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图书文献] ■■你的贴身老师——世界小提琴教学视频大荟萃!(不断更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一刺 发表于 2011-7-22 09:2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琴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小提琴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你的贴身老师:世界小提琴教学视频荟萃

  

为了打破拿钱的学琴老师音乐资源的垄断,还原知识传播的公共性,有必要为一切有志于学琴的人重建一种他们本来应该享有的环境,一种分享知识的环境。


然而,尤其是在我们国家,学小提琴仍然像是一种私人控制的东西,像传统的师徒授艺一样保守。让人遗憾的是,在最尖端的知识都可以在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今天,拉琴这种手工技术却仍然要依靠私人之间有限的手把手的教学来完成。除此之外,一般人所能获得的信息极少。如果不花钱去请一个老师,一般人根本就不敢去碰小提琴。所以,太多人因为没有条件找老师而苦于不能拉琴;另一方面,太多人又因为老师的水平、人品、态度等问题而烦恼不断。这大概是因为,学琴这个古老的行业确实有它的特殊性,正是这种手脚功夫的性质决定了它更多地依赖私人服务进行现场指点,而不是公共的传播。

但是,如果人们愿意让这种手把手演示的东西用一种媒体展现出来,小提琴教学也就接近一般的知识传播的境界了。多亏今天的网络社会,让富有研究和交流精神的人们可以用大量的资料把拉琴的技术分享到整个社会中来。然而,一般人在网上又往往很难找到全面而专业的小提琴教学资料:即使是林耀基、丁芷诺这些所谓杰出的小提琴教育家,在他们留下的少量音像教学资料中,内容简略得足以误导你。于是,多亏彩虹汽水、hankemeng两个女孩帮我们搜集到世界各地的大量小提琴教学视频。这样,便产生了一项《你的贴身老师:世界小提琴教学视频大荟萃!》的工程。


无疑,本帖的学琴资料蔚为大观,既有最常规的基础知识,又有微妙、偏门的技巧要领,堪称练琴者的大观园。如果你正徘徊在不敢碰琴的痛苦阶段,本帖就是你的贴身老师——一个公共的贴身老师;如果你正在毕恭毕敬地接受某个老师的指导,那也不妨用本帖学到的东西去碰撞老师传授给你的东西。最后,本帖将会成为任何人的老师。

不爱音乐不配作人,虽然爱音乐,也只能称半个人。只有对音乐倾倒的人,才可完全称作人。——黑格尔
2
 楼主| 一刺 发表于 2011-7-22 09:21:00 | 只看该作者



演奏者简介:Eddy Montreal,41岁,加拿大人,摄影师与业余小提琴演奏者

3
 楼主| 一刺 发表于 2011-7-22 09:45:00 | 只看该作者
[持弓]

4
 楼主| 一刺 发表于 2011-7-22 09:53:00 | 只看该作者

【持弓

 

讲解/Beth Blackerby

翻译/一刺


        今天的这一课,我们来学习如何持弓。我想强调的是,要达到真正良好的小提琴演奏,关键就是要形成正确的姿势,包括持琴、左手的放置与持弓等。
        在拿起弓子之前,我们不……还是先让我们在身体这一侧让右臂自然地下垂、摆动一下吧。轻轻地放松你的肩膀,这样向下放松。让肘部弯曲一下,同时让手下垂放松。注意,这中间的两个手指是自然地稍微并扰的,而在食指和小指的这两边却有一点小空间。用小提琴的术语来说,这是1指,这是2指,无名指是3指,而小指就是4指。好,现在把手翻转过来。注意,当手放松的时候,手指是自然弯曲的。甚至我的拇指都向掌心弯曲,哈,那是因为我的手已经持弓40多年。

        现在,我们……摆出指尖,拇指指尖,就是这个右侧朝内的边缘部分——把这个部分放置在中指的第一个皱折处[即关节]。好,现在把手这样转过来,你会看到一个圆环,处于拇指与食指以及中指之间。这个圆环很重要,持弓的时候就必须保持这个形状。你看,你可以移动拇指的指根关节,即向手内移动,再打开,再向内,再打开。因此,这就是拇指在持弓时的角度,而这个圆环保持在打开的状态。好,保持这个圆环,然后把手翻转过来,掌心朝下。
        这样,略微抬起肘部,你已经这样了,好。当略微抬起肘部时,你可以看到,手腕的这个部位自然地略微斜向身体的中部。再把肘部转向身体的这侧,然后又稍微抬起,手就这样倾斜。在持弓时,手腕的这个角度也会斜向平静的状态。而这个状态便产生……可带来更多来自手臂的自然重量的作用,并将重量传向弓杆,再传向弓毛,这样便能产生更良好、丰满、更有共鸣的声音。


