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选琴经验] 小于说琴 --- 高级提琴选购 ---- 琴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小于 发表于 2010-6-16 22:5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琴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小提琴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看了看原来自己的注册ID,发现来到这个论坛已有将近4个年头, 真是时光飞逝啊。 当年的一篇“好琴的标志以及买琴的要素”至今还经常被人翻看,心中也非常高兴。

       4年中坛友的水平也在不断进步着,现在也是时候告诉大家一些更有专业水准的知识了。 不过大家买琴, 先要搞清自己要买的琴的“阶级”, 切勿已一个标准来要求2000元和20000元的琴。


       做琴人拿起琴来,恐怕一半的人会先看琴头。 因为琴头可以说提现了一个制作师对“美”的理解,和手工基础结合的做好的地方。 那第一篇就用琴头来开始吧。 


  
  先看一些图片吧,之后我再慢慢道来。


         









   好看么? 好看。 为什么??? 和一把2000元的琴的琴头有什么区别呢????


 1:  正面


  旋首的三个层面,从正面看过去,所有的侧面线条,要完全垂直【有个别学派并非如此】。 请看好所有蓝线的走向。

  弦轴槽厚度一致,且成一条直线【也有外线是弧线的,但是两边要对称】

  弦轴安装平行,无扭曲。


  正面的这些要求,现在基本上5000元以上级别的琴,都能或者说都应该做到。


 2:  侧面


  人的审美,很多时候是和大自然密不可分的。 最完美的东西,其实也都是大自然“制造”。 这个就是算有制作师所追求而又不能达到的完美。  贝壳。


  那贝壳的曲线为什么是完美的呢? 因为他是流动的,递进的。哪怕是到了最细小的地方,这个递进依旧持续着。


可以看到,距离在不断的以一定的速度递减着, 但是这个速度不是一定的,而是有快慢的,所以出现了一种椭圆的美,一种有重心的平面感觉。

返回到琴上。



能够达到这一点的琴, 恐怕就不那么多了吧, 在我看来很多万元以下的琴都达不到。

另一个侧面的重点,也是最容易被忽视,但是对于制作师来说,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


这两条近似平行的曲线,是琴头侧面“美”的很重要的地方,扭转的力度,最宽最窄点的位置,都对美感有很大的影响。

下面这个地方可以说是“高级手工琴”的分水岭之一了:


是的,你没有看错,就是这个小地方。 我们叫他“喉咙”吧。
这个地方,一般的琴厂琴制作是相当粗糙的, 以为很难把握,地方又很小,需要非常细心的制作。稍大的工具就进不去,而且非常敏感,可调整性很小,稍不注意就开大了。 而高级琴在这个地方是一个很大的看点。 望大家多多注意。

另一个分水岭  最后的一圈。


俗称“小珠”,旋首结束的最高点。 最小,也最难把握。 就好比一个大大的“逗号” ,逗号的“圆”可以是水滴形,也可以是正圆,但是一定要和第一圈和第二圈配合。 “逗号”的尾巴要干净利落。 Guanerri的“逗号”就是他和Stradivari风格区别的一大看点。

3 背面

背面的制作更多的是体现了一把琴到底制作的有多么仔细的地方。


旋首槽的中线要完全笔直


这条线要做的干净利落,起码是将近一个小时的工作量。

两条槽的宽窄要一致

宽窄变换要对应相对琴身模具的风格。 对于斯式而言, 是下部基本平行,而到了四分之一处开始变成三角形。

深浅:

旋首螺旋曲线的深浅,在照片上很难看出,但是从阴影里一样可以看出门道。



 最后一个分水岭:
倒边:



好的倒边可以有两种风格,渐进的,或者是 一致的。  图上的这个是一致的。 也就是说,所有倒边的宽度一致。


 而翻边后的线条,则是完全流畅的, 这点, 真的很难


---------------------------------------------------------------------------------------------------------


