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觅良方
我在前面已经介绍了很多培养能力的方法,但是,家长们不能将这些方法机械地运用到孩子的教育中去,而是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如果父母针对孩子的教育而选择的方法没有对孩子起到振奋的效果,没有让孩子产生自觉自愿去读书的想法,那么家长们最好马上开始另觅良方吧。大多数家长都喜欢用这样的方式请教别人:"您把孩子教得这么好,麻烦您指点一下,究竟用的是什么好方法?" 然后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将这些听来的经验用到自己孩子身上,也不考虑是否合适。其实,我们不应该刻意死守那些好方法,而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灵活变化,因为不管什么方法都不如人的脑子灵活,只有因材施教才能对孩子大有帮助,否则就会重蹈刻舟求剑的覆辙。举个例子,小原是从阅读开始接受教育的;我的女儿樱子是从音乐开始接受教育的;吉田善信是从绘画开始接受教育的;我的外孙小常贞永则是从数学开始接受教育的。由于每个孩子的情况不同,所以父母采取的教育方法也不相同,但是,不管采取的方法是哪一种,最后都是殊途同归,大家取得的效果都是让孩子成为出色的人。
贞永还没出生时,他的父亲就开始整天考虑该如何培养他了,并时常来请教我这个教育专家。但我每次都是笑着告诉他:"只要采用灵活有趣的方式,那么什么教育方法都可以。"他觉得我的话很有道理,于是决定按照我说的去做。贞永出生后,他的父亲看着襁褓中哇哇大哭的儿子,不禁想起自己读书时的情形,那时侯,他一提到数学就觉得头痛,认为这门学科太深奥难懂了,因此他决定,从儿子小时候就开始培养他的数学能力,一定不让他再承受这种痛苦。贞永出生后的第3个月,就开始了学习数学的第一步。每一个亲戚朋友听到后,都认为贞永的父亲太异想天开,而且觉得无法理解。当时,就连我的妹妹也感到不可思议,只有我全力支持他:"别放弃,一定要坚持下去!"贞永的父亲对此充满了勇气,他不仅坚持下来了,而且还费了很多心思,在教育的过程中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贞永的父亲首先想到,数学是一门非常抽象的学问,如果想让这么幼小的孩子学习它,其困难程度是极度巨大的。
因此必须让儿子明白大人说的话,知道大人说的话究竟是什么意思。于是贞永的父亲从贞永婴儿时起就开始尽可能地用大人的语气对他说话,从来不使用儿语,总是说:"一个烟囱","一座房屋","卖鱼老板","下雨的声音"、"轰隆隆的雷声"等等。贞永的父亲相信,儿子总有一天会听懂自己说的话,于是不厌其烦地对他讲话。他的努力没有白费,当贞永长到10个月的时候,他似乎对"美丽"这个词有了反应,好像明白它的意思,甚至表现出想说出它的样子。贞永2岁零3个月了,他父亲打算开始教他从0到10的数字,于是开始思考一个合适的方法。这时候的贞永很喜欢汽车,不仅家里的玩具都是小汽车模型,而且每天都要父亲带他上街去看。于是,他的父亲想,如果利用玩具让他学习数字,他应该不难接受。
父亲做了30个沙包--15个红色的和15个黄色的,隔天又特意去买了玩具船。接着父子俩就开始玩搭乘车船的游戏。
他们将30个沙包比喻成准备搭船的旅客,因此随便放置。房间里的榻榻米就是大海。如果旅客们想乘船,必须先坐车赶到码头,贞永一边发出"嘟嘟"的汽车喇叭声,一边招呼旅客们上车。接着他又模仿轮船的汽笛声,将船靠岸后就开始数沙包--乘客的数量。父亲已经提前告诉他:"客人下船时,首先要避免客人掉下海,其次你应该数清楚人数,上船和下船的人数一定要符合才行。"贞永很愿意玩这个游戏,当他习惯数数之后,父亲就开始慢慢加深难度。"红色的沙包有3个,黄色的沙包有4个,你数一数,现在总共有几名乘客?" "7个。"贞永干脆地回答。当贞永掌握了这些基础以后,他父亲就弄出更复杂的问题,但贞永总是像玩游戏一样轻松地就学会了。贞永喜欢这个游戏的程度远远超出了我的想像,不管玩的时间再长,他也不会觉得丝毫疲惫和厌倦。就这样,他们每天都很投入地玩这个游戏,没有多长时间,贞永就完全学会并理解了1到10这些数字。当他学会数字以后,只要看到其他东西,贞永都会习惯性地数一下,然后计算一番。
贞永在3岁时开始正式学习数学,由于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起来非常轻松,速度也很快。贞永4岁时每天都要做40道应用题,如果换了其他的小学生一定觉得辛苦,但在贞永看来,这不过是一个快乐的游戏,因此他做题时从不会像别的孩子那样哭闹。我们这些作长辈的都觉得贞永是个懂事的孩子。贞永5岁时就能够毫不费劲地做出小学三年级的数学题,而且贞永并不仅仅具有这单方面的才能,他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一般的孩子远远不能和他相提并论。现在的贞永是早稻田大学数学系的博士生。他在学习的空闲时会提笔写些东西,大剧场还曾经演出过他的一些曲目。贞永父亲的教育方法灵活多变,我从中得到了很大的启发,我意识到,只有这种自由的教育方式才更符合孩子爱玩的天性,他们的能力从而提高得更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