         好,回到手腕吧,就是这个倾斜。拿一支铅笔,把它伸进拇指的指尖与中指之间,就是这个位置。好,这中间的两个手指便这样悬吊起来,并排在一起,小指坐落在弓杆的正上方(也就是这支铅笔)。而找到小指位置的最好办法就是……敲打这个小指,它落下的地方就是它应该放置的地方。而1指斜向这个方向,中间这个关节[即第二关节]接触弓杆,就这样。好,现在把手翻过来,注意看这个拇指。记得这个圆环吗?对,打开这个圆环,让拇指从手掌这边的韧带拉伸、拔开一点,对,让它对准中指的位置。好,练习一下,你能挪动几下吗?这说明一个道理,拇指必须灵活,这个关节必须灵活,不能像这样锁紧它[即拇指过分弯曲地捏紧弓杆],也不能这样向内推压弓杆[即伸直或挺起拇指的指肚顶住弓杆]。拇指必须是略微弯曲,一点点弯曲。这样,在实际的运弓中,我们的持弓可以灵活地进行一些变化和调整。

         好,不错。现在,我们就要用弓子来分析了。拿起这把弓子,让我来帮你拿住弓子。好,你再做一下那个圆环,把手臂提起,手腕向内倾斜,对。然后,把你的拇指想像成一个钩子,我将把弓子钩在你的拇指上。就是钩在这里:在弓毛箱的边缘和弓杆的包皮之间有个小缺口,这个缺口就是你的拇指应该放置的地方。好,中指放在拇指的上方,3指并排在这里,小指轻轻敲击,食指的中间关节斜向这边,与中指略微保持距离。这四个手指的关节[即手背的指根关节]要尽量保持低位,而通常的倾向是抬起它们。尤其是小指的这个关节,如果拱起得过高,小指便被锁紧了,这是不要出现的。所以,要让这个关节保持在低位,对。手腕这样倾斜就很好,整个持弓也看起来不错。


5
 楼主| 一刺 发表于 2011-7-22 10:31:00 | 只看该作者

【持弓

 

讲解/Todd Ehle
翻译/一刺 


            大家好,我叫Todd Ehle,是小提琴老师。今天我们来讲一下持弓。我知道,有许多持弓的方法,有几种学派、理论之类。我不想涉及所有这些,我只想告诉大家别人教我的东西,以及我自己教别人的方法。

           首先,这是法比学派的持弓法。如果你不了解这些不同的持弓法,那也没什么。别担心,就跟着我做吧。我们一般都说持弓,而不说抓弓、捏弓之类,是因为我们不想表示:要像这样抓紧、捏紧某个东西。因此,要想到这是“持弓”,以非常放松的方式来做。如果你……现在我拿一支铅笔过来,如果你想要拿好这支铅笔,不需要这样死死地捏紧它。持弓虽然有别于这支铅笔,但这就是我要告诉你的一个基本概念。首先是,拇指必须放置在这些手指构成的一个圆环中。保罗·洛林学派,这是用中指来构成这个圆环,而拇指接触在这里;而里奇学派是将拇指放在这两个手指之间[即中指与无名指之间]。如果你从手掌内侧来看,你会发现:拇指的指尖是接触在中指或这两个手指[即中指与无名指]的第一个皱纹处或关节处。
            在我小的时候,人家是先教我法比学派,然后我的第二个老师又是教我俄派的持弓法,然后又交替性地回到法比学派。所以,我可以理解这两种持弓法。但一般来说,这点是不变的[即拇指与其他手指构成的圆环],区别在于:拇指是跟这个手指[中指],还是跟这个手指[无名指]来构成圆环——不,应该说是跟这两个手指之间的位置构成圆环。但要注意,拇指不能太往这个方向偏离[即偏向小指]。我们可以再用这支铅笔来看一下,把铅笔放在手指的第一皱纹处或关节处,然后让拇指弯曲,这样形成这个圆环。再说一下,这个圆环可以跟中指构成,也可以跟这两个手指之间的位置来构成。跟小孩在一起的时候,我们经常说这就像一只兔子。
            ……(下略)

