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黑咖啡在2008-11-1 10:53:00的发言:我想多数人学习小提琴都源于某一时期对小提琴的喜爱和梦想,现在梦想终于召见现实了,很高兴的一件事。 1、关于五线谱 我认为学习五线谱还是不太难的,练熟了一个月就基本能懂得简单五线谱的概念,而且也能提高阅读速度。但如果先学简谱,再改五线谱,不太容易适应,尤其成年人,没有太多时间集中精力学习,我认为还是开始就学五线谱比较好。 2、关于年龄 我认为年龄大了之后学习什么东西比较快,领悟能力也强,我周围的孩子妈妈领孩子学习特长的时候刚开始都是妈妈先学会,回家再指导孩子,等孩子小学毕业,妈妈们琴棋书画都会了,呵呵。我们观察力比较强、学习容易找到窍门、听过的音乐多、对音乐的旋律感悟也较深,所以我觉得能不能学会年龄不重要,可能是学成的几率不高,但学会一些还是能达到的。 3、关于爱好 爸妈退休之后闲来无事,却没有什么可干的,他们都是法律工作者,年轻时没有培养任何爱好和兴趣,老了总觉得生活没意思,和他们相比,我们三十多岁仍然年轻,培养点爱好很有益处,一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总归是一件高兴事;二是拉小提琴总比没事出去吃饭、打麻将、和老公吵架强;三是拉琴能让自己心境平和,总而言之我认为学琴还是很有好处的。 最后: 我喜欢小提琴,也喜欢和大家共同沟通和探讨,看到大家都在进步,就像自己也进步了一样,聊一点弦外之音,给大家鼓鼓劲儿。
我48了,呵呵!
我12岁开始自学小提琴,记得那是1974年,由于历史原因,当中学老师的父母被下放到了农村。在农村没条件学习,更没有老师,只凭一把父亲留下的破琴自己瞎琢磨。
1979年,我有幸考上大学,才开始有机会接受正规老师的些许指点,但也没有正规练习。就凭着对音乐的执着和良好的乐感,利用收录机(自己学英语专业,收录机是必备的,呵呵!),边听边记谱,然后再跟着练,当时哪有现在这么好的条件,大学图书馆都很难找到想要的乐谱。完全是凭着良好的听力和乐感记谱子,硬着头皮拉完了许多中国风格的小提琴曲,其中也有些有一定难度的曲子,比如《新疆之春》也能拉下来。
1985年,在一次搞家庭卫生时不小心弄伤了左手中指第一关节,割伤的中指第一关键的韧带,虽然经过治疗基本恢复,但由于有疤痕组织,该指的弯曲度受限,音准受到影响,练琴的热情就慢慢下降了。当时心情非常难受,以为自己这辈子再也无法拉琴了,一想起积累了10年的拉琴经历就这么结束了,感觉非常可惜。于是,我把对小提琴的热爱转移到女儿身上,设法让女儿也爱上小提琴。遗憾的是,女儿没有走上拉琴的路,这里有中国基础教育制度的悲哀,也与自己求胜心切,教育方法不当有关。
20多年过去了,埋藏在心底的对小提琴的痴迷并没有因时间的流逝而减退。近来在一位朋友的影响下,我又试着恢复练琴,虽然音准的问题仍然困扰着我,但人生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何况拉琴呢?音有些许不准又有何妨?只要能自娱自乐,自我欣赏,自我陶醉就足够了。特别是发现了这个网站以后,我更加坚定了继续拉下去的决心!
希望今后与各位共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2-8 22:44:34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