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大利琴都用油漆,因为他们不具备使用酒精漆所需要的技术、物质条件。他们的油漆不象我们今天的想象的干得那么慢,这主要与当地的气候有关,更重要的是,因为物种灭绝等自然原因,他们使用的可以比较快地干燥的那些原料今天已经无法悉数获得。 人们认为酒漆不如油漆,是从18世纪以后开始的,因为从那时侯起,酒漆被大量采用,琴的质量也开始急剧滑坡。但是,酒漆不是导致提琴质量滑坡最重要的原因,起码不是唯一原因,请注意这样的事实:正是从那时起,小提琴开始了大批量生产,需求增长和利益的诱惑,吸引了大批素质不高的人加入到这一行业,造成提琴生产的工业化、流水线化,传统制作技术、传授和学习小提琴制作过程随之崩溃,再也做不出古意大利水平的乐器。结果屎盆子就扣到酒漆头上了。如果因此就认为酒漆是罪魁祸首的话,未免有失偏颇。 把蜘蛛放在桌子上,对蜘蛛说:爬!结果蜘蛛爬了。然后把蜘蛛的腿全部切掉,再对蜘蛛说:爬!结果蜘蛛没有爬,于是得出结论:蜘蛛是靠腿来听声音的。 古意大利油漆的确是最好的提琴漆,这是所有人公认的。但是,由于技术失传、物种灭绝等原因,今天的油漆远不如当时的油漆。相反,随着研究的深入、经验的积累,今天的酒漆肯定比18世纪的酒漆做得好。18世纪的提琴工人只知道酒漆干得快,却从来不知道今天的制作师们已经懂得了的应该如何更合理地调配酒漆中各种溶质的比例等更关键的技术。因此,今天仍然坚持油漆绝对比油漆好这一理念不放已经意义不大了,因为今天的大师们明白了,最终要挥发掉的溶剂采用油还是酒并不重要,溶质才是关键。最后,邓小平爷爷给酒漆、油漆之争做了个精彩的总结:黑猫白猫,逮着耗子就是好猫! 如果因为有些制作师做出来的油漆表面不光滑就说他做不好的话,那么他要做“好”是很简单的事情:只要做好最后的抛光打亮就可以了,这活儿谁都会干。古意大利小提琴现在看上去闪闪发亮,也有演奏家的功劳,因为长期对提琴的擦拭,实际上就是一个漫长而细致的抛光打磨。 底漆:藤黄粉末5克,松节油30克。 清漆:乳香脂6克,古巴脂3克,松节油35毫升,亚麻仁油10毫升。 颜色漆:乳香脂6克,古巴脂3克,亚麻仁油10毫升,颜色溶液35毫升(颜色溶液可用龙血、紫檀、藤黄等加入乙醇制成颜色溶液,再调入松节油)。 可以试试按照这个配方,采用相应的操作方法,看看配出来的是不是油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