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观林耀基老师上课有感--中国的小提琴就在这个平台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hommp 发表于 2007-7-30 12:3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琴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小提琴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7月28日有幸观摩了林耀基老师的课,大师之风,高山仰止!他给学生授课过程给了我一些思考启发--不是小提琴的具体演奏问题的解决,而是关于小提琴教育的一个现状的思考。

林大师做的最成功的是在小提琴这个领域里面建章立制,很多年轻人在他的指导下做到了规范。于是,在方法的指导下,加上有才能的年轻人有的是,因此去拿国际比赛大奖变成可能了,中国的小提琴水平也到了拿国际大奖这个平台上。

但是,这二三十年我们站在这个平台上很难前进,我所说的更高的一个平台,是指小提琴比赛获奖者转化为成功的小提琴家。大家看有没有这个原因:林老师是已经是国内最高水平的老师了,他能做的就是把有才能的年轻人送到比赛获奖这个平台,他相对而言做的更多是规范,而不是塑造艺术家。这样说唐突吗?是冒犯大师吗?

我们来看看林老师强调的是什么:

一个标准(匀准美)

两个图(幻想、交通)

三个关系(时空、用力放松,动静)

四个换字(换把换指换弦换弓)

五个双音要诀(齐滑软准密)

还有个六条(冷静的头脑,火热的心,坚定的节奏,松弛的肌肉感觉,充分的表达,充分的享受)

我个人认为,上述林老师的精要部分,在培养一个优秀的小提琴手是及其有效的,辅以授业解惑,这套标准能让一个有潜质的学生快速达到获取国际大奖的水平。但是这六条里面,看起来更多是小提琴演奏本身,林老师也强调匀准美的“美”并不是小提琴艺术之美,而是良好的发音之美。所以哪一条都和艺术关联不大,学生演奏的艺术表达达到一个什么程度,更多靠个人的想象或者悟性。因此可以断言,这些教学精要不是塑造艺术家的方法。这一点从这些年来年轻人获奖之后的发展结果上已经能够得到印证。

也许尼曼、迪蕾、史维斯坦这些老师做的是塑造艺术家,所以薛伟、柴亮、李传韵、陈曦选择跟从他们继续深造。

如何塑造艺术家?如何让我们自己具备塑造艺术家的能力?我们能另外再找到一套和上述标准一样简单适用但目标却是塑造艺术家的标准么?

象美岛莉那样不到10岁就去美国还是其它的什么办法?我们拭目以待。

林老师课上以大师的风范提到,如果谁能驳倒他,他将表示感谢。我后学小子心怀敬意是不敢班门弄斧的,谨把个人观点写出来共大家评论,以表示对林老师的敬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30 12:40:12编辑过]
当你演奏的时候,别管你的听众是谁。当你演奏的时候,要永远觉得有一位大师在谤听。——舒曼
2
wcying 发表于 2007-7-30 14:53:00 | 只看该作者

我個人的看法,祇要那"六條"不是阻礙小提琴藝術家的產生,就不是問題.

林教授培養了小提琴手,就是已完成了使命.致於那些小提手能不能成為小提琴藝術家,那是他們各人自己的造化.

小提琴家肯定要有小提琴手的水平(或相當於).可能10000個小提琴手才能出一個小提琴家.還要有一個整体的環境達到某水平才行.不是特意想塑造就能塑造得出來的吧.

3
violin 发表于 2007-7-30 15:23:00 | 只看该作者

hommp的想法,也是目前国内提琴界的现状。要想弄清楚至少要知道几个问题:

1.什么是音乐?

2.曲子是如何被创作出来的?

3.提琴演奏是为了音乐服务的还是音乐为提琴服务?

4.音乐是自然吗?

5.能演奏帕格尼尼就是提琴家吗?

6.cd发行的好,就代表成功吗?

7.今后艺术道路应该通向何处?

4
七色彩虹 发表于 2007-7-30 17:08:00 | 只看该作者
林老师住在大连?
5
静思 发表于 2007-7-30 18:18:00 | 只看该作者

林老师诸多口诀针对的是什么?是拉好琴,把琴拉好听。没有必要把那六条或是其他什么口诀强行套用在其他东西上面,那六条和其他口诀仅仅是林老师为了让学习者拉好琴,把琴拉好听所归纳总结出的宝贵经验罢了。

至于要在中国培养出真正意义上世界认可的艺术家,或单单是小提琴艺术家,从目前看不现实,条件也不成熟。成为艺术家的前提是要拥有财团的鼎立支持和一定数量的观众,或者说是粉丝,中国人虽多,但潜在的粉丝们都去关注如何一夜成名了;中国国际性的大公司也有几家了,但钱还没赚够,或者说觉得收益虽然可观了但还不稳定,没精力来关注这个圈子。

