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老外研究斯特拉地瓦里琴油漆秘密文章(续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zyw8000 发表于 2009-7-23 14:3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琴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小提琴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斯特拉地瓦里琴油漆的秘密

(第二部分)

文/ 西蒙·F·萨克尼 编译/吴越

  在前面的文字中,我们探讨了骨化液对提琴音色的影响问题。现在是解开骨化液具体配方的时候了。我们通过对骨化音板化学成份的分析证明,物质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硅及钾。这充分显示,骨化液是一种类似玻璃的物质,更精确地说是硅酸钾和钙。在古时候,制作师们用硅石、(二氧化硅)木炭和钾碱放在密封的坩锅内融化得到硅酸钾和钙。钾碱可从正在生长的绿色葡萄藤烧炭提取,用榨过汁的葡萄渣的碳效果更佳。碳、二氧化硅及木炭都十分脆,把它们碾碎,放入开水中溶解,将溶液再煮开使它稠度适合,然后再沉淀将干净的溶液倒出,得到一种无色的骨化液体。当液体涂刷在音板上时呈现出黄绿色,经氧化后变成漂亮的金黄肉桂色。当液体太稠时,就必须再加水溶解至需要的稠度方能使用,但液体还是新鲜时使用效果较佳。事实上,如果太稠或搁置较长时间,物质就会变得难于水解,并产生许多结块,所以在使用前最好在无油的玻璃上滴一滴,如果液体呈白色不透明则不能使用,如与玻璃一样透明即可。在古时候,这种混合液被用在外科手术中硬化骨头;而在近代,农村里人们常用它涂抹蛋壳以达到保鲜的目的。这种硅酸钾钙溶液的稠度必须调整得当才能使液体很好地渗透进木材,使音板气孔的纤维包裹上一涂层,但不能因太稠而把气孔塞住。经过处理的音板表面会变得粗糙,可以使用细鱼皮和鹅草粉来打光。在斜光的照射下,用放大镜我们可看到涂层下沟细小漂亮的线条和斑点。打光程序需十分仔细以避免将表面磨伤,这道重要的工序可以用布沾水擦洗一两次来代替。钾会溶解掉,但硅已经与木纤维结合在一起了。这一涂层对后面的油漆有着重要的意义,油漆将附在上面但绝不是渗透进木材。木材与骨化涂层间生成一层熔融层,而在骨化层与油漆层之间油漆仅仅是紧紧地抓住被骨化的木材气孔,紧附在音板表面而不是渗透进木材。我们用放大镜即可看清楚,甚至肉眼也能使我看出木纤维间的伸展开的骨化层。我是通过以下两方面的观察认识到以上事实的。我们看到所有老琴的漆膜被磨掉但在气孔处却残留着点点漆。另外,在木纤维被切断的部位漆膜甚至完整地保存下来。为了探索古油漆的物质构成,我抛开了现代及留传下来的老配方的观点和思路而向老琴寻求答案。斯特拉迪瓦里琴给人的第一印象是那么的柔软绚丽,非常富有油质和蜡质感。如果真是油质的,那么在表面应不止是深深地渗透了木质音板。这种印象产生于人们意识到反射来自漆层与不同角度的光线照射到漆层上木纹发生的变化。对着下落的太阳或在清晨,甚至在多云的阴天颜色会变得十分丰富,油漆颜色的明暗对比度、光亮度更强。漆膜仿佛被点燃充满了火苗。如果在漫射光或间接光下看琴漆膜就不那么变化丰富,因为直接光线衍射的问题。我们在看一把琴时会看到漂亮的金黄色反射光,但在显微镜下观察一块样例切片时却不会注意到这点。木材上的骨化液可能造成了这种金黄色的反射,因为木材和液体一起氧化后就能产生这种颜色。如果我们观察一般的油漆,那些用藤黄和龙血或analine dyes为原料,以酒精或油质溶化的染料涂刷的琴没有一把能产生上述的效果。因为它们形成了一种不能贯穿的混合物,它阻止了衍射。事实上,这些染料的颜色能比克雷蒙娜漆更漂亮,但它们使漆的风格平淡无味,不能体现出与克雷蒙娜油漆一样的热情活力或柔软绚丽感。它们的颜色永远是单调的,因为光线是直接反射而不是衍射的。

