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选琴经验] 驳斥“厚板琴有潜力、薄板琴会越用越差”的说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大跑 发表于 2011-3-21 12:3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琴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小提琴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这个谬论在网上已经流传的很广了,而且相信的人很多,所谓“厚板琴有潜力,薄板琴越用越差”,这是某些卖“声音出不来的琴”的奸商杜撰出来的。他们的琴声音不好,就说琴板做得厚,以后会有潜力。这个说法本来就够亏心了,还诬蔑别人声音好的琴说是琴薄了,声音会越来越差,这种理论基本上属于扯淡。经常能听到很多卖差琴的人用“新琴不听音”来糊弄消费者。 要知道板薄的琴声音一开始就好不了,如果薄琴的的声音好,难道其他人还舍不得力气多刨两刨? 简单的打个比方:是瘦的人健康还是胖的人健康?拉小提琴的时候,音拉高一点好还是低一点好? 当然是不胖不瘦的人健康、胖了、瘦了都不健康;音当然是拉准了好哦,拉高拉低都不会好。 把这个问题换成做板就很简单了,是薄板琴好还是厚板琴好?当然是不厚不薄,正合适好。这个不厚不薄又没有绝对标准,要根据材料的密度来决定。 我在接触过很多老琴,绝对不存在厚板琴有潜力这个道理,声音不好的厚板琴放上一两百年,可能会比刚做出来的时候好一点点,但是不会有实质性的变化。 琴的声音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变好变坏是看具体某把琴,根基风干以后它的频率是否更符合需要的频率,而不是厚板就好了。 多数琴会变好些,少数琴会变差,但是和厚薄没有直接关系。 声音好的琴会不会越变越差?根据我的观察,这个问题也是不存在的,声音好的琴多数会越变越好,少数琴有人反映会变差,可能是由于几个原因: 第一是因为开始对琴的判断并不准确,当初觉得不错的琴,随着琴技的提高,欣赏水平的提高,现在觉得不行了,以为琴变差了。 第二是不懂保养,音柱跑了,码子弯了、移位了,声音变差,又任其风吹日啥。当然就越来越差了。 第三是琴出现问题,如开裂,脱胶等问题,又没有得到良好修复,自己随便弄两下,或者找一个两把刀的师傅修,修理不得当,造成了音色变差。 好琴一定是不厚不薄,所以从理论上来说,好琴既不属于厚板琴,也不属于薄板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3-21 16:37:51编辑过]
当你在家里练习时,你应当是你最大的敌人;而当你出现在舞台上时,你应当是你最大的崇拜者。——布舍里
2
浪淘沙 发表于 2011-3-21 13:06:00 | 只看该作者

支持大炮老师,说的很有道理。

我一朋友花1500元在江苏(淘宝上)买了一把琴,琴很重,声音小而且发涩,面板,背板做得厚,拉了2年,越来越差。当初卖家就是说“厚板琴有潜力、薄板琴会越用越差”来忽悠人的。

我有一把老琴,面板较薄,重量较轻,声音一直很好。

3
zhongwm 发表于 2011-3-21 14:43:00 | 只看该作者
说的很有道理。
4
女王 发表于 2011-3-21 16:09:00 | 只看该作者
佳作。同意。
5
 楼主| 大跑 发表于 2011-3-21 16:12:00 | 只看该作者
旁边厚薄对音色影响很大,边薄的琴声音法闷,像马头琴中提琴。边厚的琴声音硬,像板胡。中间厚薄影响相对较小,所以才有“大炮”的背板中间厚6点多毫米【跟高压锅底差不多厚】,声音照样好的情况。 对于不懂做声音的人来说,厚了也不是、薄了也不是,怎么办呢?在两难的选择下,还是选择了在分量上让你感觉“占便宜”,还可以编造出“厚琴有潜力”、“薄琴越用越差”的营销策略,即壮大了自己,又打击了竞争对手,可谓一石两鸟之计,事实上也证明了这一招还是有效果的,连有些发烧友都上这个当。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3-21 16:47:31编辑过]
6
mlxtq0812 发表于 2011-3-21 16:20:00 | 只看该作者

大跑老师说的很好,举双手赞成。的确一把琴的音色其面被板的厚薄起着及其重要的做用,再就是材料的软硬度以及面背板的硬度搭配是否恰当。单一地强调某一方面都是错误的。实际上就是同一琴型同一尺寸的琴,其面背板的厚度都有不同,这得靠制作师的经验来决定。为了基本确保新琴的音色,制作师事先就得对材料进行搭配选择,然后再根据面背板的情况参考基本尺寸来确定刨削尺寸。同时在刨削的过程中还得根据经验和具体情况进行调整,这就是所谓的敲板定音。再科学一点的就是物理声学震动定音了。

7
歌手 发表于 2011-3-21 17:42:00 | 只看该作者
大跑的:不厚不薄理论正确.
但是:

1.材料品质好的声学性能佳的,面板就不必倾向于稍薄一些来弥补声学响应,所以,这时,"稍稍厚一点"更有潜力成立.
所以说,不是"厚"有潜力,而是"稍稍厚"有潜力,因为这里包含了材料品质性能.

