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得体会] [讨论]關於弓子在琴馬前滑前滑后的問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wcying 发表于 2006-12-2 11:4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琴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小提琴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關於弓子在琴馬與指板間滑來滑去的問題.我有一點体會:就是保持弓弦接觸點穩定,並不是靠手在弓的橫向上用力撥來撥去的來達到的.

做一個試驗:把琴放在桌上,在琴頭下墊一點東西,目的使琴弦成水平. 把弓放在琴弦上使成直角,在弓根處套上一根繩圈(或橡筋圈亦可).用手抓著繩圈向上提使弓能直立在弦上.從中弓開始(也祇能從中弓開始,因為在弓根,弓的重力在弦的左外側,立不了了.) 在弓弦成直角的方向上筆直的拖動弓子.可以看到弓弦接觸點很穩定的,不會滑來滑去.也就是說,拉琴時,祇要在橫向上不加任何力,就能很自然的保持弓弦接觸點穩定.這樣也就是最省力,最輕松的.

林耀基教授說琴要放平,因為琴頭低了,弓容易"下"出去.這種情況也祇有在"對弓的橫向上完全不加任何力"的人會發生.對那些用力把弓撥來撥去的人,這"下滑"的力是太小了,根本感覺不到.

繼續實驗.有人覺得弓拉得不成直角,不是很重要.我們可以試試把弓子偏一點,不妨偏多點, 向琴馬方向偏10度. 可以發覺用繩拖弓時,弓弦接觸點會大幅度向前走. 反向拖時,弓弦接觸點會后退回原處.這種情況對那些把弓抓實的人可能也不會感覺到.

在網上有人提出不直角,差小小,不要緊. 所以我用誇大角度的方法,試拉了一下, 發覺了這種情況. 這就 是說,當不直角時,如拉弓時完全放松(在橫向不加任何力),就會看到弓"滑來滑去"的.

以上實驗,看上去好像沒解決什么問題. 尤其對小孩,及沒力學概念的人更甚.但如果心中有數了,在學琴過程中,至少有一個道理,有一個方向.

保持弓弦接觸點,不用靠手用力撥來撥去.祇要不加任何"橫向的"力,及成直角就行.

我每天苦练14个小时,现在却有人叫我天才?!——萨拉萨蒂
2
jacob19730224 发表于 2006-12-2 17:59:00 | 只看该作者
发音点不稳定主要是右手肘关节和手腕紧.他们都要配合弓的直线运动,但弓不和弦直角问题不大.
3
 楼主| wcying 发表于 2006-12-4 11:15:00 | 只看该作者

樓上 jacob19730224 老師, 看了您的貼子, 估計您還沒有做過這個"實驗".

其實我也是最近做了這"實驗",才發覺這個問題的. 傳統的教法都是說要弓弦成直角.但都沒說"力"的問題.所以有人覺得不成直角,差小小,祇是誤差問題,或者說'不好看',不正統. 所以我在琴上試了一下,特別是誇大地試了一下.當我把弓有意成了80度角,拉了一下,發覺在弓弦接觸點有一股非常大的力把弓向前拖動,才拉半弓長,弓弦接觸點就向前移動了3公分有多.而且移動的方向也是不可思議的.我原以為拉弓時弓弦接觸點應該向后移動. (至於為什么,我也不知道. 但從直覺可以覺得,弦震動得越厲害,向前拖的力也越大)

如果要不被這"力"拖動,我就要用力把弓向后撥.這對一個本來在運弓前后方向完全不用力的人來說,就感到非常吃力了.

其實對您來說,也是不用做這"實驗"的. 祇要如上所說,不直角,誇大一點拉一下,立即就可以体會到了.

我在原貼為什么要用做實驗的方法來說明呢?就是因為可以摒棄有人為的干擾成分.把弓抓實的人,是不會感受到這股把弓向前拖的力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4 11:21:45编辑过]
4
jacob19730224 发表于 2006-12-4 11:55:00 | 只看该作者

您客气了。我不是老师,我只是陪伴小朋友们玩耍,不是朋友的宝宝,我一般不带的。

不过,我的宝宝们发音点都很稳定,声音很结实,是我一弓一弓带出来的,孩子们很会模仿。他们半年左右酒会有相当有穿透力的声音,可能这时还在拉 铃木 第一册的小步舞曲。

我在学校学机械,就是什么 连杆啊,齿轮啊。还有摩擦学,流体力学。反正没学过音乐和小提琴。

5
一杆进洞 发表于 2006-12-4 12:04:00 | 只看该作者
各位说的好像都是关于如何用力和放松的问题,并不是如何能使弓子的运动保持平、直、稳中的关于“直”的根本问题吧?
6
jacob19730224 发表于 2006-12-4 16:41:00 | 只看该作者
直,手腕肯定要打开。上臂拉倒上半弓要往前
7
 楼主| wcying 发表于 2006-12-4 17:38: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jacob19730224在2006-12-4 11:55:00的发言:

您客气了。我不是老师,我只是陪伴小朋友们玩耍,不是朋友的宝宝,我一般不带的。

不过,我的宝宝们发音点都很稳定,声音很结实,是我一弓一弓带出来的,孩子们很会模仿。他们半年左右酒会有相当有穿透力的声音,可能这时还在拉 铃木 第一册的小步舞曲。

我在学校学机械,就是什么 连杆啊,齿轮啊。还有摩擦学,流体力学。反正没学过音乐和小提琴。

jacob19730224 琴友,老師;

看了您的貼子,估計您還沒試一下"實驗". 您不妨試一下,一定能感受到這一股"莫名其妙的力"的. 而且您是學機械的,很可能就解釋得到這股"力"是為什么產生的了.

