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难尽【洗衣歌】
http://www.cnscore.com/Xiaotiqinpu/t5tt60uhvk3y.html
喜爱中国音乐的朋友肯定喜欢听【中国18把小提琴】。其中一首【洗衣歌】热情洋溢,听得心花怒放。于是到网上搜谱。搜寻的结果可以说是喜忧参半。喜的是这个版本是本调的调式音阶,用D调的首调唱名法演奏极为自然流畅。在大量的简谱网上还发现有C、D和G调的版本,除G调的外,怎么看怎么别扭,因为里面出现了大量的第4级音而没有第7级音。众所周知,中国民乐,特别是有些少数民族的音乐大量采用五声音阶。为了使音乐更加丰富,一般会增加第7级音。例如国歌,这样的作品比比皆是。中国的作曲家们对于第4级音的使用可谓慎之又慎,已经到了吝啬的程度。地方特色明显的秦腔虽然使用了4和7,但不是真正4而是升4,升还不升到位,降7也不降到位,都跑到钢琴缝里才行。更干脆的是葫芦丝,连这个音孔都不给你开,看你怎么吹这个4.
先说C调的版本。无论是固定还是首调唱名,对于C调是一致的。就像两条并行的高速公路合到了一起。无疑这是一个由固定唱名法译成的简谱。无论什么调,用固定唱名法译成的简谱都成了C调。只是变化音的有与无及多与少。曲中用来六个音没有7即B,而且也没有变化音。4对应的是F,如果用F调的首调唱法,音阶里没有了4而变成了1。F调只有一个降号,降的是B。可我们发现,在这个曲子里压根就没有B这个音。也就是说,用线谱记谱,用不用这个降号,用固定唱名法都一样。可对于首调唱名来说就惨了,总是在2461 5642 ,2 24 6 61 5 56 42转来转去。而F调是6135 2316(6下有低音符号),听着舒服多了。看来这个简谱真是不靠谱。
更不靠谱的还在后边呢。
最不靠谱是D调。记谱与C调一样,只是把1=C改成了1=D。但也是4来4去的。D调在线谱上应该有两个升号,#F,#C。于是把简谱译成了线谱。转成后可以用异曲同工来形容:C调里面没有B音,D调里面没有C音。这就奇了怪了,既然没有你升他干什么。干脆去掉一个升号,成了G调,4也没了,升F成了G调的7。是什么人非要这么干,非要把一个G调的自然音阶使用D调的唱名?绝对音高没有变,也就是说没有变调,又不用固定唱名,谁能说得清楚。难道说这是简谱惹的祸。
曲作者原来用什么调,线谱还是简谱已无从考证。但民乐大师刘明源先生还是做出了正确的解释。由他改编的二胡曲,就是G调。
最上面这个D调的音阶是个真正意义上的D调,是将G调降了一个纯四度。因为这是小提琴曲,比二胡多了G弦和E弦,可以用转换八度音的技法,使音乐富于更多的变化。这是二胡所不能比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