6
 楼主| 一刺 发表于 2011-7-22 10:40:00 | 只看该作者
[持弓]

讲解/林朝阳

7
 楼主| 一刺 发表于 2011-7-22 10:49:00 | 只看该作者
【持弓】

讲解/Pete Cooper
翻译/一刺

大家好,我是Pete Cooper。今天我跟大家讲一下持弓的问题。不同的小提琴家或弦乐演奏家使用略有区别的持弓法,而我展示的是基础性的通用持弓法,我自己就是这样用的。持弓是依靠平衡的原理,而不在于紧张用力。

首先,放松你的右臂,也就是让它从肩部进行自由摇摆,然后静止下来。好,张开你的手,手掌朝向正面,拇指和其他四个手指略微分开。将弓子放在食指的第二个皱折处[即关节]与小指的正指尖处之间的位置。用另一只手拿起弓子,弓毛这面向上,把弓子摊放在食指第二皱折处与小指指尖之间的位置。轻轻转动手腕,可让食指、中指与无名指把弓杆包围住,使弓杆与这几个手指之间呈对角线排列。由于你已经让弓杆良好地坐落在手中,持弓就会有一种稳定感,而不需要用力抓紧。弓杆的剖面是八角形的,至少在弓毛箱这端[即弓根]是这样。小指的指尖正好坐落在这个八角形中最近的一面。

     说到平衡的原理,需要注意拇指的右上端[即指甲的右边靠近指尖的位置]构成持弓力量的支点。好,让拇指稍微弯曲[即指背拱起],使它与中指的指尖形成一个圆环,位置就在食指旁边。也就是说,像这样。好,现在我可以松掉左手。这样,翻倒过来的持弓就算成型了。我让手腕和前臂旋转180度,将弓子定在水平的角度。记住,要让拇指弯曲[即指背拱起],而常见的毛病是喜欢让拇指挺直,从而僵硬地捏紧和锁住弓子。要应用平衡的原理,而不要紧张用力。让我们看一下拇指的右上端[即指甲的右边靠近指尖的位置]这个接触点,它相当于一个支点的作用。松掉小指在弓杆上的压力,弓子即向左边下垂;让小指施加压力,弓尖就向上翘起;松掉,再下垂。

       持弓不可能一下子就觉得自然。但你很快就可以先拿起弓子,而不需要[像上面演示的那样]先用左手进行放置。当然,持弓不是一种固定而静止的东西,而是一个处在运动中的动态过程。试着让弓子这样保持垂直,然后前后移动,也就是用手臂从肩部进行
活塞式的摇摆,手腕和肘部要放松。也可以让弓子在空中进行垂直的上下移动,让手腕和手去感受其运动。最后,转动手腕,让弓子左右摆动。
8
 楼主| 一刺 发表于 2011-7-22 10:55:00 | 只看该作者
[各学派的持弓法的演变]

讲解/林耀基

9
 楼主| 一刺 发表于 2011-7-22 10:58:00 | 只看该作者

下一个主题将是:[如何避免左手持琴的捏紧]

讲解/Beth Blackerby

10
deping_li 发表于 2011-7-22 11:05:00 | 只看该作者
这些资料很好哇,就不知道我们的爱好者们有没有耐心好好的体会学习。视频中那位加拿大大叔拉的程度虽然低了点,但在他那程度可以说是完美的了
11
dendykaka 发表于 2011-7-22 12:33:00 | 只看该作者
支持!!!!赞!!!!!!
12
diditaylor 发表于 2011-7-22 15:27:00 | 只看该作者
13
彩虹汽水 发表于 2011-7-22 16:54:00 | 只看该作者

支持,继续加油~

14
 楼主| 一刺 发表于 2011-7-22 17:55:00 | 只看该作者
[如何避免左手持的捏紧](视频1)

