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琴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小提琴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太极神人 于 2022-6-8 12:35 编辑
说实话,虽然我喜欢西洋古典音乐,特别是从海顿、莫扎特至肖斯塔科维奇、格什温时期的各种协奏曲和独奏小品,但我最着迷的却是上世纪30-70 年代的外国轻音乐,尤其是曼托瓦尼乐队(Mantovani)、101提琴乐队(101 Strings)、拉斯特乐队(Last)和莫利埃乐队(Mauriat)等演奏的管弦乐作品。此外,我还喜欢吉普赛音乐、东欧民间舞曲、探戈舞曲和圆舞曲等节奏感强烈的音乐,特别是其中的小提琴声部和低音提琴声部。民族器乐则独钟古琴曲,尤其是有余音绕梁感觉的古琴曲。
美好的音乐需要有良好的播放设备来传达到心灵深处。渐渐地,我对于音响设备的渴求开始发烧,于是到音响DIY发烧友网站浏览。但是一段时间后,发现那些发烧友大都是所谓的“器材党”,而不是音乐爱好者。他们喜欢炫耀自己购买或制作的高档音响和音箱系统,显示测试数据,而不涉及音乐收听的效果,这与我的想法差距颇远,于是决定走自己的路,凭藉年轻时设计和安装仿立体声高保真电子管收扩两用机的经验,因陋就简搭建一套自己喜欢的音响和音箱系统,丰富退休生活。
我退休之前买的一台高端华硕电脑的声卡特别好,几乎没有任何失真,用高档耳机欣赏音乐,绝对是一种享受。但是长时间戴耳机容易出汗,场感也不够强。于是开始想通过搭建一套音响和音箱系统来播放我喜欢的音乐。
我家里有一台几十年前买的Sony索尼AMP-404台式音响(见下图),三分频,额定功率25瓦,有低音增强特效(SAT),但它的频率响应只有60Hz-20KHz,且音箱太小,低音明显不足。于是想要添一对落地音箱来加强低音。
几年前,我在拍卖网站上看到有人出售一对老式的落地音箱( 见下图),只要45元(人民币,下同),可谓价廉物美,于是买来后接到上面这台音响的音频输出端,再下载了增强低音的SRS软件到电脑上,我朝思暮想的低音终于能够传送出来了。再配上原来的三分频喇叭音箱和一对自带电源和功放、失真极小的3吋Crown喇叭(日本产,二手货,5元),我需要的高保真立体声音乐效果,几乎完美地在我16平米的卧室中呈现了出来。
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试听,我觉得跟我老家的那台落地式收扩机(飞利浦12吋羊毛纸盆扬声器)的比较起来,低音还是不够“宕”(即:下潜得不够深)。拆开这台倒相式落地音箱一看,原来里面配置的是两个6.5吋的喇叭和一个2吋的小喇叭(见下图),难怪低音觉得不够了。
为了改善音质,我又上网查询了相关资讯,发现迷宫式音箱能够使低频下潜更深而且降低非线性失真。我就参考了一些相关的设计图纸,买了一些化纤的绝缘棉(50元左右)以及20米音箱线(100元左右),再利用一些家里闲置的木板,把原来的倒相式音箱改装成了一对迷宫式音箱:
改建以后发觉,虽然失真改善了许多,播放音质提高了不少,但低频下沉改进不太多,看来还是Sony台式音响系统频率响应低频不够低(60Hz)的关系。
在网上一番搜寻后,发现有一款价廉物美的Digitech AA-0486型小型扩音机(715元),非常符合我的要求。
该机额定输出功率25W,在我的卧室里的音量足够大了,最可贵的是它的频率响应范围为5Hz-65KHz,也就是说,它几乎是一台全频的扩音机。虽然理论上说,人的听觉范围只有20Hz-20KHz,但是经验告诉我,电子产品的频率响应范围越大,播放的音域就越宽。在把扩音机和电脑输出端连接以后,低音效果有了明显的提升。在播放探戈舞曲Take the Lead时,一开始的几个低音把桌子上的杯子都震得抖了起来。
