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小品] 琴友们喜爱的音乐系列——《圣母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鱼儿 发表于 2018-4-6 08:29:1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琴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小提琴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圣母颂”原指天主教徒对圣母玛利亚的赞美歌。其歌词最早是由罗马教廷于1545年起召开的特洛特会议上确定的。19世纪以来的圣母颂,歌词已经变得比较自由,除了必须含有的对圣母的赞颂之外,其它戒律均被打破。作曲家借它抒发感情和对未来的希望,故在不同程度上具有世俗的成分,而不仅仅限于宗教的范围。

  法国浪漫时期的著名音乐家古诺有一首广为流传的歌曲的《圣母颂》,其使用的伴奏是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Well-Tempered Clavier 1)第一首《C大调前奏曲与赋格》(BWV846)的前奏曲部分。《圣母颂》作品始终充满着一种高雅圣洁的氛围,使我们如同 置身于中世纪古朴而肃穆的教堂之中;而《C大调前奏曲与赋格》的前奏曲部分则精美绝伦,集纯洁、宁静、明朗于一身,满怀美好的期盼,以这样一首乐曲作为《圣母颂》的伴奏,确实是恰如其分。最难得的是,古诺竟将它与自己歌曲的旋律结合得天衣无缝,浑然一体,可谓巧夺天工。

  古诺,出生在音乐世家,母亲是一位优秀的钢琴师,也是他的启蒙老师。古诺十八岁进入巴黎音乐院,三年後得罗马大奖,去罗马专心研习宗教音乐,回巴黎後在教堂当任管风琴师,当时曾立志终身服务神职,受训两年,学习许多哲学及文学的课业,三十三岁创作一首庄严弥撒曲在英国伦敦演出,颇受爱乐者的赞誉。

  意外的他不久就改变了奉献宗教的初衷,决心与其他的法国作曲家一样的的写大众欢迎的通俗歌剧,即辞去教堂职务在剧院工作,担任乐团指挥与写合唱曲的职位,第一出歌剧推出并不成功,古诺却不气馁一直写作不辍,四十四岁1852年第四出歌剧浮士德推出,剧本是人人熟悉的神话传奇,剧中有动听的抒情咏叹调,多情的恋爱二重唱,雄壮热情的军人大合唱,还安排了非常戏剧化而且气氛慑人心魄的狱中一幕。推出以後立刻风靡巴黎,有口皆碑,统计此後一世纪中,仅仅巴黎一地就演唱了两千多场,而且场场爆满,次次轰动;又曾翻译为24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演出,其声势的盛大远久,可谓是千古不朽之作。

  五十二岁应邀前往伦敦指挥皇家合唱团,并主持很多音乐活动,五年後回到巴黎,以後的十八年,又复专心写宗教音乐,作品有数百首之多,1893年在巴黎逝世,享年75岁。

  古诺共作了十二出歌剧,最著名的是浮士德、罗密欧与茱丽叶;此外有交响曲与弦乐四重奏;一首管乐交响曲军乐队中经常演奏的; 还有一首幽默的交响小曲也颇为人知,曲名丧葬进行曲,顾名思义应该是非常悲伤哀悼的乐曲,不想演奏时各种乐器发出奇异诡怪的音乐,反始观众忍不住嬉笑起来。

  宗教音乐共数百首,包括许多圣诗合唱取与清唱剧,以庄严肃穆著名,其中一首至今家喻户晓的圣母颂,歌词是出自虔诚真挚的祈祷文,配合著如泣如诉的旋律,每次演唱时,听者歌者皆自然的被激起了孺慕之情,其优美纯朴百馀年来一向是脍炙人口的,。古诺大胆借用巴哈所作平均律第一首前奏曲为伴奏,在合声与旋律方面配合得天衣无缝,尤其藉这巴哈音乐的古雅风格,更陪衬出歌曲的崇高意境,令人感佩。


  《圣母颂》还曾被舒伯特谱成了小提琴曲,这首《圣母颂》是他在1825年根据英国诗人瓦尔特·司各特的叙事长诗《湖上美人》中的《爱伦之歌》谱写而成。



  歌词
  Ave maria gratia plena
  Maria gratia plena
  Maria gratia plena
  Ave, ave dominus
  Dominus tecum
  Benedicta tu in mulieribus
  Et benedictus
  Et benedictus frutus ventris
  Ventris tui jesus
  Ave maria
  Ave maria mater dei
  Ora pro nobis pecatoribus
  Ora, ora pro nobis
  Ora ora pro nobis pecatoribus
  Nunc et in hora mortis
  In hora mortis nostrae
  In hora mortis, mortis nostrae
  In hora mortis nostrae
  Ave maria
  Ave maria

  歌曲开始的前奏,采用了六连音的分解和弦造成一种感情上的起伏,歌曲旋律优美、舒展、动人,感情委婉、真挚、感人至深,歌曲里的临时变化音、装饰音和三连音运用得特别巧妙,恰到好处,使歌曲新颖不俗,独具魅力。当歌曲唱到第八小节,出现了感情的高潮,然后逐渐平静下来,轻声呼唤圣母的名字。 最后,全曲在宁静的气氛中结束。

  舒伯特的这首《圣母颂》是他在1825年根据英国诗人瓦尔特·司各特的叙事长诗《湖边夫人》中的《爱伦之歌》谱写而成。歌曲抒发了叙事诗主人少女爱伦祈求圣母饶恕其父罪行的纯真感情。歌曲采用分节歌形式,曲调柔美委婉、纯净朴实,音乐表情细腻丰满,表现了作者对真善美的向往。由于这首歌曲的艺术魅力,后人将其改编成器乐曲演奏,又以小提琴独奏及弦乐演奏主旋律、竖琴伴奏的谱本流传较广。


当你在家里练习时,你应当是你最大的敌人;而当你出现在舞台上时,你应当是你最大的崇拜者。——布舍里
2
濯清涟 发表于 2018-4-6 09:35: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濯清涟 于 2018-4-6 09:41 编辑

    皮亚佐拉的《圣母颂》也不错:
     1.大提琴:https://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d03432y1w5a&500&375&auto=0

     2.室内乐:

3
荷锄晚归 发表于 2018-4-6 18:52:59 | 只看该作者
鱼儿做了件好事,Ave maria的曲谱和歌词找了好久都不齐,没想到提琴网上有现成的,呵呵,谢了。
4
605208068 发表于 2018-4-6 20:35:38 | 只看该作者
法国浪漫时期的著名音乐家古诺有一首广为流传的歌曲的《圣母颂》,其使用的伴奏是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Well-Tempered Clavier 1)第一首《C大调前奏曲与赋格》(BWV846)的前奏曲部分。《圣母颂》作品始终充满着一种高雅圣洁的氛围,使我们如同 置身于中世纪古朴而肃穆的教堂之中;而《C大调前奏曲与赋格》的前奏曲部分则精美绝伦,集纯洁、宁静、明朗于一身,满怀美好的期盼,以这样一首乐曲作为《圣母颂》的伴奏,确实是恰如其分。最难得的是,古诺竟将它与自己歌曲的旋律结合得天衣无缝,浑然一体,可谓巧夺天工。
以前听圣母颂时就觉得伴奏好,后来听巴赫的《C大调前奏曲与赋格》(BWV846)的前奏曲部分,还以为是圣母颂呢,原来是古诺借用了巴赫的旋律。看到版主的帖子才恍然,谢谢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22 21:38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