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术评论] 丹尼《教师必备的提琴知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BetterSound 发表于 2010-2-17 10:2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琴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小提琴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Why“教师”?因为教师影响的不是教师本人,而是整个学生群。而大部分的学生(尤其是学生家长)都几乎无条件地信任教师们,以为教师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而这,恰巧就是误区。

 

如果把提琴教师比着驾车教练,驾车教练并不一定十分了解汽车的制造原理,或者汽车制造的历史,更不一定会修理坏了零件的汽车。而提琴,是比汽车复杂得多的东西。事实上,除开那些对提琴硬件特别喜欢,甚至喜欢自己动手做琴,或者对提琴市场有着特别兴趣的教师外,一般的提琴教师,对提琴硬件的了解,并不比一般乐队演奏员懂得多。不同的是,他们被学生提问的机会多,因此有时候会另外问人,或者比较注意听人家传说,或者阅读一些书籍文章。然而,那些问来的听来的或者读来的信息也不一定就完全正确或者能派上用场。

 

那么,教师究竟应该必备哪些提琴硬件知识和能力,而这些知识和能力又从哪里来呢?我认为必须像学琴一样通过正确的途径正规地学习训练和练习。

 

在这之前,教师们一定要解决一个心理问题,那就是必须明白和承认,自己对提琴硬件的了解是有限的。从本人的经历来看,越是级别高的、见世面多的、或者说越是懂得多的教师,反而会从心底对我说:“我只会教琴,对于提琴本身,我懂得不多。”而自以为自己懂得很多,研究得很深,甚至都超谁超谁手下无敌了的,往往却是那些比较年轻的,世面见得少的,甚至还处于业余状态的教师(或者人员)。

 

因为实际上,作为教师,也就是提琴的软件工程师,不特别懂得提琴硬件是正常的,无可厚非的,并不是一件害羞或者难以启齿的事情。所以,首先要面对这样一个很难面对、也很难为情的事实。才能虽然对丹尼如此赤裸裸地指出教师的现状而厌之入骨,也要把丹尼的文章多读几遍,记在心里。

 

那么,教师需要具备哪些提琴硬件方面的知识呢?

 

一,   鉴别能力

由于学生买琴基本上都是先征求老师们的意见,所以老师们首先要对提琴具备鉴别能力。

 

A,提琴价格:教师们要有能力判断是工厂琴,作坊琴,还是纯手工琴。要对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价格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提琴与任何其他商品不同,不属于大生产的标准产品,所以基本上就没有一个所谓标准的定价。换言之,提琴从根本上就是个“议价”东东。

 

工厂琴和琴弓没有问题,材料加人工,就知道提琴和琴弓大概的价格。全世界的一些工厂琴品牌(如今一色Made in China)都有工厂的商标和商品的番号,而各品牌对自己商品的番号都是明码标价的。这些,与钢琴长笛等标准产品没有什么不同,很好掌握。而问题是,凡是有番号的小提琴,都是便宜货,而教师真正接触的,大多是手工琴,而手工琴,因人而异,各有各的标价,同样水平的琴,谦虚实在一点的说:“我只要卖回成本加点劳动费就行,N人民币就可以了,是朋友,一半价也行。”而牛B的,一开口:“我这琴如何如何,世界第一,非这个价不卖。”而这两把同样水平的琴的差价,可以是巨大的。

 

但是,无论提琴市场如何没有规矩没有标准(尤其在中国),但总有一个绝大多数人遵循的市场规律。教师们应该对这个规律有所了解。

 

B,提琴种类:教师们要对意大利琴,德国琴,法国琴,美国琴,中国琴的特点有所了解。

 

过去,这些琴的特点是非常突出的,尤其是油漆,一眼就应该能看出来。而今,随着国际一体化的趋势,提琴制作材料(包括油漆配件等)的商业化和共通性,加之近年来中国白身琴(或者无商标的完成琴)的大量出口,这些琴被贴上各国商标,包括作坊甚至大师名字的签名商标,流通在世界的市场中。

 

