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琴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小提琴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朱卫宪,你真冤!
日前去朱明江工作室品琴,有幸体会了一下由朱大师弟子朱卫宪制作的刚刚参加过今年北京国际提琴比赛的参赛琴(见图片)。尽管我品琴无数,但这把琴声音给我的印象简直无以言表。我只能这么说:这样的琴在北京参赛不拿金奖,见鬼了!
后来听了朱大师的情况介绍,才释然:原来是赛制惹的祸,琴本身没问题。
中国第二届国际提琴比赛小提琴的评比是这样操作的——
工艺评委5个,声音评委5个。参赛小提琴223把,经过筛选,有209把进入初赛。每个工艺评委分别给每把琴打分,5份评分加起来就是这把琴的初赛工艺分。声音评分也基本一样,稍有不同的就是5个评委同时听一把琴,分别打分,加起来就是初赛声音分。将工艺分和声音分加起来就是初赛的总分,这就将209把小提琴排了一个初赛的名次。然后评委会开会讨论,取前12名进入决赛。决赛的声音部分是公开的(观众可以听),请人在幕后拉这12把琴,5个声音评委在台下听声打分,可以讨论,听完12把琴后,可以要求再听某几把,也可以反复比较某几把,充分讨论,最后各人打分,加起来就是决赛声音分。工艺评委再次对这12把琴认真地比较,然后打分,5人的分加起来就是决赛工艺分。 声音分加工艺分就是决赛总分,按这总分排就是决赛的名次。 按本届比赛规定,决赛总分加上初赛总分,才是比赛的成绩, 名次按此来排。这种比赛规则的设计,结果让朱卫宪吃了大亏:其精心制作的第100号参赛小提琴,虽决赛成绩雄踞第一(比金奖琴高8.7分,比银奖琴高27.4分,比铜奖琴高57.4分),只因评奖要加上初赛分(初赛成绩排第12名),结果决赛的第一名便退步到评奖排名的第四名(具体比赛规则和比赛得分表,查中国国际比赛网站www.civmc.com)。
有人打了个比喻:初赛是大范围用手掂量出来的,决赛是小范围用天平细称出来的。如此说来,这次北京国际赛,真正意义上的冠军应该是谁就不用笔者来挑明了。
由此又想起国际体育比赛,有把初赛成绩带到决赛算成绩的吗?比如百米跑决赛,跑了第一的是不是还要把初赛成绩拿出来平均一下呢?没听说过!初赛只是资格赛,一般来说,是不计入决赛成绩的。既然如此,提琴比赛为何要如此设计比赛规则呢?
朱卫宪,你真冤!
附朱卫宪参赛琴真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