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琴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小提琴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zhao668811 于 2021-6-28 10:47 编辑
回想2016年火车版主建议我,在小提琴聚类树制琴大师及作品浅析完成之后,选些1900年前后的制琴师加以介绍。现已过去四、五年了,今天才提到日程。我想先将补上以前剩余的几篇,然后续新的内容。先介绍大名鼎鼎的制琴大师斯特拉迪瓦里:
安东尼奥·斯特拉底瓦里 安东尼奥·斯特拉瓦里(Antonio Stradivari)生于克雷莫纳富裕的贵族家庭。斯特拉瓦里生于何年并不确切,而死于1737年则确凿无疑,学者研究认为他生于1642~1644年。他12岁时成为尼古拉·阿玛蒂的学生。斯特拉瓦里在学徒期间帮 老师制作提琴并可以任其自己买卖,尼古拉·阿玛蒂对他有非常大的影响,阿玛蒂自己制作提琴同时还请其学生帮他制作提琴,但斯特拉瓦里一生中始终独自自己制作提琴。1666年的阿玛蒂小提琴是经斯特拉瓦里之手而制成的。当时斯特拉瓦里已经满徒,而且阿玛蒂安排斯特拉瓦里帮他从事较难的工作。同年斯特拉瓦里被允许在这样的小提琴里署上自己的姓名。斯特拉瓦里结婚后暂且在阿玛蒂处做助手,当时他还没有出名,也只能以普通的价格出售他的小提琴。在这一时期,他对制琴木质并没有经过仔细地挑选。然而,由于他专心制作,以出色的音色弥补了材料不足。
斯特可以拉瓦里的制作期分为3个阶段。 1686年前为第一阶段。 在第一阶段中他没有脱离阿玛蒂的影响。不过已经可以看出,初期的斯特拉瓦里有改良阿玛蒂模型的痕迹。琴首的螺旋较深,线条流畅,富于动感。从1679年制的有名的“赫里埃”(Hellier)琴中可见其风格。这把琴与这一时期制作的琴一样,可称为阿玛蒂型的斯特拉瓦里琴,音色漂亮,比阿玛蒂琴的音色更为男性化,外形非常大胆。“赫里埃” 琴的精美装饰,显示了斯特拉瓦里是位优秀的装饰图案设计师。他的这种琴现存已很少了。然而,这种装饰丝毫也不影响琴的音响效果,也丝毫不破坏琴的外形的单纯性。1604年阿玛蒂去世后,他的名声逐渐扩大到欧洲各国。这期间斯特拉瓦里收到欧洲各国订单,同时斯特拉瓦里的创作风格发生了变化。他知道布里西亚学派的乐器非常好。布里西亚学派的乐器并不像阿玛蒂琴那样纤细和柔和,但其音响的力度和穿透力很强。斯特拉瓦里想把阿玛蒂琴银铃般的柔和的音色和布里西亚马基尼琴强壮而厚实的音色结合起来。 第二个阶段,即在1686年至1694年他实现了这个愿望。为此,他把阿玛蒂琴很高拱起的弧度减低,而把外形放大。这个时期的斯特拉瓦里琴的侧板中部,C形弯曲部特别明显,而他做的一对f孔与第一阶段相比,也不那么斜,材料也非常考究。第二阶段的背板材料,其木纹极其漂亮,面板云杉的年轮清晰。油漆也很漂亮,油漆的美观主要依靠木材的美观。在这一时期,他似乎发现了配制透明而有光泽的油漆的秘诀。以前的油漆呈暗黄色,这时的油漆似乎在火焰状的底上蒙上一层淡红色,具有红色调的油漆。这种油漆的配制秘密,到目前还未破解。斯特拉瓦里为了试制这种新型小提琴的最佳木材厚度,进行了无数次试验。这个时期早期的琴,看起来几乎像马基尼琴,但不久就做成新的形状。他把中部做得更窄,而琴身较大。此后不久,他又重新制作阿玛蒂型提琴,外形大小相同,音色更柔和,隆起更高。这种琴型一直持续到1695年,他认真地进行了10年实验后,进入了全胜时期。 