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提琴家高杰安:追忆罗斯特罗波维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kaile2599 发表于 2021-9-22 08:19: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琴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小提琴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我对大提琴的第一印象来源于我的父亲,阿蒙·高杰安。从5岁到18岁,我一直跟随着他。他是领我入门的老师,也对我影响深重。他是个出色的大提琴家——关于大提琴的种种,他几乎无所不知。可惜前苏联政府统治时期机遇甚少,而他也缺乏在国际上闯荡出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


他曾是布兰杜科夫的弟子。那时,在俄国大提琴界,布兰杜科夫的名字无人不知,他是拉赫马尼诺夫的密友,致力于演奏大提琴奏鸣曲。每天父亲都给我上课并督促我练琴。即便有时候身体不适,或暑假时离家度假,练习也不能松懈。我并不总是享受练琴时光,但日复一日,我逐渐意识到这是个必然的过程。现在,我也以同样的标准要求自己的学生。




在父亲之后,另一个对我产生重要影响的人是姆斯季斯拉夫·罗斯特罗波维奇,我跟随他学习了七年。我第一次去拜访他时演奏了普罗科菲耶夫的《e小调大提琴交响协奏曲》,这是我考莫斯科音乐学院用的试奏曲目。罗斯特罗波维奇在莫斯科音乐学院供职,而我在考试前要先在他面前演奏。我怀着复杂的心情,战战兢兢地来到了他位于莫斯科的公寓。


看过他在聚光灯下表演后再见他本人,感觉怪怪的。他给了我一块小点心,说演奏之前必须要吃点儿什么。我看见大桌上放着一个盘子,乘了一份他“自己煎的鸡蛋”。然而我试图品尝的时候发现根本下不了口,它整个儿是橡皮做的!你可以想象我的心情,我完全没想到还有这种操作。他那时在环游世界,从美国带回来一些这样的小玩具——应有尽有,甚至还有一把巨型橡皮锤,他总是拿它出来吓唬人并以此为乐。我不知道他是怎么想到这个小恶作剧的:也许他想让我放松心情。




如果是这样,那完全没起到作用,我吓得要命。但他似乎非常享受这个过程,这确实是个有趣的玩笑。他喜欢玩些这样的小把戏,并观察别人在这样的情境下会怎么办。然后,在我拉完协奏曲的第二乐章时,他让我演奏二对三的双停,来观察我反应是否够快,是否懂得变通——我花了很长时间准备普罗科菲耶夫的协奏曲,但遇到这些我从没试过的练习要求我该怎么办?


他在课上花很多时间讲授对音乐的强弱控制。有时候他会盯着你,让你觉得自己的情绪波动被X光照射:他洞悉你心灵最深处的想法。他把他作为一个音乐家的所有经验都教授给你,甚至在为你开门的时候,让你觉得自己于情于理都是个和他一样的人,一个演奏家,以此让你释放自己的潜能。




那段时期,俄罗斯的教育系统都遵循着极为严苛的管理,给学生设立了不容违背的规则。但他的课上氛围极不一样。有一次,我在拉勃拉姆斯的《e小调第一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他像平常一样在钢琴旁讲课,听到我演奏,他说,“Rukha(它是Staruka的简称,代表“老妇人”的意思。从我18岁起,他就一直这样称呼我)你流过的泪还不够多。”


这句话在我心中盘桓不去,而现在我明白了他说得多么正确。当你演奏的时候,他会教你像他那样把平生所有经历都融进琴声里。无论台上台下,他从未放松过对自己的要求。在我拜他为师之前,我曾在格涅辛音乐学院学习。他常吐槽我的演奏里有太多格涅辛遗留下的痕迹——过度谨慎,运弓时粉饰太多,演绎不够自由。“把你的情感都释放出来啊!” 他会这样对我喊。




我记得他在莫斯科音乐学院的大音乐厅里演奏普罗科菲耶夫的交响协奏曲,肖斯塔科维奇的《降E大调第一号大提琴协奏曲》,还有那场令人难以忘怀的,肖斯塔科维奇本人出席的《G大调第二大提琴协奏曲》初演。无论何时,只要我听到他演奏,我就会被他演奏中那种独有的、有力的乐声,绚烂的色彩,巨大的情感张力,无法掩饰的光芒和难以抵御、荡气回肠的回响震住。


他站上台开始演奏的那一刻起,每一秒都牵动着你的心绪起伏,直到一曲终了,才从乐声中缓过神来。他也试图这样教导他的学生:在台上的时候,你要献出你的一切。在声音的处理技巧上,我找不到任何一个可以和他媲美的人。当你听他演奏的时候,你会觉得他和大提琴仿佛融为了一体,尤其是他常常教我们的,右手那游刃有余的姿态。我刚拜他为师时既不会控制演奏力度也不会处理音色,因此他经常给我短曲让我练习不同形式的揉弦。




杰奎琳·杜普蕾曾来跟罗斯特罗波维奇学习过半年。她的其中一节课是学习演奏普罗科菲耶夫的交响协奏曲。他以对待同行而非学生的态度与她交流。她演奏第二乐章时,他在钢琴边伴奏,那是他们共同进行的创作。你几乎可以感受到他们之间的电流,他们对用音乐进行交流的强烈渴望。对我们这些其余的学生而言,无论就性格还是演奏方式,杰奎琳都仿佛来自另一个世界。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让我们有意无意间学会了遵守各种规则。


而杰奎琳身上却有一种徜徉在血脉中的,对自由的理解和向往,这种气质无时不刻流淌在她演奏的乐句中。在学生派对上,她随时都会翩翩起舞。无论有没有大提琴在近旁,她身上的快乐与自由从没改变过。我永远忘不了她在学院的大音乐厅演奏海顿《C大调协奏曲》时现场座无虚席的场景。我也不会忘记她演奏时强大的音乐张力,她在台上的熠熠风姿和充满个性的诠释,让我们觉得整首曲子脱胎换骨,焕然一新。台下的我看着,听着,只觉得有一种新鲜而自由的东西在我心里慢慢发了芽。




另一件令我印象深刻的事是初次在莫斯科听皮埃尔·富尼埃演出。他的演奏有着辉煌的音色,极富情感张力,带有一种贵族气质。我仍记得他在大音乐厅拉巴赫的《无伴奏第六号大提琴组曲》,那时我真期待自己有一天能成为他那样的音乐家。


于1963年过世的斯维亚托斯拉夫·克努谢维茨基曾是俄罗斯大提琴界的泰斗,我有幸听过他和奥伊斯特拉赫与奥博林的三重奏。有一回我们在为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大赛做准备,按规定我们有资格申请到州立收藏馆去借用乐器,于是罗斯特罗波维奇就帮我借了一把克努谢维茨基生前演奏的瓜奈利。




当罗斯特罗波维奇听完我演奏的竞赛曲目,他沉默了一会儿,对我说,“Rukha, 你得把这把琴还回去。如果你要用这把琴,你就必须拉得比克努谢维茨基好,可你并没有做到。”


于是我只能继续用我的捷克产维塔契克琴。我必须承认,拉得比克努谢维茨基好非常难。他奏出的音色有一种让你瞬间融化在其中的魔力——即便透过录音,你仍能感受到这种独特的魅力。除了这些人,米克洛什·佩雷尼(Miklos Perényi)也令我倾佩,因为他的人格、演奏方式和教学风格中无处不透露着正直的品性。无论对音乐还是对自己,他总是保持着百分百的忠诚。



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海顿
2
太极神人 发表于 2021-9-23 08:13:1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杰奎琳·杜普蕾也是一位大提琴天才演奏家。可惜英年早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3 14:25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