要学会这种基本而负杂的本事(鉴别能力),对于教师们来说,的确是艰巨而漫长的课程。因此,也不是我这篇小小的文章中都能告诉各位老师的。能告诉大家的,(包括学生家长,尤其是自以为很精明很能干的学生家长),在小提琴的世界里“价廉物美”的事情是很少的,尤其是在国外,正规的琴行里,想捡便宜“淘”到一把好琴,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在国外琴行看到的,声音好、做工好、状态好、样子好,总之一切都比较适合中国人民的审美观的,而且价钱又很好,琴行老板还愿意在讨价还价中不断让价的琴,我猜想,十有八九是出自我国劳动人民勤劳的双手,还不是一双手,而是许多双手劳动的成果。要知道,现在全世界任何国家任何地区,不卖中国琴的琴行,应该是找不到的。

 

C,提琴危区:鉴别古琴,仿古琴,假古琴之间的区别。

 

真正的古琴,是一个烫手的领域,凡是上了一定价格的提琴,都已经不是提琴真正的价值,而是提琴dealer们之间股票般炒高的价格,所以建议教师们不要涉足进去。那里面水太深,教师们不值得为了自己不懂的事情丢了自己的廉洁名声和教学事业。

 

由于古琴的昂贵价格和市场的需求,假古琴越来越多,这些琴可以原来就是老琴,因无法判断原作者,被dealer们说成是什么什么名琴,或者把老琴修改后贴上名琴的商标;也有纯粹做假,在新仿古琴里面贴老琴商标当老琴卖。看看我国劳动人民所做的惟妙惟肖的仿古文物古董,以及大量的假名牌商品,就应该知道我们的民族有多少出众的能工巧匠,以及作假的本事。(当然不排除有误会的,比如头一家外国琴行是做仿古琴卖出去的,而到了国内因为不认识,几经转手后当真的老琴再卖也是可能的。)所以,只要老师们不涉足老琴就没有这些麻烦。就跟学生说,自己对老琴缺乏了解,让他们自己直接去与负责任的琴行打交道,自己负责。这样最好最安全。总之,对于超过5万美金以上的老琴,如果没有把握的话,能不接触最好不要接触。买外国新琴,尤其是外国活人的琴,总是比较安全保险的。

 

仿古琴,作为一种提琴制作艺术,本来是很好的事情。但是,仿古琴应该是仿老琴名琴的艺术精髓,而不是那些破破烂烂的外表和油漆。就像我们学习某一个优秀人物,应该学习那个人的精神境界思想方法,而不是那个人穿破了的裤子一样。所以,只要看到被敲得破破烂烂的,或者涂着花油漆的新仿古琴,就一定不是什么太认真的“仿古”琴,教师们就应该知道这琴的价位,不应该高出一把新的作坊琴才对。

 

二,   维修能力

由于一般学生遇到提琴硬件方面的问题,都首先会去问老师,以为老师的抽屉里面除了各种乐谱以外一定还有各种修琴的工具(当然这样的教师不是没有,我就认识几位)。而老师们,有些问题不帮着解决还真的不行,比如弦轴不断打滑调不准音。总不能五音不全拉勃拉姆斯!

 

所以,老师们要具备一些维修知识和动手能力,准备一套必备的小工具,比如:小尖刀、小平铲、小锉刀、砂纸、弦轴蜡、硬铅笔、调音钩、合琴夹子、化学处理过的动物胶(不会干,随时可以用)、柔和的清洗剂、棉布etc。丹尼出国30余年后再次回国,是有一些想法的,其中包括希望能组织教师的短期培训班,让教师们学着真正自己动手,做到起码不会损坏学生的琴。如果教师们除了教琴外,还能在学生面前动动手做些提琴维修,您都不知道您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有多伟大多光辉!

 

三,   应急能力

在演出前,比赛前,学生的琴突然出了问题,身边又一时找不到师傅,怎么办?教师们要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意外,学习掌握一些应急的知识和能力。比如我知道一位演奏家,一到演出,灯光一照,温度一高,琴的弦轴就打滑,一下子琴弦会从直的变成弯的。这位老师的应急办法就是,每上台之前,先每个弦轴点一点眼药水……方法对不对先不作评论,但绝对是管用的。

 

最后,教师真心为学生着想,为找到适合学生用又值那个价钱的提琴和琴弓费心费力,是值得推荐值得尊重值得配合也应该得到一定报酬的,因为那也是教师的学问和所花时间的价值体现。但遗憾的是,教师形象的清廉与金钱的不协和,以及现实生活的丑陋与残酷,是中华文化几千年的问题,不是丹尼一两篇文章所能改变的。

 

丹尼

 

于名古屋田舍阳光明媚的窗前

 

工作要持之以恒,真诚的艺术家不能借口情绪不佳而束手坐待。——柴可夫斯基
2
evariccobono 发表于 2010-2-17 13:07:00 | 只看该作者

丹尼大叔 游历四方 学识渊博.......