1700年到1737年为第三阶段,是斯特拉瓦里制琴的黄金时期。1700年开始制作的琴极其壮丽完美。新琴既不是阿玛蒂型也不是马基尼型,完全是他自己的风格。琴的中部比以前的窄,面板的下半部较宽,外形惊人的优美。背板选用枫木,清晰地浮现出木纹。面板的年轮清晰,内部的衬木用很轻的柳木。除了旋轴、拉弦板、指板,小提琴的重量还不到275克。由于斯特拉瓦里已经掌握了制作提琴木材的准确厚度,他使面板稍带些弧度,使乐器具有极其甜美、充实而有张力的音色。这种小提琴在与交响乐团协奏时,能相互匹配。这种小提琴还具有多种极细微的音色变化,即使是很轻微的弱音,在非常大的音乐厅里,也会有一种像闪电般不可思议的穿透力。低音像风琴般的饱满。斯特拉瓦里似乎预料到这种小提琴将在一个世纪后发挥出它的功效。他制出了音乐会用的,完美无缺的小提琴。
第三阶段的小提琴,从f孔到琴首螺旋处可见他的名师风范,特别要赞赏他的油漆,他对油漆进行了各种试验。首先涂的是金黄色的油漆,在这层油漆干后,再在其上涂淡红色的油漆。起初给人的感觉有些刺眼,然而久而久之,带有褐色,反射出像火焰似的红色。据说后期斯特拉瓦里琴之所以具有无与伦比的音色,可能是因为这种油漆具有延展性。总之,即使在两个多世纪的今天,这种油漆看起来像充满了神秘的生命力。1700年以后制作的琴称为“伟大的斯特拉瓦里琴”,其中最有名的是“格莱富勒”(Greffuhle,1709年),“弥塞亚”(Messiah,1709年),“恩斯特”(Ernst,1709年),“威奥蒂”(Viotti,1709年),“阿拉尔徳”(Alard,1715年),都是极珍贵的作品。据说斯特拉瓦里总共制作了两千把琴,当然这还未被确认,现在还留存上千把琴。其中也包含了 大提琴。他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的乐器较少,据说是由于一些琴不满意而焚烧了。从1700年到1720年,斯特拉瓦里创作的杰作都是无懈可击的。此后,他制作的琴稍大,直到1730年。这10年间,他的作品也很多。但在1730年以后,他的视力衰退了,手也不听使唤了,乐器周围的嵌线总有些不流畅,f孔的风格也与以前的作品不能相比。油漆也不能说非常完美,这恐怕是配漆和上漆的失误吧。这一时期小提琴的油漆几乎近于褐色,且不透明,失去了以前乐器所有的带红光金黄色的光泽。不过,这些小提琴由于木材厚度和比例都是正确的,因此同样具有出色魅力的音色和充分的音量。
1737年12月9日斯特拉瓦里去世。其子弗朗西科斯和奥莫波诺继承其父亲的 作坊。1742年弗朗西科斯和奥莫波诺相继去世,弟弟保罗把其父亲的作坊改为布店。1746年保罗搬出后,房主人转给斯特拉瓦里的学生,后来又改为造酒作坊。 弗罗里昂•李奥哈德(Florian Leonhard)认为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特点是:琴身上部较为窄而小,下部较为宽大,中部弯度稍深,不仅轮廓相称,线条也美观。琴板宽大平坦,弧度极微,中间厚,渐而向四周扩张地薄下去,边部近侧板处最薄,由于面板厚薄适度,所以极易振动。斯式琴发音强而有力,音响宏亮,音色优美,传远效果极好。人们常用圆润、含蓄、丰厚和纯净等词句来形容它的音色。斯特拉蒂瓦里在他黄金时代制作的琴,代表了制琴领域的最高成就。斯氏琴结构合理、工艺精良、造型优美、色彩丰富、灵敏异常,经久耐用。斯氏琴是全能琴,音乐风格从甜美优雅到雄壮威武,力度从弱到强,斯氏琴均能胜任。 明天上琴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