力。
打个比方,假设一个人是一个小分子,也叫单体,每个人有两只手两只脚。如果许多人互相牵手,可以形成一条长长的人链,世界各地曾经多次发起过牵手形成人链的活动,这样形成的聚合物是线型的。比如我们常用的聚乙烯(如塑料袋)、聚丙烯(如塑料桶)、聚丙烯酸酯(如有机玻璃)、聚苯乙烯(如硬质的透明一次性杯子、一次性泡沫饭盒)、聚酯(比如矿泉水瓶)、聚醚(如玻璃钢用的环氧树脂、纤维素)、聚酰胺(比如尼龙、蛋白质)等等,大都是线型的。当然,这些材料是由许多线型分子共同构成的,就像有棉花纤维构成棉絮一样,各个分子并不是直线的,而是互相缠绕交织在一起。
如果人链中的某几个人把脚伸出去让别人牵着形成新的人链,就构成支链聚合物分子,比如我们吃的淀粉。
如果多条线型分子之间有些地方互相连接,好比几条人链靠近的地方,有人跟别的人链中的人互相把脚勾在一起了,就形成交联聚合物。比如天然橡胶是聚异戊二烯的线型分子,通过硫化剂把不同的分子链交联成空间网状结构,才成为实用的橡胶。头发和指甲也是线型的蛋白分子交联而成。
花样跳伞的人互相手脚相连,可以形成复杂的图形。如果大部分单体都有两个以上的连接点,就可以形成复杂的空间网状结构,比如老式电气设备用的电木就是酚醛树脂。天然的木质素和一些树脂,也有复杂的分子结构。
当聚合物分子不是太大时,可以用溶剂溶解。分子很大时,溶剂就不容易找。比如制造防弹衣的凯夫拉纤维就是用100%硫酸作为溶剂在水中拉丝而成,人造革的PU皮是用布浸透聚合物的有机溶剂溶液,再在水中浸渍使聚合物析出而成膜来制成的。人造丝是用纤维素的铜氨溶液进行拉丝。像聚乙烯、聚丙烯这类没有合适溶剂可以溶解的聚合物,就只能采用熔融拉丝或者成型。而没有合适溶剂又不熔融的聚合物,比如废旧轮胎,就成了无法回收利用的废物,堆积成山。
回到提琴漆的话题,酒精漆是用酒精将虫胶等天然产物的聚合物溶解形成溶液,再将溶液涂布在表面,溶剂挥发后这些天然聚合物就形成了漆膜。加松脂等树脂熬制实际上是让树脂中所含的不饱和的小分子预聚合。如果虫胶作底漆,就需要使用脱蜡的虫胶,以改善上面的漆层与虫胶的黏合强度。
每公斤虫胶需要5万到30万个虫子。下面是不同颜色的虫胶。
油性漆通常采用亚麻籽油作为成膜基质。油脂里面有不饱和脂肪酸,油脂的结构就是甘油上面接上三个饱和或不饱和脂肪酸,体检报告上面的甘油三酯其实就油脂。
不饱和就是分子中的某个位置还可以跟别的分子相连接,就像前面举的例子,如果仅能用两只手去跟别人连接,那么就有一个不饱和位置,如果是手脚都能用,就是两个不饱和位置,如果是三个以上的不饱和位置,那就得昆虫、蜘蛛甚至蜈蚣才行了。
下面是亚麻油分子的示意图
其中一个不饱和位置的是油酸(蓝色),两个不饱和位置的是亚麻酸(绿色),三个的是α-亚麻酸(红色)。亚麻籽油中α-亚麻酸占了脂肪酸的近一半,亚麻酸和油酸一起又占了超过40%。
正是各个分子中的这些不饱和的位置互相连接,才形成了网状的聚合物。这个过程是自由基反应,可以由氧气、紫外光或者加热引发。厨房的抽油烟机和墙面上的油膜,就是油脂已经聚合了,粘稠而无法擦去,不过还没有完全固化。如果油漆固化太慢,漆面就会一直黏呼呼的。
如果要靠亚麻油自发聚合固化,过程会非常漫长,所以需要人工干预,进行预聚合。
一种是将亚麻籽油在完全隔绝氧气的情况下加热到接近300℃,恒温几天后亚麻油变黏稠。这样处理的油漆使用时可以形成非常均一的膜,而且干后的漆膜比直接使用亚麻油形成的膜更有弹性,更不容易变黄。在加热的过程中,亚麻酸和α-亚麻酸的不饱和位置发生转移,本来不挨在一起的两个不饱和位置,就挪到紧挨在一起了,或者叫变成“共轭”的了,然后这两个不饱和位置再共同跟别的分子中的一个不饱和位置结合,一起形成一个环从而交联起来。这是跟氧气引起的自由基反应不同的反应,叫Diels-Alder反应。
而桐油中82%的脂肪酸是α-桐油酸,其中也含有三个不饱和位置,不过它们都挨在一起,都是共轭的,所以桐油远比亚麻油更容易干。生桐油直接使用会形成细小的皱纹,所以漆匠都知道要用熟桐油。桐油热处理只要隔绝空气在260℃加热几分钟就够了。这样热处理后的桐油会显著提高黏度和成膜质量。桐油比亚麻油更不容易随时间而颜色变深。苦瓜油中60%的脂肪酸是α-桐油酸。
这样隔绝氧气热处理后的油叫做厚油,stand oil或者bodied oil。
如果热处理时不隔绝氧气,使亚麻油部分氧化,所得的聚合油黏度相当高,叫做blown oil,其中酸值也比较高。不饱和脂肪酸氧化产生的气味会很强烈。
熟化亚麻油boiled linseed oil,是亚麻油、stand oil和金属催化剂的混合物。很久以前用的金属催化剂是氧化铅,现在已经不用了。金属催化剂的作用,是加速氧气与不饱和位置反应,现在钴盐比较常见。
上面左边是隔绝氧气热处理的亚麻油bodied oil,右边是熟化亚麻油boiled oil,二者颜色有显著差别。
油性漆成膜后,基质中的不饱和位置会继续聚合,最终固化。固化后的漆膜不再溶于溶剂,但可以被溶剂溶胀而剥离。不过,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分解漆膜而将漆膜溶解,这是清洗抽油烟机的原理。
先写这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