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从“玩童”到琴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提琴豆豆 发表于 2006-5-27 11:4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琴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小提琴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从“玩童”到琴童

我儿姓黄,乳名“豆豆”。黄豆豆现刚满7周岁,可学小提琴已有三年时间了。按他的年龄计算,也俨然是一老琴童。

黄豆豆人如其名,整天就像一粒蹦蹦跳跳的豆子,一刻消停的时候都没有。两岁掉门牙(摔得);四岁缝嘴唇。诸如此类让别的孩子哭上半天的惨事,他却只哼哼两声,完了还说“我还没玩够呢!” 如此“玩童”,决非“顽童”。每天玩得快乐不已,兴奋不已,除了经常给自己造成一些小伤害,让我们当爸妈的担心后怕,其他的到也没什么。豆豆爸特赞成儿子“玩”,说好动贪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一干涉,就说我扼杀天性。作为妈妈的我,眼看着黄豆豆一如既往的玩,性格却仍急燥。心想:虽然孩子玩心重,但不能瞎玩,要创造条件引导他“玩“。要玩的有目的、有结果。

听朋友介绍说拉小提琴可以磨练孩子的耐力,锻炼孩子的意志,同样也可开发智力。以上种种正合我意。让黄豆豆“玩”小提琴就这样被提到了我们家的议事日程上,并很快得到实施。在朋友的引见下,黄豆豆师从有着多年小提琴教学经验的王艺林老师。刚刚四周的“玩童“黄豆豆开始玩小提琴了。几堂课下来,王老师很快就摸到了黄豆豆的特点——好动、缺少耐心。这正是学琴大忌。在与王老师的交流中,我了解到老师的担心与顾虑。因为我也是一名教师,所以我非常理解老师的想法。因此我坦诚地告诉老师,我们学琴动机很简单,培养孩子耐心、细心、有毅力,增强孩子自信心。

黄豆豆学琴初期非常艰难,但王老师却能做到因材施教 ,在每堂课上都贯穿各种趣味教学方法,引发他玩的兴趣。在走路、跨步、跑步中使黄豆豆知道了弓的长短以及运弓快慢;在一个个小故事中让黄豆豆理解了教材中的乐理知识。四岁的孩子自觉性很差,需要家长不断督促。在家练琴黄豆豆一度非常不配合,让我很是着急。为此我采取了以下多种办法:1、考虑到孩子年龄小体力耐力跟不上,我就化整为零,合理安排拉琴时间。每天拉三次,每次20分钟,然后逐渐拉长时间。2、最初为了帮助孩子尽早识谱,特地制作了五线谱卡片,随时随地认卡识谱,效果较好。在孩子不能完全视谱拉琴之前,我则采取唱谱法帮助孩子熟悉曲谱。3、家长的表率作用也很重要,孩子小,如果家长不于孩子同甘共苦,一般都难坚持到底。因此每天豆豆拉琴我都坚持陪练,即便在我生病的时候都依然陪他上课、练琴,并告诉他,妈妈愿意和你一起努力、坚持。另外在学琴的三年时间内,我为儿子托左手、扶琴头、手把手教他指法、做弓法指挥等等,真是数不尽数。偶尔,小礼品和麦当劳也起过激励作用。三年后的今天回头看看,自己都怀疑自己居然有这般好耐心。

在家练琴儿子让我伤透脑筋,但一周一次的小提琴课,他却乐此不疲,非常喜欢。问他原因,他的理由是:老师不凶,还给我“五角星“。看来还是老师抓住了”玩童“的心理,一开始以鼓励为主,激发兴趣,不至于让他产生厌琴心理。王老师将此种方法形象地比喻为“撒网、收网”,他认为对于年龄小的琴童一开始要将网撒开,随着年龄地增长以及拉琴技能地提高再慢慢地将网收紧。

四岁的小“玩童”从每天20分钟的练琴时间到现在近2小时的练琴时间,经历了说短亦长的三年,已成长为一名“琴童”。其中苦乐参半,有因练琴挨揍的记忆;有因练琴爆发的母子战争;也有因练琴代来的诸多快乐。期间黄豆豆已参加过全国第六届小提琴和安徽省第五届小提琴比赛,分别获得“希望奖”和“四等奖”。在这里成绩的优劣已是其次,孩子通过两次比赛的锻炼,拉琴的兴趣、练琴的质量、当众表现的自信心等等都有了较大得提高。每每我和同学好友交流教子心得,在旁玩得正欢的黄豆豆一定会自豪地应上一句“阿姨,我会拉小提琴!”表情特自信。

望着一天天在进步的小黄豆,作为母亲和陪练,唏嘘心痛之余更多的是儿子给我的感动和触动。曾几何时,我一度对儿子过份苛求,只因一个变化音不准、一个手型不对就对他鞭打责骂,说着某某孩子拉得多好此类的话。然而事后儿子的两句玩笑话却一语惊醒梦中人。儿子说“妈妈,你不是说让我玩小提琴吗?我觉着让你在打着我玩哦……”“妈妈,你一骂我我就更紧张,一点也不觉得拉琴好玩!”说这话时,儿子一脸凝重,全无往日的嬉皮模样。儿子轻轻的两句话不亚于两次棒喝,难道这就是我期望的拉琴的结果,这就是我的初衷?