讲解/Beth Blackerby
翻译/一刺

本视频分两部分,以下是截取的视频1,而视频2待续——

大家好,我是贝斯·布莱克比,是ViolinLab.com的创办人。这个视频是用于我的You Tube用户的。但有时候我从ViolinLab.com中选取一些内容,这是我的网站。我有将近280个关于小提琴演奏的视频,有很多详细情况,很多细节。但我也确实从里面选取一些内容出来,为You Tube提供视频。我想谈的是,今天我想提示的是关于一个习惯的问题,一个坏习惯。我想这个习惯实在是对小提琴演奏有妨害。如果你有这个问题,那可能你就很难进步到你所期望的水平。这就是捏紧,有些同事把这称为死抓。这是一种挤压,用左手在琴颈上这样抓。这个现象真是太普遍了,我在所有的学生中都看到过这个问题。在我教过的所有私人学生中,这总是一个问题,他们总是要克服这个问题。所以,很可能你也在经历同样的情况。

这里,我们看一下这个问题是怎样出现的。从根本上说,我们是在托住一个物体。这个物体是轻的,但又不是很轻。我们是在用头部托住它,用头部和肩膀。而这不是很自然的,这种事你觉得做着不是很自然。然后,当我们使用手指[按弦]时,我们是在这里[琴头方向]施加一种垂直的往下的压力。而我们在这里却没有支撑感,在琴头这里没有自然的支撑感。所以,如果你做一个练习,就托住琴,在琴头上往下推,感觉一下你的头部会怎么反应。你得提供某种抗压力的力量,而压力是一种往下牵引的垂直的力,一种把琴身往下拉的力。所以,从根本上说,我们喜欢在琴头这端有这样一种支撑感。所以,我们很自然地想要用左手来支撑它。我看过有些人在视频中的分析,建议你把琴停靠在左手上。我想说,不,不要把琴停靠在左手上。如果你这样做,如果你让左手形成这样一个V形或小托架,让琴停靠在这里,你就会捏紧,你会很难进行揉弦,会很难换把。你的手变紧,会在手上形成紧张的力。这会妨碍你的进步。因此,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所以我要向你提示这个。

好,再回到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吧。我说过,从根本上说,这来自一种感觉,有意或无意的感觉,就是持琴的不稳定感。所以,你首先要应对的问题是,确保持琴状态是充分的,确保持琴的舒适,以至于你可以感到毫无问题地放下你的手。[把手松开,只用头与肩膀夹琴]你可以夹住琴,你可以做任何事,而不会觉得琴会掉落。因此,这就是首先要注意的问题。这值得花一点时间,花一点钱去试用这种能给你一种稳定感的肩垫,花一点时间去调整它。
 

肩垫有很多种,我在ViolinLab网站上就一个关于各种肩垫的视频。但……肩垫是可以加长延伸的,这些支脚可以上下移动,以放入……产生[头与肩膀]那种必要的支撑感。所以,就是说,要足够重视……这点。所以,一旦你状态充分地持琴,那么,我们就需要训练自己去相信:我们有这种稳定感,而不需要用左手去托住琴。

而如果你不能确定自己是不是在把琴捏紧,因为你确实有可能没有意识到这点,那你就拉一下《小星星》的开头那句吧。当你把一指放到E弦上时,你要注意到这点。但你看看手的这个部位[左手食指的指根关节处],看看这里的内侧边缘处,看看这个关节[指根关节],这里有一条线,这条线就是你的手与手指之间的第一条线[即指根的皱纹]。然后再看一下会出现什么。当你拉《小星星》时[演奏开始的4个音符],当你把一指放到弦上时,这个关节会出现什么呢?[一指在E弦上演奏两个音符]如果这个关节立即在琴颈的这侧粘得很紧,如果这条线[指根的皱纹]开始沉下去,落到指板的边缘以下,如果它这样开始下沉……当你压下这个手指,当你压下这根弦时,(出现上面的现象)这就表明你在捏紧,多余的捏紧。

