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视频]维也纳圣诞音乐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wushuquan 发表于 2004-12-22 13:59:0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琴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小提琴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MP=480,360,true]http://www.ztsp.net/wsq/UploadFile/OUTPUT_shengdan.asf[/MP]
工作要持之以恒,真诚的艺术家不能借口情绪不佳而束手坐待。——柴可夫斯基
2
jackeleo 发表于 2005-2-8 13:40:00 | 只看该作者
好 可惜太短了~~~~~~~~~~
3
 楼主| wushuquan 发表于 2005-2-19 20:26:00 | 只看该作者

请J君笑纳

[MP=480,360,true]http://www.ztsp.net/wsq/UploadFile/shengdan.bq.wsq.wmv[/MP]
4
plant 发表于 2005-7-1 14:58:00 | 只看该作者

别蒙人了!!!!!!没有图象!!!!!!!!!!!!!

5
feng6 发表于 2005-7-19 20:03:00 | 只看该作者

放不了啊

6
ettacy 发表于 2005-7-23 23:30:00 | 只看该作者

什么都没有啊?!

7
qiaobming 发表于 2005-7-26 15:33:00 | 只看该作者
nothing!
8
 楼主| wushuquan 发表于 2024-3-29 20:46:26 | 只看该作者
ettacy 发表于 2005-7-23 23:30
什么都没有啊?!

里卡多·穆蒂《2004维也纳新年音乐会》(Hi-Res)


2004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赏析
评价一个指挥水平的标准有很多,而且似乎很难统一。总的来说,作为一名指挥,对于和声、复调、曲式和配器上的掌握是他们的必修课,从而我们在听一名指挥家的时候,也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去考量。此外,对于音色的塑造、声部间的平衡和独立,以及乐器音色上的把握也是判断指挥家水平的标准之一。但对于音色的把握往往是一柄双刃剑,因为音色往往是一种流于表面的东西,过于苛求于音色会对作品其他方面的处理产生影响,从而产生华而不实的演绎。对于音乐在戏剧性上的张力也是指挥家的考量标准,比如伯恩斯坦就非常善于运用这种张力。但过分地运用张力会让作品显得矫揉造作,甚至画蛇添足。而在节日音乐会上,指挥家的个人魅力也是考量的标准之一。比方说指挥家的个人气质和他的幽默感。

说到气质,或者像卡拉扬那样持重严肃,或者像阿巴多那样温文尔雅,或者像克莱伯那样洒脱随性,或者像穆蒂那样潇洒英俊,都是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的亮丽身影。在不少人的眼中,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不光是欣赏施特劳斯家族音乐的平台,同时也是欣赏不同指挥大师个人魅力的平台。

幽默感这种东西也非常微妙。在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幽默感往往是吸引观众眼球的一件必不可少的东西,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音乐处理上的缺憾。幽默感实在与指挥家的四大要素没有什么关系,它顶多算是音乐会上的一点作料,在一本正经的音乐会之间玩两手狡黠幽默的段子活跃现场气氛。但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绝不等同于通常意义上的严肃音乐会,更不等同于歌剧。而对于穆蒂来说,他经常出入的歌剧院确实不需要他显露出过多的幽默感。而事实上,穆蒂的平步青云也不能跟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画上等号。不可否认,穆蒂最大的造诣在他的歌剧上,而早在他第一次执棒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之前,他的歌剧指挥造诣就已经得到了公认。

2004年穆蒂的再次回归又让新世纪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带有了3M时期的味道,现场的鲜花装饰色调也非常温馨。穆蒂也终于选用了一首进行曲开场:约翰·施特劳斯的《如此精彩进行曲》。总的来说,这不光是穆蒂再一次回归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也是他的状态的一次回归。DG的音色也比上一次EMI的音色更加低沉饱满,听起来终于也有了点儿现场的味道,而不是冷冰冰的录音室。