孩子中存在个体差异,如果一味片面地攀比,最终小提琴留给孩子的只会是痛苦的回忆。与其这样,不如不拉!作为琴童的母亲,我一直认为孩子快乐是一切成功的前提。对学琴的孩子,我们当家长的应该首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制定好自家孩子的目标。多用拇指(肯定),少用食指(指责)。让我们的孩子都成为快乐的琴童。

辛苦自不必说,真理是——坚持就是胜利!

2006年5月

在真正的音乐中,充满了一千种心灵的感受,比言词更好得多。——门德尔松
2
音乐之声 发表于 2006-5-27 15:17:00 | 只看该作者
有录音吗?可否传上来于大家分享呢?
3
柳思成音 发表于 2006-5-31 13:39:00 | 只看该作者

好豆豆

还有,好陪练,向您学习

4
lq_lily 发表于 2006-5-31 15:11:00 | 只看该作者

向豆豆妈学习,我儿子学琴三个多月了,也是特别爱玩,有的时候看到他和一起学琴的孩子差距拉大就着急,会向他发脾气,现在他对练琴都有抵触情绪了,但是却很愿意到老师家去上课。唉,为孩子练琴的事为难啊

5
ltlxm_2 发表于 2006-6-2 17:18:00 | 只看该作者

请问豆豆他妈,您是安徽铜陵的吗?

我女儿今年刚四周岁,学琴有三、四个月了。她的性格和现在的学琴状况同你家豆豆初期状况是一模一样,我也是和你一样先是想磨练她好动的性格,培养她的耐心、细心。可现在也是不自觉的就对她苛刻起来,手型、音准是严格要求。自从学琴后就开始真正意义上的打她了(以前没打过)。现在她已经开始在学G弦和D弦了,五线谱认的很吃力,我也准备用你做卡片的方法试试!很高兴看到你的文章,不然看到女儿这么好动,都快失去信心了。

对了,你儿子现在性格如何,学琴对他注意力是否有很大的帮助?谢谢!

6
勇梅轩 发表于 2007-8-26 21:59:00 | 只看该作者

"我为儿子托左手、扶琴头、手把手教他指法、做弓法指挥等等,真是数不尽数。偶尔,小礼品和麦当劳也起过激励作用。三年后的今天回头看看,自己都怀疑自己居然有这般好耐心"同感!!我孩子才学5个月不到,我练琴的目的就是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孩子耐心还可以,现在能拉一些小曲子了,现在她自认为拉的不错,自信心蛮高,我也不知是自信还是自负,只要她愿意拉就行,我基本上不为拉琴批评指责她(也有例外),一齐努力,既然选择了这条路,不轻言放弃,权当对孩子意志力的培养吧!

7
上海翔妈妈 发表于 2008-5-13 13:05:00 | 只看该作者

看来顽童是可以变琴童的,又增强一点信心了~~~~谢谢豆豆妈,写得好,翔妈以你为榜样,学习了!

8
zhangmengpaga 发表于 2008-5-13 17:45:00 | 只看该作者

只要能坚持就好。

9
dorisyh 发表于 2008-7-8 18:19:00 | 只看该作者
坚持就是胜利
10
wj19760523 发表于 2008-7-25 12:11: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提琴豆豆在2006-5-27 11:48:00的发言: 从“玩童”到琴童

我儿姓黄,乳名“豆豆”。黄豆豆现刚满7周岁,可学小提琴已有三年时间了。按他的年龄计算,也俨然是一老琴童。

黄豆豆人如其名,整天就像一粒蹦蹦跳跳的豆子,一刻消停的时候都没有。两岁掉门牙(摔得);四岁缝嘴唇。诸如此类让别的孩子哭上半天的惨事,他却只哼哼两声,完了还说“我还没玩够呢!” 如此“玩童”,决非“顽童”。每天玩得快乐不已,兴奋不已,除了经常给自己造成一些小伤害,让我们当爸妈的担心后怕,其他的到也没什么。豆豆爸特赞成儿子“玩”,说好动贪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一干涉,就说我扼杀天性。作为妈妈的我,眼看着黄豆豆一如既往的玩,性格却仍急燥。心想:虽然孩子玩心重,但不能瞎玩,要创造条件引导他“玩“。要玩的有目的、有结果。

