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琴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小提琴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libuwei 于 2018-9-22 12:54 编辑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看看下面文章也许有启发。
关于二胡量化的讨论
二胡量化? 从最近被引用的大量文章中,可看出其意就是想把二胡的研究、制作、演奏及其评定,都用一种规定的量来衡定。将艺术在科学仪器上的表像物化,并以此来判断艺术之高低、粗细、文野。如果真能如此,那么对二胡的完美追求将变的简单多了。按照被量化的标准制作、演奏、评比,可以按照被物化的表像一目了然。不会有争论,也可克服腐败。皆大欢喜!真是这样吗?! 在所引之文章中有这么一句话:关于音腔参数的量化描述仍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在电脑分折上仍有许多根源性的难题。这里十分困难及根源性难题是指什么?! 匠人至所以为匠人,就是日复一日的重复手里的活计。匠人再加上半个哲学家的思维,其重复则是在因材施艺上的重复。一个是形而下,一个是形而上,结果不一样。 理论研究的多是科学与技术方面共性的东西,然而艺术只是人类灵性的物化,他是个性的反映。科学技术是需要理论支持的,因为他需要重复。艺术确挑选与经验为伍。在某种义意上他不能重复。往往生硬地将科学技术强加在艺术上,那么人类灵性的物化将变成人类灵性的僵化。一点击就是一篇文章,我们的脑子也会被僵化的。复印机就有它的两重性! 就以红木而言,印度东边的名曰苏方的就比越南的缅甸的好。一个地区的向阳的比避阳的好。外围的比内层的好。拿一棵树来说就有上、中、下及根部的不同,就有心材与边材的区别。有这么多的不同能用一种量化的标准施艺吗?用一种量化标准能使这些不同再达到另一种量化标准吗?!所以,才会产生一个因材施艺的成语。还有什么比因材施艺更科学的吗? 所以,被引用的文中才会有“关于音腔参数的量化描述仍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在电脑分折上仍有许多根源性的难题”的感慨产生。 宝石文化是西方的。它的特点是一眼望穿。红宝石、蓝宝石及其价值一目了然。玉石文化则是中国的,它的深层文化内函需要细心品味才能悟到的。利用宋飞“源点”的立场,再来品味二胡的改进,要比用还搞不明白的量化标准来限制灵性的展示要实际得多。 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我们的方针。提出问题的目的是要解决问题。如果不去解决问题,理论也好,尖锐地提出问题也好,又有多大的价值! 要说小提琴都量化了,是否有点不准确。克雷莫纳、阿玛蒂、斯特拉蒂瓦里、瓜奈里从选料制琴到声音都不是一个量化标准所能量定的。只是更多地倾向斯特拉蒂瓦里。就是用斯特拉蒂瓦里的做标准,没有几把达标的。我们武汉有一个做小提做得很好的,在西方还很点名气。是我们老市长刘惠农的小公子,他离我家只有一里路。我们也偶尔交换点制琴的心得。他对我说,完全照斯氏的尺寸不行。因为料不一样,含水率不一样否则声音不理想。武汉民族乐器厂也曾批量生产过小提琴。曾派人到广州学习。也是用的斯氏尺寸,可想而知其效果是不理想的。不是运用被量化了的结构,就能达到理想的量化声音。否则名琴就没有其价值了。今天的研究也是多余的了。 二胡其实已经被量化,部颁标准就是。今天的京胡是首先突破部颁标准尺寸的。 有法,无定法,无法之法是至法。在艺术上这个思维是智慧的。所谓有法,就是根据制作经验,约定俗成了的尺寸即部颁标准。也就是承认这种量化。所谓无定法,就是因材施艺。就是根据不同的红木、皮子及所追求的音色特点而改变相应的尺寸和力度。也就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制琴方针。如果用一个摸式去套用这许多不同的因素,也能达到令人信服的量化标准。那我们今天还有必要讨论研究吗?问题就出在这里! 奋进是我的行动,永不满足是我的哲理,尊重传统是我的立场,不达目的不罢休是我的个性,拿来主义是我的方法,改进完善民族拉弦乐是我的人生追求。 各位演奏家及二胡爱好者对我的褒奖,是对新生事物的支持;是在鼓励我再进。作为动力我接受了,作为鞭策我警惕了,作为支持我感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