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琴友们喜爱的音乐系列——《茉莉花》


2018-6-7 10:39 | 作者: 鱼儿 | 来自: 中国小提琴论坛(原文)

摘要: 《茉莉花》是中国民歌,起源于南京六合民间传唱百年的《鲜花调》,由军旅作曲家何仿采自于六合的民歌汇编整理而成。1957年完成改编曲、词。 此歌曲先后在香港回归祖国政权交接仪式、雅典奥运会闭幕式、北京奥运会开 ...
  >乐谱下载

  

  《茉莉花》是中国民歌,起源于南京六合民间传唱百年的《鲜花调》,由军旅作曲家何仿采自于六合的民歌汇编整理而成。1957年完成改编曲、词。

  此歌曲先后在香港回归祖国政权交接仪式、雅典奥运会闭幕式、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南京青奥会开幕式等重大场面上演出。在中国以及国际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在中国及世界广为传颂,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因其特殊的地位和代表,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国歌”。

  3.jpg

  能见到的最早与现代版本相似的《茉莉花》歌词收编在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冯梦龙的《挂枝儿》中;《茉莉花》歌词的前身最早刊载于清朝乾隆年间(1764-1774)的戏曲剧本集《缀白裘》,在《缀白裘》中收录的《花鼓曲》共有12段唱词,叙述的是《西厢记》中“张生戏莺莺”的故事,前两段唱词以重叠句称为《鲜花调》,也有从其为基础发展的称为《茉莉花》。

  最早关于《茉莉花》的曲谱(《鲜花调》工尺谱)收录在道光年间(1821年,一说1837年)的《小慧集》中;这种曲调是在明代已流行的《鲜花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各地方言语调、风土人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衍生出各种风格的“同宗民歌”,流传于各省的不同版本曲调各异,但歌词基本上以反映青年男女纯真爱情为主题。

  这些民歌以江苏的《茉莉花》流传最广、影响最大;1942年冬天,新四军淮南大众剧团的文艺兵何仿记录下了在南京六合金牛山地区一位民间艺人那里听到的民歌版本《鲜花调》,后将原词中三种鲜花(茉莉花、金银花、玫瑰花)修改为一种,集中突出茉莉花的特点,对歌词的顺序也做了调整,把有封建意味的“奴”改成了“我”字,将其他一些歌词改为老少咸宜的语句;对原曲的头尾作了一定的改动,将毫无变化重复的前两句加入了一点“转”音,用同一曲调演唱三段歌词,三段的结束音由上扬改为下抑,并增加了以翻高拖腔做结束;至1957年、1959年之前,共作了两次修改,进一步丰富其旋律,将歌词将“满园花草”改为“满园花开”,将“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改为“又怕看花的人儿骂。

  版本一:
  1.jpg

  版本二:
  2.jpg

  这首中国民歌在1768年(清乾隆三十三年)法国哲学家卢梭的《音乐辞典》中就有收录,而曲谱则是在英国地理学家约翰·巴罗于1804年出版的《中国旅行记》一书中被记录下来;意大利作曲家吉亚卡摩·普契尼将该曲重新编曲成女声合唱,作为音乐主题用于1926年首演的歌剧《图兰朵》。

  1911年英国作曲家班托克出版的《各国民歌一百首》中,把《茉莉花》的钢琴伴奏写成一首二部卡农,并先后编入了《两首中国歌曲》、《七首中国歌曲》。1937年格林编的《各国歌曲集》亦收入了《茉莉花》。

  

支持

反对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jyx52 2018-6-7 10:55
受教了,向您学习。
引用 sunshunoo8 2018-6-7 11:08
   可能约4级风,弓被风吹摆.但还是演奏出优美诱人的琴声!给老兄,点赞.
引用 杭州老琴 2018-6-7 12:31
请欣赏维也纳交响乐团演奏的《茉莉花》。指挥彭家鹏。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 ... 2.soresults.dposter
引用 leehorny 2018-6-7 18:07
本帖最后由 leehorny 于 2018-6-8 18:13 编辑


科隆爱乐在国家大剧院
引用 leehorny 2018-6-8 08:55
本帖最后由 leehorny 于 2018-6-8 18:11 编辑

法兰克福广播交响乐团演奏李文平版本









引用 jyx52 2018-6-9 08:02
交响乐果然气势辉宏,这是独奏无法企及的。可独奏更贴近现实生活。
引用 violintime 2018-8-21 10:20
太棒了,给楼主点赞,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论(7)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22 17:47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