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提琴制作] [原创]浅谈提琴声音的类型及原因分析

[复制链接]
21
 楼主| 何乾忠 发表于 2011-6-22 21:47: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gash在2011-6-19 19:10:00的发言:
按照你的说法,如果新购买的琴音色不满意,而又是里面其中的一种,是不是要把新琴拆了啊。。拆了的话油漆不是会~~~

一把新琴或者旧琴,它的音质不好或者一般这是常有的事,必定是制作不合理,要想提高声音质量肯定要进行一些改造工作,如果低音梁的选材和制作不对,它的影响范围很大,最严重的是G、D两弦,同时还要影响其他弦的音色,我检测过很多琴,其中有几万甚至20几万的琴,绝大多数低音梁都不合理,有的相差得少一些,它对声音的影响就小一些,有的相差很大,对声音的影响很严重,这种情况必须要拆开面板,只会对粘合地方的油漆约有损伤,还原后有进行补漆,不容易看出来。现实中很难遇到制作合理的低音梁,这是声音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人们做琴的时候千万要注意,一定要小心,否则就会造成终身遗憾。

我每天苦练14个小时,现在却有人叫我天才?!——萨拉萨蒂
22
liruoxin 发表于 2011-6-26 11:15:00 | 只看该作者
老师的文章写的很好,对琴的各种音色及产生的原因都分析的比较透彻,我很赞同,这样的文章网友也都喜欢看,对很多爱琴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启发。但有些观点我有疑问,如你所说见过很多琴,都有不同程度的缺陷,其中也有20多万的,主要问题是低音梁与面板的配合问题。做的琴能卖到20多万起码也算大师级别了,难道这些大师也都忽略了这些缺陷吗,还是这些大师根本就听不出来也看不出来这些问题的存在,要是这样的话他们还能算大师吗?还是何老师确有独到之处,而我们对何老师确实存在了解不够深。所以希望何老师今后能多写关于琴的好文章,在了解琴的同时也了解何老师。
23
朱古典 发表于 2011-6-27 20:49:00 | 只看该作者
音柱怎么才能 分出合适于不合适呢  求教
24
 楼主| 何乾忠 发表于 2011-6-27 22:34: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liruoxin在2011-6-26 11:15:00的发言:
老师的文章写的很好,对琴的各种音色及产生的原因都分析的比较透彻,我很赞同,这样的文章网友也都喜欢看,对很多爱琴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启发。但有些观点我有疑问,如你所说见过很多琴,都有不同程度的缺陷,其中也有20多万的,主要问题是低音梁与面板的配合问题。做的琴能卖到20多万起码也算大师级别了,难道这些大师也都忽略了这些缺陷吗,还是这些大师根本就听不出来也看不出来这些问题的存在,要是这样的话他们还能算大师吗?还是何老师确有独到之处,而我们对何老师确实存在了解不够深。所以希望何老师今后能多写关于琴的好文章,在了解琴的同时也了解何老师。

20多万的琴的确是意大利大师的作品,材料不错,工艺做得很好值得学习,主要是声音上的缺陷,高音不响亮,低音也不浑厚,如果是声音很好的话一定是完美的杰作。琴的工艺是看得见的非常直观,可以不断的模仿和提高,然而声音的制作却是看不见摸不着,要靠灵敏的听觉和非常丰富的经验,这些都要通过训练和不断的积累,所以难度很高不一定是大师就能够解决的问题,有很多人奋斗一生也没有找到原因,这与人的研究方向和思维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在采取正常的和大家公认的方法去研究提琴声音的时候,发现效果不好就要采取另外的方法,绝不要一条路走到黑,否则既费精力又花时间,各种各样的方法都应该去试验,并且要把声音很好的琴拿来作参照,它有哪些不一样,找出原因所在,不断的努力总会得出好的结果。
25
赤甲聃 发表于 2011-6-28 21:06:00 | 只看该作者

下次去重庆,一定要拜访何老师

26
 楼主| 何乾忠 发表于 2011-6-28 22:42: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古典在2011-6-27 20:49:00的发言:
音柱怎么才能 分出合适于不合适呢  求教

