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小提琴曲目创作让人堪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hommp 发表于 2005-3-26 12:0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琴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小提琴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我们没有宗教基础,这是根源的东西。

沙因曾说过:共同的背景或经历才产生文化。小提琴诞生于宗教,发展于宗教背景浓厚的欧洲,小提琴作曲家们也有宗教色彩,比如柯莱里,巴赫等。宗教是严肃的,探讨生命及灵魂归。而小提琴属于赞美“主”的乐器,后来到萨拉萨特,维尼亚夫斯基去表达芸芸众生的喜怒哀乐也没脱离背景。

我们的音乐呢?梁祝说爱情,还和人生有关,其它的什么江边,放牧,过年过节,歌颂政治,边疆舞曲,太感性了吧?

黑格尔说:把握一门学问,要从历史的角度来开始研究。那历史上我们的丝竹歌颂帝王,二胡锁呐描述社会底层百姓,没有赞美"主"的渊源。小提琴到中国20-30年代作品少,50年代开始歌唱老百姓翻身和革命,70-80年代拿小提琴画画,现在的作品更不知所云。

路漫漫其修远!

在真正的音乐中,充满了一千种心灵的感受,比言词更好得多。——门德尔松
2
 楼主| hommp 发表于 2005-3-26 15:51:00 | 只看该作者

俺是业余水平发发牢骚而已,请各位带头大哥指点

3
蓝天+白云 发表于 2005-3-27 14:29:00 | 只看该作者
同意,这个值得大家反思一下
4
 楼主| hommp 发表于 2005-3-28 09:07:00 | 只看该作者
其实Symponi的状况雷同
5
floyxeno 发表于 2005-3-28 20:34:00 | 只看该作者

你说爱情感性,牧歌感性,难道宗教就是理性的?

照你的说法,西方的文学、哲学,哪一样离得开宗教?难道中国的文、哲也不用搞了?

说到底,小提琴只是为宗教服务过,宗教也只是其音乐形式之一,音乐的世界太宽广,甚至可以说,活着就是音乐!!

我也只是发表一下业余见解,觉得楼主多虑了……

6
 楼主| hommp 发表于 2005-3-29 16:16:00 | 只看该作者

请问楼上的,被认同的中国violin作品是什么?要是没有,其“所以然”是什么 ?

偶只是抛块砖吗,要是真有玉的话,就扔过来!越多越好!

7
蓝天的自由 发表于 2005-3-29 16:41:00 | 只看该作者

hommp兄

   听说你是理工科的 酷爱小提琴  对吧  

   可我建议你去从事历史哲学理论  呵呵  开玩笑哦

   不过还是赞叹你知识面的广博 实为不及尔  

        但的确有多虑之嫌...

   我始终相信音乐发自本能为最动心弦

       其实  最简单的理解  那只是一种共鸣!  仅此而已

抑或理工科的理性严谨左右了你对音乐的感性思维

     呵呵  拙见  

8
开水泡碗面 发表于 2005-3-30 13:09: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hommp在2005-3-26 12:04:00的发言:

我们没有宗教基础,这是根源的东西。

沙因曾说过:共同的背景或经历才产生文化。小提琴诞生于宗教,发展于宗教背景浓厚的欧洲,小提琴作曲家们也有宗教色彩,比如柯莱里,巴赫等。宗教是严肃的,探讨生命及灵魂归。而小提琴属于赞美“主”的乐器,后来到萨拉萨特,维尼亚夫斯基去表达芸芸众生的喜怒哀乐也没脱离背景。

我们的音乐呢?梁祝说爱情,还和人生有关,其它的什么江边,放牧,过年过节,歌颂政治,边疆舞曲,太感性了吧?

黑格尔说:把握一门学问,要从历史的角度来开始研究。那历史上我们的丝竹歌颂帝王,二胡锁呐描述社会底层百姓,没有赞美"主"的渊源。小提琴到中国20-30年代作品少,50年代开始歌唱老百姓翻身和革命,70-80年代拿小提琴画画,现在的作品更不知所云。

路漫漫其修远!

