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提琴制作] [分享]转发国外网站提琴制作过程照片(连载)

[复制链接]
41
荷锄晚归 发表于 2012-9-8 21:55: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庞熔在2012-8-25 11:36:00的发言:
音板〔面板、背板〕太薄,开始的时候很亮,但是用一段时间以后声音会明显变差,这个是经过我亲自实验验证的,绝对不是道听途说的。买琴的时候用拇指轻轻按一下音板,如果感觉明显发软,就是太薄了,如果按上去要用一点力气,而且有弹性说明厚薄正好,如果按上去没有反应,跟按在一菜板上一样,那就说明太厚了,买琴的人千万注意辨别。

用庞老师的招要小心!千万别太用力,摁破了不想买也得买了,呵呵。
在真正的音乐中,充满了一千种心灵的感受,比言词更好得多。——门德尔松
42
琴瘾 发表于 2012-9-17 13:05:00 | 只看该作者
去年到加拿大看了三个木工车间,那木工的工具漂亮。因时间紧一样都没买到,可惜了。
43
hangbuddy 发表于 2013-5-24 16:44:00 | 只看该作者
多谢提供的资料
44
hangbuddy 发表于 2013-5-24 16:55:00 | 只看该作者
非常详细了,多谢
45
上山下乡 发表于 2013-5-26 01:12:00 | 只看该作者
非常感谢!
46
yueetc 发表于 2014-5-2 23:17:0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47
wlx320112 发表于 2014-5-5 10:06:00 | 只看该作者
国外利用透光性来确定面板的声学品质是一个新兴学科,从透光性来看,此琴采用的是中薄边厚的制琴方法,欧洲还有一种是中厚边薄的手法,各有千秋,欧洲制琴师有着比较深厚的文化渊源,有些工艺上的“粗糙”不应该贸然定义为“业余”,但从透光那张图片来看,高音音柱区是要厚一些的,还是科学的。瓜琴有不少都存在所谓的“工艺瑕疵”,比如canon的琴头,若是放在今天的比赛上(非仿古琴比赛),哪个制琴师师敢这样出手,要么是极其厉害,要么是“幼稚了”。求同存异,去伪存真,多思考,多交流,多学习,多实践,是做学问的态度。
48
WXG777OK 发表于 2021-11-13 16:07:44 | 只看该作者
琴系人生,给你点赞!
49
鱼儿 发表于 2021-11-13 23:36:15 | 只看该作者
mlxtq0812 发表于 2012-9-6 00:02
       应该属于国外业余水准,而且手法有些个落伍了。镶线刀好像是装反了 ...

镶线刀没装反,那只是轻轻划线用的,两边都是斜口循迹性更好。

直边朝外斜口朝内的刀是另外一把用来加深用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3 08:36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