合适的音柱会使背板振动好,音色也就好,前面已经讲过了,音柱的频率很重要,这要根据琴的自身频率来决定,因为每把琴的频率是不一样的,所以不能千篇一律。

27
vsir 发表于 2011-7-1 15:31:00 | 只看该作者

小提琴发出好的声音,这是多少人做梦都想的事

希望更多的人参与这样的讨论

28
俺来打酱油了 发表于 2011-7-2 18:14:00 | 只看该作者
卖瓜了,卖瓜了,我的瓜又香又甜,大家来买啊。
29
amuo 发表于 2011-7-8 04:50:00 | 只看该作者
看来何老师确实有一些见解。

整体看下来,何老师认为最重要的是琴体不同部分,如面板,低音柱,底板,侧板,琴马,等各部分能够共振。用声学术语说,各个部分的本征频率要接近,或者相同。比如在某些帖子中,何老师会说面板底板差过大二度等等。确实给人思考。

但是我的问题是,一个板子一定有多个本征模态,激励的位置不同,边界条件不同激发的模态也不一样。最简单例子,面板未安装前(四周自由)和安装后(四周由侧板钳定)从声学上来说,本征频率肯定有很大差别。再比如,低音梁一般装在左侧,所以敲击左侧面板和右侧面板本振频率也肯定不同。琴马的自由状态和安装状态(四根琴弦和面板给予一定压力)也不可能相同。所以怎么能由一个单一频率确定(耦合)匹配状态呢?

另外,我不认可何老师说的侧板共振一说。侧板从形状,到长宽,到厚度,到振动方向(横振动/纵振动)都和面板底板差很多,应该只是起支撑作用,不太可能也共振。

最后一个我认为有争议的地方是,是否整个琴箱完全共振就能出好的声音。一般来说,乐器这样的振动系统,我们不希望只有某个频率的振动明显,而希望本振模态均匀的分布在若干个频点上,这样才能几根弦音量均匀。反之,本征模态的简并化,可能造成某根弦,甚至某个音特别突出,别的音则很糟糕。

本人完全不懂提琴制作,背景是声学专业科班出身。看了何老师帖子,结合自己理解提几个问题,当然很可能说错了,还望何老师指正。
30
mayingjie12 发表于 2011-7-8 11:45:00 | 只看该作者
 共振一定音色好?
31
 楼主| 何乾忠 发表于 2011-7-12 20:46:00 | 只看该作者
通常的琴面板和背板能够引起共振就已经很不错了,如果侧板能够引起共振那就是锦上添花,自然声音就更好,所以在制作之前必须对材料进行严格的挑选。
32
mysun 发表于 2011-7-13 15:37:00 | 只看该作者
  何老师:如果E弦嵌入琴码比较深,E弦的发音也不明亮了,不是琴本身的问题。所以,不要让E弦深嵌琴码很重要。不知有什么办法不让E弦嵌入琴码?请教啊!
33
 楼主| 何乾忠 发表于 2011-7-13 21:43: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mysun在2011-7-13 15:37:00的发言:
  何老师:如果E弦嵌入琴码比较深,E弦的发音也不明亮了,不是琴本身的问题。所以,不要让E弦深嵌琴码很重要。不知有什么办法不让E弦嵌入琴码?请教啊!

E弦发音不明亮是琴马自身的问题,而不是琴弦崁入深浅的问题,杜绝E弦深崁琴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E弦加套管,一种是琴马上粘羊皮。

34
 楼主| 何乾忠 发表于 2011-7-20 23:41: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amuo在2011-7-8 4:50:00的发言:
看来何老师确实有一些见解。

整体看下来,何老师认为最重要的是琴体不同部分,如面板,低音柱,底板,侧板,琴马,等各部分能够共振。用声学术语说,各个部分的本征频率要接近,或者相同。比如在某些帖子中,何老师会说面板底板差过大二度等等。确实给人思考。

但是我的问题是,一个板子一定有多个本征模态,激励的位置不同,边界条件不同激发的模态也不一样。最简单例子,面板未安装前(四周自由)和安装后(四周由侧板钳定)从声学上来说,本征频率肯定有很大差别。再比如,低音梁一般装在左侧,所以敲击左侧面板和右侧面板本振频率也肯定不同。琴马的自由状态和安装状态(四根琴弦和面板给予一定压力)也不可能相同。所以怎么能由一个单一频率确定(耦合)匹配状态呢?