岁月不饶人,穆蒂的此次登台也戴上了一副眼镜,不得不让人回想起他第一次登台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时的意气风发。对于穆蒂来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历史的流淌也像他人生经历的流淌一样,在21世纪到来之后,岁月的痕迹也鲜明地雕刻在了他的脸上。

这一年上半场的曲目单非常意味深长,虽然仅有一首小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但却有四首老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因为这一年是老约翰·施特劳斯诞辰200周年,所以他的分量也比往年更重一些。上半场甚至还选择了一首老约翰·施特劳斯少见的圆舞曲:《夜莺圆舞曲》。在这首圆舞曲中,我们可以听到由长笛演奏出的灵动婉转的音型,寓情于景地描绘了夜莺歌唱的特点。这也是施特劳斯家族惯用的一种作曲手法。

穆蒂采用了他一贯的简约的处理手法,不带有任何多余的装饰,将一首作品言简意赅地呈现给大家。比如,在这一年音乐会的约瑟夫·兰纳的《皇宫舞台圆舞曲》中,穆蒂删除了第一主题中的大提琴声部的旋律,让这个主题由原先的复调音乐变成了现在的主调音乐。而大提琴主题的回归我们可以在2008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中再次听到。与2008年那种浓妆重彩的版本比起来,穆蒂的版本听起来更清淡素雅,返璞归真。

约瑟夫·施特劳斯的《公园里的三色堇玛祖卡波尔卡》被穆蒂采用了一贯的抒情的手法演绎,音乐细腻委婉,韵味十足。而《麻雀加洛普》、《溜冰波尔卡》等快速作品又演绎得紧锣密鼓、应接不暇。可以说,穆蒂的这一场音乐会,无论从曲目的编排还是演绎上,都带有着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传统意义上的喜庆热闹,此外还有着一丝清新脱俗的感觉。对比他的上一届,整体效果有着天壤之别。

在这一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中,穆蒂还多了一些幽默感,比如在《香槟波尔卡》之后与乐手分享香槟,并在《飞奔快速波尔卡》中玩起了他的招牌噱头——漫天纸花。虽然这些都是一些小噱头,但在新年音乐会中,却足以让现场的观众会心一笑。记得我第一次观看这一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时候还非常纳闷,为什么一个简单的漫天纸花就可以让现场的观众那么激动。不过现在想想看,其实音乐会上的噱头无需多么复杂和滑稽,只需在音乐会中恰到好处地找到气氛的制高点并略施小计,就可以为全场的气氛锦上添花。此外,还有跟上一次相似的穆蒂式的喋喋不休的新年致辞。穆蒂跟卡拉扬一样,强调了和平对于世界的重要性,并希冀通过音乐传达和平的理念。只不过,卡拉扬只是言简意赅地强调了这一点,而穆蒂的长篇大论更带有着恳切的意味。

这一年能留给人印象深刻的东西虽并不多,却也代表了穆蒂艺术造诣的精华。也许这跟这一年曲目的处理水准在整体上较为平均有关。诸如《天体乐声圆舞曲》和《加速圆舞曲》一唱三叹、流光溢彩的处理其实还是很有亮点的。穆蒂也与哈农库特相似,在诸多小圆舞曲中都保留了反复处理,而且细腻敏感地挖掘着作品的细节。

这场音乐会更大的意义在于3M的回归,让大家重温了那些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风格。在此之后,将有更多的新指挥家登台指挥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指挥家之间的新老交替通过这几场音乐会也变得更加意味深长。作为这次短暂的重温,欢乐使者洛林·马泽尔也要在第二年执棒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正当大家都以为马泽尔会带来更多更有趣的噱头的时候,却在2004年年底发生了一场灾难,印度洋海啸使得那一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略带有了一些惨淡的味道,同时带走的还有维也纳爱乐乐团的状态。

2004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唱片封面.jpg (71.38 KB, 下载次数: 39)

2004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唱片封面

2004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唱片封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10 07:06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