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哪些国内有小提琴制作大师吗?

[复制链接]
21
克雷蒙那人 发表于 2006-9-20 17:45:00 | 只看该作者

深圳有一个工作室,他们能做出中国最好的、当然也是最贵的小提琴来。

这种就完全可以叫做自我吹嘘.

工作要持之以恒,真诚的艺术家不能借口情绪不佳而束手坐待。——柴可夫斯基
22
布衣琴童 发表于 2006-9-22 09:48:00 | 只看该作者
买琴难,品德最重要。
23
我心永恒0 发表于 2011-12-15 16:13:00 | 只看该作者
北京的张瑞德大师
24
天马健行 发表于 2011-12-15 18:50:00 | 只看该作者
继续 格局 
  1949年6月1日,我国建起了第一家小提琴厂————新中国乐器厂(即北京提琴厂)。
  中国的提琴工业全国产量大约有70万把以上,仅江苏泰兴一地产量就在35万把以上,全国提琴生产企业超过70家,年产量在1万以上者不少于10家,中国提琴产量近两年占世界总产量50%还多。

  中国小提琴的制造工厂大多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江苏泰兴。
  深圳没有大型的小提琴制造工厂,只有五、六个做小提琴的手工作坊,但他们能做出中国最好的,当然也是最贵的小提琴来。

浮城绘 
  用手工制造接近艺术
  2002年9月24日,旅美著名小提琴家吕思清在天津的一场演出里所使用的瓜奈里小提琴———维尼亚无斯基价值5000万元人民币。这把小提琴于1742年产于意大利,是世界上最好的小提琴。它曾经属于帕格尼尼。
  吕思清说:“第一弓拉下去的时候,我的心都快融化了。”
  价格高的琴都是手工制造的。它凭什么能够标到如此高价?难道仅仅是因为“手工”二字吗?手工制造,就一定比机器制造优良吗?
  深圳有一个深艺工作室,他们就能做出中国最好的,当然也是最贵的小提琴来。
  严格来说,每一块用来制小提琴的木材都有自己的特性,因此每一块木头都是不同的。因此用密度较大的木料制造响板,则必须要刨得较薄,反之则较厚。而机械大量制造的琴则是统一规格的产品,无视每一块素材的音响特性,因此做出来的琴质量必定良莠不齐。当然,有时候刚好素材的密度适合设定的尺寸,这时就会有不错的提琴出现在大量制造的机械琴里,但质量始终无法保证。
  因此,手工琴的优异之处,最根本的原因是制琴师能够根据木头的个性,因材制作。此外,好的制琴师还能根据演奏者的要求和演奏习惯,制造出极富个性的提琴,那又是一种近似于传说的技艺了。长久以来,小提琴的制造界都在讨论一个问题:手工制琴的琴师到底应该属于工匠,还是艺术家,甚至应该算是一个科学家?
  众所周知,任何声音的起源都离不开振动。所以要研究声音,就必须研究振动,以及影响振动的因素。这就涉及了物理、化学、数学等方面的综合知识以及大量的计算。然而仅仅懂科学又是不够的,因为这毕竟是一把琴而非一台机器。没有音乐方面广博的知识,根本无从判别从自己手上诞生的小提琴到底是一个精品还是仅仅一件产品。
  一个精通艺术的科学家,或者是一个通晓科学的艺术家,耗费三个月的时间甚至更长,才能做出一把好的手工琴。这种人才何其难觅。是以也不难理解,为什么一把手工琴如此昂贵了。可惜的是,一个琴师除了需要有这样广博的知识以外,还要有对音乐的热爱以及一定的天分。入行条件如此苛刻,所以手工制琴的琴师已经越来越少了,对此,老一辈的琴师只能叹息。
  其实,我们很难断言手工琴一定比机械琴好,因为这里面涉及到“人”的因素太多了,而每每涉及到“人”,便总是生出许多不确定来。但是毫无疑问的是,至今为止,真正好的小提琴的确全部由手工制作而成。
  而机械琴的好处在于优良的性能价格比,除非你是声音(音质)的痴狂者,在一堆机械琴里挑一把喜欢的,也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


  制造现场:深圳深艺提琴工作室(文锦中路)
  遭遇人物:施安顿、赖建文、朱骥
  他们制造了世界第二套、中国第一套仿“斯特拉迪瓦里”(见注释1)的四重奏提琴,他们用自己的琴拉奏乐曲时是如此骄傲,同时他们又是执着的小提琴制造者。这时候的四重奏(见注释2)换了主角,分解成琴身、琴弓、松香,还有“未完成”的琴弦。
  施安顿住在香港,有“琴圣”的称号。他做了大半辈子的琴,多次入选多个版本的世界名人录。2000年被美国一本叫做《500名巴伦》(注:巴伦的意思是:在某个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人物,或者是某个领域里的佼佼者),同时上选这本书的人物有比尔·盖茨、克林顿等,中国人只有两人入选:朱 基和施安顿。
  5月下旬的一天,我在文锦中路一间不起眼的小房子里见到了他,还有他的伙伴赖建文和朱骥。他们三人在深圳组建了深艺工作室,就在这个工作室里,诞生出深圳,甚至是全国最优秀的小提琴。施安顿说:我要做琴,是因为我一定要为中国人在国际上争得一个席位。


