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制琴赛实况-- 全部成绩单 (5月13日更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小于 发表于 2016-4-12 22:20:0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琴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小提琴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小于 于 2016-5-15 11:14 编辑


2016年,中国国际制琴赛迎来了自己的第三个轮回。如果之前两届我们把自己的国际比赛比喻为“婴儿”的话,那么这一次的第三届,这个“婴儿”已经开始自己努力迈开双腿,正式走向了国际的舞台。

经过2015年一个“令人意外”意大利三年赛,在去年的秋天,中国的三年赛开始早早在恩师郑荃的脑海中构思。点击进入2015意大利三年赛报道
意大利比赛,四个金奖少了三个,唯一的一个给了一只“ 不那么Cremona”的西班牙中提琴。提琴的世界和这个世界一样,在飞快的发展着。意大利,美国,法国,德国,中国,现在已经仅仅是一个小小的地名了。出国对于大家来说早已习以为常,地球也早已变成一个“村子”。 国家的文化在逐渐的“统一化”。

一次聊天中恩师这样问我:“你觉得意大利比赛里面的作品怎么样?”  答:“我很喜欢那只中提琴”。 再问“你知道意大利评委如何评价么............?"

意大利三年赛存在的意义,在于其悠久的历史和起源以及极其苛刻的评选标准和高额的奖金 ; 美国比赛的意义在于其很强的包容性 以及 对于“科学制琴”的不断追求 ;那么问题来了:

我们中国比赛的存在意义在于哪里。 我们的比赛已经举办了两次,但是目前谈论这个问题,依旧为时尚早。

评委阵容:



我们的比赛可谓是次次阵容豪华,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中国比赛得奖的参赛者,往往在之后的其他国际大赛上能继续取得好成绩。我也正是在第一次中国国际赛上认识了Ulrich Hinsberger这个得了第一枚中国比赛金奖的德国人;而转眼的第二年,他就斩获了意大利三年赛 制作 音色两枚金奖。 这完全证明了我们比赛评委的口味和评选的严谨性。

去年我们南方失去了一位重要的制琴师,这对于中国制琴界是极大的损失。 有竞争才能有进步,为了更健康的成长,我们必须自己先足够强大。那么知识的传播,大家的交流就显得尤为的重要。

之前很多人拿了提琴制作师协会会员的名头,顶着名字不干实事,那么好了,现在所有的协会会员将会严格考核,严控数量和质量,于是出现了下面的这次考核与会议:



今年春天,为了更好的在赛前动员大家,以及让更多人了解比赛的规则和评委的审视的视角,恩师先后两次分别在 南北两地举行了比赛前的技术交流会。

先是在南方的:


后是北方的:




比赛和人一样,如果不正视自己的优点与缺点,那么它永远无法成长。 如果失败让人进步,那么最简单的进步方法就是在别人的失败中学习。


4月12日  中国国际提琴制作比赛 新闻发布会 开始  


未完待续 。。。。。。。。。。。。。

本文章部分图片来自于提琴制作师协会会员分享图片,严禁转作他用!



2016-04-07 120247.jpg (138.59 KB, 下载次数: 184)

2016-04-07 120247.jpg
我每天苦练14个小时,现在却有人叫我天才?!——萨拉萨蒂
2
 楼主| 小于 发表于 2016-4-12 23:51: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于 于 2016-4-14 20:15 编辑

提琴比赛的正式新闻发布会。
图片转自 中国乐器协会官网

3
回来火车 发表于 2016-4-13 01:40:29 | 只看该作者
今年不知道能不能去得了。希望小于版主多发些前线详尽的报道!

4
taibai 发表于 2016-4-13 09:16:03 | 只看该作者
"意大利比赛,四个金奖少了三个" 说明让新琴拥有良好的音色,仍然是世界性的难题。

感觉中国的制琴师们做出来的琴,工艺质量已经不亚于任何时代的琴了。所以大赛的目的,工艺应该放在其次,主要着重音色。比如可以搞一个与古典大师琴的盲测对比环节,先按音色排序,再根据工艺调整名次。这种方式,也许能迫使中国的制琴师们全力攻坚音色,因为只有音色上去了,大赛中才有获得名次的机会。

而且,是否敢于像意大利三年赛一样,音色不出色,也留空金奖?
5
 楼主| 小于 发表于 2016-4-13 13:46: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于 于 2016-5-16 21:42 编辑
taibai 发表于 2016-4-13 09:16
"意大利比赛,四个金奖少了三个" 说明让新琴拥有良好的音色,仍然是世界性的难题。

感觉中国的制琴师们做 ...