两个最重要的基本条件没有了那就只能指望传媒力量的宣传了,中央音乐频道就很好,但它更新节目速度真的很慢,这也许是我要求过高了,但能收看的城市少得可怜这却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政府努力倡导的音乐普及搞到最后只有几个城市可以收看,岂不是很遗憾的事情,收视率偏低,频道工作人员的收入就打折扣,节目更新慢是自然的了。

哎,越说问题越多,因此要让国内的音乐艺术环境达到国外的水平,我看我们还没有办法用多少年来限期达到目标,而是说,我们要耐心等待,一切都要视人民对她有多少期待程度,社会对她有多少接受程度,国家对她有多高的重视程度等等,当这些到了比较高的程度后,我想应该就水到渠成了吧,希望我们大家都能看到这一天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30 19:17:10编辑过]
6
abob 发表于 2007-7-30 18:48: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violin在2007-7-30 15:23:00的发言:

hommp的想法,也是目前国内提琴界的现状。要想弄清楚至少要知道几个问题:

1.什么是音乐?

2.曲子是如何被创作出来的?

3.提琴演奏是为了音乐服务的还是音乐为提琴服务?

4.音乐是自然吗?

5.能演奏帕格尼尼就是提琴家吗?

6.cd发行的好,就代表成功吗?

7.今后艺术道路应该通向何处?

还要补充一条:“真正意义上世界认可的艺术家”的意义何在?

好比,从我个人的喜好看,某些“真....”并不见得就好过“没在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30 18:48:26编辑过]
7
静思 发表于 2007-7-30 19:03:00 | 只看该作者

我还要讲讲对另一个问题的感受,就是小提琴家的定义问题(不是hommp所说的成功的小提琴家,hommp所谈的是如何塑造小提琴艺术家)。其实小提琴家或是别的什么家,并不仅仅是我们经常看到或听到的那么几个人,他们为数太多了。如果我们仅仅认为只有出镜率、媒体暴光率高的才是什么家那我觉得抱着这种认识的人眼光有限,很不专业。

我们可以看到国外很多演奏家年幼时就登台演出,甚至跟乐队合作协奏曲的都多得很,难道他们在那么年幼的时候就演奏得很好,或者说很悦耳吗?我觉得不一定,即使是有媒体和乐评家铺天盖地的赞美和期许。其实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他们的演奏水平如何,而在于社会、民众以及专业界的态度。西方民众是善于发现别人优点的,他们更加愿意夸大你的优点,把你赞到天上有地下无,这不是虚伪的,这是他们发自内心的对他人的欣赏,也是最大程度对他人的尊重。

绝大多数稍微懂一点音乐或是小提琴的国人就不同了,他们会看看你演奏的是什么,不是PAGANINI的作品(也许他们只知道PAGANINI是技术最难的),那么你在他心中就失败百分之八十了,如果出点小纰漏或者音准有点偏差,完了,给你个鸭蛋可能还算宽容,即使你的演奏水平比他高,即使你是专业的他是业余的。这种情况太普遍,这也算是跟“violin"列出的第五点做个连系吧。

对待音乐艺术没有包容是很恶劣的现象。当有琴友已不年轻、演奏曲目相当简单,但很悦耳,我们都会发自内心的去赞美他们的时候,我觉得,从这个时候开始,中国的音乐环境就是真正的开始良性的发展了。

回答“ABOB”:我所指的真正意义上世界认可的艺术家不仅仅是在自己专业范畴内取得很高的成就并且获得国际声誉,更多的还有对自己国家的音乐艺术环境做出卓越贡献,对国际的音乐艺术界同样可以做出贡献的艺术家。我想,用“世界级的艺术家”这样形容可能会更贴切些吧。这样的艺术家很多,大家也很熟悉,不用过多介绍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30 19:10:47编辑过]
8
abob 发表于 2007-7-30 19:27: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静思在2007-7-30 19:03:00的发言:

回答“ABOB”:我所指的真正意义上世界认可的艺术家不仅仅是在自己专业范畴内取得很高的成就并且获得国际声誉,更多的还有对自己国家的音乐艺术环境做出卓越贡献,对国际的音乐艺术界同样可以做出贡献的艺术家。我想,用“世界级的艺术家”这样形容可能会更贴切些吧。这样的艺术家很多,大家也很熟悉,不用过多介绍了。

前面我想说的是提琴演奏家,没表达清楚。

从认可的角度,国内认可已是可以做到了,所以,所谓国际认可基本上就是让外国人认可,我觉得这并不是一件值得去追求的东西。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30 19:27:50编辑过]
9
静思 发表于 2007-7-30 19:40:00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不能说是不值得去追求,这是文化艺术交流很重要的一个途径,故步自封对任何行业来说都是没有益处的。我倒是觉得我们现在具备去追求这个的条件还不够,就像我上面说的那些,近似乎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的努力才能够获得良性发展的条件。
10
鱼儿 发表于 2007-7-30 19:57:00 | 只看该作者

没有出世界公认的中国作曲家,怎么可能先出中国小提琴家。

11
静思 发表于 2007-7-30 20:05:00 | 只看该作者
鱼儿总是半路杀出经典语句
12
violin 发表于 2007-7-30 21:25: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abob在2007-7-30 18:48:00的发言: >

还要补充一条:“真正意义上世界认可的艺术家”的意义何在?