江主席说过,要崇扬中国民族文化

二胡,古筝,琵琶,笛子……中国的戏剧。这些都是老祖宗留给我们后人的一笔巨大文化财富。绝对不能失传,而且要发扬光大,使他成为世界的乐器,也要日本,美国,英国,法国==音乐学院也来教他。

毕竟全世界华人最多,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市场,市场就在家门口,外国人还在不停网我们家门口挤。中国人不学民族音乐,有点对不起先辈把?着就是不孝……

小提琴,要学~我不觉得我们小提琴基础差~~跟欧洲人去比派别,我觉得有点不对方向。为什么我们不能另改思路? 意大利以后出现了德国派,法国派,俄罗斯派……为什么我们不能自创一个‘华派’?

创建‘华派’我们有天时地利人和,我们在意大利,德国,法国,等派别后,可以吸他们众派所长,发展迅速;我们的民族的音乐发展的历史是最悠久的,民族音乐的精华是最多的;有世界最大的市场,到处都是说中国话的。

着是我的个人想法。因为本人父母所在的工作单位就是一个地方戏剧,去年500年大庆。比京剧历史还长。看到地方剧没落,我深感痛惜。

9
蓝天的自由 发表于 2005-3-30 18:25:00 | 只看该作者

江主席!! 哦 MY GOD!!!!!!!!!

有见过意大利派 法国派 二胡么 呵呵

文化上的鸿沟是很难逾越的

如今中国最棒的两位大师 薛伟 和 吕思清

可一个是英籍 一个法籍 他们也是浸润在西方的文化下成材起来的

一种文化培养一种艺术

艺术本来就是文化的产物!

实质内涵的东西是学不来的 是影响出来的

10
开水泡碗面 发表于 2005-3-30 19:29:00 | 只看该作者

拜托,是‘中国派小提琴’二胡本来就是我们中国的专利。

我比较崇拜我们湖南的 谭盾。他的音乐什么乐器都有,连垃圾堆里面一个费纸筒都可以做音乐。在美国,美国人老说:“一个中国人,写写二胡,笛子什么的算了吧!写什么小提琴?”他说:“什么中国人一定就得写二胡,笛子?秦始皇当年统一中原,并称自己是;‘天下的皇帝’,我就是天下的音乐家,我写的音乐是给全人类的。”我感觉,他的艺术思想好象到了共产主义社会的时代。

11
 楼主| hommp 发表于 2005-3-30 19:42:00 | 只看该作者

面兄:要是上个世纪的话,分个派别还有可能,信息比较落后。但现在世界大同了信息共享没问题,唯一的区别还是在文化上,二胡需要各族文化的认同,这很难。二胡是说旧中国社会底层百姓辛酸的,现在拿到美国让那里的底层人民喜欢不太可能吧,上个月咱去了一趟底特律,满街的黑人混混儿,怎么看他们都不象喜欢二胡的样儿。

自由兄:江主席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是很有感情的!

12
 楼主| hommp 发表于 2005-4-1 12:10:00 | 只看该作者

受鱼儿版主的鼓励,再说几句:

假设:小提琴音乐创作要是走出感性的误区,从中华渊源文明中去寻找素材,表达中国人特有的思想,特有的民族精神,应该能创作出好作品。

但关键是找到结合点,“边疆”、“政治”、“风景’是吗?中华文化力量雄浑,思想深邃,对文、哲的深度思考我们要比西方早,这种习惯形成的也早,而在终极根源上,文、哲、诗、赋、歌都是表达人类情感的,是一种精神的释放,意义的探索。所以与西方宗教的使命是相通的。区别只不过是“佛陀”、“耶酥”与“孔”“老”的不同。

所以在“仁义”“克己复礼”“天下”“乾坤”“和同”“忠孝”等等一整套思想体系的指导下,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人文精神,特有的胸怀,这决不仅限于对“花儿红了”的感慨,也不限于“太阳照耀”的喜悦。确切的说是中国人是登楼不仅是观景,是要言志的(如曹操、李白和范仲淹等人给我们养成的习惯,毛泽东也同样),中国人到了水边也不是只看其流动和岸上的花草,而是感言智慧与命运的(如屈原、高渐离、朱自清),山不只是山,水也不只是水。

