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维修保养] 让音柱的制作和安装变得容易一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forster_cs 发表于 2012-6-18 14:0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琴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小提琴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音柱的制作和安装变得容易一些 偶然发现中国小提琴和中国提琴社区这两个网站,已有一年多的时间了。当时就像发现了新大陆,甚感兴趣。通过如饥似渴地浏览,得到很多提琴方面的知识,很有益处。网站关于对于音柱介绍的篇幅不多,也不适用于非专业人员,于是产生了发帖的想法。 此贴是为了那些,对提琴音柱毫无认识的人所写,篇幅较长,自认为细致、通俗、易懂。也请阅读该帖的人能耐下性子来阅读,或许对你有帮助。
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海顿
2
 楼主| forster_cs 发表于 2012-6-18 14:04:00 | 只看该作者
人们都说:音柱是提琴的灵魂。怎样让音柱这个灵魂在提琴里发挥作用,恐怕大多数琴童的家长和拉琴者本人,都被该问题困扰着。 我曾经作为一位琴童的家长,也是被该问题困扰了十几年。记得那会儿,我重来没对琴的音柱不好,产生过怀疑。当认为琴的声音不理想时,便拿起音柱钩,对着音柱,左敲敲,右打打;向外钩一钩,向里推一推。虽然琴的声音是有变化,但是琴发出的声音,总感到不理想。
3
 楼主| forster_cs 发表于 2012-6-18 14:04:00 | 只看该作者
于是乎,我左买一把琴,右买一把琴。为了儿子,我前前后后买了四把成人琴。而琴的价格,一次比一次买的贵。当然琴的声音,也一次比一次要好。从两把国产国料琴,到后来的两把欧洲老琴,我哪次都是认真地去挑选的。我这人还有一个怀旧的人,有了新买的琴,对前面用过的琴,会产生感情,不愿意舍去,包括儿童琴,都留着作纪念。 我的这种买琴经历,相信大有人在。如果,那时我要是懂得一些音柱的知识,那么我家里富裕这几把琴,也许会在别人手里发挥更大的作用呢!不会造成资源上的浪费。当然,一名职业演奏员,拥有多把好琴是必须的。
4
 楼主| forster_cs 发表于 2012-6-18 14:05:00 | 只看该作者
为了使琴发出理想的声音,我时常在买书、看书,哪怕是这一本厚厚的书当中,只有一点点有关小提琴音柱的内容,都要买回来。直到儿子出国留学之后,才在“小提琴制作艺术”这本书中找到答案(太晚了点儿)。
5
 楼主| forster_cs 发表于 2012-6-18 14:05:00 | 只看该作者
参照“小提琴制作艺术”一书中的相关内容,我取出儿子的四把成人小提琴的音柱查看,居然没有一根音柱是符合书中要求的。不是音柱两端的斜面与面板、背板整体相吻合,而是这些音柱本身,发圆的或发尖的两个端面,在与面板、背板结合。这种现象,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音柱的两个端面,与面板、背板的结合情况是点结合,而不是面结合。那么,造成的结果就是,琴的声音不好,琴的面板和背板不能充分振动起来。 但是,按“小提琴制作艺术”一书的内容,制作出来的音柱,也不是就能轻松的将提琴的声音,调整到最佳程度的。怎样做才能使音柱两端的斜面和面板、背板很好的相吻合呢?还是要经过一番努力才行。 通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摸索,终于将儿子的四把成人提琴调整出来了。现在儿子拿着一把东北料国产琴,在乐团使用。
6
 楼主| forster_cs 发表于 2012-6-18 14:08:00 | 只看该作者