但是要于中国整个提琴群体对话起来 还是缺少正确的心理定位.....

 

3
一夫 发表于 2010-2-17 14:41:00 | 只看该作者
如果说一把琴比一辆汽车还复杂能有多少人认同呢?比汽车难以琢磨我相信.
4
LOCCDER 发表于 2010-2-17 16:18:00 | 只看该作者

丹尼大叔说的好哦。

5
zh_e_mail 发表于 2010-2-17 16:55:00 | 只看该作者

作为一位小提琴手,懂得一些琴方面的知识,能够进行一些维护,是很方便的事。穆特的琴是一把strad,她本人不会维修,音色变化,需要调整,像调整音柱,她都要找一个名师进行调整。有关提琴方面的事,这么多年我们也遇到许多,我对它的思路也比较混乱,它似乎很玄,很难论述清楚。到了一定的水平,大家都梦想获得一把如意的琴。但有多少能如愿以偿?一提名琴,会令人联想到意大利strad,老琴等,人们在购买时,也往往被外国琴、老琴所吸引。大家也许不知道,经过维修,把一些破损的旧琴拼凑在一起,或是老化处理,往往使人上当。在中国能遇到一把真正的老琴,几率很低,更别说是strad了。孩子的老师曾给他借过一把老琴,300多年,老师嘱咐这是一把真正的老琴,千万别损毁,否则你倾家荡产也赔不起,儿子试过,感到虽然音色很好,但力量不足,好似一个年迈的老者,已经过性了,最后还是选借了一把新琴,这是一把意大利琴,本来价格很低,也就是1~2万,它发音力量很足,音色不好控制,拉过一段时间,他已经很适应了,也深深喜欢上了,当归还时禁不住打听价格想买下,可主人就是不卖,并且扬言低于20万不卖。一把琴的好坏不是单单凭价格就能决定的。总的来说构成一把好琴的要素(抛开名琴、价格等因素),是料子和尺寸,这是决定性的。还有就是琴师制作时采用的方法,这里并不是指制作的工艺,什么油漆之类,而是发声定做,简单来说就是上下板的发声匹配。

儿子近十年前购买的琴,刚遇到时感到它具有很优良的品质。儿子自幼就对发音挑剔,总是调整,对音,一、二年之后感到发音不好了,之后就陷入了长时间的马拉松式调琴,有时连续去琴师家进行调整,我们家长也为此感到发疯。

后来听说,制琴的料子以欧洲料最好,其次是东北料,在次之就是川料。我感到这主要是指背板,生于高寒地区的枫木,硬度最高,川j料是很漂亮的虎皮纹,我们的这把独板就是很漂亮的类似瑚玻似的剔透,刚做好的新琴发音还好,过一段就变差了,就好像能量上不去。东北地区也很寒冷,背板的虎皮纹也不错,只要纹理直,也会有很好的品质。也可以与欧洲料比一比。如果纹理不好的欧洲料,那还赶不上东北的,此外别上当呀。面板东北的白松也很不错,如果能遇到,仔细观看其纹理在横向也有淡淡的虎皮文,那就是是极品了。外国有时把这样的称谓鸡爪松。面板细密的纹理,每一年树木才长一条,只有生长在寒冷地区的原始森林才有可能成才。几百年前,符合制琴的料子就很贵重,何况到现今了,经过人们过渡砍伐,这些不可再生的资源,这是千百年大自然天赐给人们的财富,再过些年就枯竭了。现在我国大量生产小提琴,还大量出口,这都是市场利益的驱动,许多料子被不懂琴的人所毁,这无疑是在败坏这些宝贵的自然资源。