可是迷宫式音箱的6.5吋喇叭始终使我觉得不爽。于是下决心一定要买12吋低音喇叭再做一对落地式音箱。不久通过网上信息,先后从私人手里买了一只12吋的Technics低音喇叭(70元)和一只12吋的Xplod超低音喇叭( 90元)。又买了一对旧的床头柜(45元)和两个大小不一的倒相管(10元和30元,见下图),再到一个专卖绝缘材料的商店要了一大包免费的羊毛,外加家里的一些旧木料,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在最近终于做完了一对12吋喇叭的倒相式落地音箱。
下图就是我自己动手、因陋就简制作完成的12吋落地音箱的照片:
这对音箱虽然做工粗糙,但是低音效果非言语能够形容。若真要找出一个字来形容的话,那就是它们发出的低音够“宕”,也就是低音下潜极佳,跟那台小型扩音机及电脑连接后,搭配其他几个音箱系统,我的土法上马的音响系统就基本大功告成了。
它由下列设备拼凑而成:高端华硕电脑一台、小型扩音机一台(上面有红灯闪亮的机器)、自制12吋喇叭落地音箱一对、改建的6.5吋喇叭迷宫式落地音箱一对、三分频台式音箱一对(在写字台底下)、高保真高音喇叭一对(在电脑屏幕两侧)、高端音箱线材两条。
猜猜我这套土法上马的音响系统一共花了多少钱?除去电脑本身,不到人民币一千二百元!试听下来,这套音响系统丝毫不亚于我那音响发烧友的小弟花几万元买的几套进口高级音响系统(包括一套德国高级DAC解码器)。
其实在搭建过程中,我有许多地方都打破了Hi-Fi 音响系统的传统要求。例如,一般要求左右声道的喇叭必须用相同型号(至少相同阻抗和输出功率)的,但我的两个12吋喇叭由于不同 卖家是单只分别出售的,所以完全不对称。Technics 低音喇叭的频率响应范围是20Hz-2KHz,阻抗6欧姆,功率未知。Xplod超低音喇叭的频率响应范围是20Hz-200Hz,阻抗4欧姆,最大输出功率1300瓦。按理说,把它们接到扩音机后,肯定阻抗严重不匹配(我没有用任何电感线圈或分频器)。但我把Technics的低音喇叭接在左声道,把Xplod超低音喇叭接在右声道。因为在交响乐团的乐器分布上,舞台左侧是小提琴等高音声部,而低音提琴和大提琴等乐器放在舞台右侧。所以,像我这样连接后低音出来十分自然。
也许有人会说,你这样接音箱,不怕把喇叭烧了啊?事实上,喇叭不但没有烧掉(我一般把音量开到三分之一左右,墙壁就震动得很厉害了),而且频段还分配得恰如其分。再加上一对6.5吋喇叭及2吋喇叭的迷宫式落地音箱、一对三分频台式小音箱和一对高保真的2吋高音喇叭,结果是它们各司其职,把交响乐团的各个声部和各种乐器完美地呈现出来了。除非是激光唱片本身的录音失真,听音乐时几乎是尽善尽美了。当然,要听到最好的声音,就得买一张音乐会的入场券,当场聆听音乐家们的精彩演出。毕竟,再好的音响设备也是模拟现场演出的声音效果,不是吗?
现在有了这套东拼西凑的音响系统,听音乐就成了纯然的享受。我不需要任何的测试数据,只需要我的耳朵满意!如今,我的这套音响设备,做到了尽可能真实地还原出音乐厅的现场效果:播放小提琴独奏时,可以听出小提琴木质琴箱柔美的共鸣声;播放钢琴独奏时,可以听到木槌击打在钢丝弦上的震动回响;聆听古琴独奏或管弦乐曲时,整个卧室余音绕梁!
此生还有何求?!
p.s. 此文写成后不久,我在网上看到有人出售日本Sony的12吋Xplod超低音喇叭(100元),赶紧买了下来。如今左右声道已经完全匹配了。 2022-6-8
附注: 对制作音响系统有兴趣的网友,可到下述网址查询我的更具体的制作步骤(文字部分有重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