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得体会] [建议][原创]仅有娴熟的指法是不够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6-11-8 20:3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琴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小提琴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很多练琴的朋友,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指法训练上,因此,音准完成得相当好,可拉出来的就不是个味,缺少器乐的美感。细细分析,可能是因为如下的原因造成的。

比如说,作品所要表达的某种诉求,需要通过不同的音色来完成,这样与曲调结合起来,才能形成艺术氛围。而一些朋友练习时却往往是疏于对弓法的研究,或者没有去细心甄别弓弦在不同的接触点、不同的速度、不同的力度下所产生的不同的音色及效果。甚至还有些朋友至今还不能让弓走得匀、正、美。结果,接触点需要放在靠近琴马位置的泛音被他放到了“f”孔上方,甚至于是接近指板的位置,或者他根本就未曾意识到自己当时需要在哪个位置接触才能实现所需要的音效。

也有朋友在刚开始练琴的时候就养成了出手病,弓的控制能力较差,或者持弓过于用力,形成了肌肉群的紧张,这样的习惯一旦得不到及时的纠正,使弓不能和弦很好地组合,结果,他的琴永远只能发出一种声音,表达一种情绪,那是一种机械的声音,空洞而不生动。

另外,大家应该经常听到“艺术灵魂”的字样,说的应该是当你的精神世界与作者的灵魂相通时,你就能洞悉作者的原意,你才能客观真实地还原作品,甚至于在前人的基础上作有益的发挥。毕竟,音乐也罢、美术也罢、表演也罢,都是属于精神层面的东西,不可能从生产车间的流水线上批量生产,如果是那样,那现在我们根本就不需要更多的艺术大家,只要手头有早先的音频或视频文件就行了,也不需要作进一步的创新,何苦呢?而要想与作者有精神层面的相通,就必须在练琴的间隙,有目的地去学习一些音乐史,了解作曲家生活的时代背景,了解他试图通过作品来表达什么,以及自己通过什么方式怎样才能更好地把它们演绎出来。

当然,除非你有多个提琴供自己选择,并且你非常熟悉它们,知道它们每个琴的音色差别。要不然,两把即便已经调准的琴,你用相同的演奏方式,它们所能展现出来的效果肯定是不相同的,有时甚至差别很大。因此,有的演奏家尽管他有足够的实力去获得一把更好的琴,但在没有完全了解它的差别时,他是不会轻易把它拿去参加小提琴演奏会的,他必须把小提琴当作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才能有更好的发挥,而一把新琴,在你没有弄懂它的习性前,会有一个磨合期。说到底,你要十分熟悉自己的琴,知道哪种风格的作品在哪个位置以哪种速度、哪种力度、哪种弓法来演奏,你才能更好地驾驭手上的工具,让它成为你动听的歌喉,去征服听众。

因此,仅有娴熟的指法是不够的,我们好像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去做。

用心体会,拉琴本来有滋有味!

我在艺术上下过一番功夫,谁如果像我这样下一番功夫,他也会达到这样的境地。——巴赫
2
wcying 发表于 2006-11-9 12:42:00 | 只看该作者

講得好,很有啟發,很有深度.也有具体的東西可以捉摸.

3
wjpcz 发表于 2006-11-9 14:56:00 | 只看该作者
楼主我顶你,我一直认为,右手弓法尤其是分弓是基础中的基础,把基础打好,即使还只能拉小星星,也是优美的、得意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22 21:13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