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提琴制作] 关于安装琴头的感想与观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宝音坊 发表于 2011-8-4 09:3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琴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小提琴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我为什么会想到要这样来安装琴头
1)为什么琴头有掉下来的情况发生。(这情况还不少)

2)琴头掉下来以后,从新把它安装好。(我用自己的方法,先打开回音板,
    我认为打开发音板,不会有更好的结果)琴的拥有者,基本上都认为,这
    琴的发音比以前更明亮了。

3)主要的问题是,如下图A与B的结合不紧密所造成的。在操作琴的所有胶
    合处,就这个胶合处是在不加压力的情况下完成的。也是唯一不能检查胶
    合质量的结合面。

4)为了能检查到安装琴头的质量,我就用自己的方法,一加压力,胶就会从
    两边挤出来,这说明A.B的两个面结合更紧密,粘合度就更有效。

5)同时方便了发音板,低音梁,角木等的内部调震操作。(更有效)

   【 以上是本人的感想与观点】

下面是说明图


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海顿
2
 楼主| 宝音坊 发表于 2011-8-4 09:40:00 | 只看该作者



3
老腾 发表于 2011-8-4 21:52:00 | 只看该作者
很多指板逐步变低的琴,或者偏软的琴,也许、也可能与这个面结合不好造成的。
4
老腾 发表于 2011-8-4 21:55:00 | 只看该作者
请教一下陶老师:这样安装琴头是好处多多,但是,咱们该如何掌握指板最后的高度呢?
5
 楼主| 宝音坊 发表于 2011-8-5 09:10:00 | 只看该作者
老腾您好!

1)这时候的指板,我是假胶在上面的(临时的)可以调整的
     但基本上是到位的。

2)这时我把指板离发音板的高度定在21-21.5在安装背板(
     回音板)的时候,调整琴头的角度。就是在琴头木与箱顶
     木结合后的平面上操作,调整到22-22.5(因为上下板的
     材料软硬度不同,收缩率也不同)将来这个高度会在21-
     21.5的。(使用3个月左右)

3)发音板在箱顶木处的厚薄操作上要有一个小三角,这儿要
     厚点,根据材料的软硬度来决定。因为这个部位太薄也是
     造成指板越来越低的原因之一。

 



6
 楼主| 宝音坊 发表于 2011-8-5 11:48:00 | 只看该作者


老腾你好,还有一点补上。

这儿的A.B两个面胶合的紧密,对4把位以上的音,能起
到关键性的提升。

7
聊琴 发表于 2011-8-5 13:24:00 | 只看该作者
不忍目睹。。。。
8
聊琴 发表于 2011-8-5 13:26:00 | 只看该作者
还是请老藤教教楼主如何上琴头
9
dayianta 发表于 2011-8-5 23:30:00 | 只看该作者
宝师傅说的很有道理,学习了。
您说的“发音板在箱顶木处的厚薄操作上要有一个小三角,这儿要
     厚点,”有点没看懂。您说的意思是发音板从上边缘与顶木结合处最厚,由此开始减薄,形成了个像三角的剖面,是这个意思吗?谢谢。
10
 楼主| 宝音坊 发表于 2011-8-6 09:10:00 | 只看该作者
dayianta您好!
  今天上午有事出去,下午回来给你答复。
11
 楼主| 宝音坊 发表于 2011-8-6 18:16:00 | 只看该作者
dayianta您好!
    在这儿有个很重要的力学问题要考虑的(箱底处也一样的)
以下是我的操作方法,(我们是探讨)

1)在发音板与箱顶木结合的左右各留20mm的尺寸。
2)在中心线的下方留40mm的尺寸。
3)3点形成了小三角。
4)厚度操作时要平衡的过度到发音板的3mm处。
5)尺寸是从箱顶木(箱底木)的边缘起量。
12
聊琴 发表于 2011-8-6 23:43:00 | 只看该作者
到新华书店找找,几年前有一本{小提琴的制作艺术} 中文版,此书原作者是英国人。
里面详细介绍图文并茂滴告知你如何做一把琴。
像楼主您这样做该部分工序,不要见笑,不懂的人还给您忽悠了一小下

我不是想笑你,而是想你少走一些不该走的 不。。。正  之路!
13
dayianta 发表于 2011-8-7 00:49:00 | 只看该作者
十分谢谢宝师傅的答复,受益非浅。
14
 楼主| 宝音坊 发表于 2011-8-7 09:41: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发音板安装到位,琴头安装到位的状态下,第1次震动调试。
主要是调节上音箱与下音箱发音板的震动平衡。我自己认为也只有
在这个状态下,是最能找到发音板的震动状况。
这时琴箱的3个起震点位(上面还有1个)。对发音板来讲是最能感
受到与调整震动平衡的时候。
通过调整上.下的小三角,使这三点部位的震动能得到平衡,相通。
(以后还要调整琴头与琴箱震动的平衡,相通)

注:在前几天我又学到了4个字的经验。(就是风雅颂老师讲到的,立马收手)
     
所以我在调试过程中,时时提醒自己,千万不能操作(修刮)过头。难就难在什么时候收手。

【以上是我个人的操作感想。左,右音箱发音板调震操作的感想,
                                    琴头与音箱的调震操作的感想,以后再探讨】



15
 楼主| 宝音坊 发表于 2011-8-7 09:50:00 | 只看该作者



16
聊琴 发表于 2011-8-8 19:52:00 | 只看该作者
原来是 神奇一锤震动派 的高人 

失敬失敬!
17
 楼主| 宝音坊 发表于 2011-8-9 10:16:00 | 只看该作者

我是提琴爱好者。在这主要是学习加探讨。
在提琴制作(创作)中,永远有学不完的知识。
【学习加探讨,我一定会过度到探索】

18
聊琴 发表于 2011-8-9 13:06:00 | 只看该作者

在互联网没有普及的时代,很多对提琴制作有心之人苦于没有遇见好的活教材(老师)或死教材(书籍),
那么会出现很多各种格式自摸的情形。
但是现在是啥年代,别说在其他网站了,就我们这个站里,小于等等都不遗余力地把制作过程拍照公开,
而且也说过做琴是一个系统性的工艺,不是想象中那么神秘,但也非容易。
言外之意,要学要做要玩做琴也得按照某些传统去走就是了。
据我所知,国内外但凡宣称啥破解啥啥密码或用啥新方法可以做出超前人的琴的,
不管是专业的和非专业滴,到目前为止很未有一个是被公认成功的。
请看清楚,我说的说的是---被公开认可的意思,不包括您本人周围的小圈子。

又言多了!

19
聊琴 发表于 2011-8-9 13:16:00 | 只看该作者
还再啰嗦一句
楼主的第一张照片, 

A与B的关系不管是否如您想象中:他们的胶合密切与否即会影响到声音,这样的结论观点来源于哪,是您自己摸索的还是出自哪位大师。。。

老实讲,此前不想直接说你这部分的发言,是觉得您说的有点悬!
20
 楼主| 宝音坊 发表于 2011-8-9 13:36:00 | 只看该作者

言不多,还是太少,(最主要是你的好东西太少,基本上没有,
我就是在等你的好东西出来,我可以学习,)其他高手的好东西
我一定会学的,也一定会学好的。

   我所有的感想与观点,就是想在这个大圈子中得到批评与指教。

(真心希望你是一位教授)我就能学到更多更好的东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3-29 14:58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