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铃木镇一——《莫扎特教育风暴》

[复制链接]
21
 楼主| vickycq 发表于 2006-3-9 10:51:00 | 只看该作者
另觅良方

我在前面已经介绍了很多培养能力的方法,但是,家长们不能将这些方法机械地运用到孩子的教育中去,而是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如果父母针对孩子的教育而选择的方法没有对孩子起到振奋的效果,没有让孩子产生自觉自愿去读书的想法,那么家长们最好马上开始另觅良方吧。大多数家长都喜欢用这样的方式请教别人:"您把孩子教得这么好,麻烦您指点一下,究竟用的是什么好方法?" 然后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将这些听来的经验用到自己孩子身上,也不考虑是否合适。其实,我们不应该刻意死守那些好方法,而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灵活变化,因为不管什么方法都不如人的脑子灵活,只有因材施教才能对孩子大有帮助,否则就会重蹈刻舟求剑的覆辙。举个例子,小原是从阅读开始接受教育的;我的女儿樱子是从音乐开始接受教育的;吉田善信是从绘画开始接受教育的;我的外孙小常贞永则是从数学开始接受教育的。由于每个孩子的情况不同,所以父母采取的教育方法也不相同,但是,不管采取的方法是哪一种,最后都是殊途同归,大家取得的效果都是让孩子成为出色的人。

贞永还没出生时,他的父亲就开始整天考虑该如何培养他了,并时常来请教我这个教育专家。但我每次都是笑着告诉他:"只要采用灵活有趣的方式,那么什么教育方法都可以。"他觉得我的话很有道理,于是决定按照我说的去做。贞永出生后,他的父亲看着襁褓中哇哇大哭的儿子,不禁想起自己读书时的情形,那时侯,他一提到数学就觉得头痛,认为这门学科太深奥难懂了,因此他决定,从儿子小时候就开始培养他的数学能力,一定不让他再承受这种痛苦。贞永出生后的第3个月,就开始了学习数学的第一步。每一个亲戚朋友听到后,都认为贞永的父亲太异想天开,而且觉得无法理解。当时,就连我的妹妹也感到不可思议,只有我全力支持他:"别放弃,一定要坚持下去!"贞永的父亲对此充满了勇气,他不仅坚持下来了,而且还费了很多心思,在教育的过程中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贞永的父亲首先想到,数学是一门非常抽象的学问,如果想让这么幼小的孩子学习它,其困难程度是极度巨大的。

因此必须让儿子明白大人说的话,知道大人说的话究竟是什么意思。于是贞永的父亲从贞永婴儿时起就开始尽可能地用大人的语气对他说话,从来不使用儿语,总是说:"一个烟囱","一座房屋","卖鱼老板","下雨的声音"、"轰隆隆的雷声"等等。贞永的父亲相信,儿子总有一天会听懂自己说的话,于是不厌其烦地对他讲话。他的努力没有白费,当贞永长到10个月的时候,他似乎对"美丽"这个词有了反应,好像明白它的意思,甚至表现出想说出它的样子。贞永2岁零3个月了,他父亲打算开始教他从0到10的数字,于是开始思考一个合适的方法。这时候的贞永很喜欢汽车,不仅家里的玩具都是小汽车模型,而且每天都要父亲带他上街去看。于是,他的父亲想,如果利用玩具让他学习数字,他应该不难接受。 父亲做了30个沙包--15个红色的和15个黄色的,隔天又特意去买了玩具船。接着父子俩就开始玩搭乘车船的游戏。

他们将30个沙包比喻成准备搭船的旅客,因此随便放置。房间里的榻榻米就是大海。如果旅客们想乘船,必须先坐车赶到码头,贞永一边发出"嘟嘟"的汽车喇叭声,一边招呼旅客们上车。接着他又模仿轮船的汽笛声,将船靠岸后就开始数沙包--乘客的数量。父亲已经提前告诉他:"客人下船时,首先要避免客人掉下海,其次你应该数清楚人数,上船和下船的人数一定要符合才行。"贞永很愿意玩这个游戏,当他习惯数数之后,父亲就开始慢慢加深难度。"红色的沙包有3个,黄色的沙包有4个,你数一数,现在总共有几名乘客?" "7个。"贞永干脆地回答。当贞永掌握了这些基础以后,他父亲就弄出更复杂的问题,但贞永总是像玩游戏一样轻松地就学会了。贞永喜欢这个游戏的程度远远超出了我的想像,不管玩的时间再长,他也不会觉得丝毫疲惫和厌倦。就这样,他们每天都很投入地玩这个游戏,没有多长时间,贞永就完全学会并理解了1到10这些数字。当他学会数字以后,只要看到其他东西,贞永都会习惯性地数一下,然后计算一番。