听朋友介绍说拉小提琴可以磨练孩子的耐力,锻炼孩子的意志,同样也可开发智力。以上种种正合我意。让黄豆豆“玩”小提琴就这样被提到了我们家的议事日程上,并很快得到实施。在朋友的引见下,黄豆豆师从有着多年小提琴教学经验的王艺林老师。刚刚四周的“玩童“黄豆豆开始玩小提琴了。几堂课下来,王老师很快就摸到了黄豆豆的特点——好动、缺少耐心。这正是学琴大忌。在与王老师的交流中,我了解到老师的担心与顾虑。因为我也是一名教师,所以我非常理解老师的想法。因此我坦诚地告诉老师,我们学琴动机很简单,培养孩子耐心、细心、有毅力,增强孩子自信心。

黄豆豆学琴初期非常艰难,但王老师却能做到因材施教 ,在每堂课上都贯穿各种趣味教学方法,引发他玩的兴趣。在走路、跨步、跑步中使黄豆豆知道了弓的长短以及运弓快慢;在一个个小故事中让黄豆豆理解了教材中的乐理知识。四岁的孩子自觉性很差,需要家长不断督促。在家练琴黄豆豆一度非常不配合,让我很是着急。为此我采取了以下多种办法:1、考虑到孩子年龄小体力耐力跟不上,我就化整为零,合理安排拉琴时间。每天拉三次,每次20分钟,然后逐渐拉长时间。2、最初为了帮助孩子尽早识谱,特地制作了五线谱卡片,随时随地认卡识谱,效果较好。在孩子不能完全视谱拉琴之前,我则采取唱谱法帮助孩子熟悉曲谱。3、家长的表率作用也很重要,孩子小,如果家长不于孩子同甘共苦,一般都难坚持到底。因此每天豆豆拉琴我都坚持陪练,即便在我生病的时候都依然陪他上课、练琴,并告诉他,妈妈愿意和你一起努力、坚持。另外在学琴的三年时间内,我为儿子托左手、扶琴头、手把手教他指法、做弓法指挥等等,真是数不尽数。偶尔,小礼品和麦当劳也起过激励作用。三年后的今天回头看看,自己都怀疑自己居然有这般好耐心。

在家练琴儿子让我伤透脑筋,但一周一次的小提琴课,他却乐此不疲,非常喜欢。问他原因,他的理由是:老师不凶,还给我“五角星“。看来还是老师抓住了”玩童“的心理,一开始以鼓励为主,激发兴趣,不至于让他产生厌琴心理。王老师将此种方法形象地比喻为“撒网、收网”,他认为对于年龄小的琴童一开始要将网撒开,随着年龄地增长以及拉琴技能地提高再慢慢地将网收紧。

四岁的小“玩童”从每天20分钟的练琴时间到现在近2小时的练琴时间,经历了说短亦长的三年,已成长为一名“琴童”。其中苦乐参半,有因练琴挨揍的记忆;有因练琴爆发的母子战争;也有因练琴代来的诸多快乐。期间黄豆豆已参加过全国第六届小提琴和安徽省第五届小提琴比赛,分别获得“希望奖”和“四等奖”。在这里成绩的优劣已是其次,孩子通过两次比赛的锻炼,拉琴的兴趣、练琴的质量、当众表现的自信心等等都有了较大得提高。每每我和同学好友交流教子心得,在旁玩得正欢的黄豆豆一定会自豪地应上一句“阿姨,我会拉小提琴!”表情特自信。

望着一天天在进步的小黄豆,作为母亲和陪练,唏嘘心痛之余更多的是儿子给我的感动和触动。曾几何时,我一度对儿子过份苛求,只因一个变化音不准、一个手型不对就对他鞭打责骂,说着某某孩子拉得多好此类的话。然而事后儿子的两句玩笑话却一语惊醒梦中人。儿子说“妈妈,你不是说让我玩小提琴吗?我觉着让你在打着我玩哦……”“妈妈,你一骂我我就更紧张,一点也不觉得拉琴好玩!”说这话时,儿子一脸凝重,全无往日的嬉皮模样。儿子轻轻的两句话不亚于两次棒喝,难道这就是我期望的拉琴的结果,这就是我的初衷?

孩子中存在个体差异,如果一味片面地攀比,最终小提琴留给孩子的只会是痛苦的回忆。与其这样,不如不拉!作为琴童的母亲,我一直认为孩子快乐是一切成功的前提。对学琴的孩子,我们当家长的应该首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制定好自家孩子的目标。多用拇指(肯定),少用食指(指责)。让我们的孩子都成为快乐的琴童。

辛苦自不必说,真理是——坚持就是胜利!

2006年5月

呵呵 , 写的不错

11
wyf_wn 发表于 2008-7-25 15:37:00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笔。
12
悠悠公主 发表于 2012-12-22 16:43:0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22 20:29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