但是在音乐的传承中,也许是因为很早的时候有某个皇上因喜欢音乐亡国或被视为玩物丧志,而被后世立为典型(待专家考证下结论),所以在音乐环境的塑造过程中始终没能形成“高能为核”的好环境,反正直接的说就是长期以来中国“一流的人才不能搞音乐”,音乐天赋极高也要藏着,不然这孩子没出息,不能读书做官光宗耀祖!音乐的发展既缺失了政府的支持赞助,又没有天才音乐家其父母的鼓励和社会的土壤,自然不形成音乐人才辈出的局面,音乐的地位不被社会认可,不被赋予使命,自然只能让一些“二三流”甚至更差的人去搞,这些人的教育、认知、感悟只能任其自然了。

在一个特定历史背景时期,小提琴(及其它器乐、音乐形式)成为了政治的武器,甚至脱离人性去创作……

还有一个历史时期是功利时代,人们追求经济发展,“高能为核”吸引一级人才去经商,政府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选择的是主义、理论等等,而不是溯源我们的思想的渊源文明。所以困惑了,迷茫了就哈韩、哈日。

但这只是暂时现象,因为共同的经历形成文化,文化是最稳定的!难以改变的!,中华的精神生命力是无限的!现在的社会人们已经可以自由地用音乐表达情感,政府也认为器乐比赛的胜利和好音乐作品的诞生是为国争光,无数家长们也为了让下一代比自己“素质强”舍得花高成本投入孩子的音乐教育,功利面前暂时的迷失也必将引导我们回到文化复兴的道路上!最主要的是未来20-30年,有音乐天赋和良好背景人才更加可能走近音乐专业的道路,家长、社会给予更多的将是支持!

到那时,某位或某几位或某批“中国莫扎特、贝多芬们”探寻文明、探寻自身的思想、探寻人生,好作品水道渠成了!如果他们喜爱小提琴(最好熟悉小提琴),那么好的中国小提琴作品也就应运而生了。

这个(些)作品在民族性体现上绝不输于西贝柳斯的协奏曲或拉罗西班牙交响乐,也希望我们津津乐道于它在思想上和贝多芬能同日而语!

社会大前提就是这样,专业小前提是别把眼光放在什么边疆、风景上,这些也许代表56个民族中的1个民族的东西,但他还不是典范,这个“素材库”中可成为前文所期待作品的东西太少了。

还有一个意识前提:把音乐当做信仰来看待吧!音乐家的生命就是音乐本身!

祝大家好运!祝中国小提琴届好运!祝中国小提琴音乐作曲家们好运!!!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4-1 12:33:06编辑过]
13
开水泡碗面 发表于 2005-4-1 17:56:00 | 只看该作者

海~~我只是拿来混口饭吃,还是别说这个拉~越说越觉得没前途.

命苦的穷艺术家啊啊!!~~~

14
sheet 发表于 2005-4-2 14:00:00 | 只看该作者

楼上是作曲的?

好好努力!

15
lcs 发表于 2005-4-12 17:46:00 | 只看该作者
不是中国没有作品,而是长期以来大多数的作曲家的作品无法展示、出版或演奏。我们的媒体不买你的账,只认流行歌曲。演出团体大多只认歌曲,舞蹈、小品等。协奏曲的地盘在哪里呢?
16
李一王 发表于 2005-4-14 11:15:00 | 只看该作者

多少世纪以来,中国人的智慧用的好象都不是地方。现在还是一样。

科学、民主、艺术、文学、、、、、、、、敌不过来自一个小小“芝蔴官”的诱惑。

中国目前的教育思路,还是在鼓吹功名。虽然口头上是素质教育,但制度上就并非如此。

在这种思路下成长起来的我们下一代,也必然还是“尔虞我诈”的一代人。

国家兴衰,与人的素质有关,人的素质,又与其接受的最初教育有关。

------这不能说和我们各种担忧的话题无关。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4-14 11:22:29编辑过]
17
月白风清 发表于 2005-4-29 21:43:00 | 只看该作者
大家不要心急。百年后,定有十大中国小提琴协奏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22 18:12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