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值得我们提琴教师深思的问题----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们学琴缺乏刻苦精神,缺乏毅力.
学习小提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演奏技巧,重要的是要使学生自觉地学琴,发自内心的热爱小提琴.
还记得在我小时候的学琴过程中,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事,伤心的泪水和艰辛的汗水也流了很多,但现在想起这些,我感到很难忘和珍惜那些经历.
现在当了提琴教师,这些年来,一直感到学生们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学琴缺乏刻苦精神,缺乏毅力.
希望论坛中提琴教师们在遇到这样的问题时,能谈一谈自己的经验和看法.谢谢大家.
举报
基本原因都是:对提琴没有爱
这似乎不单单是要老师思考的问题,问题本身也不来自于老师。这是家庭、教育和社会的问题。
1.家庭。都是独生子女,21世纪了,什么没有,什么好东西没有,基础生活品质摆在那,我们当年吃的苦在现在他们听来是传说,还心向往之。要真拿十分之一给90后,他们觉得已经痛苦死了。家长也未必都舍得让孩子受那个苦吧。
2.教育。掂量一下现在小学生的书包。我总开玩笑说,现在的孩子不懂啥叫“放松”,那很大一部分是给书包压的。学习已经很累了,还要学这么难的小提琴,他们愿意自己练练,即使是凭着兴趣胡乱搞搞就已经很难得了。现在学校到底在教孩子什么?感觉是在流水线上做电脑芯片、做机器人,没有想象力,没有理想和抱负。再说,现在升学、考大学比以前简单许多,扩招也确实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搞学历的比例问题,因此,为读大学,从很早开始学音乐,很刻苦的去学音乐,已经差不多成为历史。孩子、家长都不会再选择艰苦的一条路走到黑。
3.社会。现在的社会比任何时候都拜金、拜物,这不是个人追求问题,而是社会现实,是社会一种象征社会道德沦丧的潮流。中国从没有经历过比现在更多彩多姿的生活,这种巨大的变化与冲击从开始到现在,30年不到,却影响了三代人甚至是四代人。人们的信仰和理想被可见可闻可触碰的新兴文化和生活方式所摧毁。有人可以用很少的付出获得最大的收获。有人钱权两得春风得意耀武扬威,有人勉强温饱心怀嫉妒充满不忿。但大家的目的却都是一致的,就是物质享受和金钱。如同科举时代的秀才们,读书只为官和钱。这样一种社会,谁还愿意过艰苦的生活,愿意靠着坚强的毅力来完成自己儿时的理想?!理想,在不断的被所谓潮流创造出的全新物质追求中不断被刷新。
在这些问题面前,一个小提琴老师能做什么?除了守身如玉,自我约束,呕心沥血、对得起良心,还能做什么?!包括我现在所说的一切都是在空谈,因为这些就如同往大海里吐口唾沫。
请不要忘记意识不可能凭空产生。。。
说得好极了!也许,音乐对很多人来说根本不重要。音乐是什么?不是钱,不是文凭,不是人际关系!
说吃苦,也要有苦吃
学琴是净化心灵的事情,当工作一天为各种事情烦恼重重的时候,能拉拉琴也轻松许多。
孩子不爱学也不要勉强,强拧的瓜不甜
不管打篮球还是学小提琴,要想做好都要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能坚持学一个东西,真的要有充分的理由。
另外我觉得这个东西还是看缘份,跟篮球有缘的人打篮球,跟小提琴有缘的人拉小提琴,如是而已。
还有老师应该培养孩子对古典音乐的兴趣,毕竟小提琴是音乐的载体,优美音乐才赋予小提琴灵魂。
反正对我来说巴赫和莫扎特的音乐,要比小提琴更有魅力的多。也是我坚持练琴的理由。
了解一下丁俊晖小时候怎么学打台球吧,一样的道理
主要是没有兴趣,父母大多数是为了让孩子在高考的时候多搞一点分。。。。。还有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不明白这珍贵的机会。。。。。。应该让他们看一看农村的孩子,我爸爸这样告诉我的,他说他只想提高我的综合素质,不是为了分,他说我有兴趣了就学,没兴趣了说一声他二话不说如我愿。、。 但是我是爱我的小提琴的,就像爱我的眼睛
只觉得现在的孩子需要学的东西太多了,没有空闲的时间去思考他所喜欢的事情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7 11:46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