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提琴制作艺术那本书翻译的真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violinbow 发表于 2013-4-20 09:2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琴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小提琴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不知道是哪个二把刀翻译的,真够烂的!我看中文都看不懂,我宁愿去看英文版看的比这个舒服多了,而且也能明白,我就不知道这个翻译是什么水平?居然翻译成中文后逻辑不通上下颠倒的!
我每天苦练14个小时,现在却有人叫我天才?!——萨拉萨蒂
2
skbao 发表于 2013-4-20 11:37:00 | 只看该作者
翻译可绝对不是一种容易的工作,不仅要精通英语,还要精通中文,更要精通翻译的那门专业。 凡是读过朱生豪先生翻译的《莎士比亚》的人绝对不愿再去看其他任何人的翻译文本,因为朱先生本身就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不但对莎翁的作品理解极其深刻,而且他的中文用词用句都太精辟、太可敬了,而相比之下,其他人即便被封为著名翻译家,也都是太肤浅、太庸俗、太丑陋,读来恶心。很多人没有啥中文功底和专业知识,刚读了两年英语就拿大作来翻译,实在有点不知天高地厚。据我平时在书店和图书馆翻阅的估计,目前的新翻译作品,绝大多数属于后者,根源就在于太低的文学水平和空白的专业水平。我做翻译工作有三十多年,只接受机械电子和纺织材料,因为我从小就生活和工作在这类工厂里,虽不敢说专业精通,但十分熟悉,起码翻译起来有些把握。等我再在这个论坛上学习几年小提琴制作知识,学到了于、杨、腾、庞等几位大师的制作理论和经验,再试试翻译一下《小提琴制作艺术》。
3
鱼儿 发表于 2013-4-20 12:59:00 | 只看该作者
我是不幸看过翻译不好的《莎士比亚》的那个人,朱生豪的版本在哪能买到?
4
dayianta 发表于 2013-4-20 13:54:00 | 只看该作者
这本书是有些译错、不通的地方,可以大致判断译者中文,英文,都有些问题,也不很懂提琴制作、木材、工具等方面的知识,遇见疑难也不认真请教专业人士。不过,考虑到翻译工作真是太不容易,还要感谢他翻译了这本很不错的制琴书,结合图片,其它制作方面的书,还是可以看下去。这本书总体说起来,还真是不错的,简明、直观(图片不少)操作性,容易入手。制琴这个专业太偏门,涉及专业,技术领域又多,所以相对见到其它制琴书还算不错的。
5
 楼主| violinbow 发表于 2013-4-20 14:01:00 | 只看该作者
二楼,你说的很对,你是说你再学习了提琴制作只是再去翻译。。。显然这个翻译是绝对没学过提琴制作额。。。。。 所以才会漏洞百出,让人不理解
6
starr 发表于 2013-4-20 14:31:00 | 只看该作者

不知道LZ指的是那本书,我知道的那本小提琴制作艺术感觉还是不错,翻译,出书,本身有一些错误也是在所难免翻译即便有些错误,我以为作为制作方面的书,也无伤大雅,里面有许多图。对于制琴,也是足够了。严复当年提出翻译的标准信、达、雅。对于小提琴制作方面的书是不需要文学的那种雅,可信就行,能达,就更好了。对于制琴而言,里面含有有用的指导信息也就行了,还真的需要文学翻译那样的在创作吗?当然翻译者本人如果懂得制琴是最理想的,不过现在制琴师忙于做工,也无暇顾及,基便不是很懂的人翻译,虽然有错误,对于制琴这个行业,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7
邦德他侄 发表于 2013-4-20 15:44:00 | 只看该作者
俺就是来报个到。成都暂时还安全。路过
8
KSNJoyel 发表于 2013-4-21 16:36:00 | 只看该作者
 请问您是哪里买的呢?
9
skbao 发表于 2013-4-21 20:13: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鱼儿在2013-4-20 12:59:00的发言:
我是不幸看过翻译不好的《莎士比亚》的那个人,朱生豪的版本在哪能买到?

