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兄, 你好。
做琴人总是讲究严谨, 有些事儿如果想不明白, 自然是过不去了。 因为不合常理。
对于我提出的问题, 你不回答的, 我就不问了 。 对于你已经回答了, 不介意的话,我们推敲一番。
对于您提的问题,我谈谈自己的看法,仅供参考:
关于送热风的问题,是在没开箱的情况下做的实验,在低音梁的位置使用了三个小撑子,是中间和两头,
问题1:要放这样类似音柱的支撑物撑住低音梁,只能从音孔放入对么?装过音柱的人有体会, 音孔能操作的长度不超过80mm.标准音梁总长270mm. 用类似音柱钳的工具顶多能够到音梁总长不到1/4的地方。 请问你头尾那两个支撑物是如何支撑在那里的。自己玩过音柱钳的也知道,前面弯出去的部分,稍微再长一点儿,音孔就放不进去了,角度不对。我实在想不出你是如何在不开琴的情况下,把两头的支撑物顶上的。 如果有什么特殊工具, 反正至少是已经超出了我的认知水平, 请放图让我学习。
考虑侧板贴条是弯曲受力,即变胶热了后也会贴紧侧板,所以担心较少。实验的想法是模拟年代气候变化对木材老化程度的影响过程和结果。软管可插进尾孔,另一段用纸做了个喇叭口,对应吹风机。实既上热风造成的衡温只有50度左右,但气体交换过程很快,设想一想:一把琴在室内过了200年,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总体有多少量?
至于是不是气体交换造成了木材的老化?这很难说,搞不懂还有其它什么因素?
老琴的声音是否有木材老化的因素在影响,也很难说,您的老琴观我也略知一二,咋·就暂不做探讨好吗?
问题2: 一个常识问题。 吹风机我们大家都用过,比较好检验。你怎么连接的,我不过多讨论,即便也有点儿“异想天开”,后边我会解释。我现在就假设你已经连接好了。医用听诊器的橡胶管内径我查了一下,3-6mm。 什么概念。 最小的吹风机出风口也要有70-80mm吧。 问题出现了。 给这么小的橡胶管通气,密封必须好,否则气根本过不去。这里就不讨论你用纸做成的喇叭口是如何实现的这样的密封效果。 吹风机, 如果出气量过小或者进气量过小会怎样? 别说只进1/10的气, 哪怕是1/3, 也会让电热丝马上通红, 过不了20秒 吹风机就要断电自保, 要么烧坏。 找个吹风机, 把手放在进风口【出风口烫死你。。。】,盖住大概2/3, 几秒钟,千万别长, 关灯。 请问你几十个小时的实验用坏了几个吹风机。
至于面板决定音量,背板决定琴音质,是本人的经验,您是做琴人,当有更多妙着,这个问题也有不可解处:我有一把瓜型琴,面板特厚,但音量巨大,是厚薄在决定音量呢,还是厚薄分布在决定音量?您最有发言权。
承蒙高抬,目前为止,常识告诉我, 琴内腔空气容积决定音量。 小提琴音量再大,也大不过贝斯。Montagnana大提琴的优势也就在这里。Strad作宽体1715的改进也就在这里。
至于低音梁廋身,我在不少琴上试过,效果确实不错,2009年去北京马驹桥玩,见到那些作坊做琴的流程,他们的低音梁跟我廋身后的也大致差不多,而且是用砂纸打磨平滑,基本不是方形。这个问题也不很确定,我见过一把声音绝好的老琴修理过程,她的低音梁就不小,而且是方的,但声音完美,圆润以极。
这个太含糊了,我问的是一个已经修理过一遍的音梁,再去掉1/3, 这个音梁还有什么存在意义。
指板决定音频是千真万确的,您们做琴人对阿斯瓜的风格已了若知掌,我相信您做的阿斯瓜琴的指板厚薄绝不会统一吧?按本人经验,薄的指板会诱发高频,厚的指板会诱发低频,密度高的指板会让gd弦收拢一些,集中一些。
你又高抬我了,我目前了若指掌的只有吃饭睡觉。别说A,S,G的指板不统一,他们原来的指板根本就是巴洛克指板。 巴洛克指板什么概念, 枫木基础加一层乌木,有的根本就是硬枫木加一点儿镶线修饰。哪里谈得上什么密度厚度。巴洛克指板什么厚度? 按你这个指板影响理论,这些琴原来恐怕出不了声。
至于所谓“收拢” “集中”,我实在没概念收拢 或者 集中的指板音是什么声音。
背板调频问题是我们这些不做琴的人不得已而为之的事,在中缝贴7个补钉本来就是7个小矮人的故事,或北斗崇拜的简单想法而已,我们对声音的判断完全基于听觉经验,跟数学公式那是相距甚远的。但打补钉后,背板音频会升高是事实,琴声也会因此而“不散”。
完全不懂。努力理解中。。。。 “不散”。。。。。“北斗”。。。。。“小矮人”。。。。 我倒是知道葫芦娃也是7个。
合琴时把面板向前推一推不是我的发明创造,100年前就有大师这样做了。只需推半毫米,琴头就有移动,指板就会上扬,有时甚至上扬2毫米,这是不得了的事,对指板过低的老琴很有用处。另外,面板在受力情况下粘合后,音量会变大些,音质也有改善。
一说到琴上问题就来了。 你说不但上移面板,还动了琴头角度对么? 所以指板才会上扬对么。那好。 自己动手做过琴的朋友们想象一下。原本的面板与琴头隼接触的地方是一个平面,现在我们把面板上移0.5mm 。 好的, 问题来了,现在原来的面板接触的地方,高出了角木0.5mm对么,为了哪怕不让琴头掉下来,凑凑合合粘上,那这0.5mm的台阶必须从新做一个补丁进去填平对么。ok,这里填平了, 后面与背板肩扭接触的面怎么办。 这个是最脆弱的地方,我不能动背板,那么只能把尾部刨掉一部分。 那就简单了。 你多出的0.5mm, 在这里又“还”回去了,前提还是手工足够好, 要不然还得还的更多。 所以问题很简单, 抬指板,改善压力 , Ok没问题。 拆指板啊; 再麻烦点儿 我改下琴头与角木的角度,也不难。 你这招摘面板, 顶琴头 , 抬指板 是不是累了点儿?
顺便说一说孤独君没必要总不放过我:念念不忘我收藏的都是拉圾琴,我拉琴是芙蓉。
不过这是他的言论自由,无所谓了。
我还会不会再拉琴?说不准,多数就是随便玩玩,跟大家交流交流而已。
我老了,不会再跟人吵架了,过去的得罪,请多包涵!
大家都是玩玩, 但是要玩 就好好玩么 这样才能尽兴。有人练武只为强身健体,有人练武却走火入魔。 什么不一样? 心态。
至于最后上传的图片是我2001年去格里蒙那“朝圣”时要来的,也是随便玩玩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