好比,从我个人的喜好看,某些“真....”并不见得就好过“没在真....”

呵呵,非常赞同。对很多的“真..”都有点不感冒,但是不敢到处说,怕被“某些”经常跳出来的“老”朋友拍砖。

13
七色彩虹 发表于 2007-7-30 23:35:00 | 只看该作者

小提琴普及万一要是搞不好,以后说不定还会诞生出些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超级女提”,“快乐男提”什么的。。。

14
宝宝猪 发表于 2007-7-30 23:55:00 | 只看该作者

林老师无可厚非,没有他中国小提琴的演奏不会达到今天的高度!在训练技术上,外国老师也比不了林老师.

但是艺术上的事情,更多的是历史原因,毕竟小提琴在中国只有几十年的历史,而我们演奏的绝大部分曲目又是外国作品.这是文化历史因素.不是某位老师能解决的.

15
空穴来风 发表于 2007-7-31 12:14:00 | 只看该作者
多读点书
16
Yalun 发表于 2007-7-31 15:32:00 | 只看该作者

这个问题,大家说得都有道理,但是这牵扯到群众基础问题。在意大利依佐拉贝拉湖畔街心公园,我看到一个由小镇市民组成的小管乐队,十几个业余爱好者聚在一起,在一首一首的演奏乐曲。听众的人数与演奏者几乎相等,精美的配器,恰到好处的强弱,谁能想到这是出自普通镇民的演奏呢!

所以,中国的小提琴演奏艺术也决不是孤立的,要有广大的喜欢管弦乐的群众,包括农民弟兄。一往情深的爱好者,带领大家欣赏交响音乐的媒体主持人,而不是提倡二人转及京剧的主持人......

太不容易了,60、70年代前中国声乐水平也相当落后,自从有了卡拉OK之后,进步很快......

17
wql1761 发表于 2007-7-31 21:42:00 | 只看该作者

规范的教学才能造就出基本功过硬的演奏家,但要成为国际公认的大师级演奏家有很多因素:有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有大师传承方面的原因;更需要演奏者本人长期的磨练和积累.另外个人的天赋及对音乐的领悟也很重要吧?

这么多的影响因素不是一个老师能解决的,需要很多人去完成这项巨大的工程.

18
暗之刃 发表于 2007-7-31 21:46:00 | 只看该作者

楼上分析的非常有道理

19
小提琴爱好者 发表于 2007-8-1 10:38:00 | 只看该作者

改革开放后,随着对外国音乐的解禁,国内学习西洋乐器的人越来越多,儿童成了学习西洋乐器的主力军,我们曾天真的以为古典音乐的春天快来了,但20多年过去了,古典音乐依然没有在广大国人心中立足,这种外来艺术在国人心中仍没有根基,喜爱她的人凤毛麟角,而多数琴童成年后并没有成为古典音乐爱好者,所以,学习西洋乐器的人要想在国内修炼成大师是不可能的,首先是没有听众基础。

国外著名乐团每年都有面向公众的露天广场音乐会,听众达万人以上,这对培养古典音乐的爱好者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我们国内呢,就没听说这种事;或许乐团也想开这种露天音乐会,但费用问题呢?这可是个麻烦事,政府不掏钱,又没有赞助者,只好作罢。我们的政府和企业不认为培养古典音乐爱好者是他们应做的当务之急之事,他们心里压根就没有这回事,整个国家都在为发展经济而疯狂。

20
abob 发表于 2007-8-1 14:00: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violin在2007-7-30 21:25:00的发言:

呵呵,非常赞同。对很多的“真..”都有点不感冒,但是不敢到处说,怕被“某些”经常跳出来的“老”朋友拍砖。

哈哈,行内的人都有这个问题。

我们这些行外的人就应该无此顾虑,可是我发现事实并非完全如此。

也许是因为我自已的技术实在太差了点,我从来都认为拉琴,技术是最重要的!

不是说“音乐”不重要, 它实在是个很神秘的东西。

可遇不可求,不是想要有就有的。

而“成为大师”,更多是关乎名利,嘿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22 20:14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