我的是家藏很多年的老版本,现在可能不会有了,您不妨上北京的中国书店去找找,网址是:www.zgsd.net
10
skbao 发表于 2013-4-21 20:30:00 | 只看该作者
starr先生说的,我不能完全赞同。其实科技论文比文学作品更难写作,也更难翻译。文学翻译只是个欣赏问题,而科技翻译需要更严峻、更精确。我认识一位略有名气的翻译者,因翻译中一个错误造成重大事故和损失,不但白辛苦了一阵,还倒赔了60万元!
11
SXQ 发表于 2013-4-21 21:12:00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有这本《小提琴制作艺术》 还是要感谢那位翻译者,不然国内这方面的书就更加少。专业搞这方面的人才都难免出错,行外人翻译上就是有些错误也在所难免。有明显的错误吗,请举例说明,好让大家也看看,到底错在哪里?
12
starr 发表于 2013-4-21 23:32: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skbao在2013-4-21 20:30:00的发言:
starr先生说的,我不能完全赞同。其实科技论文比文学作品更难写作,也更难翻译。文学翻译只是个欣赏问题,而科技翻译需要更严峻、更精确。我认识一位略有名气的翻译者,因翻译中一个错误造成重大事故和损失,不但白辛苦了一阵,还倒赔了60万元!

这本书不应该算作科技论文吧,我一直认为,小提琴制作技艺没有什么科技含量(当然经过一些人分析,设计这个理论、那个学说倒是挺吓人的,但就制作来说,主要还是个手艺,细致的事),因此这本书,即便像LZ所说,翻译存在错误,也不至于对制琴有太大的误导。回到这本《小提琴制作艺术》一书,即便译者不懂制琴等,单就里面的那些图,尺寸,不会对制琴师有误导的。正像LS所说“我觉得有这本《小提琴制作艺术》 还是要感谢那位翻译者,不然国内这方面的书就更加少。”这本书,还是很好的,至少我是挺喜欢。

skbao先生列举的这个翻译科技书籍,这个翻译者实在是倒霉了,暂且不论这个赔偿60万的真实性(翻译本身就没有对等的,容易出现谬误或不是当,以及印刷都不能保证完全不出错的),如果针对科技文献而言,我想翻译者最应该具备的条件,就是应该是行家里手,我一直以为,文字本身是最不重要的,关键是思维,所以懂专业,翻译者首先是要弄懂书中的内容,其他就好办了。反之,如果译者本身没有搞懂,光是按词句翻译(那跟谷歌翻译有何区别?)那时万万不行的。两种语音文字并不完全对等,翻译,我们不要直觉认为是字词句子的那种对等翻译,咬文嚼字,那个其实根本算不得翻译。

13
skbao 发表于 2013-4-22 08:23:00 | 只看该作者
这样说,我就赞同了。
14
 楼主| violinbow 发表于 2013-4-22 10:54:00 | 只看该作者
我先不说具体术语的错误。 举个简单例子,你要描述一个人的动作,假如是:一个人走过去,然后坐下。大家就都明白。可是如果你翻译成一个人坐下然后再走过去。这就完全不明白和不通了 我没说他专业术语怎么错,但是他翻译的动作次序逻辑等都不清楚。这就是水平问题了。
15
csc686 发表于 2013-4-25 12:27:00 | 只看该作者
赞成6楼的观点,工具书能看懂就行,我就觉得这本书很好,实用,图文并茂,我基本上就照这本书做了几年琴,的确是这样,懂琴的英文不好,英文好的又不懂琴,也不见英文又好又懂琴的翻几本使用的书 给我们看看。
16
庞熔 发表于 2013-4-25 12:34:00 | 只看该作者
《小提琴制作艺术》本身就写得很烂,文学基础就很差,读起来拗口不说,很东西没有说到重点,有些关键的地方他有没有说到,【有些东西甚至是错的】整个技术上的阐述不详细,而且介绍人物去太多太繁琐。因为国内非常缺乏小提琴制作上方面的书,所以大家只好凑合着看。
17
 楼主| violinbow 发表于 2013-4-25 14:09:00 | 只看该作者
楼上,你看过英文版的吗
18
庞熔 发表于 2013-4-25 14:44:00 | 只看该作者
这又不是文学作品,英文版难道本质就会变了?
19
 楼主| violinbow 发表于 2013-4-25 16:04:00 | 只看该作者
当然,你跟本买看过英文原版,那你还说什么:《小提琴制作艺术》本身就写得很烂,文学基础就很差,读起来拗口不说。。。。。。。。。。。。你要说翻的很烂我同意 你根本没看过原版你说什么本身写的很烂??
20
何乾忠 发表于 2013-4-25 19:46:00 | 只看该作者
我搜集了7、8本提琴制作的书籍和很多文章,基本上都是对制作工艺有用,对如何制作好声音不起作用,有的说法完全是在那里猜测,反而起着误导的作用,引导人们走弯路,写书的人自己都没有搞懂其中的道理。通过这么多年的实践,才总结出一套有效的方法,与书上说的完全不一样,所以得出一个结论:书上的东西不要相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22 08:10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