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琴友,首先请不要称我老师,谢了。 关于主音箱,副音箱,上音箱,下音箱(还有左音箱,右音箱)的问题,我认为如果要制作(创作)小提琴,必须先制作内模,(不是把其他人做的内模仿样)做内模首先是小提琴的中心线(我称它为生命线)确立。第二是确立震源线(我称它为灵魂线),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十。就这个十成了小提琴的源。从这个十中再找到震荡线与音色线。回震线(找线先要找点)这样就形成了上下,左右,主副之分了。 下面再谈以下怎样来验证它们的震感区别。这里就要谈到音柱和低音梁的作用了(如果没有音柱和低音梁,那么就像板胡……了,声音是一次性的直接传出音箱体)。正因为小提琴有了音柱与低音梁(音柱与低音梁还有一个主要作用在力学上)才产生了音箱震动的先后。如果把低音梁去了,音柱放在桥的下面十的中心点上方(放音柱是为了面板力学上的问题)。这样的琴箱震动完全变了(我试过)。那么怎样来测试,我没有激光全息高速摄影设备,我就以我的两只手与两只耳来测试,主要是两只手。第一次把右手食指与中指顶在琴箱底部,左手指拨弦。一定要记住右手的震感。第二次把右手食指与中指顶在音箱的上部(琴倒过来),左手指拨弦,也一定要记住右手的震感,这样发音量大的琴越能感到区别。这就是先后的震感(我是这样认为的)。如果是没有低音梁,音柱在十中心点上方的。震感的先后就完全倒过来了。
注:由于我不会在电脑上打字发贴,要让我儿子帮忙,所以回帖这么慢。不好意思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