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协奏曲]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浅析与探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神思系 发表于 2023-6-22 00:10:3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琴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小提琴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浅析与探讨

《梁祝》由当时的上海音乐学院学生何占豪(26岁)与陈钢(24岁)合作,完成于1958年冬,1959年5月在上海首演,由年仅19岁的俞丽拿担任小提琴首席独奏。
乐曲结合交响乐与民间戏曲音乐表现手法,采用西方古典奏鸣曲式结构,单乐章,附有小标题,乐曲分为三个部分:
一、呈示部,1、引子(景色+爱情主题)2、主部主题(单三部A+B+A曲式)3、连接部(自由华彩乐段)4、副部主题(回旋A+B+A+C+A曲式)4、结束部。
二、展开部,主要描写“抗婚”、“楼台会”、“哭灵、控诉、投坟”等故事情节;
三、再现部,主要描述“化蝶”再次奏出爱情与美好向往的主题。
从世界古典音乐史来衡量,《梁祝》作曲技法虽不算是顶尖的。但在当时的中国,没有政治色彩的一部歌颂爱情自由的大型音乐作品不能不说是千古绝版。
有人认为《梁祝》无法与同类型的西方经典音乐作曲技法相媲美,但从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当时仅仅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何占豪(26岁)陈钢(24岁)能够创作出首部大型音乐作品,在创作曲式与技法上大胆改革创新且经久不衰,能被普通听众很好的接受,甚至后来影响世界乐坛,古往今来世界乐坛有几人能做到?又有几人敢去做?
德奥的和声与曲式是古典世界里的通行证,用古典写民族音乐,先要具备良好的古典乐理基础,我们是要承认科学的事物,但这也不是铁律,世上任何事物、包括音乐都是在不断改变着的,首先要搞清楚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它是响应西洋音乐本土化的一次最成功的尝试。恐怕有人还是不了解西洋音乐本土化运动的内涵,以为用西洋音乐来写本土文化就行了?错!大错特错!本土化运动的目标是让广大国人能听懂、能欣赏得了西洋音乐所表达的东方主题,包括那些听传统戏剧的工农商学兵,传播与普及,古典音乐不是西方帝王与上等人的专利,普及到下里巴人,让所有人都能够享受到才是该乐曲创作的目标所在,至于它的结构,和声、炫技,符合经典曲式等,它不是专门给外国人听的,国人也要享受!如果完全照搬西方铁律的《梁祝》,绝对不会被大众、包括听戏的国人所接受。因此,阳春白雪的讨论,根本就脱离了当时这部作品的时代要求。
有人认为西方人与一些国人不认同这部作品,认为它的旋律虽好但古典技法运用不纯熟,或是因为它的古典功课不足。比如俄罗斯的古典音乐,俄式古典跟中国一样比较注重旋律性,而且俄国作曲家同时比较具备深厚的古典和声功底,柴可夫斯基和拉赫的旋律是俄国的,底子却是德奥的,所以能被古典界承认,梁祝与黄河都是旋律很好地表现出来,但曲式结构与和声却掌控的不是很好,把它放在古典的框架里就显得逊色了些,和声应用水平不够成熟,曲式结构比较别扭,或是因为它的中国味接受不了,其实这不是空间问题而是时间问题,是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的碰撞、接受、消化的时间未到,现在不是有很多东方旋律惊叹了西方吗,且正在逐渐被西方文化所接受、吸收、消化,甚至移花接木不断在使用。
说道炫技,协奏曲里带有炫技色彩的华彩乐段是很考验作曲者驾驭能力的,炫技不是堆砌音符,华彩乐段是需要精细处理的复杂工程,写的难很容易,但是要写的难又合理就需要良好的古典功底,因为炫技只有为音乐本身服务才是合理的。炫技的确对作品的地位有帮助,前提是你能驾驭得好。从这点出发,我们去看格里格、柴和拉赫这类用古典写民族音乐取得成功的人,作品难度高且很合理。其实《梁祝》也是如此,它的炫技是隐含在不断宣泄的戏剧性旋律里面的,只是你没有感悟到而已,比如呼吸、对白、留白、弓法、滑音、指法等的掌控(其实难度很是高难)、包括音符二度处理,情绪的前后对照,旋律的比对等等,都留给了演奏者十分宽广的再创作(二度创作)的空间,一万个人演奏《梁祝》就会有一万个的透析和宣泄方式,包括与听众的响应,到观众的三度再创作都留有很多很多的空间,如同国画一样,就看你能否感悟到其中妙处了。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我国大众熟悉的、流传千年的民间爱情故事,传承至今已被国人深深消化,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同样也受到国内外艺术家的一致好评,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被誉为“民族的交响乐”,在世界音乐史上也被称为“千年来最伟大的十部经典音乐作品”之一。当然,它不被国外小提琴家广泛演奏是事实。
对于西方小提琴家来说,《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一部带有强烈戏剧性的作品,在西方人的眼里,男女爱情是两个人的事,父母以及外人无权干涉,甚至逼人至死,逼人投坟,因此他们实在是难于理解,甚至认为《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一种野蛮的行径而不能接受,同时,对于作品的戏剧元素、美学造诣很难消化、更难于掌控,艺术作品只有唤起人们能接受的美的感受,引起人们情感的共鸣,才能跨越国界、走进人们心中。
《梁祝》的创作过程中,作曲家充分利用了创造的联想。虽然联想有时会妨碍美感,但它是知觉和想象的基础,艺术离不开知觉和想象,因而也就不能离开联想。作曲家在把一个爱情故事用音乐的形式表达出来时,充分发挥想象,对不同的人物性格采用了不同的音乐色彩和不同的形式。例如:梁山伯和祝英台诉说时分别用大提琴和小提琴来比拟,音乐成为一种饱含情感的语言,似乎在述说故事,述说人物,作曲家的想象塑造了梁山伯与祝英台鲜明的性格,赋予了音乐强大的生命力,但在西方人的联想中,这种本不该逼死人的爱情联想实在不能接受,这种想象也是不可联想,西方人甚至把死联想得并不可怕,甚至是很美的情绪,认为那是天堂美的音乐而不是悲哀至绝。
再者它的一些二度创作技巧、炫技等与西方小提琴的演奏、二度创作方式出入很大,情绪实在难以得到宣泄,甚至闹出笑话,比如世界顶级大师文格洛夫就曾经在公演中频频失误,本就很严肃的情绪,甚至闹出一些不该出现的笑话。再比如希拉里.哈恩等一些著名小提琴大师都曾多次排练过《梁祝》,但都因无法恰如其分地掌控情绪最终不得不遗憾的放弃演出。
总之,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能够在世界乐坛造成重大的影响,关键在于演奏者的创新理念和艺术造诣的升华。而且作品具有非常高的艺术内涵,创作者对于爱情和世界的理解和体验都倾注在音乐中,它会唤起演奏者与欣赏者的联想和情感共鸣,给人们带来崇高的审美体验和心灵的震撼。同时也不得不承认,演奏出完整的《梁祝》并不难,但越是功底深厚,看似技术并不很难的《梁祝》,你没有十分深厚的艺术修养、没有极高的小提琴技术功底,要想演奏出感动了听众的《梁祝》,简直就是可望不可及,因为《梁祝》有着三度无限再创作的宽广空间,演奏它需要你、我、他共同的努力,因此,你还会小看这部《梁祝》吗。