意大利金奖的空缺,有声音的原因,但并不是主要原因。 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世界制琴的审美现在开始出现多元化的现象。意大利认为自己传统美,德法认为自己的改良美,美国认为自己的先进美,而这些在某一只琴上是很难综合出现的。 评委意见无法统一,才是金奖空缺的原因。


6
琴瘾 发表于 2016-4-13 21:56:04 | 只看该作者
端个凳子,泡杯绿茶,坐第一排。
7
杨平 发表于 2016-4-14 20:39:00 | 只看该作者
是啊!今次的制作提琴的比赛应该光辉灿烂的。我坐好板凳准备好好的看,好好学习!!
8
taibai 发表于 2016-4-14 23:22:08 | 只看该作者
小于 发表于 2016-4-13 13:46
意大利金奖的空缺,有声音的原因,但并不是主要原因。 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世界制琴的审美现在开始出现多元 ...

看来意大利比赛也主要看重工艺。

不过即使如此,中国的比赛是否能把音色放第一位呢?为尽量排除人为的主观判断因素,除了现场盲听外,不妨搞一个大师琴的平均频谱,用比赛琴与这个频谱对比,作为补充判据。只有参赛琴与大师琴音色非常相近,才有竞争金奖的可能。否则,一律空缺。

因为对于如我一样的不熟悉提琴工艺的大众来说,很难看出参赛琴之间的质量区别,感觉也没那么重要。换句话说,对工艺吹毛求疵没有必要。小提琴是用来演奏的,不是家具摆设,声音应该是第一位的,也应该是有追求的制琴师们的最主要目标。否则,中看不中用的琴,拿了金奖又如何?
9
 楼主| 小于 发表于 2016-4-15 00:05: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于 于 2016-5-16 22:12 编辑
taibai 发表于 2016-4-14 23:22
看来意大利比赛也主要看重工艺。

不过即使如此,中国的比赛是否能把音色放第一位呢?为尽量排除人为的主 ...

中不中用,首先你要用过; 中不中看,首先你要看到。 比赛都有条款,不喜欢比赛的世外高人有的是,水平不够参不了赛的也有的是。 既然参赛就说明认可比赛的规则。  不喜欢的大可以从工厂琴里面挑一只声音好的;喜欢的买了一屋子也没嫌多。

工艺,这二字分为 工 与 艺,普通人能看明白“工”就不错, 谈不上“艺”。 看不懂可以学,不愿意学,我帮不了。

“比赛”二字,在现在的中国社会总是有着浓重的功利心。比赛本身不过是个交流,为了保证交流的水平,为了引导审美,才成了比赛。 如果注意点只在那几只 黄色的小牌子上, 那也就是没什么意思了。   

比赛不看重工艺,来个10万把工厂琴,还真没准哪个声音盲听还真不错,评个金奖12万卖你你要么?


10
zhao668811 发表于 2016-4-15 08:32:51 | 只看该作者
比赛这种形式对于小提琴制作发展是个学习交流平台。同行间相互切磋,交流制琴经验,有利于制琴技艺的提高。预祝小于版主参赛取得好成绩。
11
taibai 发表于 2016-4-15 09:14:27 | 只看该作者
小于版主说得对。其实我也不是要否定提琴制作工艺的重要性,以及比赛交流的目的,只是希望中国的制琴师们在工艺已经出类拔萃的基础上,音色上能领先世界。比赛具有鲜明的特色,也是赶超世界的一个要素。定位要高,才有赶超的可能。当然,这只是我这个外行一点点不成熟的想法。

千挑万选的工厂琴,当然没有参赛资格,因为音色方面的要求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它要求制琴师们能有目的的制作出来音色出众的琴。比如宁峰那把琴的制琴师,不仅音色出众,而且能按演奏者的要求定制音色,这个很了不起。而且,即使从收藏的角度,音色不出众的制琴师的琴,也不具有收藏价值。

也许因为本人对这方面所知甚微,也没有利害关系,说得不对的话,大家可以忽略。
12
 楼主| 小于 发表于 2016-4-15 11:20:32 | 只看该作者
taibai兄客气,理不辨不明,我相信所有人都有一部分是认同你的看法的,包括我自己原来一样有搞不懂的时候。  一个制琴师长年累月的工作在这么一个小木头盒子上, 稍微有点儿心的一定会想:“我到底在做什么”。

我也是这几年才突然明白了些许。 如果taibai兄感兴趣,不妨看看我6年前的帖子:四年意大利
这里面有我第一次比赛,带着强烈的功利心去比赛的最终感受。

后来我经过很多事情,我也认识很多人。  所以再和恩师聊“比赛”, 普通人聊得是“热闹”,初级选手聊“工艺”,中级选手聊“油漆”,高级选手聊“风格”,评委聊“审美”,恩师聊得是“传承”。  所以可以看到每个人本身的立足点就不一样。

