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小喜欢音乐和乐器,对小提琴情有独钟,但小时候没有机会接触乐器,一直心存遗憾。直至半年前,不想抱憾终生的想法愈发强烈,趁着自己记忆力尚好、眼疾手快尚未退化,毅然决然走上了学琴道路。 我生活在上海。家附近有个琴行,琴行里有教各种乐器的班,我在那里报了名,老师是一个曾在乌克兰学琴的年轻女老师,每周上一次课,每次45分钟,一对一。老师为我首选了《张世祥100天》教材,从最基础的持琴运弓开始教。《100天》教材以各调音阶和短小练习曲为主,浓缩了很多基础技能和教学精华,循序渐进,条理清晰。但对像我这样的成年人来说,长一点、有明显旋律的曲子可能更能激起练习的欲望,一段时间后,老师又为我选择了《铃木》教材,开始接触相对稍长的曲子,还有些耳熟能详的名曲。从此,这两本教材同时进行,相得益彰,自我感觉进步显著,练琴的欲望也日益增强。练到现在,《100天》行将过半,《铃木》练到第二册的《猎人的合唱》。 很多琴友说他们都是自学,以我半年的经验来看,小提琴自学极其不易。前两年曾自学过钢琴,练了两首流行曲,自我感觉良好。我总结,钢琴是两手做相似的动作,抛开指法和美感不谈,只要以正确的节奏按下正确的键,就大致能成调。小提琴则全然不同,对于一个从未接触过弦乐器的人来说,初次面对小提琴,是无从下手的。现在几乎每次上课,老师都要花很多时间提醒我纠正动作,不光是控制音准的左手,还有右臂的大臂、小臂、手腕的动作,力度的控制,包括何时抬落手臂、运弓是否走直线等,这些如果没有老师的指导,光靠自己摸索,掌握难度很大,一旦养成不良习惯,不利于今后的提高。除了这些,老师还会教授乐理知识、因人制宜地提出各种合理建议。当然,我不否认世界上有无师自通的天才,但如果有条件,还是跟老师学为好,这样会进步更快。 我刚开始学琴的那些天还是很受挫折的。我的小指天生向内略微弯曲,这在按弦时会比较吃亏,要用很大劲才能踩到正确的位置,加上人近中年,手指韧带僵化,很多要求完成起来相当吃力,特别是3指按G弦的Do音、同时4指按D弦的La音,这个动作几乎无法做到,相当崩溃。刚练没几天,左手手指关节就开始疼痛,每天早晨弯曲手指时都会感到不适,老师甚至让我休息一段时间不要猛练,以免出现什么不测。之后,经过我持之以恒地合理练习,现在已基本克服了韧带的问题,关节也不疼了,手指灵活程度也日益提高,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坚持的重要性。当然,我不希望因为我是成年人,老师就降低对我的要求,我深知,只有练好扎实的基本功,今后才能自如的演奏。这点我跟老师达成了一致,老师也尽量地做到严格教导。 练了半年琴,我开始盘算着买一把比现有的稍微好一点的琴。老师说我现在的琴其实并不那么糟糕,不必急着换。我现在的琴是半年前决定学琴时买的,我一直有个单纯的想法,就是悦耳的琴声能激发练习的欲望,所以我没有选择那些超级廉价的琴(据说音色不怎么好),在金陵路上的一家乐器行,在销售人员的介绍下买了一把1200元的琴(那个牌子中最便宜的)作为入门练习琴。半年使用下来,虽无大碍,却也渐渐感觉到了其不足之处。特别是当去了本月举办的上海国际乐器展,近距离的亲耳所闻那些价格不菲的好琴发出的悦耳音色之后,愈发感到我的琴与它们的差距。我倒是有心在展会上觅一把琴,但以我现在的菜鸟水品,无法判断哪把好、哪把性价比高值得买。最后终究没有贸然行动,不免心中些许怅然,但这次的经历点燃了我练琴的激情,我决心奋发努力,希望到明年开展会的时候,能娴熟地在那些琴上演绎曲子,并拥有判断音色和质量高低的能力,自己为自己选择一把心仪的琴。 关于调音,我在Apple Store里找到一个免费的校音器软件,很好用,只要手机在旁,随时随地都能调音,非常便利。为了深夜也能练琴,还网购了一个橡胶弱音器,效果也不错。 关于成年人学琴,我是这么认为的。成年人跟小孩学琴不同,没有家长的逼迫,没有考级的压力,能充分享受音乐带来的愉悦和演奏乐器带来的快感,这是一种美妙的感受。正因为是自己喜欢才选择去学的,所以过程不会那么的痛苦,理应坚持下去才对。我这么对我自己说:如果练到一半就不练了,那之前用在练习上的时间和精力不都白费了吗?上帝留给我的时间本不多,与其因放弃而浪费,还不如坚持下去。成年人学琴当然不为成名成家、也不指望走职业的道路,但至少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朝着目标努力,不轻言放弃,这样我才觉得是真正的陶冶情操、丰富生活而不是浪费时间和金钱。 成年人朋友们,如果你还在犹豫,那请你抛开一切担心和顾虑,赶紧行动起来,五月天的歌唱得好,有些事你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去做。如果你已开始练琴,那一定要坚持练下去,生活会因我们的努力而变得丰富和充实。 |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10 04:28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