6
zyw8000 发表于 2010-2-18 12:13:00 | 只看该作者
呵呵!新年伊始,丹尼老师又有好文章!非常精辟,极有道理!读之、记之、赏之、赞之!此文对于一般的提琴教师,尤其是阅历尚浅、性情浮躁的青年教师,无疑是一种极好的提醒和教诲。
不过,文中一语勾起了偶的玩笑兴致。今年是“虎”年,虎虎生威!偶试着在“老虎”身上拔一根毛玩玩,不知是否会被“虎”牙咬到或被“虎”尾横扫?呵呵!就是其中的这一句“而提琴,是比汽车复杂得多的东西”。偶以为,若加了“拉”和“开”两字,即“拉提琴”和“开汽车”,此句似无懈可击。若无此二字,单就提琴本身与汽车比,除了这两个字体现的本质以外,无论构造、设计、制作、零部件数量,等等等等…………,应该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哦?!看来隔行如隔山,在这一点上,丹尼老师说了一次外行话罗!喜迎新年,开开玩笑哦!若有得罪,敬请海涵!呵呵!
7
zynbb 发表于 2010-2-18 13:04:00 | 只看该作者
呵呵8000兄!估计丹尼老师的意思是:汽车造好了只需人来操作别撞人就行啦,管它体积多大,零件几多,不会那么费时费力。而小提琴做好后是需要不停的调整,看是简单,实则烦人!
                                                                                          
偶乱说的哈~
8
zyw8000 发表于 2010-2-18 17:03: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zynbb在2010-2-18 13:04:00的发言:
呵呵8000兄!估计丹尼老师的意思是:汽车造好了只需人来操作别撞人就行啦,管它体积多大,零件几多,不会那么费时费力。而小提琴做好后是需要不停的调整,看是简单,实则烦人!
                                                                                          
偶乱说的哈~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呵呵!就是“乱说”也不该这样子打的啊!您又没犯哪门子王法,何必自残?!罢了罢了,偶看着还觉得怪心疼的呢!呵呵!您也让偶给逮着小辫子罗!汽车造好了,也“是需要不停的调整”的啊!只是与提琴有所不同的是,它调整的周期稍长。比如换机油、做保养,也有磨合期,不能有异响!开到一定公里数,还要换掉刹车油和刹车片,连那轮胎也要换。平时有点问题了,必定要去修理厂,不然小毛病会成大麻烦!开车也一样,“看是简单,实则烦”!当然,偶上面所说“拉”和“开”,决无对丹尼老师文章不敬之意!只是寻寻开心说着玩!呵呵!

9
vbucky 发表于 2010-2-21 13:27:00 | 只看该作者

精辟,精辟的很。
鉴赏之,鉴赏之。

10
lishuen 发表于 2010-2-28 16:21:00 | 只看该作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祝各位音乐爱好者元宵节快乐!
11
河西三郎003 发表于 2010-3-2 14:49:00 | 只看该作者
棒!!!
12
jjx8989 发表于 2010-3-29 22:27:00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 我是新来的 希望多多指教
13
yjy6506678 发表于 2010-4-1 15:30:0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14
dou0328 发表于 2010-4-1 21:51:0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15
jiaoqian315 发表于 2010-6-10 23:39:0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谢谢.
16
小年儿 发表于 2010-6-14 16:59:0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17
lordsidious 发表于 2010-7-6 20:50:00 | 只看该作者
“如果教师们除了教琴外,还能在学生面前动动手做些提琴维修,您都不知道您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有多伟大多光辉!”
深有体会啊!
18
wlh0825 发表于 2010-7-7 12:03:00 | 只看该作者
本人不才,拙!也来说两句:以我理解丹尼老师所言两者之难易是指其艺术上的和极致上的。大家都明白汽车作为工业化大生产的产物,从发明伊始的确有着革命性和创造性的功绩,它大大地推进了人类文明的步伐和发展进程。然而,也正因为当今工业化依靠标准化的大规模批量生产,其个性化、质量、艺术性甚至已很成熟的技术含量等都融入于同一批次、同一型号中---即千车一面、万车一性能、一质量,且成本大减。而提琴因为是艺术品和手工制造,其做工和音效、音质的关系实难靠量化和技术参数来衡量、来把握,好琴又不能成批复制,其制作名家好几百年都凤毛麟角,且能传世的作品又有几多?君不见斯大爷的传世名琴都拍到了天价,而最好的汽车又身价几何?故从艺术品和工业品这层意义上来看,丹尼老师所言极是!
19
断弦知音 发表于 2011-2-14 15:01:00 | 只看该作者
话虽这样说,但看到那些一两百元一把类似玩具的琴,教的心情都没了,别说维护了。大城市还好一点,中小型城市的乐器市场极度混乱。到底什么样的琴才能算合格,貌似现在都没有一个定论
20
snowl 发表于 2011-5-25 20:35:00 | 只看该作者
一字一句地看完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25 03:09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