所以,注意这点,检查一下,看你是不是在捏紧。下一步就是……让我们想一下,手指会如何按下琴弦,而不会造成用拇指来捏紧的倾向。因此,关键就在这个拇指。拇指想往里面挤压,并提供一种反压力来抵挡手指往下按弦所产生的垂直的力。问题就在这里,拇指觉得需要对这种压力作出反应。拇指就需要这样捏紧,来作出回应。所以,情况到底是怎么出现的呢?那是因为,你很难在按下手指时不提供某种反压力。我们在头脑中很难接受在弦上按下手指却没有其他的东西(同时作出反应)。(视频2待续)
15
leilei0611 发表于 2011-7-22 19:59:00 | 只看该作者
真诚的向一刺先生敬个礼!感谢您的付出,人民不会忘记。
16
Ibanez380 发表于 2011-7-22 20:40:00 | 只看该作者
好贴必须顶!感谢楼主!
17
yc1954 发表于 2011-7-23 07:07:00 | 只看该作者
一刺老師太有心了,用心良苦,嘉惠後進,蒐集資料還做翻譯,看來不好好學就太對不起老師了。
18
david_jm 发表于 2011-7-23 21:39:00 | 只看该作者
资料确实很好。不过楼主看问题似乎有点片面了。如果所有的学生都能看着教学视频学好小提琴的话,这个世界上也不会产生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家了,梅纽因也不用去办天才儿童音乐学校了,发行几张教学光盘就可以让所有的琴童成为演奏家了。也许我说的不对,欢迎大家拍砖。
19
 楼主| 一刺 发表于 2011-7-24 10:41:00 | 只看该作者
 

[如何避免左手持琴的捏紧](视频2)

讲解/Beth Blackerby
翻译/一刺


(续)
因此,我要让你体验一下这点。这就是……啊,也许刚开始这会显得有点奇怪。就这样拿着琴吧,像这样。把你的手放在琴的上面[左手放在背板上面],好。然后,看是否放松,要保证很放松。试着让你的手往周围挪开,这很难挪开。在这里,我们手指的皮肤其实是提供了一种自然的摩擦力,还有一种粘性。就是说,我们的手……我们的皮肤想要粘贴在这木板上。好。而一旦你的手用力弄紧,当你在手上施加一种紧张的力时,也就是让手指变得这样有点僵硬,当出现这种情况时,你的手(反而)就能挪开。而只要你像这样放松[手指在背板上放松地蠕动],皮肤就有一种自己的粘性。所以,我们的拇指,拇指的皮肤起着同样的作用。

当我们在演奏,当我们往下按弦的时候……我建议你想一下:当我们这样敲打着往下按弦时,当手指发出这种动作时,一旦琴弦在这种敲打力的作用下被按下去时,这需要很大的能量才能让它按下去吗?因此,我们其实只需要一点点的反压力,而这种反压力会是一种垂直运动的形态——我说的运动不是真正的运动,只是表示一点小的力量,向上移动的力量,这也就是拇指向上的反压力的作用。它的作用就是对皮肤进行拉伸……我看一下,能不能换个更好的视角[让琴头正对着镜头]……这样让皮肤对指甲进行拉伸。你就自己这样试吧。按下手指,一指,然后感受一下拇指,感受拇指的皮肤对指甲的拉伸。这就是拇指向上的一点反压力作用,但这是垂直的,不是水平的。而通常出现的情况却是水平的,就是当你在演奏,当手指往下按弦时,拇指往里挤压,往琴颈里面挤压[即水平的反压力作用]。而这是我们不要出现的。所以,这其实是在改造某种作用的原理。就是说,我们人类有这样一种拇指,我们习惯于这样使用它们。因此,当我们使用这些手指时,很自然地就会感到要这样往里挤压。

所以,这种手指往下[按弦]而拇指将轻轻地往上拉伸的动作,你可以感受一下。它[拇指]并没有真正移动,而只是对拇指形成一种很好的自然的摩擦力。因此,这就是你要开始意识到左手的作用问题。有些老师要求学生离开拇指来练习,我不能肯定这是不是总是有用。但我在跟学生试用这个办法时,出现的情况是:有时候他们往下按弦,让拇指放到[琴颈]外面。
 

而当他们让拇指放到[琴颈]外面时,拇指仍然变得紧张而僵硬,而你仍然会看到这个关节[食指根部]抵住琴颈。于是,你看到的是一种拙劣的样子,像这样。相反,我要你做的是,按下琴弦,把你的手指看成是一种挂钩,一种牢靠的挂钩,而弦就处在这个挂钩的弯节下面。这样,哪怕你有一件厚重的大衣,它也可以挂在上面,可以有力地挂牢。就是说,弦也将处在这个手指之下,这些关节之下。这就可以足够地往下按弦。这并不表示这些关节是不灵活的,因为我们还是需要这种灵活性,才能揉弦,但必须有足够的力度。

