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神思系 于 2023-10-2 19:44 编辑
事先声明,这个讨论不是针对楼主的,只是就事论事,不夹杂任何个人的感情色彩,针对的是原来视频里提出一些话题、包括那篇概念模糊、令人似懂非懂的原创文字。 真的不想过多的去理论“论坛”里大多数业余琴友的一些是是非非的话题,话多了肯定就讨人嫌,也曾被人厌烦过。 讨论“音色”,首先要弄懂:“声音的传播”必定要是在特定的物理条件中进行的,(在真空条件下声音是无法传播的,讨论音色也就没有了任何意义),因为离开了物理条件,“音色”这一说也就根本不成立、更无法来讨论,因此片面的去讨论“音色”应该是一个伪命题。 这里尽量避免那些晦涩的大道理与憋嘴的术语,但也不能不涉及一点术语和基本的乐理常识。 声音:记录声音在物理振动下产生的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物理排序方式叫记载波形(通常叫:锯齿波);而声音在物理条件下传播的规律与序列通常采用的是波形与谐波,它有三个基本要素,既声音的响度、音色、音调,而波形只能记录声音的响度和扩散方向。 音色:记录声音的物理规律通常采用的物理方式是另一种波形,这种波形我们称它是谐波。 旋律:它包含两个要素, 旋律线和节奏,在连续的旋律进行中,由于音高的走向而形成各种直线或曲线进行,这些进行类似线条的伸展或起伏叫旋律线,通常是由 旋律与 伴奏织体两种语汇构成,同时旋律也是根据人的情感运动规律的需要,由建立在调式和节拍的基础上,并以不断变化着节奏运动方式的、一连串具有和声音要素的音程结构而形成的乐音运动形式,因此我们得出一下两个结论: (1)声音 是一种振动现象,物理学上叫做振动频率或振动波形,但任何物体的振动都无法做到单一的频率,除了基本频率振动的影响,物体还受弹性形变的影响,会产生其他频率的振动,因此声音的物理现象叫做振动频率、也叫振动波形,波形不是用来定义和证明“音色”的唯一物理属性。 (2)音色 当声音振动的叠加或消减,就产生了更多频率的振动出现,这叫做谐波,证明音色的物理传播现象是谐波,显示的是物理特定的波长、强弱、明暗,以及传送速率、特定导向等等,这个必须得搞懂啊。因此,制琴业界必然想到要利用木材震动的音色、谐波关系从物理学上来定义提琴制作的一种科学手段,而且已经被广泛地普及运用开来。 很显然,题主的视频原意其实就是想说明:在视觉的特定场景里,人们对乐器的运用和旋律的规律要有逻辑地去协调运用,这实质根音色的属性并没有本质的关系。 “讨论音色我们在讨论什么?”其实,这是音乐体系里具有科学逻辑原理的专项课题,但不是用来”讨论音色我们在讨论什么”的伪命题,这种命题太大也太复杂,在教课本里这种命题叫做“‘音乐的传播’是音乐相对人们的意识形态的表达与影响的范畴”(专业音乐术语是这样定义的)。(多说一句,在音乐范围内,音乐就已经含括了乐器、声音、音色、声波、旋律,在实践当中,音乐相对于一些动物也是有相对作用的,比如给奶牛或母鸡听音乐就会多出一点牛奶或多产一点鸡蛋,这是被科学事实证明过了的,所以说,音符没有好坏之说,但音色却必定带着自身的音乐指向,不知有没有人看得懂我的意思?这里的音乐、意识形态、指向的对象是带有感性世界观认识的人类,因为只有人类才能产生世界观、也叫意识形态)。 下面是题主出示的四张图,这个我在讲课时还真的有用到过,我给翻译了,但不一定准确。
图一:这是简单的三种物理“声音波形”图,只能证明三种物理“声音震动传播”或方向的特定波形,而不能用于显示“音色”的物理波形。这里有四个心脏跳动的声音锯齿波形,好了,在这四幅声音震动波形图里,谁来告诉我哪一个是显示“音色”的谐波,它们都代表着什么音色和感情色彩?实际它们仅仅在显示是心脏跳动(震动)的频率波形,只是证明心脏在有规律地跳动,除此之外再无其他意义。 题主给出的几张表与音色其实没有多大关系,只能作为综合判断声波传输中的某种物理特性。
