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是南京的小提琴业余爱好者, 现已退休. 我是从初中开始拉琴的, 主要是同学们相互切磋. 拉过霍曼,马扎斯等练习曲,也在中学大学和单位登台独奏过新疆之春等曲.

[复制链接]
21
 楼主| Wangfeilu 发表于 2009-7-7 21:47:00 | 只看该作者

很遗憾的是南京就找不到象您这样一位志同道合的爱好者,或者说可能有, 但我还没有运气遇到。您的左手受挫真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我记得曾在电视上看过一则报道,说的是一位专业女钢琴师一次搬琴时把两根手指轧断了,但她意志弥坚,仍然坚持弹琴,后来成为出色的钢琴教师。相信您一定能恢复的很好的。我是6月10日才开始上这个提琴网,还没有注意到《老婆学琴记》,待我抽空拜读一下,肯定会是很有意思的。我们共同努力一下看, 看看到底能在这个论坛上结交几位志同道合的琴友。退休后常产生这样的感觉,即希望多结识一些志同道合,性格、爱好相似的朋友,多聊聊,多切磋切磋琴艺,似乎想要把身体中仍然蕴藏着的能量释放出来似的,那样才感觉舒服些。

工作要持之以恒,真诚的艺术家不能借口情绪不佳而束手坐待。——柴可夫斯基
22
guodaidai 发表于 2009-7-7 23:44:00 | 只看该作者

噢啊,刘老师提出了个绝好的主意啊!株洲乃火车中转重镇,年轻时候去广州只知道到了株洲火车就会往回开,wld4803 刘老师在株洲居住,我想,到株洲的机会是很多的噢,到时候肯定能老友会会,提琴拉拉,人生乃一大乐趣也.......鄙人现在还得加紧练习,克服三四指那个讨厌的牵连。

前些日子去了宜兴,这个新兴的城市被评为最合适人类居住的十大城市之选,生态第一,植被第一,蓝天白云,马路宽敞,街道显得很干净,那个连着太湖的溪九湖,许多高档住宅都建造在湖周围,晚上那些安装在房子轮廓的灯打开,倒影着湖水,那个漂亮啊,令人惊叹,当地人领引我们开车绕湖一周,大概有六七公里,那些大桥下面安装的灯全部打开,好多人在高高的大桥上抛线钓鱼,停车看看,竟有人钓起二尺长的白鱼噢,小时候记得钓鱼白鱼是不咬钩的啊,不知道那些开着越野车来钓鱼的人们是怎么让鱼上钩的?湖边的好多湿地都建了木栅走道和提供人们休息的座位,鄙人走在上面竟嘴里唱出那曲海滨音诗噢,想.......在这个境地拉琴乃是人生一大快乐啊,

回程走锡宜高速转沪宁高速二百二三十公里到江桥不用二小时,进人市区,唉.......上海那个车多挤啊,令人沮丧,大城市是年轻人居住打拼的地方,如吾辈,已经完成了那个竞争的的年代,真该远离大城市,到那些空气新鲜山清水秀的地方居住,人生的后半程喝喝茶,拉拉琴,生活的质量就上去了........

23
 楼主| Wangfeilu 发表于 2009-7-8 16:17:00 | 只看该作者
GUODAIDAI 先生的一段声情并茂的介绍又使人产生对滨湖临江的江南小城的神往。我年轻时带过几个团队到无锡旅游住在太湖边上的酒店,晚饭后到湖边散散步感觉好极了, 真有想写写诗的感觉,可当时还真写不出来, 现在能写出来一些了,可人也渐渐老了,再不抓紧时间潇洒潇洒以后到了不能动的时候肯定会后悔的。 凭着感觉走吧。 另外,我还想说两句关于《流浪者之歌》的问题。 是这样,我发现有些专业人士也没有拉过这首曲子, 是他们不能拉吗?非然也。因为, 他们很明白, 这首曲子很难, 很不容易拉得好,他们又不愿意把不成熟的东西拉给别人听,所以他们干脆不拉。只要他们肯拉,就肯定比我们拉得好得多。 象我们爱好者就不一样了,我们才不在乎别人怎么说呢,自己怎么高兴就怎么干,只要自己开心就行, 是吧, 拉琴的目的就是寻找快乐,丰富人生么。
24
 楼主| Wangfeilu 发表于 2009-7-8 16:28:00 | 只看该作者
WLD4803 琴友,我怎么搜索不到您写的《老婆学琴记》呢?或者能否请您把《学琴记》一文转发到我的这个栏目里面来?挺不好意思的。
25
wld4803 发表于 2009-7-8 19:56:00 | 只看该作者

回Wangfeilu琴友:你可能是从收藏夹或地址栏直接进入自己的主贴的,所以看不到别人写的主贴。我写的《老婆学琴记》,就在 小提琴论坛—只有小提琴—成年人学琴交流 版面“帖子列表”的第1页目录里就可以找到,因为这个《学琴笔记》我已经记了两个多月,有10多页,比较长,无法发到你这个帖子里来。

