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这篇文章很有感悟,其实何至钢琴一科,其余的各乐器考级证也是废纸一张。 看以下全文:来自南方网 2/9 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主席刘长安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回应,目前市面上的各种钢琴比赛“不在省音协的工作范围内,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他们要举办比赛也根本不用通过有关部门审批,基本上是各主办单位自主行为。”刘长安说,由于他身份特殊所以并不宜多发评论,“说得不好,打死的可能是一大片。” “比赛繁多与广州钢琴界的拉帮结派不无关系。”倪文大胆揭露,目前广州的钢琴界存在四大派别,他们各自为营,暗中较劲。“圈内有个说法,目前广州的钢琴教育与比赛完全是由‘四大帮’掌控:‘星海帮’、‘华师帮’、‘暨大帮’和‘广州大学帮’。目前来说,星海帮排第一,华师排第二,这两帮加在一起占了整个广州钢琴界90%的比例。”倪文称,现在大多数琴行和老师都在这些帮派内,经常会举行多种比赛,一年少则三五次,多则七八次,然后相互之间输送生源,赚取报名费。 对于倪文的说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钢琴教练表示,广州钢琴界确实存在这样几个圈子,但是“还够不上‘帮派’的称呼。”该钢琴教练称,所谓的拉帮结派是“无法避免,人之常情,很多行业里都存在。因为这些圈子内的人多是师生、同门或者同事关系”。 怪象三 考级优秀选手 竟然不会读谱 市民余女士爆料,她亲戚家一位钢琴过了10级的孩子,当被人问起怎么读琴谱时,孩子却结结巴巴,说不清楚,这让孩子的父母很是恼火。他介绍,考级教师基本上是只教或重点教考级的曲目,如此使强调素质教育的艺术教育变成了应试教育。 2008年8月6日,《音乐周报》载文报道,首届全国钢琴考级优秀选手展演中,许多“优秀”学生甚至不会读谱。当时的评委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周铭孙坦言,全国各地考级水准存在很大差距。“有些选手在演奏《猫和老鼠》时,存在明显的错音,可以看出是读谱时出现了问题。” “钢琴考级证如同废纸一张。”著名音乐教育家刘诗昆曾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他直斥,目前“高分低能”的琴童屡见不鲜。倪文亦称,目前我国的考级制度容易造成考级的曲目弹得滚瓜烂熟,但不考级的有可能连基本技巧都不懂。一味为考级而练琴,过分强调弹曲目,机械复制式的学习。如果只懂考级曲目,连最基本的钢琴技能都不会,只能算是一个会弹琴的人,考级曲目若日后不练,就会渐渐忘记。 另外,钢琴考级的费用也“涨了不少”。据了解,2008年的钢琴考级费用大约在100-200元之间,如今钢琴考级费用提升至120-220,涨幅为20%。来自广东省音协考级办的数据显示,2009年通过广东省音协考级的人数在2.4万人左右。 倪文介绍,在法国的考级,是5个评委一起打分,1个主席,4个委员,主席的打分比别人的分量重一倍。而且考场会有500个座位,让观众检验,考完之后现场亮分,教育部派出一个便衣巡查。而在我国,钢琴考级通常只有一个评委,由于有帮派成分,走后门过级现象更是非常普遍。 广东省音乐家协会考级办张宁主任回应说,目前钢琴考级确实是一个考场一至两个评委。她感叹,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在于人手不够,经费有限。张主任表示,省音协为了保证考试的公平公开,正努力做好各方面工作。“最近几年,我们陆续在考场现场录像。”由于考级的问题所在,教育部门把小考、中考中的钢琴考级加分的相关政策取消了。 怪象四 考级机构林立 家长无从选择 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钢琴考级活动已进行了二十年,由此带来的钢琴热至今不见降温,考级也由最初的一家变为数家主办。日前,记者就钢琴教育对市民进行随机采访时发现,考级机构日渐增多,让很多家长在选择哪家机构参加考级犯了难。 陈女士告诉记者,前段时间想要让学了两年钢琴的女儿参加考级。当她上网查询后发现,目前市面上的考级机构非常之多,收费也不尽一致,看得她眼花缭乱。