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提琴油漆的可塑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神思系 发表于 2023-7-11 15:28:4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琴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小提琴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神思系 于 2023-7-11 16:22 编辑

提琴的油漆不仅仅是一门艺术,它也具有提琴的再塑性,究竟选择什么样的油漆,油漆到什么样的程度,这还真是一门众说纷纭的技术、或者也叫艺术。
有人喜欢酒精漆,这个楼主从来不会反对也没有异议,不过酒精漆需要快速涂刷,慢了就会堆积漆料,而且在涂刷时几乎很难做到分层上漆色,同时也会层次不太明显、大多会显得暗淡、呆板、缺失提琴的一种特有的灵气、显现不出底色调,几乎很难再塑提琴的气质。尽管酒精漆有速干的优点和经济价值,但油漆的特性一定会渗入木质,只有油漆才会干得十分缓慢,尚或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都不一定干透,即使是现代的油漆技术使用了速干溶剂漆基也很难在短时期彻底干透,漆料一定会发软,汗手摸上去漆面会发黏,甚至沾手。
油漆因为是多次、且每层次不是均匀涂刷、每涂刷一层需要等到干了再涂刷下一层,只有在最后才可能会均匀上亮光漆,同时每位制琴大师都有各自深藏不露的不同油漆工艺,因此会显现出不同的上色基层,同时因为最底层油漆会渗入木质内里、这种渗透会很慢、会起到另一种特有的物理作用(这一点尽管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研究透彻,但已经是众所公认的理论),尽管酒精漆也会对木质有所渗入,但很快会干、且渗入不会很深很长久,只要是纯油漆上色一定会显现出不同层次的色调、而且那种特有的色调显得十分灵气而生动,尽显其与众不同的气质。
为了说明油漆的可塑性,发上来一支经过从新修饰并上过油漆的古董琴来说明一下。

会有人认得出它吗?它快到四百岁了。






背板上也有一处轻微的裂痕,里面上了胶打了补丁,一直就这样也没扩大。



买到手时面板有一处小小的开裂,能看的到吗?揭开面板从新粘接好,但并没有影响音色,惊叹意大利的修琴大师,当然,也没少花银子。











为它配了五支琴弓,另一只借给好友了。







来听一听这支琴的声音吧,已经是多年以前录制的了,与大师比差得很远,可惜大病难愈现在已经拿不动琴弓了。


即使是没有经过任何修饰的原始古董琴,也会依旧悄悄散发着它特有的骄傲灵动气质,它们都有着悠悠的古老岁月和故事。
























当你在家里练习时,你应当是你最大的敌人;而当你出现在舞台上时,你应当是你最大的崇拜者。——布舍里
2
sunshunoo8 发表于 2023-7-11 19:49:52 | 只看该作者
   这一曲【天鹅】演奏,鹤立鸡群。尽现内涵,功力!欣赏,学习。
3
老人与海 发表于 2023-7-11 21:59:08 | 只看该作者
Nicolas Lupot 在巴黎 rue de Grammont 街上的工作室开设时间在1798年后,即使这琴是真品的话,也就只有最多200年左右,400年是不存在的。

看这琴的边缘和镶线,基本都是新琴的样子,特别是标签很假,这不是经过百年风雨该有的样子,这跟翻新油漆没有关系,它没有老琴的神韵。
4
春华之语 发表于 2023-7-12 08:54: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春华之语 于 2023-7-12 08:59 编辑

声音不错呀!楼主的演奏水平很高,哪天拜你为师   建议指板不要上漆更好。同时,从这把琴的F孔羽切口过大来看,工艺不算很高的琴。

4.jpg (296.72 KB, 下载次数: 52)

4.jpg
5
太极神人 发表于 2023-7-12 09:28:17 | 只看该作者
演奏的录音优美动听,希望能多多播放不同的曲子(哪怕是以前录制的),供网友欣赏。

