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提琴制作] 小于说琴 ---- Ulrich-Hinsberger 品人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小于 发表于 2011-5-6 01:4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琴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小提琴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Eva兄的几张照片,真是让人如获至宝。 忙不颠儿的去一览全景。 和老几位一起琢磨琢磨,研究研究,顺便提提一些大家都该知道的事儿。


    大家可能觉得几张照片看不出什么。 错咯~~~~   做琴的人, 先要有一双能发现最小区别的眼睛。


   我来和大家好好分享一下, 就这几张照片中我能看出,猜出的东西。


 今天先不说具体的琴,单说这个人,以及他的工作室




 

Ulrich-Hinsberger 

生于德国  
德国的米特瓦尔德制琴学校。 该校的地位就好比意大利的克莱蒙娜的制琴学校。 目前为止, 分别在英国,意大利,美国中国的比赛中都有奖牌的斩获。 也是首届中国比赛的小提琴金奖。

图片中的他,表情古灵精怪,手持音柱和游标卡尺。 至少说明,他在意音柱的直径是否理想



工作室全貌。

我们可以看到大致有四张独立的工作台。干净整齐。 并且基本被自然光很好的覆盖。 老兄工作室的光线叫人羡慕啊。
而且四张制作台的话,他就不会是一个人在这个制作室里工作。 再看简介,就发现和他的老婆,一个女徒弟一起工作。
老婆毕业于德国制琴校,徒弟毕业于米兰制琴校。





所以,我们可以说,这个工作室里面出来的作品,有可能,出现“混搭”的情况。 但也未必。



第一张照片




仔细看细节可以看到:
-------------------------------------------------------------------------------------------------------
从这个放乐器的角落我们可以看到:



上面挂有小提琴5把,中提琴一把。 这些应该都是出自这三位之手。 上面盖有纸条,上面应该有写些什么。 6把琴,三位制作师。  我想说的是,这三位基本每年的产量也就是10把以内,这样的速度,你能在工作室看到的琴,基本上就是2-3把【油漆中,装配中】。  对比一些工作室里面挂了N把琴还号称自己手工做琴的人,你自然会明白。

还可以发现,他们也做修复工作。那个拆下来的已经油漆的大提琴面板,能很好的说明这个问题。 最边上的两把大提琴,应该是外面制作的琴,也就是说,他们在负责维修和保养。 对比一下颜色,你会发现那把大提琴应该和他们没什么关系。


-------------------------------------------------------------------------------------------------------


这个地方,可以看到各种夹具。 看到这样的合琴夹子,说明他是使用内模具的。外模具的合琴夹是另外一种。 其他夹具也是井井有条。
----------------------------------------------------------------------------------------------


他自己DIY的万向托盘。

我为什么单说这个, 因为看一个制作师的工具,可以看出这个人的智慧与严谨。后面有这个东西的正面照片。从这个侧面,我可以告诉大家, 这个托盘的底部, 是购自意大利B&C产的万向调节台钳,上面的托盘部分是他自己做的。 这个万向托盘的好处就是可以在任意方向,任意角度固定,对于要以刮刀,刮片结束一把乐器的抛光的人来说,尤其的好用。
--------------------------------------------------------------------------------------------------------


窗台上的颜料瓶。 里面应该是酒精和某种植物的粉末。 我觉得他的油漆是混合油漆,其中应该也有酒精成分的东西。
放在阳光下稍高的温度有利于颜色更快的脱离出来。在意大利我们也都是这么干的。
------------------------------------------------------------------------------------------------------

关于张照片,我最后想说的就是,大家看看围着墙的四张工作桌, 款式类似,却个个不相同。 而且都有一个像键盘托一样的小抽屉【应该是用来放手刀的】。  应该都是大叔自己按需求定制的。
---------------------------------------------------------------------------------------------------------

第二张照片:


这个是上面的照片的反方向。

再看细节

先来看看那个托盘。


这个是那个DIY托盘的正面。  看似简单吧?? 

最大的有点就是那四个圆形的卡子。 因为转动的中心不在圆心上,所以这样就可以在四个角随意,快速的转动这四个卡子,调整出最合适的托盘大小。 而我们一般的托盘则要反复的旋转那六个螺丝扣!

