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琴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小提琴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我近来发现,小提琴家李传韵持琴的手型,有一点点特别,就是除了演奏高把位以外,琴颈几乎是落在虎口之中的,离虎口很近。他这手型,演奏揉弦的乐音,很有韵味。于是我也开始这样学习。呵,不学不知道,一学吓一跳。原来,这样持琴揉弦,在大拇指位置的不停的变换和依托下,能够尽量使手指头揉弦的方向对准琴码,也就是对准拉弦板,与琴弦平行,产生更为动听的颤音。
揉弦发生动听的颤音的原理是,由于手指的上下揉动,使琴弦有微小的长短的变动,于是就会有颤音产生。如果手指与琴弦是有角度的,揉弦的方向是斜的,不朝向琴码,琴弦长短变动距离极小,就听不出有什么颤音,如果揉弦是朝向琴码而揉的,琴弦的长短有明显的距离变化,就会发出悦耳的颤音。琴颈接近虎口,放低位置,似乎更容易揉弦。
但是,我又发现,如果是手指很长的提琴爱好者,琴颈落入虎口,或接近虎口,那四根手指就会高高地耸起,又会很难演奏乐曲了,是不是?李传韵的手指不是属于很长的那一类,像他这么持琴,正合适他的手指。所以他的手型有利于他的揉弦。我的手指也不那么长,所以可以向李传韵大师学。至于手指很长的那一类,如何更好的揉弦,就得靠他们自己去探索了。
而且,我自己根据揉弦要朝向琴码的原理,就觉得不要太在意手型如何了,尽量使揉弦朝向琴码,就会发出好听的颤音。我这样想了,也这样做了,于是,近来我的揉弦进步很大,心情十分高兴!特与广大业余提琴爱好者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