贞永在3岁时开始正式学习数学,由于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起来非常轻松,速度也很快。贞永4岁时每天都要做40道应用题,如果换了其他的小学生一定觉得辛苦,但在贞永看来,这不过是一个快乐的游戏,因此他做题时从不会像别的孩子那样哭闹。我们这些作长辈的都觉得贞永是个懂事的孩子。贞永5岁时就能够毫不费劲地做出小学三年级的数学题,而且贞永并不仅仅具有这单方面的才能,他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一般的孩子远远不能和他相提并论。现在的贞永是早稻田大学数学系的博士生。他在学习的空闲时会提笔写些东西,大剧场还曾经演出过他的一些曲目。贞永父亲的教育方法灵活多变,我从中得到了很大的启发,我意识到,只有这种自由的教育方式才更符合孩子爱玩的天性,他们的能力从而提高得更快。

不爱音乐不配作人,虽然爱音乐,也只能称半个人。只有对音乐倾倒的人,才可完全称作人。——黑格尔
22
 楼主| vickycq 发表于 2006-3-9 10:52:00 | 只看该作者

从音乐开始 爱因斯坦,这位爱拉小提琴的美国人在他的自传里写道:“我一生的事业得益于童年时期的音乐训练”,出乎意外的是,作为世界一流的科学家,他一度是一个学习成绩一塌糊涂的“笨孩子”,每次考试都是最后一名。满分5分的成绩,他发挥得再好,也只能勉强拿到2分。校长和老师都一直断言:这孩子将来不会有什么出息。到最后,连他自己都失望了,打算退学。但他的父亲并没有失望。老爱因斯坦开始教他拉小提琴,并一再告诉他:惟一能够治疗生而为人的悲伤的良药,并非其他,而是音乐。果然,爱因斯坦的小提琴拉得棒极了,经常被邀请登台演出。在父亲的鼓励下,他开始变得自信起来,并最终成为少数站上科学高峰的煊赫人物 这个“故事”作为最好的教育范本,被收在日本著名教育学家铃木镇一的《莫扎特教育风暴》一书里。他在书中试图告诉家长和孩子们这样一个道理:学过音乐的孩子,是最聪慧、最敏感、最善解人意的孩子。比起那些没有接受过音乐训练的孩子而言,这样的孩子更有可能获得幸福美满的人生。 让我们看看铃木镇一是怎么教育孩子的。这本被命名为《莫扎特教育风暴》的书,实际上是在提供一种换位思考的方法,提倡一种鼓励孩子的态度。只要是孩子的想法都是好的,只是好的程度不同而已。早就听说过西方家长鼓励孩子为所欲为的故事,但让孩子去和小提琴交朋友,“用音乐去理解世界“,就能够批量生产大量天才,我还是第一次听说。 实际上,我理解的铃木镇一教育法,无外乎是对“风趣”的孜孜以求。也就是说,决不把孩子们不愿意接受的枯燥的、陈腐的、过于理论化的教条硬塞给他们,而让他们逐渐发现小提琴是美丽的,它像一把天使。然后,孩子们自己会去和它交流,由此获得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热情。他们会终其一生地保持这种热情。像孩提时代从一把小提琴身上找到自信的爱因斯坦那样,成为他们所处时代的了不起的人。这才是教育的关键。说到底,教育的核心仍旧是成就人的一生,并使他们摆脱无知和烦恼,向上走去,向着光明勇敢前进。 那么,人类的光明是什么?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使人类比较早地抵达它?铃木镇一提供了一个视角。因为世界上恐怕只有两种东西是最鲜活的,那就是孩子和音乐。把他们结合在一起,这件事铃木镇一干了,而且干得很好。 1964年,他带着自己教育出来的十多个日本小孩飘洋过海,在美国各大剧院,包括百老汇那样的地方成功地拉响了维瓦尔第和巴赫。美国人震惊了,他们纷纷到铃木镇一那里询问怎样让自己的孩子也能“从优秀到卓越”。除了音乐之外,铃木镇一感到无法作答。也因此,他才想到要系统地写一本书,以期回答那些他一时回答不清楚的问题。因为他意识到,这些问题带有普遍性,几乎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莫扎特教育风暴》几乎可以看作是对那些问题的书面答复。这使整本书娓娓道来,不急不缓,像对待孩子一样耐心和质朴。 世界上那么多孩子,他们需要住在音符飘舞的小木屋里,需要被音乐喊醒,需要“用音乐的方式理解世界”。晚年的铃木镇一逐渐总结出一个道理——“没有失败的学生,只有失败的教师或家长”,由此,他的《莫扎特教育风暴》一书始终坚持鼓励孩子,并建议让他们接受必要的音乐教育,“用音乐去理解世界”。 神童是这样教育出来的。 《莫扎特教育风暴》 日?铃木镇一/著 中国妇女出版社 2004年6月第一版