从那儿以后,我也开始帮助别人调整提琴音柱了。我所遇到的琴,几乎都和我儿子原先的琴一样,音柱不符合要求。这说明一个问题:不是制琴师或修琴师,不是不想让提琴发出美妙的声音,或者说他们考虑的太多了。也许他们是太想让音柱有和面、背板同样的弧度,于是他们所制作的音柱截面呈圆弧状,然而往往适得其反。更有甚者,把音柱用胶粘在面、背板之间的。这样到是好了,音柱整体和琴板结合住了,音柱也不会倒了。但是这样做的危害是,也许这根音柱,不是在最佳位置,却不能调整了。而且,粘死音柱的结果是,影响了面板和背板的充分振动。在我调整音柱时,见到最多的是,音柱的斜面太陡,尤其是音柱的上端斜面。 当然,音柱相对调整到位了,琴声变好了,这并不等于说,提琴没有优良之分。优秀的提琴终归是优秀的。尤其是欧料老琴,那是通过时间和功力磨炼出来的,这就是功夫的效应,这就是音乐修养的具体体现,这不是随便拿一把新琴就能比拟的。我想说:通过自己努力地调整,先让自己的提琴充分振动起来,发挥她的应有能量;再通过自己长时间地拉琴,努力地修养,也许你的琴,能成为一把很感动人的好琴。 所以,即使现在你认为你的琴声音不好,也千万不要把它归为垃圾琴类。垃圾琴的说法,太贬义了,对于你的琴也许定义下得太早了。 讲了半天故事,还未进入正题。我之所以讲故事,是想讲一讲自己的经历,使后来者,得到一些间接经验。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和调整音柱,搞懂它,搞会它,以后就不必为音柱问题而担心了。 下面我就我的一些体会,做一个介绍。
7
 楼主| forster_cs 发表于 2012-6-18 14:08:00 | 只看该作者
1、工具准备: 音柱钩、音柱测量规、150mm钢板尺、游标卡尺、壁纸刀、100mm钢板锉、锡箔纸。 说明:没有音柱钩可以用1到2毫米直径的钢丝制作,自行车辐条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方法是,将钢丝截成长度为150mm至200mm的长度,钢丝的一端用钢锉挫成扁刃,另一端弯成钩状,钩状平面和扁刃面形成90度。做好之后,将钢丝整体弯成弧形,弧形大小按自己的习惯成型。我觉得,这种简简单单的音柱钩,要比正规的音柱钩好用,能很自如的把音柱塞到琴箱里。使用这种自制钢丝音柱钩的,当音柱需要在琴箱内移动时,可用150mm的钢板尺代替正规音柱钩,做敲打拨动之用。为不损伤面板音孔,最好将钢板尺边缘,用钢锉倒圆。现在的钢板尺,价格很便宜,改造一把做工具,很值得。 音柱测量规,可用学生塑料垫板制作,也可用废弃的手机充值卡制作。先将所需尺寸画在垫板上,中间直线的截止端,用钻头打一4或5mm的圆孔。圆孔的作用是,当测量规上下分开时,依然能保证两边平行。 没有卡尺也行,只是不方便而已。 锡箔纸是用于检测音柱与背板是否有空隙的工具。将锡箔纸剪成长7、8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也可用脆一些塑料纸代替。当然,不管是锡箔纸还是塑料纸,都要越薄越好。这两种材料均可取自物品包装。
8
 楼主| forster_cs 发表于 2012-6-18 14:09:00 | 只看该作者
2、材料准备: 音柱的材料是和面板的材料相同的,通常使用云杉,或白松。 准备音柱材料,首先要查看音柱材料断面,最好选用5根硬筋以上的,硬筋相对要硬、相对要宽的为好。一般小提琴音柱直径的范围是5到6.5。音柱材料在提琴商店能买到。
9
 楼主| forster_cs 发表于 2012-6-18 14:13:00 | 只看该作者