恩师的原来安慰我的一句话我至今记得: 只要进入决赛,第一名和第10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每次参赛都能进入第一集团,保持持续正确的审美。

所以比赛的首先第一目的:保证中国制琴界的高标准,高眼光,与世界接轨的先进性,并保持自己的特色。

至于什么工艺啦,声音啦这种“个人的小事儿”, 我们私下聊聊就足够了,没必要上升到品论一个比赛初衷的阶段。  

各位觉得呢?
13
zjljl 发表于 2016-4-15 17:34:36 | 只看该作者
小于 发表于 2016-4-13 13:46
意大利金奖的空缺,有声音的原因,但并不是主要原因。 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世界制琴的审美现在开始出现多元 ...

好像也就是不管传统、改良以及先进方面,均没有在声音方面得到支持,导致金奖空缺。如果声音美表现突出,什么传统、改良以及先进也许可以一边去。
14
zjljl 发表于 2016-4-15 17:37:10 | 只看该作者
应该可以这样,金奖没评出,银的补上,依次确定各奖。不过我说话不算,大家知道的
15
zjljl 发表于 2016-4-15 17:56:59 | 只看该作者
这种情况,如果在中国,会不会改良与先进一边去,连入围都不允许,毕竟这两者与创新沾了点点边,传统取胜理所当然。况且意大利传统技术是全世界所追崇的,美德在搞搞震,动摇着评判标准。
16
明月山人 发表于 2016-4-16 02:48:39 | 只看该作者
“ 只要进入决赛,第一名和第10名并不重要”,估计最高水平的作品之间相差无几,即使有差别,也在毫微之间。
17
 楼主| 小于 发表于 2016-4-16 21:20:19 | 只看该作者
zjljl 发表于 2016-4-15 17:37
应该可以这样,金奖没评出,银的补上,依次确定各奖。不过我说话不算,大家知道的 ...

这可不行哦,金奖空缺就是空缺,从来不能银奖补上。 金奖的荣耀是至高无上的。
18
 楼主| 小于 发表于 2016-4-18 22:18: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于 于 2016-4-18 22:20 编辑

大师讲座:
时间:5月7-9日

上午单元 9:00-11:30
下午单元 2:00-17:00

地点:中央音乐学院教学楼401



1)每天上下午各两场讲座,每半天为一单元,按单元凭票入场,参赛选手凭票半价,非参赛者购票入场。
2)每单元票价100元
3)仅内容预报(讲座顺序待定)

1)Jan Strick
《17世纪的欧洲提琴17Century violins in Euro》

2)Gregg Alf
《斯特拉底瓦里1716救世主的历史和重要性The history and importance of the Messiah Stradivari》

3)Patrick Robin
《提琴音板厚度F孔和低音梁Violin thicknesses,F-holes and bass bar》

4)Bernard Mallot Colleri
《琴弦和Auber 琴码Aubert Bridge & Colleri String》

5)Jiang Feng
《斯氏小提琴F孔定位和制作F hole placement of Stradivari violins》

6)Morassi
《克雷莫纳的现代提琴制作方法La costruzione del Violino oggi a Cremona》

7)Fausto
《意大利提琴博物馆的科学研究Antonio Stradivari Disegni modelli forme》

8)Klaus Gruenk
《随着演奏家需求而发展的琴弓历史The history of bow making according to Players needs》
19
zhao668811 发表于 2016-4-24 10:32:08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中国国际制琴赛是一个国际制琴界的学术和技艺的交流平台。参赛选手都是参会成员。不知参会是否收费。如果参会收费,听讲座就不应再收费。我看了一下,讲座者,多为专家评委。现在把学术交流,按着商业模式来运作,实不应提倡。
20
 楼主| 小于 发表于 2016-4-24 19:47: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于 于 2016-4-24 20:18 编辑
zhao668811 发表于 2016-4-24 10:32
我觉得,中国国际制琴赛是一个国际制琴界的学术和技艺的交流平台。参赛选手都是参会成员。不知参会是否收费 ...

参赛者 门票半价 ,  制琴师协会会员免费。
而且即便是全价的100元,也是整个上午 或者 下午的两场大师课票价。  

所以实际的全票人群:普通大众,包括中央音乐学院其他学生 都是  100元半天, 50元一节。

                                        比赛报名者,     50元半天 , 25元一节


                                         制作师协会会员    免费。 (交年费)


是我在转帖大师赛的大师课的时候, 忘了这个补充条款了 。  sorry啦~~~~


详细请点击这个链接 : 省的我解释有误 :比赛大师课链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17 00:40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