關於"直"的問題,"手腕要打開","上臂拉倒上半弓要往前" 等等. 這些對學過機械的人來說是"可以想像得到".大臂在什么時候要向前,什么時候要向后.手腕什么時候要向什么方向彎.等等.

看著弓,要它走直.手(手指)移動在弓的延長線上(對不起,這里用上了幾何術語)就行. 但要對弓不做出任何橫向的力,就要在弓移動的每一個地方,手抓弓處,手要預先做出相應的動作.使得對弓杆沒有橫向的力.最明顯的是手腕轉動,使得手(手指方向),一直與弓杆成直角(理論上的).當做到這一點就是非常輕松的了.不會被"滑前滑后"所困擾.

呀啊!在這里"板門弄斧"了.其實這一"實驗發現"同其他正統教學是沒矛盾的.不過是從理論上更加強了"直"的必要,以及"直=放松"而已.

8
jacob19730224 发表于 2006-12-5 15:37:00 | 只看该作者
郑石生不是学机械的,他也讲上臂要往前松,我原来不知道的。
9
 楼主| wcying 发表于 2006-12-7 12:31: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jacob19730224在2006-12-5 15:37:00的发言: 郑石生不是学机械的,他也讲上臂要往前松,我原来不知道的。

不知道發生了什么誤會.

我讀書時很喜歡解平面幾何題的,后來也做過車床,刨床,板金工之類. 所以看書上說弓要與弦成直角,對我來說立即就是很容易的了.閉上眼都可以想像得到,弓在什么部位時,手必然要怎樣,腕要怎樣,小臂要怎樣,大臂要怎樣.就像預先在紙上設計機械圖一樣.

但這並不等於說不是學機械的就得不到這些結論呀!任何人,通過運弓的實踐,也可以体驗到的.否則孩子們怎么學到拉琴呢? 祇不過他們沒能把這實踐總結成理論.

10
tertai 发表于 2007-2-8 18:20:00 | 只看该作者
很精彩的讨论,我自己的体会是直和放松相辅相成!!!!!!!!!!!!!!!
11
tertai 发表于 2007-2-8 18:31:00 | 只看该作者
直是一种理念,并不是要做到那样机械!关键是声音要好,也就是接触点要稳!
12
默默的无穷动 发表于 2007-2-10 19:41:00 | 只看该作者

不,这个是基础!重要的基础!不能小视的基础!每弓的质量问题很重要,弓子滑来滑去怎么拉好曲子?一弓下来一弓上去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

这就是细节!

13
柳思成音 发表于 2007-2-15 11:01:00 | 只看该作者

顶一下,留着慢慢看!

也祝老师

新年快乐健康好运!

谢谢你们的帮助!

14
EDO 发表于 2007-2-15 12:06:00 | 只看该作者
......是我理解能力有缺陷么......有点看不懂......因为我是初学者......
15
—27°邪笑 发表于 2007-2-15 14:14:00 | 只看该作者

呵呵~~~~`

楼上的,是不是看不懂繁体啊?

顶了~~~~~!~!~

16
 楼主| wcying 发表于 2007-2-24 22:22:00 | 只看该作者
如果是因為繁体字看不明白,在置頂左上角可以點"簡体中文",把繁体字轉成簡体字. 看了以后,自已動手做這個實驗,再看文章就容易明白了. 人是不可能把一個動作永遠做到毫無破綻,完全正確的,這里是點出"成直角是最放松".所以要盡可能練成直角.
17
no5no6 发表于 2007-4-8 20:47:00 | 只看该作者

道理很简单,谁都会懂,只是右手不听使唤罢了!

小提琴的琴头低一点不碍事,弦虽然不在水平线上,但是怎么斜也比大提琴的弦来的水平。

18
 楼主| wcying 发表于 2007-4-10 17:17: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no5no6在2007-4-8 20:47:00的发言:

道理很简单,谁都会懂,只是右手不听使唤罢了!

小提琴的琴头低一点不碍事,弦虽然不在水平线上,但是怎么斜也比大提琴的弦来的水平。

看看,同樣是拉"提琴",小提琴同大提琴的區別就很大了.小提琴在它特定的位置上,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完全放松拉直時不會滑來滑去).在大提琴上是完全行不通的.這要既會拉大提琴又會拉小提琴的琴友才能說得清呢.

這個結論還可以反過來.如果特為把弓子拉到不直,歪很多,而不感到有一股力在把弓子拖滑出去.那就是在前后的方向上沒有全部放松.

對於一個在前后方向上做到完全不用力的人,就能感覺到琴頭低會產生的問題了.所以有林耀基教授的"琴要放平"的說法了.

19
 楼主| wcying 发表于 2007-9-7 12:37:00 | 只看该作者

發現了這個"小實驗"的事實后,本來也沒覺得有什么很大的作用.

但近來看到有些琴友說拉到弓尖時很難控制弓弦接觸點,搞得手酸痛.

我覺得有關這個"事實"的理論是很有用處了.

想想吧,拉到弓尖時,手已在最遠,手腕也彎到极限了,拿著弓已是很不容易了.還要反轉來,在這么遠的地方,來控制弓弦接觸點.那當然是一件很辛苦的事了.手容易酸也是理所當然的了.

如果掌握了這個理論,向外拖弓時在直角線上,就根本不用擔心弓弦接觸點.根本不用去用力來控制弓弦接觸點.祇要松松地,按原路(直角線)把弓推回來就萬無一失.

哈,手就不會酸啦.是不是?

20
caozhengi 发表于 2007-10-5 16:50:00 | 只看该作者
很说明道理的实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24 18:43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