(图二):题主的原意为:在音乐的语境下,乐器的音色属于音乐的八个要素其中之一。其实,这是一张音色属性与影响音色的八个基本因素的列表,它不能说明乐器的音色属于这八项要素的其中之一,但是,实际影响音色属性的、和这八项必然规律都有着不可割裂的密切关系。另外,定义音乐用“语境”这个词也不是规范的语言,称为音乐属性或者叫音乐的场景(声场)或(声象)都可以。 (图三):这张表只是描述音色特性的一些表示用词,这没有啥意义,因此没有全部翻译出来。 (图四):题主可能是想用这张表描述音色在音乐作品当中的选择和使用的规律。但这张表不能概括、也说明不了他提出的音色的相关问题。作为音乐人我们一定要知道和牢记,决定一部音乐作品的要素有很多很多,但决定一部音乐作品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要素只有两项:一是旋律的规律和指向(或者叫做旋律的走向),二是合理巧妙布局“和声”,(或者说就是“和弦”),玩不转这两样东西就必然会出现视频与那些文字的误拗。 题主的另一个问题是: 1、音色没有对错好坏的概念。 这是个相对的概念,在交响乐里,不协和的和声、或者说音色是用来表现美好、丑恶概念的,贝多芬的主题音色就是拿来表现英雄主义色彩的,《魔鬼的颤音》里那些不协和的和声音色代表的就是邪恶力量,和声不就是音色范畴里的一种吗,这个还有什么可争议的吗。 2,目前还没有不能被物理学定义的,客观存在的事物。如果有,那大概率不存在,小概率属于科学还无法完全解释的边界。乐器的音色,在物理学中指不同乐器的频谱波形(FFT)不一样,听起来有明显差别。例如,钢琴、 小提琴的声音都是锯齿波、但它们之间的频谱谐波是绝对不相同。 题主的上述定论显然是违背科学的基本原理的,绝大多数的物理学家都承认,一切事物都有其独具的物理特性,但同时也不得不承认,世界上尚有很多很多的事物还不被我们人类所认识,所以很多自然现象还无法被科学的理论去全释。但是,首先要明白一点,音色在音乐世界里是有属性、有特定指向的。 例如:在欢乐的场景里你总不能传播暗晦悲哀的音色,在悲哀的气氛里就不能传播明亮亢奋的音色,除非你是找挨揍。当然,乐器在特定的环境下也有其特定的属性,换句话说它们是带着感情色彩的,而这种感情的音色色彩就是人的世界观赋予它们的,在太空里你演奏什么都没人管,因为不可能会有声波在传播,只要你行,你就尽管随意的去演奏,没人管你。 那么请你告诉大家,你指的是钢琴和小提琴的震动传播到底是震动的频率声波,(按你说的是方波或锯齿波)还是我说的音色的频谱谐波?看来题主连起码的声音振动波形与音色频谱谐波究竟是哪一种物理现象都没搞清楚,正确的说法是,钢琴的声波有两种,既包括锯齿波形是线性的、也可以是对数的,也可以说是三角型或方的频率波形,而它的音色也包含另一种的频谱谐波形式。 小提琴也包括这两种波形、它既有震动的锯齿波形形式,也有频谱谐波形形式,如果还没明白,那好,请打开AU或一款音乐编辑的软件,导入一段钢琴或小提琴的WAV或mp3模拟声音,看看是方形波或三角型波、或线性形还是对数形,而且还有布莱科曼或哈尔斯、还有韦尔奇或高斯、三角形、方形,还有线性与对数的,这个才是声音的震动波形,再打开AU的频谱显示,才能看到频谱的谐波轨道界面,这个你自己去试试吧。 无论你的选择是什么,你个人对音乐的审美都不需要考虑对错或者好坏的问题,只要是发自内心的喜爱,自己选的就是最好的,每一个人天生就有发现和解读音乐的能力,不需要额外的学习。 不知道这段话出于什么心境?重要的话说三遍: 决定音乐作品的要素有很多很多,但决定一部音乐作品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要素只有两项:一是旋律的规律和指向(行话叫做旋律的走向),二是合理巧妙布局“和声”,(或者说就是“和弦”)。 如果连最起码的波形、音色、旋律的逻辑关系还没搞明白,甚至对音乐的审美都不需要考虑对错或者好坏的问题,每一个人天生就有发现和解读音乐的能力,不需要额外的学习。试问,那该怎样去审美一部音乐作品?所有从事专业音乐的专家学者岂不是在白白浪费时间,只要喜欢就随便去搞吧。 先说道这里,关于对对音乐的审美都不需要考虑对错或者好坏的问题,每一个人天生就有发现和解读音乐的能力,不需要额外的学习,的这个逻辑议题,如果有时间另开文说说。 以上话题虽然是从专业角度去说说,但总觉得无论是业余的还是专业的,都应该严肃地尊重科学和自然逻辑,这才是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碧波涌动总比一潭死水的要好,道理不辩不明,欢迎众家批评指正!再次声明,我的说法只代表我个人,绝对没有恶意的指向,谁都不要抢帽子,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