这些松香还是第一次见到。能否专门撰文介绍一下?那个调音器也是第一次见到,希望楼主也介绍一下。
6
 楼主| 神思系 发表于 2023-7-12 11:16: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神思系 于 2023-7-12 11:40 编辑

巧了!我们看法基本相同,我也一直就没断了怀疑的心态,包括我的几十位见过、演奏过这支琴的同行,他们的争议也各自不同。细细思考,似乎我们还是有分歧,也许我是老人,老气横秋,您是海、海纳百川的海,您的断言让人后怕。好像海明威曾经说过:“你尽可以去毁灭一个人,但你不可以打败他。”
没错!琴龄应该是223年?病患之后数学倒退回学龄前,别见怪。
定义一支琴(尤其是古董琴)主要看三个方面:看选材、工艺;看油漆;听声音,业内称“二看一听”。这个您不会有意见吧?
“神韵”这个词好像不贴切,总不能说谁长得真有神韵,如果说谁有气质、有灵气这还差不多,韵律传神说的不是品质是指声音或诗词。
一、您说“特别是标签很假”,我想知道您的论证或论据?我说谁欠我十个亿,他得有人信呀。附图可见吕波-1798的琴标,可以比较对照一番。
二、您还说:“看这琴的边缘和镶线,基本都是新琴的样子,这不是经过百年风雨该有的样子,这跟翻新油漆没有关系”这三点我真无语,但我知道一个道理:就算它是翻新的油漆,目前恐怕在我们国内应该没有人能够翻新到这种层次精巧、清澈、晶莹剔透的程度,如果有请拿几件真品让咱共同品一品见证一番。
这里再附上吕波-1798的古琴图片,琴型比较几乎可以完全重合叠加到一起,所以说这支琴就算是仿制的,也已经以假乱真了,据说吕波就曾经仿制了瓜氏1743大炮,那个时代很多提琴大师都无法验证真伪,要说仿制,吕波算是仿制界的祖师爷呐。
三、这支琴无论是琴型、工艺、油漆、声音都基本符合那个年代法国的琴型,纤秀、高雅、精致、浑身上下透露出古琴的典雅灵动品质,就算是假的也是仿制到极致,法国制琴艺术虽远不如意大利的辉煌、名声显赫,但尼可拉‧吕波和维奥姆他们两人的作品与工艺极其工整,声音洪亮令人印象深刻难忘,还有,留传在世的一些古琴保存的也是十分完好,几乎与新琴差不多,即使是修缮的至臻技术,国内几乎不超过两个人。而这支琴修缮技术极为高超,甚至裂缝都看不到。还有一点,吕波1798之前其实早已经到了巴黎制琴,1798仅仅是他和佛朗索瓦‧路易‧皮克开始合作,同时1999年他不只是制作了唯一的这把琴。
另外这支琴也应该具备了古董真琴应该具有的声音,仿制的古琴或老琴累死也不可能发出如此清纯透彻、醇厚甜美、略带金属味的音色。
另外您一定听所过,国内几位大师手里的古董琴自600万到1200万不等,真真假假照样也是众说纷纭,不过也是背后说说而已,至于鉴定书只不过是大鬼糊弄小鬼,有信的吗?也就希拉里.哈恩公开说自己的琴就是仿制琴。
不再具体论证,也说跑题了,这篇帖子说的是“提琴油漆的可塑性”,咱说的是油漆。
尼可拉‧吕波 (Nicolas Lupot, 1758-1824) 出生于德国的法国制琴家,被认为是法国最好的提琴制造者,同时也被誉为法国的斯特拉迪瓦里。吕波家族中第一位开始制琴的是尼可拉斯的祖父劳伦‧吕波 (Laurent Lupot, 1696-1762) 。劳伦‧吕波约于1725年在普隆比艾尔(Plombières) 工作,最后到奥尔良 (Orléans) 工作,直到辞世。劳伦‧吕波的大儿子弗朗索瓦‧吕波 (François Lupot, 1725-1805) ,也就是尼可拉斯的父亲,最先也在普隆比艾尔工作,之后搬到德国。他先是担任浮腾堡 (Wüttemberg) 公爵的制琴师,之后定居在司徒加(Stuttgart) ,第三代的尼可拉‧吕波即出生于此。
吕波自1768年起开始他的制琴事业。一开始与他的父亲一起工作,但他的制琴技术迅速地超越了他的父亲,早期多以阿玛蒂琴型为主。据说吕波在1787年就开始进入奥尔良制作提琴,奥尔良是法国中部的一座城市,他在奥尔良工作时与另一外制琴师佛朗索瓦‧路易‧皮克(Francois Louis Pique, 1758-1822) 成为好友,为了精进制琴技术,两位先后都搬到了巴黎,甚至成为一起工作的伙伴。
吕波在巴黎时,有机会亲身看到斯特拉迪瓦里名琴而启发了制作灵感,同时也期许自己能和斯特拉迪瓦里一样,制作出优秀的乐器,因而更为精进自身的制琴技术,从此他逐渐以斯特拉迪瓦里琴型为基础,迅速地改良了自己的制琴风格,不论是在提琴的外观、漆料的颜色以及音色方面都做了改进,对于当时以及后代的制琴师有着很大的影响。
1798年,尼可拉‧吕波与佛朗索瓦‧路易‧皮克在巴黎开设了专门制作提琴的工作室,1810年时事业达到了最高峰,1813年成为皇家礼拜堂的小提琴制造师,1816年成为皇家音乐院( Ecole Royale de Musique) 的小提琴制造师,直到他辞世前始终保持着高度评价。
吕波的作品大多为小提琴,中提琴与大提琴则较为罕见。其作品通常使用透明深橘红色的漆,偶尔也模仿瓜奈里琴。吕波影响了整个十九世纪巴黎的制琴工业,同时也建立起法国制琴学派。
仅仅是技术讨论,望老人与海老师见谅!