------------------------------------------------------------------------------------------------------
在墙上找到了,的确是内模具。

-----------------------------------------------------------------------------------------------------




这个地方教导我们。。。不但琴马要风干, 低音梁也一样要风干。还有那N多的中缝修复夹子,老兄的修复工作做的还是很多滴~~  能做这么多修复的人~~~ 手工都是很好滴~~~~~手工很好的人琴上有老百姓都能看出的“毛病”,因为他是不在乎那里滴~~~~~

-----------------------------------------------------------------------------------------------------


木料保存的教科书。   于地面隔离,摆脱地面水分,如此码放,中间好比有一个“通风道”,每一块都会照顾到。
----------------------------------------------------------------------------------------------------



虽然看不大清, 但是老兄使用的八成是 德国意大利边境的 Bachman 产的面板。 侧面的大黑数字,目前还就这家是这样的。【我见过的里面】。

------------------------------------------------------------------------------------------------------

英国产的Polish 油漆抛光剂, 这个东西只能打磨较软的漆膜, 所以我还是认为他用的应该不是纯粹的油性漆

------------------------------------------------------------------------------------------------------
第三张照片

最大的疑问。   什么油漆。



左下角看到的酒精灯盖子, 锡纸隔热,老兄用明火加热。 明火直接加热,那温度很高,里面物质的粘稠度也应该是有很大的油性成分, 看油漆的体积, 一次只做如此之少, 似乎又说明他用的还是油性漆。图上的这个小球形烧瓶也就是0.5L的样子。
------------------------------------------------------------------------------------------------------



典型的德国式做法,打孔定厚度。 上海音乐学院的华天仁也是这个做法,他的学生也基本上一水儿的这个做法。 没做过,不好评价。

-------------------------------------------------------------------------------------------------------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臆测~~如有雷同,不甚荣幸




总结:  一尘不染,井井有条。 每一个地方,都透着这个人的细心与智慧。
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海顿
2
断弦知音 发表于 2011-5-6 02:26:00 | 只看该作者
于版和福尔摩斯有的一拼
3
violinbow 发表于 2011-5-6 06:27:00 | 只看该作者
绝对的有特工的潜质
4
琴瘾 发表于 2011-5-6 09:33:00 | 只看该作者

不是特工,是专业和对琴的痴恋.就象我的情人一样,看到她的背面我都敢去抱,绝对错不了.

5
夕月Yuki 发表于 2011-5-6 10:01:00 | 只看该作者
我也觉得好神奇,能从照片中看到那么多细节=w=
6
红色经典 发表于 2011-5-6 10:58:00 | 只看该作者
小于同学 还是很有潜力的啊,俗话说的好 内行看门道 外行看热闹。
7
Melody_ustc 发表于 2011-5-6 11:34:00 | 只看该作者
嗯,希望我能有一把好琴
8
guodaidai 发表于 2011-5-6 12:03:00 | 只看该作者
拉琴人大概都喜欢看到这个工作场所.....
9
回来火车 发表于 2011-5-6 13:47:00 | 只看该作者

长见识!
我记得黄蒙拉有张专集的封面就是提琴制作室。
他坐在吧凳上拉琴,超有感觉,为此,我还专门配了一个吧凳!

10
martin96 发表于 2011-5-6 14:06:00 | 只看该作者
       小于老师通过这几张照片做出这么多的分析,说明小于老师心智细腻。这对他的提琴制作艺术事业大有好处。祝愿小于成功!
11
mayingjie12 发表于 2011-5-6 18:42:00 | 只看该作者
 厉害至极。。。
12
leilei0611 发表于 2011-5-6 21:12:00 | 只看该作者
很有深度的剖析,甚好。这老俩口收徒弟就收一个女的,还应该再收一个(其实我想去)哈哈
13
老腾 发表于 2011-5-6 23:20:00 | 只看该作者
小于老师真是“见琴如见人”啊!

leilei0611兄弟是想“图谋不轨”?哈哈哈哈!!
14
乐者99 发表于 2011-5-8 07:36:00 | 只看该作者
挺不错的制作师,就是不知道声音如何
15
yc1954 发表于 2011-5-8 08:48: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leilei0611在2011-5-6 21:12:00的发言:
很有深度的剖析,甚好。 這老倆口收徒弟就收一個女的,還應該再收一個(其實我想去)哈哈

陳世美第二?不怕包公鍘,哈哈…

16
evariccobono 发表于 2011-5-8 10:42:00 | 只看该作者
哎呦 服了小于了 

真是内行看门道 几句道出玄机啊 寥寥几句揣测推理 尽是点睛之笔啊 佩服佩服 
17
wyhwyh123cool 发表于 2011-5-10 18:08:00 | 只看该作者
小提琴练练漆会掉,不懂怎么办
18
findyourhead 发表于 2011-5-12 16:41:00 | 只看该作者
他的得奖琴还没卖掉,口水啊
19
琴系人生 发表于 2011-5-12 17:59:0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小于版主给我们带来了制作工具的新思路。

20
findyourhead 发表于 2011-5-13 14:15:00 | 只看该作者

听听金奖的琴声吧,怎么感觉差那么一点点。感觉声音还是有点紧,是新琴的缘故?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RuxZQLfRIWU/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17 04:17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