  第一重奏 制琴
  制造者:施安顿(中国科学院物理学博士,中国制琴大师)
  美国曾有一篇论文报导了28把世界质量最佳的小提琴,施安顿的“第六十七号琴”是其中一把,质量排名在世界名琴“SOIL”(斯特拉迪瓦里)之上,这是颇令施安顿自豪的事。一般而言,这些昂贵的手工琴都是演奏家使用的。每个演奏家都有自己的习惯,所以施安顿接到的活儿也有着千奇百怪的要求。最常见就是要求这把琴“容易拉”,或是“不容易拉”。
  所谓容易拉,指的一把琴是一拉就响,没有脾气。
  所谓不容易拉,指的是要用一种特定的力度和方式去拉才响,声音才好听。否则声音就出不来。不容易拉的琴往往穿透力更强,所以在一支乐队里,一把小提琴的声音就能抵挡住背后48人的交响乐团的演奏,声音依然能够突围而出,这就是琴的功劳。
  仔细阅读施安顿的生平,才知道他原先是中国科学院东北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员。为了学做琴,他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学习物理和化学。因为施安顿说他不相信灵感,他认为所谓灵感其实是实践在积累到了一定量后的一种爆发。作为一个科学家,施安顿相信只有在科学上得到合理解释的共振方法才会发出最完美的声音。
 “共鸣箱的线条决定了一把琴的很多要素。”施安顿说。因为研究声音的本质就是研究振动。


  第二重奏 做弓
  制造者:赖建文
  好琴须有好弓配。在工作室里,我们亲耳凝听了同一个人在同一把琴上,用不同的弓拉奏同样的乐句,声音竟然完全不同。
  工作室里负责制弓的赖建文说,一个演奏家通常都同时拥有十多把弓,视乎演奏需要采用不同的弓。做小提琴的弓采用的是巴西产的PERNAMBUCO木材,同样要求自然风干。手工制作的弓的最高价格可以高达6000美金,而最顶级的弓材也不是什么人都能买到的,只有大师级的人才能买到。现在由于大家都认识到“换弓如换琴”的含义了,所以在市场上弓材的价格比琴材涨得快多了。
  最好的弓毛是产自西伯利亚的马尾毛,一支弓用量的马尾毛价格就要250港币,但基本属于有价没市,蒙古马的毛次之。目前一公斤蒙古马尾毛的价格是2000元/斤。裁头去尾的,做不到200支弓。一支弓做好以后就要试弓,看它在各个弓段上,用不同的弓法演奏的时候的表现状态如何。赖建文说,参经有刁钻的演奏家来订做一支弓,竟然提出了15个要求。
  “我做的弓,目前也就是500美金一支左右的水平,毕竟还不是大师。”赖建文谦逊地说。可是这个价格也够让人大吃一惊了。
25
俺来打酱油了 发表于 2011-12-15 19:09:00 | 只看该作者
有自命的、有县级的、有地级市的、有省级的还有国家级的。唯独没有世界级的(除自吹的外)。
26
天马健行 发表于 2011-12-15 19:33:00 | 只看该作者
不过,“质量排名在世界名琴“SOIL”(斯特拉迪瓦里)之上,”这一句话也太吹了。 哈哈
27
玉龙雪山 发表于 2011-12-20 00:24:00 | 只看该作者
好的制琴师不需要推销,推销对于他们来说是出卖灵魂和肉体,这句话是国外一个首席演奏家说的,不是杜撰。 不过以现在国内人的状况和对提琴的理解能力,对声音的认识,不适合那些好的制琴师生存,所以大部分都旅居美国了,那儿的土壤更适合生存。演奏家对声音要求最苛刻,不是好琴想也别想,是好琴自然有人买。像Joseph Curtin、gregg alf、江峰的琴都是需要三年以上时间定做才能拿到手,绝对保证提琴音质、品质,这些美国制琴师服务很好,定期给演奏家调试,要保证提琴保持最佳状态,当然价格也高几万美元一把。 江山、江峰都在美国发展,已经不能算是国内制琴师了。江山制作提琴的技术远比他的知名度高,这类人是低调,衣着朴素的,都有信仰,饮食清淡,像Joseph Curtin都是食素的(听一个演奏家说的),就是:朴实低调不张扬。 【商人“推销”商品无可非议。但是制琴家如果真的把自己的作品定位为艺术品,是不会推销自己的作品的。他们会觉得那是在出卖肉体。每天在这个世界上推销的人大有人在,有的卖时间。有的卖健康,有的卖手艺,有的卖肉体,有的卖人格,有的卖灵魂。但是真正的艺术品,伟大的琴声是要靠自身超凡的声音质量,是靠制琴家做人的内涵和制琴的本事和对古典音乐的深刻了解才能被音乐家“接纳”的。】
28
fliu2010 发表于 2011-12-20 08:00:00 | 只看该作者

