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从年初开始,几乎每两周去一次苏州。目的就是为了与制弓的师傅交流。学习关于琴弓的知识。
发现琴弓这东西,就象在音乐会上演奏“小星星”。虽然结构简单,但处理好了,真的太难太难。
先是与一些真正自己做弓的师傅联系,按照自己的想法,让他们制作几只琴弓。毕竟我在琴弓的结构上业余到极点了。我根据自己的想法加工的琴弓,无一例外的全部断开,甚至根本不用拉,拧紧就断。起初以为是材料的问题。后来发现其他同批材料的弓子,却没有断开的。这阶段,就对苏木材料如何用“丝”来辨别,以及弓子的工艺,风格,尾库的选材,制作工艺,和弓子整体装配工艺等有了一点简单的认识。
后来,去拜访了几位制弓名师,大师,向他们讨教,取经。才有一些简单的理解,原来琴弓的材料,传声速度值,重量,硬度,都非常讲究。而弧度,着力点,分散重要受力点的设计,更是细中有细,有规律,有说法。而这些都是相辅相成的,决定着弓子的手感,音色,耐用度,受控制度。
但是,对我来说,真正读懂一只琴弓的设计理念和思路,还真难,更不要说制作了。话说:学海无涯苦作舟,我觉得越来越有意思,越来越吸引我。所以,希望能与楼主老师交流,学习。得到更多更好的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