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推荐]佩拉西亚演奏的巴赫哥德堡变奏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ldq111190 发表于 2004-4-3 12:5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琴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小提琴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自从50年代顾尔德那次先锋式的演绎之后,佩拉西亚录制的这张哥德堡变奏曲无疑是最完美的一次。宽广的理念和个人化的细节,充分证明了佩拉西亚敏锐的音乐天赋、对情感细微变化的敏感把握、以及超乎寻常的技巧。如此丰富多彩的演绎,任何评价恐怕都无法将它完全涵盖,但是一些简要地概括已经足以证明这张唱片将带给我们一次多麽非凡的聆听经验。 首先从总体来看,佩拉西亚保留了所有的重复乐段,其间精巧的细节装饰是众多的惊喜之一。整个专辑73分钟多一些,可见佩拉西亚采用的是一种稍快的速度。事实上,如果非要用一个词形容佩拉西亚的演绎,我想那应该是“快乐”。我们可以拿图蕾克的版本来对比一下:图蕾克的手法比较沉重,而且对整个乐曲的处理比较均匀,仿佛一条可以预见到的水平线。而佩拉西亚手下的每一个音符都是愉悦和流畅的。他仔细分析每一个变奏的细节,从而把整个曲子精心构造成一座韵味无穷的拱形建筑。印象最深的地方就是从变奏26到变奏30那逐渐增强的张力。请注意佩拉西亚是如何利用钢琴的动态范围,弹出一串长长的装饰性颤音,从而赋予了变奏28一种宁静从容的精妙气氛。接下来佩拉西亚大胆的处理使变奏29那迅速交织的和弦展现出非常自然的强烈对比,最后毫不费力的在充满了对位变化的幻想曲变奏30里达到情感的最高潮。你或许会认为这样的处理是显而易见的,可是许多其它的演奏者在前两个十分炫目的变奏之后,却在最后的变奏里来了一个反高潮。在佩拉西亚这里决不会发生这种事情! 佩拉西亚把精巧的细节完美的融合在了整个作品的框架之中。他没有把音乐线条集中稳固在低音部上,但是这种更为宽广的手法却丝毫没有破坏作品如清水般透明的效果。相反,佩拉西亚充分利用了钢琴的动态范围来增强这种清晰和透明,无论是在情感的表达上,还是在对位的表现上。例如在变奏23中,诙谐的音阶在键盘上来回游动,摇摇摆摆仿佛一串滑稽的打嗝声或者小插曲,有着普罗科菲耶夫式的幽默。接下来的八度音程卡农曲本来是十分难以表达清晰的,因为声部之间的相似性。可是佩拉西亚魔法般的技艺不但把这段变奏的卡农特点表达得十分清楚,而且传达出了它的田园风格和轻快节奏,主题旋律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与“jesu, joy of man’s desiring”如此相像。还有另外一个珍贵之处就是,当你聆听时,你会觉得非常舒服,重复段里温柔的音量使得音乐更加亲密和优雅。最后,当我们进入伟大的变奏25(巴赫最忧伤的旋律之一)时,右手在键盘中部用流畅的联奏唱出了这首悲痛却又绚丽的挽歌,而左手则在一旁轻轻奏出最敏感细腻的和声,这种效果在大键琴上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 佩拉西亚用他出色的技艺和敏锐的感觉使这首本来为大健琴所做的曲子在现代钢琴上放射出更加璀璨的光芒。在此之前,顾尔德、图蕾克、科洛廖夫以及席夫都曾为我们带来过十分优秀的诠释,但是我认为佩拉西亚起码在一点上超过了他们,那就是这首曲子从来没有如此令人轻松和愉悦。 毫无疑问,佩拉西亚带给了我们一张划时代的哥德堡变奏曲。 原文:David Hurwitz 翻译:appleson
当你在家里练习时,你应当是你最大的敌人;而当你出现在舞台上时,你应当是你最大的崇拜者。——布舍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24 13:52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