  从这些斯特拉迪瓦里琴油漆的观察中可推论出一些结论:首先,我们面对的物质配方与瓜奈里杰苏时代之后的油漆配方是无任何联系的,也跟现代漆无关;第二,从审美观点看,克雷蒙纳的刷漆工艺程序最终产生了骨化层与油漆层相辅的综合效果;第三,这种工艺与以后时期所有制作家使用方法完全不同;最后一点,只有对克雷蒙娜油漆的效果、品质进行深入的研究才能揭开配方的秘密。从以上的结论人手,加上我们的经验和多方面的研究,得出一些结论,将克雷蒙娜琴置在夏天的阳光下漆会慢慢变软,这是因为抗热性低所致。如果用湿润的一块布擦拭表面,琥珀色就留在布上。有时甚至是十分红的色调,但这并不是真正油漆的颜色,在手接触多的部位漆被磨损使颜色变淡,音色改变。当琴背板中部碰到粗糙面会掉下一些非常细小如同粉状的颗粒,如果损伤部位继续受到磨损,其部位顺着背板的花纹越变越大,换句话说背板的漆从来不会一片片地脱掉,因为漆是坚固的,只会碰落一些粉状颗粒,这种现象是由于油漆的脆性,以及音板木材各部位吸收骨化液不同所造成的。油漆是不与骨化层混合的,受损的程度是由油漆与基础物之间的粘结机械强度所决定的。事实上,在音板颜色较浅的花纹部位,能固定漆的气孔少,所以漆容易掉;而颜色较深的花纹的部位情况相反,特别是在木纹切断的部位,有更多的气孔则粘结得更牢固。

  油漆在显微镜下的碎片,边缘非常薄,像玻璃碎片一样锋利。但如果我们继续观察,几天后尤其在夏天,碎片边缘变软变钝了,这说明那时的油漆,特别是背板的中部绝不像现代的酒精漆或腊克漆那么硬、那么差。恰恰相反,油漆对琴的音色有非常良好的影响。一些人推测当年斯特拉迪瓦里已采用这种技术。值得注意的是,对制琴无知的人常常喜爱背板漆已被磨光的斯特拉迪瓦里琴,而不是漆膜保存完好的古琴。有时例外,琴上的漆掉下一大块,这时里面的涂层刚开始时呈不透明状,但使用一段时间后就逐渐发亮透明了。这说明油漆对骨化层是有粘结性的,有能变透明光亮的性能,而骨化层是不溶解和改变的。

  在前期文章中我们了解,蜂胶作为意大利古琴油漆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已得到提琴专业制作人士的认同,在Bonanni珍贵的提琴文献中更证实了此学术观点的成立。15岁时,我对古典时期乐器制作家的提琴工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罗马图书馆中,我找到了Bonanni的著作。在著作55页,Bonanni说道:“这种粘性、坚韧、新鲜时柔软,但随着时间延长会逐步变硬的物质被称为蜂胶,这种由蜜蜂采集的物质在蜂房中可找到,是制作提琴油漆很好的配料。在酒精和松节油内溶解的蜂胶,可代替我们使用的金黄色油漆,如加入乳香或山达脂效果会很棒。”今天的提琴制作师已经了解,自然状态下的蜂胶即可使用,但落叶松树脂则必须经加工后才能使用。这种从松树干流出的粘滞液体中提取的松脂含有萜烯和油,必须在水中低温煮沸至少6小时方可除去。低温水煮时必须不时更换水直至达到浓缩稠度。在换水时,最好同时用力挤压并捣揉松脂以加速凝结。我提出警告:为防止氧化必须用雨水或沉淀过的水。

另一个松树脂提取工艺是使用铜容器加热(铁容器不能用,因为松脂会吸收氧化物),当松脂熬制冷却后加工成粉质材料即告完工。低温水煮是为了消除树脂中任何存留的粘性化学物质,提琴制作家的通常做法是在低温中将松脂置入铜器再煮沸几分钟。采取铜容器加热方法时加入消石灰粉即可。原因在于化学和光谱分析证明斯特拉迪瓦里琴上的油漆含有明显数量的石灰。