    讲得很好:

真正的艺术家无需推销自己,靠实力“论剑”。

29
玉龙雪山 发表于 2011-12-20 12:54:00 | 只看该作者

论实力,以上提到的几位制琴师里,应该江峰、江山水平略高,赵世全也很好,这三位都在美国,高彤彤目前在国内,也很厉害(李山不了解),这几位从制作声音的角度讲肯定是超出了国内水平,外观工艺“过得去”。

国内很多制琴师,工艺都很好,就是差在声音上,原因是进行专业研究的制琴师很少,运用科学仪器辅助做琴的能力差。

30
庞熔 发表于 2011-12-20 16:21:00 | 只看该作者
有些连琴都不做的人把牛皮都吹破了。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vRNcCSFJqm0/
31
庞熔 发表于 2011-12-20 18:08:00 | 只看该作者
音梁可以用于引导振动,至于效果,还要慢慢试,谢谢鼓励。
32
左嗓子 发表于 2011-12-20 20:50:00 | 只看该作者
难道金发碧眼的彩色种儿就应该活着,而黑白种儿的黄种人就不应该活了???实在不明白!!! 做琴,人各有志!至少现在做琴为生的做琴不为生的,都是做琴的,都做琴,有什么可分析比较的呢? 做生意推销也好做艺术不推销也好,都是个人所好个人需要,不很正常吗? 有钱的去买高级的,没钱的买低级的,不很正常吗? 人不应该和人比,也没必要比! 每个人都有优缺点,都有可爱可取之处,都是平等的人! 就算是买琴的喜好不同经济条件不同,但都是喜欢琴的人! 喜欢的就喊声好!不喜欢的也没必要去把别人说得一钱不值! 虽然我不会做琴...... ...... 所以啊我认为,至少要尊重每个人,而不是每个高级人!!! 欢迎给我开批斗会!!!
33
左嗓子 发表于 2011-12-21 07:00:00 | 只看该作者
丰胸你好,再发表一篇谬论:人都是有个性特点的,尊重所有的人,才是尊重自己,才能说懂得自爱!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是有他相应的理由的,别人没有任何权利否认他人!中国的乞丐和美国的富翁,对我来说都一样是人,都应该尊重,儿不是捧着富翁去贬低乞丐!等待善意的批斗!
34
天马健行 发表于 2011-12-21 10:12:00 | 只看该作者
风兄不斗左兄!俩人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这我是知道滴! 呵呵
35
tertai 发表于 2011-12-21 12:38:00 | 只看该作者
广州黄振盛,今年70岁。14岁跟随父亲及三叔学制小提琴。 1953年随父进入广州市第一乐器社工作。 1961年被国家木材局派出去中国东北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区.,四川省林区考察,挑选制作提琴用材。 1966年长征提琴厂建立半工半读提琴制作班,时任技术授课教师。 1969年进入厂高级提琴制作组进行小提琴音色研究工作。 1971年在六市七厂的全国小提琴制作比赛中获音色全国第一! 1976年成都比赛中,金雀牌获音色全国第一! 1974年受部委托,编写小提琴制作标准;并在1975年杭州乐器会议上通过,后定为二轻部颁提琴制作标准,同时称为《中央制作规格》。 在长征厂工作30年,近30年一直研究拆/改各种类制作方法的小提琴;用化学、木材学、物理学、力学、声学、工艺学去验证有关书本上和业界的名人、名家、大师及行家里手在提琴制作方面的论述、观点、道理是否正确。 近三十年来致力于小提琴油漆制作,并取得极大成功,加上用精选百年老船木制作而成的高级手工小提琴,音色纯正、优美,极具穿透力!
36
聊琴 发表于 2011-12-21 13:37:00 | 只看该作者
好帖好帖,这样的帖子才能让全国人民接受再教育的好处。 好好好,还有哪位继续介绍国内各大师的情况,不胜感激!
37
琴缘未了 发表于 2011-12-21 21:05:00 | 只看该作者
制琴高手都集中在北上广三地吗?
38
tertai 发表于 2011-12-22 09:35:00 | 只看该作者
近期有幸得到敬佩的黄振盛先生成全,低价卖我一把用精选百年欧料老船木,于2007年做的手工小提琴,不胜感激,磨合中[flash]http://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zA5OTE1NzM2/v.swf[/flash]
39
tertai 发表于 2011-12-22 11:37:00 | 只看该作者
40
天空的风筝 发表于 2011-12-23 22:37:00 | 只看该作者
你命真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3-30 15:01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