陈女士很是纳闷:这些考级机构是否都具有权威性?收取考级费用方面,相关部门有没有明确的规定? 广东省音乐家协会考级办张宁主任告诉记者,由于我国没有明文规定由哪一家具体组织、协调,导致管理音乐考级的部门比较混乱,其中既有音乐部门又有教育部门。因此,每一考级部门都说是权威性的,而且各机构在收取费用方面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少则几十元,多则数百元,让很多家长“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张主任对于目前钢琴考级机构林立,市场混乱的现象很是无奈,“现在广东的考级机构相当多,我所知道广东省文化厅批准的就有广东省群众艺术馆、星海音乐学院和广东省音乐家协会等。与此同时,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外地考级机构也都在广州设有考点。前几年,广东省就有十几家机构,现在的具体统计数据还不知道,但是肯定超过几年前的数字。”张主任认为导致市场混乱的原因在于,“上头的管理部门交叉,很多部门都来管,这事自然就不好办”。 有业内人士分析,有些机构投身考级,就是看中了其带来的巨大利益。随着考级单位的频频增加,便会出现相互排斥,相互竞争,致使一些机构担心如果对考生太严格,就会失去生源,于是考级要求逐年放宽,跳级现象自然会愈演愈烈。倪文呼吁:“各立山头的钢琴考级只能导致管理上的更加混乱,为争取生源而降低标准的考试更是失去了考级的积极意义。” 曾在省内担任钢琴考级评委、现在却决不允许自己的学生参加考级的倪文痛斥,广州现在有近万名钢琴老师,其中很多人都是走穴的,上午在一个琴行,下午又到了另一个琴行。这其中多数老师都凭借考级来检验其成果的标杆,“有时也是为了赚取考级的报名费。”据倪文透露,琴行经常“拉”学生考级是因为它们可以从每一个学生的考级费中抽取20%的佣金,而这20%中有5%是给签单员(推荐老师)的,所以很多老师才会推荐学生考级,而各个琴行则是相互拉拢老师。 “我要说的是,不仅钢琴考级证如同废纸一张,更令人厌恶的是,很多人把儿童钢琴教育当成了一块唐僧肉。”倪文说。 专家教路 要有自己学派 要能个人独奏 “为什么国民对郎朗、李云迪推崇备至?是因为中国的钢琴人才太缺乏。”倪文说,在法国,像这样的人才至少上百,中国却寥寥无几。其实从真正意义上讲,李云迪、郎朗都是国外教育的产品,都是在国外受教育、然后在比赛中名声鹊起。“为什么总是我们单方面把学生送到国外去培养,却很少有外国学生到中国进行深造?原因值得深思。” 倪文认为,中国钢琴界有个致命的缺点———没有建立起自己的钢琴演奏学派。“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美国、加拿大,甚至韩国、日本等都有钢琴演奏学派,而我们没有学派,却有帮派。没有钢琴演奏学派就等于没有核武器,任意被人打。没有自己的学派就很难和国外进行对等交流,永远都是单向传播。所以,我们要考虑的是建立中国人自己的钢琴演奏学派,将中国的作品推向国际。” 据介绍,西方一些国家的音乐教育考级制度十分周密。比如加拿大的钢琴考级制度就是由多伦多皇家音乐学院制定的,全国统一用此教材。每一级的曲目有很多选择,每隔五六年更换一套曲目。从钢琴5级开始必须考乐理,从初级乐理到和声、音乐史、作品分析,乐理考试通不过就拿不到相应等级的钢琴考级证书。 极力推崇法国钢琴教学经验的倪文呼吁,真正有意义的钢琴教育需要一种与国际接轨的评估方式———一小时个人钢琴独奏会。“目前国内的一些比赛、考级的弊端主要是因为时间太短,难以检测学生的真实水平,而个人独奏会则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也更能得到国际认可。同时,一小时独奏会也是国外高校考查留学生的重要依据之一。”至今已为学生举办过50场个人钢琴独奏会的倪文表示,他所采用的完全是法国模式,“达到某种程度,我就让我的学生举办不同时长的独奏会,这种教学与国际接轨。能弹个人钢琴独奏会的孩子,可以有效避免为考级只练习几首曲子的情况。” 倪文介绍,中国的考级制度并不被国际钢琴界所认可,国外高校更看重的是学生是否能弹奏较长时间的独奏会。通过向国外的高校投递个人专场独奏会录像带,近年来,我已经成功将7个学生送去美国留学,专修钢琴。 作者: 张小磊 高金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