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只手之声


2016-3-21 11:47 | 作者: wj19760523 | 来自: 中国小提琴论坛(原文)

摘要: 日本的默雷禅师,有个叫东阳的小徒弟。 这位小徒弟看到他的师兄们,每天早晚都分别到大师的房中请求参禅开示,师父给他们公案,用来拴住心猿意马,于是也请求师父指点。 “等等吧,你的年纪太小了。” ...

日本的默雷禅师,有个叫东阳的小徒弟。 这位小徒弟看到他的师兄们,每天早晚都分别到大师的房中请求参禅开示,师父给他们公案,用来拴住心猿意马,于是也请求师父指点。 “等等吧,你的年纪太小了。” 但东阳坚持要参禅,大师也就同意了。


到了晚上参禅的时候,东阳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然后在师父的旁边坐下。 “你可以听到两只手掌相击的声音”,默雷微微含笑地说道:“现在,你给我去听一只手的声音。” 东阳鞠了一躬,返回寝室后,专心致志地用心参究这个公案。 


一阵轻妙的音乐从窗口飘入。“啊,有了,”他叫道:“我会了!” 第二天早晨,当他的老师要他举示只手之声时,他便演奏了艺妓的那种音乐。 “不是,不是,”默雷说道:“那并不是只手之声。只手之声你根本就没有听到。” 东阳心想,那种音乐也许会打岔。因此,他就把住处搬到了一个僻静的地方。 这里万籁俱寂,什么也听不见。“什么是只手之声呢?”思量之间,他忽然听到了滴水的声音。“我终于明白什么是只手之声了。”东阳在心里说道。 


于是他再度来到老师的面前,摹拟了滴水之声。 “那是滴水之声,不是只手之声。再参!” 东阳继续打坐,谛听只手之声,毫无所得。 


他听到风的鸣声,但也被否定了;他又听到猫头鹰的叫声,但也被驳回了。 


只手之声也不是蝉鸣声、叶落声…… 东阳到默雷那里一连跑了十多次,每次各以一种不同的声音提出应对,但都未获认可。到底什么是只手的呢?他几乎想了近一年的工夫,始终找不出答案。 


最后,东阳终于进入了真正的禅定而超越了一切声音。他后来谈自己的体会说:“我再也不东想西想了,因此,我终于达到了无声之声的境地。” 东阳已经“听”到了只手之声了。


支持

反对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一切无原因 2009-3-12 20:36
诸法无相,不住于心
引用 wj19760523 2009-3-12 21:38
<P>三三昧</P>
<P>佛号住心</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12 23:07:33编辑过]

引用 violover 2009-3-13 13:24
现在的人 很少有如此心境
引用 wj19760523 2009-3-13 13:41
<P>你说的可能是那样的 ,但随着时间和生活等等的打磨有些人是可以悟出而做到的. 而且可能是一种非常深刻的自己的东西.</P><P>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P><P>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若味,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P>
引用 wj19760523 2009-3-15 00:23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

    明•洪应明《菜根谭》:“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度寒潭,雁过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风吹到疏林里的竹叶上,竹叶沙沙作响;风过后,不曾在竹林里留下一点声音;大雁飞到澄潭上空时,影子映在水中,飞走时,影子也跟着消失了。
    修行到家的人,当有事发生时,心头会有一阵震颤;但一旦事过境迁,心即恢复到原来的虚明澄澈状态,空灵平静,不会把震颤留在心头。
    对天地万物,既要有自然的感应,又要保持心性的宁静,既充实又空明,才是人生的悟境。
引用 wj19760523 2009-3-15 16:43
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

    慧能的弟子之一是青原行思,行思传石头希迁,希迁传天皇道悟,道悟传龙潭崇信,崇信传德山宣鉴。
    德山是四川剑南人,俗姓周,早年出家,博览律藏,精通《金刚经》,时人称为周金刚。听说南方禅学兴盛,大为不平道:“千劫学佛威仪,万劫学佛细行,然后才能成佛。南方魔子,竟敢说即心即佛,真是大逆不道!”
    他决心到南方向禅宗挑战,于是挑着阐释《金刚经》的专著《青龙疏抄》,由四川而下湖南。初到澧州,路上见到一个老太婆卖油糍,便放下担子,要买点心吃。
    婆子问:“你挑的是什么东西?”
    德山说:“是《金刚经》的疏抄。”
    婆子说:“我有一个问题,如果你回答得上来,白送油糍点心。如果答不出,你就到别处买去。”
    德山自负地说:“但问不妨。”他心想,就凭你这个老太婆,还想把我难倒?你还不知道我这个研究《金刚经》大名家的厉害啊。
    婆子悠悠地说:“《金刚经》讲:‘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那么你‘点’的是哪个‘心’?”
    德山无言以对,汗如雨下。
    婆子说:“你还是去参访禅宗大师吧。”说罢,挑起担子,飘然而去。
    德山依言参见龙潭禅师,终于得以开悟。开悟之后,他把自己的著作,在大堂之上,当众烧毁,感叹道:
    “穷尽了世界上所有玄妙的言论,不过像将一根毫毛置放在无边的天空;费尽了世界上所有的意识情解,也只是将一滴水珠投放到巨大的深壑。”
    《金刚经》里还有这样的话:“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这里说的“心”,即众生的虚妄心。佛家认为,“三世”本空,都是妄心的产物。所谓“点心”者,实无一心可“点”,也就是无心可得、无法可执的意思。
引用 李鸽里 2015-11-20 21:43
此处无声胜有声。

查看全部评论(7)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3-31 15:32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