仔细比较这两只琴有什么不同吗?也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包括琴型、选材、制作工艺,甚至木质的年轮选择、背板花纹、油漆色泽的调配、上色习惯、尤其是f空的设计,摆放、切割、修饰等习惯,还有镶线、琴边大小、角度,腰线的协条统一,大家说说无妨,没有争论就没有道理。


7
 楼主| 神思系 发表于 2023-7-12 13:16: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神思系 于 2023-7-12 13:27 编辑

回答春华之语先生:
这是多年以前在院校演播室录制的,毕竟是几百万的录音设备呐。
学琴要是动真功夫学,那得从小开练,而且是特别特别特别枯燥和劳累的,重要的话说三遍,真的,几乎是在拿命和琴叫板,不放弃几次都算你是条硬汉,练到右手拿不住筷子、右手食指两个关节邦邦硬,左手四指磨出血泡、然后再磨出血泡,疼得拉琴时脸都变形,有时个别大师拉曲子脸部扭曲是不是这种的,可能会跟手不舒服有点关系吧。
但也别怕!学琴其实也并非难事,每天必须坚持早上起来就练长弓、分弓、打指,这一生只要你能拿动琴弓就得去练,然后练大小调的音准,熟了再练大小调的把位,最后还是练音准、练把位,每天不停地往复,当然谁善于动脑谁就出来得快,然后必练的还有视听、听作品,这个谁都懂,相对难的是分析作品、记住作品,记熟一堆又一堆的谱子,尤其是重点画号的地方,忘了会挨老师板子。说完了,剩下的就是您的事了。
对了,悄悄告诉你一个小技巧,练琴前记得一定用热水烫手、左、右手同时烫洗一会儿,为什么?您照着做就得了,慢慢会明白的,永远让两只手柔软自如,似乎风都能吹得动,你看那些业余的手指像铁一样硬邦邦。