23
 楼主| vickycq 发表于 2006-3-9 10:53:00 | 只看该作者

发帖子发到头晕了,休息一下先

觉得这本书还挺好的

发完才发现有WORD文档,大家可到一楼下载

大家将就着看先吧

下次找到新的内容再补充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9 11:06:43编辑过]
24
frankyu 发表于 2006-3-9 17:52:00 | 只看该作者

太感谢搂主了,我一字不漏的看完了,真的非常精彩。

我决定以后也要这样来教育我的孩子

25
zxl77b 发表于 2006-3-10 18:24:00 | 只看该作者
26
wuyaohuan 发表于 2006-3-10 21:01:00 | 只看该作者

very good !ding

27
雨田 发表于 2006-3-11 14:04:00 | 只看该作者
好啊!整本书要花不少时间上传阅读。感谢版主的分享!
28
zhyhm 发表于 2006-4-7 16:35:00 | 只看该作者
xiexie
29
一封情书 发表于 2006-4-9 11:50:00 | 只看该作者

哇,楼主真是辛苦了

这本书真好,

感谢分享

30
hujing1013 发表于 2007-11-18 02:10:00 | 只看该作者

我就是看了这本书,决定让儿子学小提琴的。但是现在,快三岁的他却找不到能够拿得住他的老师。着急啊。学什么教材呢?多长时间上一节课呢?

31
linjiajing09 发表于 2007-11-18 16:58:00 | 只看该作者

很好啊 ··很收益··

32
lairenyu 发表于 2007-11-19 10:30:00 | 只看该作者

樓主辛苦了,真是受益多多,看來我也要用這些好方法教孩子了

音樂是神奇的,小提琴更是!

33
dianying2006 发表于 2007-11-19 10:57:0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34
DUANDD1113 发表于 2007-11-19 16:53:00 | 只看该作者
努力学习中!
35
dtysqdsh 发表于 2008-12-13 19:46:00 | 只看该作者
好久没来吼了,看见这本好书,帮忙吼一嗓子吧
36
huim 发表于 2008-12-14 22:10:00 | 只看该作者
好书啊!!!支持楼主!!!
37
Zingkiang 发表于 2008-12-15 16:26:00 | 只看该作者

很不错,日本人吸收了很多中国优秀文化,我们很多人却在遗弃它。

铃木先生的"汉俳"背诵很类似我们以前的小孩读的经典古文。就像近几年很多家长在做的一样。

铃木先生很好的解答了“为什么学音乐?”,和“为何中国很多天才少年不能成大家?”两个问题。

铃木是一位智商很高且善于思考的人,能在很普通的一件事悟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于小孩,只有在充份了解他们的基础上,才可能对他们进行最适合于他的方式。

对于铃木先生来说,教育小孩是一种乐趣;对于家长来说,教育小孩应该也是一种乐趣,不是负担和付出,而是一种获得快乐的生活方式。

38
xyhwyq 发表于 2008-12-16 13:52:00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辛苦了!!好文章,谢谢!!
39
满天星辰 发表于 2008-12-16 17:13:00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啊!
40
qinqi6205 发表于 2008-12-17 09:42:00 | 只看该作者

好书,看了以后改变了我的教育方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19 02:42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