因此,明白这点之后,往下按弦。然后往周围移动拇指,就是这样蠕动[在琴颈侧面],要注意到这点灵活性。注意到这点……你可以在这里留下一点空间,就是在手的这边[食指根部]与琴颈之间。注意这点空间。当然你不需要总是保持空间,因为这不是那么静态的东西。我们并不是说,在任何时候都总是要保持这点空间,因为这不符合实际。手的这边[食指根部]可以接触琴颈的边缘,可以接触。在演奏G弦的时候,你就需要接触,因为手指在手上需要这样翻转过去。所以,这就自然地会接触。在换把的时候,我们其实是在轻轻地接触手的这个内侧[食指根部],以此来调节把位的距离。这是我们在潜意识的程度上进行某种测定。因此,手确实可以接触琴颈,只是不能捏紧。这是你需要密切留意的一个区别。所以我建议你注意这点。

如果你在学揉弦,而揉弦是领会避免捏紧的一个重要补救方法。这是因为,要揉弦[演奏揉弦],你的手是不能接触(琴颈)的。所以,哪怕你不是在揉弦……而只是在进行揉弦的练习,——在ViolinLab网站上,我可能有20个视频是关于揉弦的——而学习这些揉弦的练习会帮助你把手放松,并解开拇指与手[食指根部]之间这种捏紧的结构。所以,你希望能够……[演奏一段旋律]能够取得一个彻底放松的左手。而手指就是像这样运动[在空中蠕动],拇指的动作很少。这就是这个视频要传达的意思,我希望这能够给你一些信息,一些启示,以提高你走向进步的技术程度。 (续完)

20
 楼主| 一刺 发表于 2011-7-24 11:16: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david_jm在2011-7-23 21:39:00的发言:
资料确实很好。不过楼主看问题似乎有点片面了。如果所有的学生都能看着教学视频学好小提琴的话,这个世界上也不会产生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家了,梅纽因也不用去办天才儿童音乐学校了,发行几张教学光盘就可以让所有的琴童成为演奏家了。也许我说的不对,欢迎大家拍砖。

我还没有下结论说,只看教学视频就能学好小提琴啊。不知道你是从哪里看到我有这种意思的?大概是“你的贴身老师”这句温馨的呼吁让你这样想吧。对某种语言,也不必理解得太实。但是,既然你现在提出了这种问题,我反倒认为这个结论是有道理的,而不能同意你了。就是说,我认为:在信息资料十分丰富的今天,有些人确实只要看一些教学视频等资料,就可以学好小提琴。对于老师的作用问题,在本帖的视频中将会不断出现的托德·埃勒(Todd Ehle)老师是这样说的:

我理解,有些人确实是通过自学而学会一门乐器的,并以此作为荣誉的标志。但我认为,任何事都不会在真空中产生。这些自学的音乐人可能曾通过与其他音乐家交往、观看视频、阅读教学书籍等渠道而获得不少信息。我知道,这不同于正式上课,但也是一种知识的转让。如果你能找到一个对你有帮助的老师进行诱导,并能够有组织地为你制定一项学习课程,你会有更大的机会达到目标。在选择老师时,记住这点:你是在买一样东西。如果这种服务关系不适合你,那就离开吧。

他说得很明白:确实有自学成材的音乐家,只是他们会用职业交往、利用文字与音像资料来代替老师;而在社会上,找到让人满意的老师并不容易,需要仔细鉴别,否则就放弃他。

我认为,社会最不缺少的就是守成的资源(比如小提琴老师),最难得的是突破常规的资源(比如摆脱某个老师的控制而探索更多的方式)。但是,在现实中,人们只要看到守成的东西好像没有风险,哪怕这会让一万个人变成无用的庸人(比如,千千万万的学琴者在各种各样的老师的指导下,能学好小提琴的人有多少千分之一吧?),人们也不愿否定它;而只要看到新生事物不合常规,哪怕有一点貌似不妥的东西,也要百般地否定和敌视它。至于你提到的世界小提琴大师、梅纽因、天才音乐学校等,有点南辕北辙吧。在他们的时代,有今天的信息社会提供的这些媒体资源吗?

我理解你对老师的重要性的理解。我说过,拉琴是一种手工的技术,确实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老师的私人服务进行现场指点。而要突破这个,必须有信息社会的发达的媒体复制这种现场,而没有研究精神的一般人是很难做到这么自立地处理这种现场替代的问题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24 17:15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