2.就现在市场上的"手工琴"来说,大多是稍偏薄,偏厚的很少,在本省几城市琴行来说,基本很难找到偏太厚的琴.而主要问题都是稍稍偏薄导至新手对新琴"阵动好"的误判,常说的"慢慢声音变空",这里确有对琴音的逐步认识和琴箱内应及顺应性的变化.所以,大跑的理论对实际的指导意义不是太大.

本人也改过两把板太厚的琴,改成适当厚度后声音有改善,但后来发现材料好的稍厚的琴不用改成稍薄声音震动比几把稍薄的震动更好声音更有内函和魅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3-21 17:43:26编辑过]
8
 楼主| 大跑 发表于 2011-3-21 18:03:00 | 只看该作者
偏厚和偏薄都会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问题,还有厚薄分布的问题,哪里该厚,哪里该薄。不是简单的看厚薄,  至于厚琴是不是比薄琴就更有潜力?不好轻易很简单的下这个结论,还是要看具体的琴,在该支撑的地方有没有支撑住?
     不排除有些琴把该支撑住的地方做薄了,会越拉越坏,但是不是所有的偏薄的琴都会这样。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3-21 18:55:33编辑过]
9
歌手 发表于 2011-3-21 18:04:00 | 只看该作者
而"薄板琴会越用越差"现象也肯定是有的,这里的"薄板"就是说的太偏薄,而不是相对于太厚的薄.  "薄板新的声音就不好"是对老手才判断得出,新手易上当.  

越用越差,有音柱琴码的调整问题,也有顺应性及内应力的结构性变化,不好一概而论为"不会调整".还有购卖时气温底湿度小,遇春夏温湿度变化导致声变闷变空,还有北方购琴回南方用,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3-21 18:08:59编辑过]
10
 楼主| 大跑 发表于 2011-3-21 18:38:00 | 只看该作者
    奸商的理论就是“新琴声音好就是做薄了,以后会出问题,厚琴不能马上出声音,但是以后会越拉好”,所以有人冲着所谓的“潜力”去买震动不良的琴,指望拉一段时间把它拉好,这个就是很欺骗人的。
       如果我是不懂行的用户,我宁愿买现在好声音的琴,就算是拉几年变坏了,至少还可以用一段时间,现在就震动不良好,以后会变好吗?很可能不会,可能拉到人都老态龙钟了也没有什么本质的变化,没有任何一个时间段是用得舒服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3-21 18:57:51编辑过]
11
leilei0611 发表于 2011-3-21 20:37:00 | 只看该作者
大跑老师的心得能与大家分享这太好了,我学到了很多谢谢。还有没有反方,应该加精啊!
12
浪淘沙 发表于 2011-3-21 21:31: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大跑在2011-3-21 18:38:00的发言:
    奸商的理论就是“新琴声音好就是做薄了,以后会出问题,厚琴不能马上出声音,但是以后会越拉好”,所以有人冲着所谓的“潜力”去买震动不良的琴,指望拉一段时间把它拉好,这个就是很欺骗人的。
       如果我是不懂行的用户,我宁愿买现在好声音的琴,就算是拉几年变坏了,至少还可以用一段时间,现在就震动不良好,以后会变好吗?很可能不会,可能拉到人都老态龙钟了也没有什么本质的变化,没有任何一个时间段是用得舒服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3-21 18:57:51编辑过]


关键在于此,很关键,我个人认为,新琴的声音也很重要的!新琴声音差,会变好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13
mlxtq0812 发表于 2011-3-21 22:04:00 | 只看该作者
即使是一把好琴,呵护不好也会变差,这才要命呢,大跑老师你说对吗?有些档次看似不高的琴,在开音、调整、保护方面做得好也会成为一把满意的琴。所以拉琴人还得学会点护理方面的知识。
14
歌手 发表于 2011-3-21 22:19: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浪淘沙在2011-3-21 21:31:00的发言:


关键在于此,很关键,我个人认为,新琴的声音也很重要的!新琴声音差,会变好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俺正想说的,都让兄弟说了,大跑这观点是根本关键点是对的,其实就是“新琴也要听音”,我也是这种观点的,这就不易会被乎悠了。