3、 拆下音柱前的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做好后,先不要急于拆下音柱。要用测量规,仔细测量原琴上音柱的位置,并做好记录。这样做的原因是,一旦你新制作的音柱不成功,还可以将原音柱复位。在测量完后,将锡箔纸分别从两个音孔伸入到背板和音柱之间,看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空隙。若有空隙,说明这根音柱的确实需要更换;若音柱和背板之间没有空隙,提琴声音依然不好,也许是面板和音柱之间吻合不好,这是非常有可能的;再有就是音柱的位置不佳,也会造成琴的声音不好。 为什么要用锡箔纸去测量间隙呢?因为音柱与背板之间,要是有间隙也是很小的,在一般情况下,很小的间隙,我们是看不到的。眼睛透过音孔,能看出音柱和背板之间有间隙,那么这个间隙就太大了。很小的间隙,需要眼睛平行的、正对着物体去观察,并且还要借助光线才能看得到。音柱在琴箱里,我们根本做不到,用眼睛平行地去观察音柱和背板之间有无缝隙。 说明:锡箔纸未插到音柱与背板之间,但锡箔纸碰触它们时,有拽手的感觉,说明音柱与背板之间,仍有间隙。这也说明,锡箔纸还是不够薄。锡箔纸的厚度,大约是0.3毫米;有一些发脆的塑料纸,它的厚度大约是0.1毫米。
10
 楼主| forster_cs 发表于 2012-6-18 14:13:00 | 只看该作者
4、 开始操作: 松开琴弦,琴弦松到使琴马不倒即可。若是高档尼龙琴弦,最好拆下来,换上一套钢丝弦。因为要使音柱确保和面、背板吻合,音柱可能需要反复多次地拆装试音,尼龙弦可受不起这样的折腾。如果你是一个细心人,或许一次就能把音柱制做到位,那就另当别论了。 取下音柱,仔细检查原音柱是否符合标准。如果音柱的斜面不是很平整的斜面,这就说明,该音柱需要修整或更换。即使是凸型的斜面,往往也是不符合标准的。因为,很可能该音柱与面、背板结合部分,存在着点接触,而不是面接触,该音柱斜面的弧度,往往小于面、背板的弧度。但是要想做到,音柱斜面的弧度与面、背板的弧度相同,恐怕很少有人能做得那么精确,难度太大了。 我们需要将音柱做成很平整的斜面。这个很小的椭圆形的平面(或称马蹄口),相对于很大弧度的面、背板来说,等同于面接触。
11
 楼主| forster_cs 发表于 2012-6-18 14:14:00 | 只看该作者
5、 参照法(音柱第一个斜面的制作): 首先我们要明确,音柱在与面、背板结合时,音柱的年轮线和面板的年轮线,呈十字状态,也就是相互垂直。所以,音柱两端的斜面是沿着年轮线倾斜,不要搞错方向。 音柱材料比较长的,先不要截断。将音柱材料的一端,参照原琴音柱上端的斜面,用钢锉挫出斜面,使新音柱的斜面,与原音柱的斜面大体相同。若原音柱斜面的斜度太陡了,就不要用它做参照物了。这时可按面板表面,对应音柱位置的斜度,去确定新音柱斜面。音柱斜面的斜度一般很小,具体多少度不好测量,全凭估计。有的提琴面、背板的弧度很小,对于这样的琴,音柱两端的斜度就要陡一些。 当这根音柱一端的斜面做完后,要检查这个斜面是否合格,方法如下: (1)新音柱的斜面朝向自己,竖直拿着,用钢板尺靠平在斜面上,看新音柱的侧面与钢板尺是否垂直?我们需要的是垂直。若不垂直,用壁纸刀去刮它,直到垂直为止。注意,这里说的是用刀刮,而不是用刀削。刮好掌握;削容易削到手上,尤其是拉琴的人,千万不要用刀削。同样,我们选用的锉刀是钢锉刀,而不是木锉刀,钢锉刀不会吃手。再说,采用刀刮方式,刮平这么小的一个平面,这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情。 使用壁纸刀另有一个好处是,不用磨刀了。刀不快了,把旧刃掰掉,新的刀刃又有了。 (2)将新音柱的斜面,和原音柱的斜面对接,看它们是否成为一条直线?不是直线,依然用刀去刮新音柱的斜面,直到它们能够形成一条直线为止。 这样做原因是,我们苟且相信,原音柱的斜面是正确的。当然,很有可能它是不正确的。但是,这是一种比较的方法,也是拿原音柱做参照物。需要说明的是,你的琴声音不好,往往是原音柱斜面的斜率太大而造成的。 (3)用钢板尺靠紧新音柱的斜面,双手举高,对着光线,仔细检查新音柱的斜面,看它是否透光?是否严合?并且旋转检查,确保斜面是一个完整的平面。此时用壁纸刀的直刃,去代替钢板尺,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斜面不平整,重复上述的操作,直到平整为止。 之后在新音柱柱身的三分之一处,用音柱钩扎一个眼儿,也就是扎在靠近这个斜面的三分之一处。现在,我们可以把这个新做成的斜面,称作为音柱的上端斜面了。
12
 楼主| forster_cs 发表于 2012-6-18 14:15:00 | 只看该作者