你可以用鼠标点击这个页面最上面的【成年人学琴交流·Adult Forum】,返回到帖子列表,在那个目录里就可以找到《老婆学琴记》的标题,点击这个标题,就进入到我写的主贴了。

26
 楼主| Wangfeilu 发表于 2009-7-8 20:49:0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指点.
27
 楼主| Wangfeilu 发表于 2009-7-9 20:21:00 | 只看该作者

今天和我的新认识的小提琴老师通了电话, 她也是专业乐团的提琴手, 给我的感觉挺认真, 原来那位老师太忙了. 这位新老师说她那里有一些较好听的二重奏曲, 答应帮我复印一下, 太好了! 这样等以后有机会和琴友聚的时候就不会冷场了. 不过要等到秋天凉快一些时才能拿到. 南京的夏天太热了, 越拉越燥热啊, 噪音和热气混合在一起, 听起来怪怪的感觉.

28
guodaidai 发表于 2009-7-11 01:31:00 | 只看该作者

积极相应啊.......有好听的二重奏赶快公布一下噢,或者扫描发个过来,商量一下谁一提谁二提,看看是否有机会一起和一下噢。

南京三百公里不到些,鄙人沪宁跑过几次,三个多小时就可到达,只是一个人开车没有人说话也是郁闷的。

29
 楼主| Wangfeilu 发表于 2009-7-11 15:57:00 | 只看该作者
要等到天凉快了老师才开始给我上课, 那时我才能拿到曲谱, 可给您传真过去, 我还没有扫描机, 待时机成熟时您可顺到我家来聊聊, 一起拉拉二重奏, 肯定是一件很开心的事. 我的电话是: 13901586630, 有事时, 可先通过短信联系, 再商定具体事宜, 这样较稳妥. 我原先那位老师不是很认真, 我请他帮我准备一些双小提琴协奏曲, 他说太忙了,没时间. 您看, 这样的老师应该更换了吧. 这位新认识的老师给我的感觉挺认真, 已通过电话了, 但还未见过面.
30
 楼主| Wangfeilu 发表于 2009-7-12 16:16:00 | 只看该作者

我给WLD4803琴友发了一首小诗"读《老婆学琴记》有感 ”, 我想也把它转到这个栏目里。 其实最近我已写了好几首小诗了, 但都是与提琴无关的, 就不适合发在这里了。今后适当时机我想写一些小提琴曲听后感, 不过那要等到心血来潮时才能写得出来。

读《老婆学琴记》有感

知天命年志学琴, 未及闻声已感人。

纤指按弦敏且准, 柔腕运弓弛亦稳。

心中早立高标准, 家有良师根基深。

先由铃木开塞始, 择机试奏贝多芬。

31
guodaidai 发表于 2009-7-12 18:56:00 | 只看该作者
.......南京先生肚里有料噢,令人佩服,据悉,年岁上去了,多动脑子,健康益寿噢.......
32
 楼主| Wangfeilu 发表于 2009-7-13 16:59:00 | 只看该作者
前些天看<参考消息>, 其中一篇文章说据考证, 老年人生活有目标者可长寿些. 当然这个"长寿"只是相对而言. 如果人老了, 退了休, 失去了原来的事业与工作的乐趣, 生活又没有新目标, 那他就真的离疾病不远了, 即使不生病, 生活也会变的十分乏味. 我也可以去应聘再去当当翻译或英语老师, 可我离开工作几年后就不愿再去烦那个神了. 我们都应该感谢小提琴哪!
33
 楼主| Wangfeilu 发表于 2009-7-14 15:36:00 | 只看该作者
《克莱采尔》拉到第六课, 不过老师还未“验收”, 要等到初秋凉快些才行。之所以拉〈 克〉教材是根据张世祥的意思, 拉完张的就可以开始拉〈克〉材了。感觉还挺难。我实际上是去年春认真开始恢复拉琴的,因为前年我还在被单位反聘哩。由于多年没有认真拉过, 也由于长胖了的缘故,右臂好象变短了似的,拉琴时弓总向右前方歪斜,弓毛常被琴角勾断,已经换了两根新弓子了。现在我常把镜子放在谱架后,拉琴时时常用余光看看弓子是否正,时常还要提醒自己要有方向感。今年春我问老师,我的主要毛病是什么,他说“右臂比较紧”,要放松,要用臂膀本身的重量去拉琴,不能故意加压,那就成了“挤”了。应该说在这方面我有所改善。 另外,我发现,在拉E弦时弓子有时会向琴码跑, 好象被磁石吸引了似的,我也在努力克服这个坏毛病, 不知诸位是否也遇到过这个问题,有什么好办法克服吗?谢谢!
34
 楼主| Wangfeilu 发表于 2009-7-16 16:11:00 | 只看该作者