另外,我不认可何老师说的侧板共振一说。侧板从形状,到长宽,到厚度,到振动方向(横振动/纵振动)都和面板底板差很多,应该只是起支撑作用,不太可能也共振。

最后一个我认为有争议的地方是,是否整个琴箱完全共振就能出好的声音。一般来说,乐器这样的振动系统,我们不希望只有某个频率的振动明显,而希望本振模态均匀的分布在若干个频点上,这样才能几根弦音量均匀。反之,本征模态的简并化,可能造成某根弦,甚至某个音特别突出,别的音则很糟糕。

本人完全不懂提琴制作,背景是声学专业科班出身。看了何老师帖子,结合自己理解提几个问题,当然很可能说错了,还望何老师指正。

      30楼amuo先生不愧是声学专业科班出身,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代表性,提出的关于面板安装前和安装后的频率有差别,这要看安装的条件和方法,如果边框在制作上不讲究频率的配合,那么面板安装前和安装后肯定频率会产生变化。
      敲击左侧面板和右侧面板它们的频率不同,那要看相差有多大,如果很小可以容忍,如果超出范围就不合格,毫无疑问完工后声音肯定差,这是多年来积累的经验。
      琴马的自由状态和安装状态它们的频率很重要,所以在挑选琴马的时候必须认真对待,频率要选高的,至于高到什么程度要根据琴来决定,因为每把琴的自身频率都有区别,不可千篇一律。

35
 楼主| 何乾忠 发表于 2011-8-3 22:57:00 | 只看该作者
这篇文章发表在《中国乐器》2011年第6期,这是中国乐器协会出版发行,属于国家级的刊物。


36
老腾 发表于 2011-8-3 23:20:00 | 只看该作者

好啊!何老师出书了!!

37
 楼主| 何乾忠 发表于 2011-8-6 00:24:00 | 只看该作者
      这几天正在给重庆的包先生改造一把琴,这把琴声音很差,通过仔细检测几个重要指标一个都不符合要求,并且离要求相差较远,完全是普及琴的声音。
      他带着自己的琴到我这里来看琴,拉了我的琴后感慨良多的说:“你的琴声音好很多,就是不拉曲子随心所欲的拉点音都很好听,何大哥请你一定给我修理改造这把琴,小弟真诚的期盼着您尽最大的努力,把我的琴调试到最佳音质效果,这是我后半身的情感寄托,万分感谢您了。”
      本来要求他重新买一把,但是他觉得已经有3把琴了,一来弃之可惜,二来可以少花点钱。为了满足他的心愿还是决定把这项工作接了下来。
      首先是小心的打开琴箱取下面板,去掉不合适的低音梁,在上百根低音梁材料里面挑选一根最合适的,重新制作再粘上去。
      然后对背板进行频率的调整,使其产生共振,再把整个琴箱里面涂刷固定频率的溶液,这些工作都非常重要,确保今后的声音不会受天气的变化,就是不管天晴还是下雨声音都是一样的好,最后粘合上面板。
      原来的琴马和音柱完全不合适,重新找适合这把琴的材料制作音柱,安上去后使其背板振动强烈,余音犹在音色才好。
      然后又在很多琴马里面百里挑一,选中一块最合适本琴的琴马,修削到位安上去后4根弦全部调到标准音高,然后再进行琴马调音,调到本琴需要的音高再涂上溶液才算最后完成。
      拉出的声音非常好,提高了音色和音量,发音很敏感响亮,高音有足够的穿透力,演奏十分轻松,尤其是G弦高八度杜绝了狼音,与原来的声音相比完全是天地之别,提高了好多个档次,可以说超过了几万的外国琴。
38
 楼主| 何乾忠 发表于 2011-8-6 00:30:00 | 只看该作者
就是这把琴的图片。



39
乐缘qaz 发表于 2011-8-6 12:19:00 | 只看该作者
40
 楼主| 何乾忠 发表于 2011-8-8 23:27:00 | 只看该作者
引用包先生的原话:“拉了何大哥的琴,回想起那种优美的声音,当晚睡不着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1 10:16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