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琴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小提琴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fanpu 于 2017-7-21 17:42 编辑
父亲畄下的一把铃木琴,系列号35, 购于1945年,父亲生前十分珍爱。昨天在一个铃木公司网站上查到此琴制作于1920至1926年之间,工艺相当精巧,一眼看上去琴显得比一般尺寸小些。因见过的琴有限,没个比较,所以斗胆把琴放上来请见多识广的高手帮看看。多谢! 昨天刚在网站注册,还不太会用所以上传了一堆乱七八糟的照片,不好意思,望板主见谅。现在接着昨天的内容再唠叨几句。 父亲1945 年在老家昆明购得此琴。琴主人是一位南下逃避战乱的北方同胞,抗战胜利后归家心切,急需路费盘缠,只得出手心爱之物。既说此琴是主人的父亲早年留学曰本时带回来的。琴盒是由硬质纸板做, 盒面蒙了一层仿皮的材料上面嵌了一圈琴状花坟,提着轻巧纤细,完全不象现在那些笨重的木制琴盒。为保护盒子还配有一个土黄色的帆布琴套。父亲属于旧时代的知识分子,为人和蔼谦逊,办事十分认真,购琴后在帆布套上用粗黑的墨水工整的写上"1945" 和自己的各字。 每每想到, 在那个战火纷飞,悲苦离难的年代,这把琴跟着主人一路颠沛南下却被保护得如此完好,我对琴主人的敬仰之情就油然而生。琴到了父亲手上也是倍加珍爱,记得70年云南闹地震,我们一家三口住露天帐篷,父亲随身带着的就只是这把琴。 啰啰嗦嗦说了一堆,还是上两张照片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