6、截取音柱的方法: 音柱的上端斜面制作完了,我们要将它截短。这段材料要比原音柱略长一些,留有操作余量,可以预留出大约2毫米。新音柱的长度确定后,开始截取。截取时,可采用滚切的方式。既在工作平面上,旋转音柱材料,壁纸刀前后移动。这样截取音柱,既不浪费材料,还能保证截取的精度。
13
 楼主| forster_cs 发表于 2012-6-18 14:15:00 | 只看该作者
7、 音柱下端斜面的制作: 现在我们要制作新音柱的另一个斜面。 制作音柱下端斜面,千万要仔细、要小心。一旦斜面锉歪了,或者锉过头了,音柱长度不够了,结果是前功尽弃。 以同样方法加工出来的斜面,也同样要保证它的垂直性、严合性。并且还要保证新音柱两个端面的斜率基本相同。 要做到新音柱两个端面的斜率基本相同,可采用这样的土方法,我感觉比角度规还好用: 操作者坐在小凳子上,利用地板缝或瓷砖缝,双腿轻轻夹住直尺长向的两端,并使直尺有一适当的斜率,将音柱一端的斜面靠到直尺上,让音柱的柱身与地面的缝隙重合。身体不要变形,再将音柱掉过头来,看看这时的音柱柱身,能否与地面缝隙重合?不能重合,修理音柱下端的斜面。不要去修音柱的上端斜面,因为我们需要将音柱上端,做参考基准面。一会儿去修上端,一会儿又去修下端,多来几次就会搞乱的。 重复上述操作,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上面所做的事情,是将面板的弧度和背板的弧度看做是相对一致的,但是实际情况是,面板的弧度要要略小于背板的弧度。 好了,现在新的音柱制作好了,可以安装了。
14
 楼主| forster_cs 发表于 2012-6-18 14:16:00 | 只看该作者
8、安装新音柱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将新音柱安装到琴里,琴弦稍稍拧上,给面板施加一点儿压力。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音柱的调整。 首先我们要注意观察,音柱与琴身横向的垂直情况。音柱与琴身的横向不垂直,调整到垂直。轻轻敲打音柱,使音柱到位。音柱是否到位?要用音柱测量规去配合完成这项工作。轻轻敲打音柱的目的有两个:一是音柱容易到位;二是在轻轻敲打音柱的同时,观察音柱是按敲打方向平行移动?还是偏转移动?若音柱平行移动,这是正确的,这正是我们想要得到的结果。若在敲打时,音柱发生偏转移动,那么就有些麻烦了(稍许的偏转移动,也说明音柱有问题)。 造成音柱偏转移动,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四:(1)音柱斜面的斜率过大或者过小;(2)音柱两端斜面的斜率相对不一致;(3)琴的面板和背板弧度相差太大;(4)装入的音柱没有到达正确的位置,很可能是,音柱与琴身纵向不垂直。 问题出现了,我们要逐一解决。我们首先解决第(4)个问题。音柱与琴身纵向是否垂直? 从高音孔上端的水滴孔去观察音柱,音柱应该是略微呈倾斜状态。既音柱上端,略微向低音孔方向倾斜(注意这里用的是略微两个字),看似略微倾斜,实际上是垂直的。 我曾经取下尾钮观察过,音柱与琴身纵向垂直了,再从高音孔上端的泪眼孔去观察音柱,音柱是呈略微倾斜状态的。这是人的视觉差所造成的。当你不是正面对准一个物体去观察,你是无法确定它是否是垂直的。 透过高音孔上端的水滴孔去观察音柱,如果音柱过分的倾斜就不对了;若看出现在音柱是垂直的,也是不对的;音柱呈现反方向的倾斜就更不对了。当你观察的结果是音柱不垂直,可用音柱钩去矫正音柱,使它垂直之后,再进行下一步的工作。 解决第(1)个问题。音柱与琴身垂直了,继续轻轻敲打音柱,还是要观察它的运动状况。若还是成偏转移动,可用锡箔纸分别从高、低音孔插入到背板和音柱之间,看看锡箔纸是否能插到里面?锡箔纸能插到里面,说明有间隙,需要改变音柱斜面的斜率。 如果锡箔纸从低音孔方向,能插到了音柱与背板之间,说明音柱斜面的斜度小了,需要增大音柱斜面的斜度。这时,把音柱取出来,依然用壁纸刀去刮,去增大音柱斜面的斜度。注意不要去缩短了音柱的整体长度。 