确如GUODAIDAI 琴友所说, 在南京地区的同龄人中, 又会拉琴, 又能上网, 还愿意上网的人可说是"凤毛麟角"了. 可是外城的琴友造访的机会也同样是"凤毛麟角"啊. 未免使人遗憾. 如在这个论坛里总是说些自己的拉琴经历又有什么劲呢. 当然, 交流经验体会是有意义的. 前几天, 我又登上了南京著名的石头城, 因为我们家离石头城只有两、三站路的距离, 很近的。 那是一个很美丽的地方, 有石头城, 旁边是秦淮河, 几年前铺设了河边林荫道, 夏天晚饭后散散补很有诗意呢。 说实在的, 登上石头城后,常有一种缅怀历史的情怀,很有感触啊。回来后写了一首小诗, 也发表在这个栏目里边吧,免得使人觉得太枯燥。在这个论坛里写点儿小诗属偶尔为之,权作一种调剂吧。

《登石头城怀古》

吴天云开大江流,楚地日出钟峰秀。

燕王建文争战烈,晋帝梁武霸业秋。

清军败溃天国兴,倭寇终沦城下囚。

秦淮尽洗千古泪,故垒犹存百尺楼。

说明:南京地区在战国时期为楚国地域,三国时为东吴都城。 钟峰:紫金山,也称钟山

35
华之乐音 发表于 2009-7-17 09:59:00 | 只看该作者
朋友们好!我也是一个小提琴爱好者,大家在这里是文字交流很好,不防尝试一下大家在网上出视频现场演奏效果更佳,也可以加进伴奏演奏,这样既交流了琴技又提高了自己的演奏水平,更重要的是结识了天南海北的琴友,你们看我说的有道理吗?你们可以申请一个“新浪uc号”,那里有个“小提琴音乐厅”房间,也可以加我UC号为好友。
36
华之乐音 发表于 2009-7-17 10:15:00 | 只看该作者
看到琴友们聊的很投机,我也来参与参与,认识你们真好![em06
37
 楼主| Wangfeilu 发表于 2009-7-17 14:37:00 | 只看该作者
对了, 这位“华之乐音”琴友的主意真的很不错的。 过去有一位年轻小提琴教师曾问我愿意不愿意尝试视频教学,我不以为然,觉得教学还是面对面好。现在,发现在本城市寻找琴友很困难,未尝不可尝试一下视频交流活动。但我对这个新东西可是一点儿也不懂,也没有视频头。我这个人对新事物不敏感。什么“QQ” MSN之类的一律不会,当然学一学应是很容易就能会的,主要是认为这些玩意儿很费时间,没有必要。但我觉得“华之乐音”的主意也可能是个好主意,愿意试一试。想问一下,搞这个视频的程序应该如何啊?
38
 楼主| Wangfeilu 发表于 2009-7-18 14:32:00 | 只看该作者
准备明天去购买一个摄像头, 开始和网上琴友进行视频交流。我想,是否应该先商量好交流活动的程序, 比如说, 拉奏什么重奏曲, 霍曼的练习曲都是分为二部的,其它重奏曲或称为双小提琴协奏曲的曲目很少的,我这里现在还没有呢。 比如, 是否应先商量好,下一步练什么曲子,大家事先作个准备, 诸如此类的吧。 请问, 华之乐音的栏目在这个网上是哪一页?能够开辟一个新天地令人高兴。
39
wld4803 发表于 2009-7-18 20:09:00 | 只看该作者

Wangfeilu琴友很有文采呀!七律写得很规正。本论坛还有一位“东府花园”琴友,对古诗词也很有造诣,他在“只有小提琴—小提琴制作选购维护”版块里的“写给论坛里的好友们”帖子里写了七八首七律诗,写的也都不错,你可以去看一看,论坛里还有几个诗人呢!

“华之乐音”琴友所介绍的UC“小提琴音乐厅”房间是个好主意,那种音乐房间以前我曾经去过,大家可以在里面相互聊天或群聊,每个人都可以排队轮流用视频或音频给大家演奏,然后大家可以对演奏赞美、献花或拍砖,但是在两地用视频联网拉二重奏好像由于网络传输有时间差的关系是不行的。有时间我也准备上UC“小提琴音乐厅”去看看。

40
 楼主| Wangfeilu 发表于 2009-7-19 16:15:0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WLD4803琴友的来信,我会抽空看一看东府花园的诗作的。网络提供了人们交友和相互学习的机会,我们都应该感谢现代科技啊。 上午我买来了一个摄像头,已安装好了。前面的信中已说了,我已申请了一个新浪UC号:228019879。 如您也打算尝试一下这个UC交流方式的话,等时机成熟时我们就可以进行一下视频交流。这个方式应该是生动多了。可以先在小范围里进行,然后慢慢增加交流人数。我觉得通常还是两人之间进行为好,这样可以活动的比较充分,人数多了效率就低了,而且,有的人会觉得浪费时间的。另外视频交流的次数不宜太多,比如,一星期可搞1 - 2 次, 恰倒好处是最好的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11 01:20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