所谓潜力,主要还是风格方面的,而不是主要在音质质量方面的,比如新琴稍偏硬些,但音质本质已经较好了的,只是用段时间后往醇厚方向改善一点更好。

但有时量变会成为质变,新琴就偏沉醇,硬朗方面没余地,用不久就不够明亮了或发闷发空了,这也是有很多实例的。

我也遇到过几把新琴稍硬稍明亮刺耳,只能用软琴码,两年后,明显声音变软变闷了,调音柱换琴码也难调不满意,想象如果新琴就刚好够软硬度,几年后更难调。

不过,琴不一样,材料不一样,材料干燥成度不一样,音色变化程度也可能不太一样。

还有一点要注意的,就算有些经验的“老手”,音质好不好会有主观品味方面的错觉,而琴板的材质和厚度是客观存在的不易出错。所以国外也有说法对稍有质量的琴只量板厚不听音。
我在北京就见过拉流浪者拉得很好的高手帮别人选的1-2万元的琴音质不敢恭维,我听了,我肯定是不要那种琴的,又闷又空,一看琴板,就是偏薄。不可想象用一两年后或到春夏季更加劣化到啥程度。

总之,大跑主要观点是对的,但标题和推论值得商榷。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3-21 22:43:35编辑过]
15
女王 发表于 2011-3-21 22:57:00 | 只看该作者
我的帖子让人封了,原因是我把问价格的某些琴说低了,网上卖琴又能封我帖子的人不高兴了。说真话很难、
16
歌手 发表于 2011-3-21 23:14:00 | 只看该作者
价格问题太敏感,上次见有个贴说自已的琴多少钱还被人骂的,所以上次我那把琴就不想说价了。
17
老明 发表于 2011-3-21 23:17:00 | 只看该作者
       赞同“大跑”先生的见解。琴板的厚薄取决于材料的密度,密度大(面板0.4以上),就要做薄一些,密度小(面板0.4以下),就要做厚一些。琴板厚薄的处理完全受制于琴板的振动程度,能使琴板充分振动的厚度就是合适的厚度。有些制琴师要合琴多次,通过反复试琴听音,来最后决定琴板的厚度,我认为这是比较严谨而科学的。那种将做好的琴板放在手中拿捏几下,再听听叩击声就一锤定音的做法,鄙人以为这是匠人所为。
      琴板过厚则欠振动,过薄则过振动,两者都是有害的。不过5年左右的新材料可以略微做厚一点,因为这种材料的物理属性还没有完全定性,老料不妨可以一次到位。在决定琴板厚度的时候,还应将油漆对振动的影响考虑进去。
以上是我拜读了“大跑”先生文章之后的一点解读,理解有误之处还望不吝纠偏。
18
歌手 发表于 2011-3-21 23:37:00 | 只看该作者
个人认为,“最佳振动结构”很可能是一个误区。而“较好的材料声学响应能力及频率响应较平坦的振动结构工艺”才是最佳的做琴理论。我原来也发过贴。

换句话说,只按密度算好了厚度不一定是就是最佳方案。
还有,相对于我国偏硬的东北料,即使按密度算厚度,也是算出结果稍厚的好,可反证木料不是太硬,东北料里稍软些的,声学性能可能更好,有可能靠近欧料的风格。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3-21 23:58:41编辑过]
19
taodeyou 发表于 2011-3-22 11:45:00 | 只看该作者
大跑这个贴还真说了几句有道理的话。其实,我也不同意板厚就有潜质的话,声音好才是硬道理!
20
回来火车 发表于 2011-3-22 12:49:00 | 只看该作者

帖子内容绝对在理,如果单纯的从厚度上判断琴的音色好坏和将来发展,绝对是过偏执.
琴本质音色很差,然后用板厚来愚弄消费者,也的确够荒谬.

都说新琴不听音,我觉得应该是指某把琴整体音色过关,却出现某些小的瑕疵,比如某个音比较弱,或者燥等现象,这种情况是可以通过今后的调试和演奏来改善的.

但厚薄也绝对是一个界定的.我身边的确有多位做琴的朋友尝试将同一把琴去薄后使用.的确改善了发音不灵敏,音色不丰厚的一些问题.但若薄过了头,加上整琴的结构又不合理.用过一段时间后声音发空,发闷.或震动过于丰富,这种情况也是确实存在的. 

我觉得不应该拿自己琴板后来当作借口,也不应该为自己琴板过薄而找借口.
帖子内容在理,标题却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似乎不可取.
本人实践经验很少,大多数都是结合身边朋友的经验做总结.不对之处,请见谅,指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17 12:45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