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商品类型 小提琴 中提琴 大提琴 琴弓配件 书籍软件 出租服务 提琴定制 维修保养 收购置换 制琴相关 公益赠送 古旧提琴 价格范围 500以内 2千以内 2千-6千 6千-1万 1万-5万 5万以上 售后服务 七日包退 一月试用 一年保修 三年保修 终身维护 付款方式 网上银行 支付宝 当面交易 货到付款 分期付款 VUC支持 全部支持 需要订制 暂不支持 提琴尺寸 4/4 成人 7/8 坤琴 3/4 儿童 1/2 儿童 1/4 更小 琴形样式 斯式琴 瓜奈里 阿马蒂 其它 商家省份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香港澳门台湾国外 商家城市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举报
支持大炮老师,说的很有道理。我一朋友花1500元在江苏(淘宝上)买了一把琴,琴很重,声音小而且发涩,面板,背板做得厚,拉了2年,越来越差。当初卖家就是说“厚板琴有潜力、薄板琴会越用越差”来忽悠人的。我有一把老琴,面板较薄,重量较轻,声音一直很好。
大跑老师说的很好,举双手赞成。的确一把琴的音色其面被板的厚薄起着及其重要的做用,再就是材料的软硬度以及面背板的硬度搭配是否恰当。单一地强调某一方面都是错误的。实际上就是同一琴型同一尺寸的琴,其面背板的厚度都有不同,这得靠制作师的经验来决定。为了基本确保新琴的音色,制作师事先就得对材料进行搭配选择,然后再根据面背板的情况参考基本尺寸来确定刨削尺寸。同时在刨削的过程中还得根据经验和具体情况进行调整,这就是所谓的敲板定音。再科学一点的就是物理声学震动定音了。
关键在于此,很关键,我个人认为,新琴的声音也很重要的!新琴声音差,会变好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俺正想说的,都让兄弟说了,大跑这观点是根本关键点是对的,其实就是“新琴也要听音”,我也是这种观点的,这就不易会被乎悠了。所谓潜力,主要还是风格方面的,而不是主要在音质质量方面的,比如新琴稍偏硬些,但音质本质已经较好了的,只是用段时间后往醇厚方向改善一点更好。但有时量变会成为质变,新琴就偏沉醇,硬朗方面没余地,用不久就不够明亮了或发闷发空了,这也是有很多实例的。我也遇到过几把新琴稍硬稍明亮刺耳,只能用软琴码,两年后,明显声音变软变闷了,调音柱换琴码也难调不满意,想象如果新琴就刚好够软硬度,几年后更难调。不过,琴不一样,材料不一样,材料干燥成度不一样,音色变化程度也可能不太一样。还有一点要注意的,就算有些经验的“老手”,音质好不好会有主观品味方面的错觉,而琴板的材质和厚度是客观存在的不易出错。所以国外也有说法对稍有质量的琴只量板厚不听音。我在北京就见过拉流浪者拉得很好的高手帮别人选的1-2万元的琴音质不敢恭维,我听了,我肯定是不要那种琴的,又闷又空,一看琴板,就是偏薄。不可想象用一两年后或到春夏季更加劣化到啥程度。总之,大跑主要观点是对的,但标题和推论值得商榷。
帖子内容绝对在理,如果单纯的从厚度上判断琴的音色好坏和将来发展,绝对是过偏执.琴本质音色很差,然后用板厚来愚弄消费者,也的确够荒谬.都说新琴不听音,我觉得应该是指某把琴整体音色过关,却出现某些小的瑕疵,比如某个音比较弱,或者燥等现象,这种情况是可以通过今后的调试和演奏来改善的.但厚薄也绝对是一个界定的.我身边的确有多位做琴的朋友尝试将同一把琴去薄后使用.的确改善了发音不灵敏,音色不丰厚的一些问题.但若薄过了头,加上整琴的结构又不合理.用过一段时间后声音发空,发闷.或震动过于丰富,这种情况也是确实存在的. 我觉得不应该拿自己琴板后来当作借口,也不应该为自己琴板过薄而找借口.帖子内容在理,标题却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似乎不可取.本人实践经验很少,大多数都是结合身边朋友的经验做总结.不对之处,请见谅,指正!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17 12:45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