如果锡箔纸从高音孔方向,插到了音柱与背板之间,说明音柱斜面的斜度大了。这样的话,或许要重新制作音柱了。因为减小音柱斜面的斜度,意味着减短了音柱的长度。当然,这种情况最好不要发生。 解决第(2)个问题,音柱两端的斜面相对不一致。 拆下音柱,用同样的方法,再次仔细地检查音柱,修理音柱,努力使音柱符合要求为止。 解决第(3)个问题,面板和背板弧度不一致。 根据我的体会,音柱与面板吻合的好,要比音柱与背板吻合的好更为重要!当然,这并不是说,音柱与背板吻合不重要。根据这个体会,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去调整音柱。 首先从琴的外表去观察,面板和背板的弧度是否一致?当背板的弧度大于面板的弧度时,我们可以将音柱钩的调整端(或用直尺),由高音孔插入,轻轻地推动音柱的下端。这里采用的是撬动方式,音柱钩既贴着音柱,也贴着背板,轻轻撬动,这样做,能比较好控制音柱移动的距离。我们也许只需要将音柱,向低音侧板方向,移动一、两个毫米就能满足要求。 当音柱移动之后,音柱底斜面的一端与背板之间会形成缝隙,然而音柱与面板之间,可能是吻合好了。这时你试试你的琴,声音是好了?还是坏了?如果琴声变好了,说明结果是正确的,这把琴的面板和背板弧度确实相差太大了。 需要说明的是,音柱斜面的尖端顶着面板,对面板的损伤很大。面板的硬度和背板的硬度相比,实在是太软了。尤其是在琴弦长期绷紧情况下,危害更大。所以在调试音柱之前,一定要反复观察、多想想,确定良好的方案。 当背板的弧度小于面板的弧度时,音柱的调整,要与上述的操作相反。(注:假定情况,通常不会有这种现象) 不管是背板的弧度大于面板的弧度,还是小于面板的弧度,当我们改变了音柱下端位置,琴声变好之后,我们要做的是,重新做一根音柱。这根音柱的制作,要和上述的操作结果相一致。也就是说,重新做的音柱,它两端的斜面是不一样的了。 注意,在面板的弧度和背板的弧度大体相同时,我们做出来的音柱,它两端的斜面应该是相对一致的。只有当面板的弧度,和背板的弧度相差太大时,音柱两端的斜面是不一致的。 在解决上述问题时,我们要频繁地使用音柱测量规,不要让它闲着,利用它记住音柱的位置。
15
 楼主| forster_cs 发表于 2012-6-18 14:16:00 | 只看该作者
9、音柱过长或过短对琴的影响: 一般来讲,音柱的长短,对琴也是有很大的影响的。音柱过短,勉强装到位,一是以后换弦时,音柱易倒;二是低音梁承受的压力过大,造成琴声变差,不易振动。天长日久,会损伤低音梁,使低音梁难以复位,极有可能出现,更换低音梁的结果。这绝非是危言耸听。 音柱过长,硬塞到位,琴声发死,不易振动。天长日久,随着空气干、湿度的变化,音柱位置的面板隆起,极有可能把这把琴给毁了,变成真正的垃圾琴。这也绝非是危言耸听。 面板的振动,带动音柱的振动;音柱的振动,带动背板的振动,环环相扣。音柱安装得相对松一些,更容易得到好声音。所以,在安装音柱时要注意,在没有琴弦压力的情况下,将将到位即可。
16
 楼主| forster_cs 发表于 2012-6-18 14:17:00 | 只看该作者
10、音柱的安装位置: 音柱的安装位置,我看我们的论坛中,已经有很多地介绍。所以,我不想累述了,只是简单地说一说。 (1) 音柱对琴身的横向位置。音柱应该保持在与低音梁对称的位置上,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当然,音柱向高音的音孔偏移一点点儿,或者音柱向低音的音孔偏移一点点儿,都是允许的。只要是移音柱,琴的声音就会出现变化的。到底应该向那儿偏移?这要视该琴自身的声音情况而定。然而,音柱非要安装在某一个位置,是会增加音柱斜面制作难度的。从原则上讲,若琴的面板和底板是两块铁板,刚度极佳;假定此时音柱和琴的底、面板之间吻合的很好,这时你若改变音柱的横向位置,就应该改变音柱斜面的斜率(因为音柱是在两个圆弧之间移动),否则音柱和琴的底、面板之间就会有缝隙。事实上,琴的底板和面板是柔性的,在改变音柱的横向位置时,音柱和它们之间或许有微小的间隙,但经过时间的推移,这个微小的间隙是会被压实的。