回太极神人老师:
搞专业的一般都配四、五支经常用到的琴弓,琴弓当然最重要,但松香也同等重要,这几乎是铁律。
1、        琴扭滑石棒会让你调琴很方便很快捷,要不然开始了你还在那里滋滋嘎嘎调琴,人家会骂你。
2、        黑色盒子里的松香是冬季天冷时用到的高级松香,高级松香分含金粉、含银粉、含铝粉、含铜粉,松香颜色越深越发黏,冬季使用声音多带瓷牙音,夏天不能用,黏得沾手,粘琴弦、声音也怪怪的,别以为冬天室内就暖和,琴弦怕冷,尤其是尼龙缠丝琴弦比人的体感温度都敏感。
3、        浅棕色盒子里是含金粉的特制松香,您会看到晶莹剔透得透明,至少患病前在国内我还没买到过,这都是在美国、韩国购买的,大家伙凑钱一次性买很多,这是教学或一般应酬性演出用到的,不用好一点的松香G弦、E弦高把位、尤其是A弦声音出不来那种效果的,另外,我的感觉松香也会过滤掉细微的杂音。
4、        那个圆形的也是小提琴演出专用的松香,正反两种松香,带温度表的,金黄色的也是含金粉的,另一面是冬天专用的。
专用松香与普通松香出来的声音绝对不会一样,琴弓放在弦上只要动做对了,你想要的声音绝对不会出格,有些人总是埋怨没有好琴,其实也不尽然,那些大师他们怎么不用普通松香?在专业的耳朵里,对松香的音色和金属味会很敏感的,没有上乘的的琴弓、没有精致高级的松香,你让他拉一场演出试试,他能哭。
有几只曲子是在最佳状态下录制的,院校一般都是给学生录音,老师很少录制,使用器材设备都有严格的规定,况且还要录音师爷爷完美地师配合,以后再上传,大前年、就疫情开始时右脑梗在医院ICU躺一星期不省人事,差点见了斯爷,现在电脑打字都很吃力,谢谢支持!

点评

谢谢神思系老师的详尽解惑。这是我在本网站第一次称呼网友为“老师”,因为现在老师这个称呼在国内已经泛滥了,就像“美女”、“帅哥”的称呼一样,“苍老师”就是一例。所以我一般不称呼别人为老师,也不喜欢别人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7-13 11:57
原来楼主是专业的,太佩服了!谢谢老师的回复和悉心指教。祝老师早日康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7-13 07:46
8
老人与海 发表于 2023-7-12 13:26:11 | 只看该作者
如果说这是一把高仿琴,但却没有仿出使用痕迹,200多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家里民国时期留下的一些木制品,再小心翼翼地使用也会留下些小坑小洞的黑点,更别说这是乾隆时期的东西,玉器金器也许可以保存得更完美,但木器没有办法,特别是面板,云杉是非常脆弱的软木,即使完全不使用一直放琴盒里也会受空气和虫害而产生黑斑,而你照片中的面板显然没有这些年代的特征,总不可能抽真空保存吧
9
 楼主| 神思系 发表于 2023-7-12 14:24: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神思系 于 2023-7-12 14:29 编辑

