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神弓”海菲茨和他的“大卫王”小提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zyw8000 发表于 2010-4-5 17:1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琴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小提琴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昨天在上海《新民晚报》上看到一篇署名“陈友义”的文章,题目是《
“神弓”海菲茨和他的“大卫王”小提琴》。觉得文章对海菲茨和他的小提琴的介绍颇为清晰,故转来这里让想看的朋友们看一看,或许能从中更多地了解“大卫王”小提琴。

 

    小提琴巨匠雅沙·海菲茨自1911年9岁登台演出到1972年告别音乐会,整整60年的舞台生涯不知征服了全球多少乐迷。海菲茨用的是意大利大师耶稣·瓜涅利在1740年制作的小提琴,名为“大卫1740”。

    耶稣·瓜涅利原名朱塞佩·瓜涅利(giuseppe guarneri),生于1687年,是历史上唯一能和斯特拉迪瓦利并驾齐驱的提琴制作大师。后人根据他的琴内标签上有拉丁文“耶稣(IHS)”的缩写和十字架,便尊称他为“瓜涅利家中的耶稣”,也就是“耶稣·瓜涅利”(giuseppe guarneri)。由于他强烈不羁的个性,酗酒和无规律的生活,还犯有命案被抓去坐牢,使得他创作生涯过于短暂。耶稣·瓜涅利在1744年去世前,制作的小提琴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这把“大卫1740”使海菲茨的演奏有着无可比拟的强大感染力。如果这还不是世界上最好的小提琴,那么它至少演奏过无数最动听的音乐。

    海菲茨1922年从纽约琴商赫尔曼(Herrmann)手中买下这把名琴后,所有的音乐会和录音都是用它来演奏的。这把琴外形并不漂亮,磨损了的琴头显得特别小,F孔开得大而不美观,但音色却很有特点:既有男低音的宽厚,又有女高音的甜美,强壮有力而细腻动听。因此它的前几位主人都是著名提琴家。最早为德国莱比锡音乐学院小提琴教授、门德尔松《e小调协奏曲》首演者费迪南·大卫(ferdinand david)所有,因此以他的名字来命名。1884年,大卫的儿子把琴卖给了维尔海米(august wilhelmi),而此君就是巴赫《G弦上的咏叹调》和舒伯特《圣母颂》两首小提琴名曲的改编者。后来此琴一度又为捷克小提琴家查季克(Florian Zajic)拥有。

    1987年海菲茨逝世时,提请旧金山艺术博物馆保存这把琴。他还在遗嘱中提出“在适当的时候,可以交给合适的艺术家使用”。自那时后,海菲茨的琴仅被4位小提琴名家演奏过,他们是:斯特恩、帕尔曼、麦格杜飞和沙汉姆。还有极少数旧金山音乐学院的学生也用它演奏过几次。2002年旧金山艺术博物馆宣布,海菲茨的这把名琴将出借给旧金山交响乐团首席小提琴家巴兰奇克(Alexander Barantschik),出借合约为期3年。

此外,海菲茨的琴盒里还有一把备用琴,也是名琴———斯特拉迪瓦利的“海豚1714”。这把琴的泛音极其丰富,琴音宏亮而集中,历来被公认为斯特拉迪瓦利传世的最好的五把琴之一。由于此琴的枫木背板虎纹斑闪烁漂亮,它以前的主人乔治·哈特给它起了“海豚1714”这个雅号。这把琴曾为小提琴家约阿希姆所有。2000年日本音乐基金会购买后出借给小提琴家諏訪內晶子使用。諏訪內晶子曾到上海音乐厅演出过,带来的就是这把名琴。

    以上这篇文章是为一张CD作的介绍,偶选取了该文章的大部分。为了与本版的内容相符,最后一段为CD作介绍的话删去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4-5 17:22:39编辑过]
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海顿
2
浪淘沙 发表于 2010-4-5 23:11:00 | 只看该作者
海菲兹不会说俄语吗?用英文签名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4-5 23:12:20编辑过]
3
evariccobono 发表于 2010-4-6 00:23:00 | 只看该作者
 

  仁慈的主啊  不要告我侵权.....




