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 16 第七堂课
今天去学琴,Michael的想法很多,想带玩具,还想带着他的琴。我告诉他只许带一样,他在琴和玩具面前纠结了很久,最后终于还是选择了玩具。我虽然有点小失落,但也尊重他的意见了。路上我问他想不想去Julia家,他说想,想去玩LEGO,还想去吃土豆。。。ORZ,一个星期了,还记得土豆的事,小盆友果然都是吃货。
上课被Julia表扬啦,说我手型有很大变化,音准也好了很多。可不是么,一周都在琢磨这个。只是现在还是感觉别扭,音没法拉很快,但Julia说适应新手型需要一段时间,至少两周吧,方法对了练起来就有效果了。自己的努力被肯定了,虽然是当妈的人了,但心里还是暗自得意了一把。另外Julia布置了在注意手型的情况下,分别用下半弓和上半弓拉这些快的连音,直到达到较好的速度。
曲子的慢板部分,Julia希望我能慢慢的注意起音乐感觉。找准主音,在不影响节奏的情况下稍微延长以示强调,其他音可以适当弱化,让旋律显得有起伏。我觉得这个比改手型要难,主要是木有量化标准啊,长音长多少,弱音弱到什么程度?于是问Julia,她指出了开头的D音和中间的G音这几个音很重要,是骨干,需要强调。继承Bach作曲方法的曲子都有这么一些骨干音是需要在曲子中着重加以强调的。我虽然喜欢Bach,但从来没注意过还有这些,似懂非懂,只能先做做试试看了。
另外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是揉弦。Julia说我大幅度的揉弦用的太多,很多音不需要那么浓墨重彩的揉。我说其实我只是习惯了。她说国内确实很多老师教的就是一味不停的揉。但揉弦用的太滥好比一道菜各种香料,味道都放太浓,菜本身什么味都已经尝不出来了。这首小曲子其实像“白斩鸡”,主要突出的是旋律的味道,而不是用泛滥的揉弦表达感情。她一句句的教了哪些地方不要揉弦,哪些地方需要加一点点揉弦。又是一个要改的习惯。
哪怕这么小的曲子,要拉出味道还真是颇有讲究。
上课的时候,Michael在一边玩LEGO,一边自己编故事。课上完了,他的故事还没结束,我们只好耐心的等他说完了故事,才收拾好东西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