暴风截图202362118268703.jpg (9.02 KB, 下载次数: 82)

暴风截图202362118268703.jpg
我在艺术上下过一番功夫,谁如果像我这样下一番功夫,他也会达到这样的境地。——巴赫
2
sunshunoo8 发表于 2023-6-22 06:56: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unshunoo8 于 2023-6-22 08:04 编辑

    小提琴 【梁祝】如同阿炳的二胡【二潭映月】一样家喻户晓。可敢演奏她的小提家却有指可数。【因此,你還會小看這部《梁祝》嗎?】。
3
 楼主| 神思系 发表于 2023-6-22 08:06:47 | 只看该作者
必须要知道的是:
【梁祝】与【二潭印月】或也叫《二泉映月》完全是两码事,无论是在理论上或技术上都有着本质的区别。
4
太极神人 发表于 2023-6-22 12:25:21 | 只看该作者
“俄罗斯的古典音乐,俄式古典跟中国一样比较注重旋律性,而且俄国作曲家同时比较具备深厚的古典和声功底,柴可夫斯基和拉赫的旋律是俄国的,底子却是德奥的,所以能被古典界承认,梁祝与黄河都是旋律很好地表现出来,但曲式结构与和声却掌控的不是很好,把它放在古典的框架里就显得逊色了些,和声应用水平不够成熟,曲式结构比较别扭”。

非常中肯的评论。赞!

期待再写一篇对各位小提琴家演奏此曲的评论。
5
liaohaoyue 发表于 2023-9-19 14:07:18 | 只看该作者
赞个。理论知识顶一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8 14:29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