    以上就是我今天要说的内容了,下面发上一些版块中随意摘录的图片,请大家自己对比上面的要素,看看到底不足在什么地方吧。 图片都是随便挑选的,希望大家理解。有些也许只是角度问题吧。



后槽左下部窄于右下部,且形状过于尖锐。

喉咙完成较粗糙,小珠仓促结束。

喉咙完全没有加工,切旋首不成递进比例。

旋首曲线不流畅 

喉咙完成过于简单。

喉咙完成稍欠缺一点儿。

喉咙开的过大,工具使用生疏。

特例, 油漆问题,琴头于琴颈衔接处油漆过渡过于生硬。

倒边第二圈明显过宽。

--------------------------------------------------------------------------------------------------------


好了, 大概就这么多,还有什么要补充的,欢迎大家提出。最后献上斯大爷堪称完美的作品:

1679   Hellier




小于。

在真正的音乐中,充满了一千种心灵的感受,比言词更好得多。——门德尔松
2
回来火车 发表于 2010-6-16 23:36:00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对于鉴赏一把提琴起了非常大的指导做用!

3
evariccobono 发表于 2010-6-16 23:46:00 | 只看该作者
...前五留名....
4
zhougg 发表于 2010-6-16 23:54:00 | 只看该作者

写得太好了!

5
evariccobono 发表于 2010-6-16 23:56:00 | 只看该作者
也来帖几个图  大家也把你们喜欢的琴头分享一下吧....









6
老腾 发表于 2010-6-17 00:56:00 | 只看该作者
很重要!做琴的时候要牢记心中。
7
琴瘾 发表于 2010-6-17 09:03:0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谢谢!

8
hhrrhh 发表于 2010-6-17 09:13:00 | 只看该作者
写的太好了,选琴有个好的标准了!
9
云浮 发表于 2010-6-17 09:50:00 | 只看该作者

非常好的“阶级”教育,对挑琴或做琴玩的 “擦亮眼睛、站稳立场、看清路线” 很有帮助。

10
zyw8000 发表于 2010-6-17 10:02:00 | 只看该作者
呵呵!赞!赞!赞!“小于”老师总有好东西无偿赠送给大家的。这不,又一篇极好教材向大家展示!看后感觉像是上了一堂难得的高级提琴知识课!这可是其他地方无法学到的好知识!偶不但要好好看,还要细细品味,认真研究,多看几遍的。赞叹!赞叹!呵呵!
11
plastic 发表于 2010-6-17 10:33:00 | 只看该作者
很好的精华
12
spyui 发表于 2010-6-17 10:47:00 | 只看该作者

写得太好了!


13
lord 发表于 2010-6-17 11:07:00 | 只看该作者
期待继续!
14
家有小豆 发表于 2010-6-17 12:38:00 | 只看该作者
长见识了,谢谢楼主!
15
wsl 发表于 2010-6-17 12:58:00 | 只看该作者
希望继续
16
学琴妈妈 发表于 2010-6-17 15:35:00 | 只看该作者
 受益匪浅。拿着于老师给的标准把某旧琴网页上的琴头看了一遍,真是没有几个过关的,甚至那些开价两三万的。没有老师介绍的这些知识,难免会做冤大头啊。
17
tsaiwc 发表于 2010-6-17 17:32:0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小于老师!但是看喉咙处的功力高低还是感觉较难.
18
leilei0611 发表于 2010-6-17 19:33:00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精辟精辟。我建议论坛里的朋友人人收藏,必须的。
19
voice501 发表于 2010-6-17 20:22:00 | 只看该作者
能否请小于版主点评一下这个琴头 谢谢

20
枫杉传奇 发表于 2010-6-17 21:37:00 | 只看该作者
小于老师的帖子太精彩了,对买琴和业余制琴都有很大的帮助,期待着您能多发类似的高水平帖子。

我仔细看了您的帖子,对比了自己做的琴头,发现了几处不足,下一步我要仔细修改一下。

顺便发一个1715克雷默那人琴头,大家欣赏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22 13:09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