4
sunshunoo8 发表于 2010-4-6 08:24:00 | 只看该作者
      哈!看到了名琴。大家看一下,f孔纵向[通长]木色,马前后的木色都是深色,这可不是保管不当留下的深色吧?面板的纹理分布,走向,对琴声是起很重要的作用。
5
浪淘沙 发表于 2010-4-6 09:30:00 | 只看该作者
一看就知道是好琴。
6
 楼主| zyw8000 发表于 2010-4-6 10:01:00 | 只看该作者
呵呵!“evariccobono”朋友贴的图片好极了!您做了大好事一件。这下更加直观了,方便大家观看!
7
 楼主| zyw8000 发表于 2010-4-6 10:05: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sunshunoo8在2010-4-6 8:24:00的发言:
      哈!看到了名琴。大家看一下,f孔纵向[通长]木色,马前后的木色都是深色,这可不是保管不当留下的深色吧?面板的纹理分布,走向,对琴声是起很重要的作用。



呵呵!看得出,“sunshunoo8”老师非常爱琴,是真正的“爱琴一族”!这种发自内心的诚挚的爱,难能可贵!希望您的“爱琴族”队伍会象滚雪球一样地不断壮大哦!呵呵!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4-6 10:15:43编辑过]
8
 楼主| zyw8000 发表于 2010-4-6 10:08: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浪淘沙在2010-4-5 23:11:00的发言:
海菲兹不会说俄语吗?用英文签名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4-5 23:12:20编辑过]



嗨嗨!说明在这个世界上,俄文没有英文强!文字在世界范围的使用上,俄文没有英文广!呵呵!

9
 楼主| zyw8000 发表于 2010-4-6 10:14:00 | 只看该作者
呵呵!谢谢版主将偶此帖列为“精华”!希望此帖能让朋友们对被尊称为“小提琴帝王”的海菲茨大师手中的爱琴,有多一份了解!呵呵!
10
一夫 发表于 2010-4-6 10:46:0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8000岁好文章更谢爱娃的急时贴图.可问008提到的木纹走向再多述一下更好.
11
黑色摸音 发表于 2010-4-6 11:42:00 | 只看该作者
看不出来也.
12
evariccobono 发表于 2010-4-6 13:28:00 | 只看该作者
哈哈 还是8000老师的文章好.... 

  当然 这个直观一点....

 


 再来两张 海爷的..... 神一般的存在....









13
sunshunoo8 发表于 2010-4-6 13:42:00 | 只看该作者
     惭愧,我不会制作琴,总想从面板的纹理分布找出点规律来,平时见到的琴,都是白净的小白脸,可大乐团的琴却都是‘花脸’,因此,大家鉴琴时,不防可多留意,‘花脸’。哈哈!
14
 楼主| zyw8000 发表于 2010-4-6 15:07: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evariccobono在2010-4-6 13:28:00的发言:
哈哈 还是8000老师的文章好.... 

  当然 这个直观一点....

 


呵呵!光有文章不见相,要知根底须想象!有了图片更直观,好坏全在桌面上!您别谦虚啦,还是您的照片好!呵呵!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4-7 9:38:19编辑过]
15
 楼主| zyw8000 发表于 2010-4-6 16:13:00 | 只看该作者

呵呵!看着“evariccobono”老师贴上的三张不同年代大师海菲茨的照片,令人有感慨万千之叹!看看少年海菲茨,脸上皮肤白皙细腻,十分可爱的小帅哥模样,非常讨人喜欢。看看中年海大师,沉着老练,风流倜傥,无论何时何地,总是一派绅士模样,大师风范。再看看老年海大爷,满脸沧桑,似乎有在为什么事忧伤。一定还有什么事情没有做完!过人的智慧、满腹的经验、厚重的阅历,尽写脸上。呵呵!人生苦短!

16
浪淘沙 发表于 2010-4-6 17:57:00 | 只看该作者

是啊,一把琴伴随一生,难得啊。

17
金陵1111 发表于 2010-4-6 18:33:00 | 只看该作者
欣赏
18
如歌如吟 发表于 2010-4-11 23:17:00 | 只看该作者

太感谢了!又看到这么好的帖子了!

19
 楼主| zyw8000 发表于 2010-4-12 13:30:00 | 只看该作者
呵呵!谢谢“如歌如吟”老师夸奖!看到论坛上有您的帖子,很高兴!呵呵!
20
笑笑笑笑小 发表于 2010-4-26 07:18:0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22 18:48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