我们知道蜂胶给予油漆一种金黄琥珀色。威尼斯松节油在提高油漆强度以及底漆的附着力成效显著,而挥发性的油和酒精作为溶剂对油漆的透明度则有帮助。制漆时按4/5的蜂胶和l/5的松脂比例,混合在酒精中低温溶解,然后用细滤布过滤,将滤出的溶液加温浓缩至糊状,这时加入挥发性油使它溶解。如果出现蜂胶质地不良时,原因在于蜂胶腊含量太小或根本就不含腊(这种情况极少发生,因为当时人们用的是团状或小球状的蜂胶而不是从蜂房壁上刮削下来的),解决方法是加入4%的蜂腊和氧化铅与松脂、蜂脂一起煮沸,氧化铅是催干、强化剂。

  薰衣草油可溶解油漆内酒精或松节油不易溶解的物质,当溶解全部完成后,加入松节油可使油漆涂刷更容易些。薰衣草油虽然不易挥发,但它具有使油漆内各种树脂溶合的性能。所以,在涂刷多层油漆时,薰衣草油会溶解部分已刷好的油漆,从而给工艺操作带来一定困难。我们同时要注意油漆内不可加入太多的松节油,它会使油漆内不同物质分离,如这种现象发生可加入一些薰衣草油以恢复融合状态,最后加入未经加工自然状态的蜂胶和腊,它们所含的花粉和花蜜会给油漆带来一种琥珀色。直到今日,我们如果用酒精溶解斯特拉迪瓦里琴上的油漆时,仍然能够闻到蜂胶独特的芳香。对斯特拉迪瓦里琴油漆成份的化学分析时,我发现了氧化铁,油漆中的黑色是由它造成的。氧化铁的产生源自煮漆的容器,也可能是来自蜂胶。

斯特拉迪瓦里在他晚期作品的油漆内加入了与熟松节油同量的虫胶,这些琴的油漆较硬。由于蜂胶的作用,油漆上有微气孔并有不同的色强度,清楚地表明着色物质是油漆调制后,再涂刷到底漆(骨化层)上的。我细心地观察研究后得出结论:油漆里的颜料是不能溶解的微小颗粒,悬浮在油漆中反射时会产生两种颜色:金琥珀色和红宝石色,只有不溶解的物质才能产生这种效果。这种透光的颜料是提琴油漆的最佳选择,溶于油漆的染料使油漆混浊毫无生动可言。从全琴的油漆面积来说,这种微颗粒颜料的分布比例是很低的,但它却能形成不凡的色强度与鲜明夺目的色调。这种颜色必须经久不褪色,用于油漆配料里,并在光的作用下保持稳定的化学结构状态。斯特拉迪瓦里琴历经沧桑,但提琴的油漆颜色仍风采不减。当年斯特拉迪瓦里制琴时,会在瑕疵去不掉的地方堆积较厚的漆。直到今天,我们仍能看到整个琴体已呈桔黄色,但那些地方仍保留着鲜艳的红宝石色。没有任何树脂材料能产生如此的色强度。

[em05][em05][em05][em05][em05][em05][em05][em05][em05][em05][em05][em05][em05][em05][em05][em05]
工作要持之以恒,真诚的艺术家不能借口情绪不佳而束手坐待。——柴可夫斯基
2
candycatmom 发表于 2009-7-23 21:26:00 | 只看该作者
看了好开心,又学到新东西拉!
3
 楼主| zyw8000 发表于 2009-7-24 15:36:00 | 只看该作者

多谢您的鼓励与支持!看了这些好文章,确实能增加提琴制作的知识。触类旁通,通过这些知识,能有助于对提琴的全面了解。偶也与您一样,正在不断地学习。呵呵!共同努力了!

偶还期待着“小于”老师多出好文章让大家进一步学习呢!

[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5][em05][em05][em05][em05][em05][em05][em05][em05][em05][em05][em05]
4
小弥 发表于 2023-6-24 15:36:58 | 只看该作者
制琴工艺博大精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16 19:33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