木质究竟能不能保存得完好,这个不是谁可以想象的,这需要科学的论证。
不知您知不知道琴界有件怪事,瓜达尼尼有几把琴、包括吕波的几把琴保存得竟然如同刚刚制作出来一般光鲜,早些年这个问题在国外学术论文里有过专门的文章和一番争论。
这把琴到底是真是假,是高仿琴或是现代高仿琴,这个别说是我本人,就是见过、演奏过这把琴的专业同行都一直争论不休,甚至争论得脸红脖子粗,反正我是没办法也没能力去鉴定,况且也舍不得去花那份冤枉钱,真的、鉴定古董琴价钱很昂贵的,还不一定准确,只要琴的声音能够满足自己的需求,对于我来说这就已经足够了,据说国内第一梯队的一位大师倾家荡产凑了1200万拿回来的也是高仿制琴,但谁都不会去说破,因为谁的琴也的确拉不出来他那把琴的金属叠加木质的声音来,技术就是科学,这把琴无论是选材、工艺习惯、f 孔开料、肥厚的边缘、琴型、漆色几乎太像吕波的1798,况且这支琴也没有那么昂贵,不足百万的价格很符合它的身价和地位。
另外告诉您,本人亲眼目睹这把琴打开面板时,内腔木质地确很陈旧、很酥脆,用行话说叫做木头已经锈住了,用细砂纸稍稍打磨,面板就像化石一样光滑,透过漆色难道看不出年代古老木质特有的泛黄颜色吗?况且木质纹理如同凸起般清晰,新木头做工再好也达不到这种程度。还有,f 孔边缘与面板有很多细小的磕碰划痕,即使精心修饰也略微看得到的,那位制琴大师说面板背板经过多次清洗、清痕、修痕、补漆、上色,最后争取我的意见才上两层很薄很薄的亮光漆,原来的音柱用手就可以掰断,因此,这把琴就算是高仿的也绝对不是现代版的高仿。再听听音色,新木头能发出这种鼻音很浓的层次感和纯厚甜美声音吗?您还是严重怀疑国外一些制琴大师的修复工艺技术,当您看到了他们精益求精的工匠态度,国内制琴师一定会汗颜。
说的不对请见谅!谢谢参与!
10
春华之语 发表于 2023-7-13 07:46:09 | 只看该作者
神思系 发表于 2023-7-12 13:16
回答春华之语先生:
这是多年以前在院校演播室录制的,毕竟是几百万的录音设备呐。
学琴要是动真功夫学,那 ...

原来楼主是专业的,太佩服了!谢谢老师的回复和悉心指教。祝老师早日康复
11
 楼主| 神思系 发表于 2023-7-13 11:07:02 | 只看该作者
春华之语先生:
谢谢你的支持,发几张拉琴基本动作的图片不知对您有否帮助?前几年电脑硬盘坏了,拿去电脑城恢复数据没能成功,要不然里面有一系列完整的教学图片和教案发你邮箱,可惜所有资料都烟消云散了。拉琴其实就几个基本动作,只要定住了左、右手型也不难,如果半路出家的业余爱好者也照样可以进步到专业层面。
玩琴就三个要素,1、定住左右手型,这个没有五至十年以上刻苦训练万万不行,2、坚持每天两个小时的基本功训练,耽搁一天可以追上,耽搁了十天八天可能就要从头再来,这一般就是铁律,就算他是世界级大师每天也必是有规律地训练基本功。3、要熟练五线谱,牢牢记住谱子,尤其是一些要点,另外一定要经常坚持听、看那些优秀作品,从中感悟音乐的美妙之处,然后记住他。

基本动作-1.jpg (249.52 KB, 下载次数: 51)

基本动作-1.jpg

基本动作-2.jpg (211.02 KB, 下载次数: 55)

基本动作-2.jpg

基本动作-3.jpg (268.03 KB, 下载次数: 63)

基本动作-3.jpg

基本动作-4.jpg (240.08 KB, 下载次数: 63)

基本动作-4.jpg

基本动作-5.jpg (281.68 KB, 下载次数: 59)

基本动作-5.jpg

基本动作-6.jpg (260.12 KB, 下载次数: 55)

基本动作-6.jpg

姿势-7.jpg (311.35 KB, 下载次数: 56)

姿势-7.jpg

点评

谢谢神思系老师的示范、指导。获益匪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7-13 12:02
12
太极神人 发表于 2023-7-13 11:57:10 | 只看该作者
神思系 发表于 2023-7-12 13:16
回答春华之语先生:
这是多年以前在院校演播室录制的,毕竟是几百万的录音设备呐。
学琴要是动真功夫学,那 ...