所以音柱非要完全而又吻合地安装在某一个位置,虽然难度加大了,但是细心一些,不怕麻烦,也是可以做到的。当你感到,安装音柱得心应手的时候,再去刻意追求音柱的安装位置,会显得容易一些。一般讲,音柱向低音梁靠近,琴的低音会好些;音柱向高音孔靠近,琴的高音会好些。但是,凡是都要有度。过多地偏移音柱,会造成相反方向音色损失过大,同时也会造成音柱和底、面板之间的间隙加大。 (2) 音柱对琴身的纵向位置。一般讲,音柱的边缘,应该离开琴马边缘两毫米以上。到底是两毫米以上多少?这也要视该琴自身的声音情况而定。有的琴就需要增大点儿距离,才会有好的声音;有的琴就需要缩短点儿距离,才会有好的声音。通常讲,面板厚的,音柱离琴马远一些,比如仿瓜式琴。面板相对薄的,音柱需要离琴马近一些,比如仿斯式琴。但是音柱对于琴马的位置,凡是小于两毫米的,琴的声音不是最佳的。如果你说你的琴,就是小于两毫米才会有好声音。那么你可以认真地检查一下音柱。你的这把琴的音柱,一定存在问题。
17
 楼主| forster_cs 发表于 2012-6-18 14:17:00 | 只看该作者
11、试音前的注意事项: 每次调整好音柱,调整好琴弦的音高,开始试音时,要看看琴马,琴马是否向前倾斜了?千万不要因为事先没有检查琴马,觉得琴的声音不好,就马上去拆音柱。 12、额外话题: 刚才说到检查琴马。琴马马脚底与面板之间应该有良好的吻合,这是相当重要的。吻合得不好,即使音柱安装到位了,琴的振动也受影响。 建议:如果琴马的马脚底与面板吻合得不好的,拿一小块砂纸,铺在面板安放琴马位置,磨一磨琴马的马脚底。磨马脚时,不要太用力,防止弄伤面板。磨好后,用壁纸刀仔细地刮一刮琴马脚底,使琴马脚底与面板完全吻合。 至于琴马的造型,琴马的厚度等等,也很讲究。这些要领,请在咱们的网站上,耐心地查阅。 啰了啰嗦写了许多,不知道大家能否看懂?篇幅有些长,本想删节一些,又怕一些 人看不懂,还是留着吧。虽然我上面讲了一些音柱的制作和调整方法,但是音柱上端与面板的吻合情况还是看不到、摸不着的,需要耐心感觉才是。希望有心者耐心观看,慢慢体会,正确理解。
18
liruoxin 发表于 2012-6-18 15:02: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forster_cs在2012-6-18 14:15:00的发言:
7、 音柱下端斜面的制作:现在我们要制作新音柱的另一个斜面。制作音柱下端斜面,千万要仔细、要小心。一旦斜面锉歪了,或者锉过头了,音柱长度不够了,结果是前功尽弃。以同样方法加工出来的斜面,也同样要保证它的垂直性、严合性。并且还要保证新音柱两个端面的斜率基本相同。要做到新音柱两个端面的斜率基本相同,可采用这样的土方法,我感觉比角度规还好用:操作者坐在小凳子上,利用地板缝或瓷砖缝,双腿轻轻夹住直尺长向的两端,并使直尺有一适当的斜率,将音柱一端的斜面靠到直尺上,让音柱的柱身与地面的缝隙重合。身体不要变形,再将音柱掉过头来,看看这时的音柱柱身,能否与地面缝隙重合?不能重合,修理音柱下端的斜面。不要去修音柱的上端斜面,因为我们需要将音柱上端,做参考基准面。一会儿去修上端,一会儿又去修下端,多来几次就会搞乱的。重复上述操作,直到符合要求为止。需要说明的是:我们上面所做的事情,是将面板的弧度和背板的弧度看做是相对一致的,但是实际情况是,面板的弧度要要略小于背板的弧度。 好了,现在新的音柱制作好了,可以安装了。

这一段看不明白。
19
 楼主| forster_cs 发表于 2012-6-18 15:22:00 | 只看该作者
请问17楼,是不是《操作者坐在小凳子上,利用地板缝或瓷砖缝,双腿轻轻夹住直尺长向的两端,并使直尺有一适当的斜率,将音柱一端的斜面靠到直尺上,让音柱的柱身与地面的缝隙重合。》这一段看不明白?本想配合照片,但不知怎样上传!
20
zh_e_mail 发表于 2012-6-18 17:30:00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3 05:38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