谢谢神思系老师的详尽解惑。这是我在本网站第一次称呼网友为“老师”,因为现在老师这个称呼在国内已经泛滥了,就像“美女”、“帅哥”的称呼一样,“苍老师”就是一例。所以我一般不称呼别人为老师,也不喜欢别人称我为老师,除非是学生或同仁,否则会觉得很别扭。
谢谢关于松香知识的介绍。我的琴盒里也有较好的松香,是一块深色的Pirastro Oli-Evah的手工松香,但我平时用的是英国出品的Hidersine改良松香,特点是松香末少,抓弦较好,价格适中。好的那块松香将来留给孙子用。他刚刚5岁,才开始学琴。他妈妈在专业交响乐团里以业余小提琴手的身份参加演出,拉一提。正如你所说的那样,把小提琴作为职业,付出的太多,回报的太少,所以不希望我的孙子们将来当专业小提琴手,作为业余爱好足够了。当然希望他们能达到比较高的水平,而不是我这样的纯粹靠自学的野路子爱好者。

我没有尝试过琴扭滑石棒或专用的琴蜡,因为上次回国找上海的一位专业制琴师维修时,他新安装的琴钮与钻孔完全贴合,从不走音;倒是以前没有经过维修时,有时会需要调音。


非常欣赏你演奏的圣-桑的《天鹅》,跟唱片里听到的一样动人心弦。希望能多播放一些以前的录音。


神思系老师早日康复。我今年74岁了,跟你差不多时间曾罹患过小中风。开刀后康复,但查出糖尿病,每天抱着药罐子。愿我们都能平安健康,幸福长寿!


13
太极神人 发表于 2023-7-13 12:02:37 | 只看该作者
神思系 发表于 2023-7-13 11:07
春华之语先生:
谢谢你的支持,发几张拉琴基本动作的图片不知对您有否帮助?前几年电脑硬盘坏了,拿去电脑 ...

谢谢神思系老师的示范、指导。获益匪浅。
14
 楼主| 神思系 发表于 2023-7-13 12:20: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神思系 于 2023-7-13 12:31 编辑

嗨!我们何其相似,惺惺相惜的兄弟!您比我大8岁、我才68岁,退休后准备去韩国生活,韩国条件比国内略好一点点,老大在韩国做医生,小的也在省医院干麻醉师,绝对反对孩子从事音乐行业,累死了,可惜病了就去不了啦,我也是脑梗之后也查出糖尿病,现在每天6.30起来就在保姆的监视下吃药,一直吃到晚上睡觉,都烦死了!
优盘里存蠢存了两首过去校庆时排练的独奏,细细听有几处瑕疵,拉《天鹅》要稳重,拉《沉思》要激情。

对了,忘记告诉您,那个定音笛很精准,转动吹口可以定音七个大调,很精准的,实在美国买的。滑石棒非常好用,不用的话旋钮发帚,每次调弦稍稍拉出一点弦扭,擦涂几下,放心,拉琴时绝对不会跑调,松香其实非常重要,即使是一般的琴,换了多米南特弦在用好的松香,琴音也会大大提高。
发了一个贴《沉思》,我们是兄弟,谢谢支持!
15
二师兄 发表于 2023-7-18 12:48:13 | 只看该作者
进来慢慢学习,下载收藏了,慢慢消化。谢谢几位大哥,特别是神思大哥的不吝赐教。
16
二师兄 发表于 2023-7-18 12:55:03 | 只看该作者
图2、3、5应该是用手机正面摄像头拍的,如果调整好再加文字就好了,更加容易模仿学习动作
17
zhzhhai 发表于 2023-7-22 19:12:32 | 只看该作者
神思系 发表于 2023-7-13 11:07
春华之语先生:
谢谢你的支持,发几张拉琴基本动作的图片不知对您有否帮助?前几年电脑硬盘坏了,拿去电脑 ...

写得很祥细,这示意图也很有启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3 05:38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