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tudou.com/v/dFZSaxJk4QQ/&resourceId=_04_05_99/v.swf
这是2009年,由退休的高能物理学家 William F. "Jack" Fry教授与小提琴家Rose Mary Harbison一起,在波士顿科学博物馆做的关于小提琴发声秘密的讲座。Fry教授通过简单明了的物理模型,解释了他在五十多年研究过程中,一步步发现的小提琴发声的规律,他的合作者Harbison则通过演奏直观地向观众介绍好的小提琴的音色特征,协助Fry教授演示如何通过细微地修整小提琴面板,改善小提琴的音色。
讲座浅显而直观,即使不懂物理学或者音乐的人,也能听得明白。非常有意义的研究和科普。
Fry教授于2011年7月去世,享年89岁。
Rose在讲座一开始演奏了她的小提琴,是Sanctus Serafino于1737年制作的琴,并介绍了好琴的几个基本特征:
1.穿透力好。在五千人的剧场里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2.动态范围宽,无论强奏或者弱奏都能清楚地发声。
3.快速响应,弓毛快速触弦时清楚地响应。
4.各弦平衡。否则,演奏在各弦之间来回快速换弦的多个音符时,声音会断掉。
5.声音集中,并有丰富的泛音支持演奏的声音。
6.歌唱般的音色。
7.回响ringing,尤其是长弓时必须有回响。
等等,并用琴表现什么是好声音,什么是坏声音,非常、非常、非常直观,即使音乐小白也能马上明白。
Fry陈述了获得好的琴声要解决四个问题:
1.穿透力projection。好小提琴的声音不会很响,但能让听众在很远的地方听到,太响的琴穿透力往往不好(这个说法以前一直难以理解)。提琴声音的穿透力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要让低频声音,即1000Hz以下的声音尽可能有力度。
2.对尖利声音Shrill的控制。由于人耳对3kHz左右的声音最敏感,因此1-5kHz范围内太强,会形成让人不舒服的尖利声音,好的琴必须抑制这个频率范围的声音。
3.高频范围内比如6-12kHz的声音要尽可能强,这也是提高琴声穿透力的另一个方面,因为人会根据听到的高频泛音脑补低频部分的声音,这帮助听者在乐队伴奏的情况下分辨独奏琴的声音。
4.回响ringing,即高频部分的共鸣。弓驱动某条弦,会通过琴码引起空弦发生高频泛音的共鸣,这赋予琴声一种“丝质”silky的音色;同时,揉弦时高频泛音的共鸣造成音色的显著变化,强化了揉弦的效果;而且这种共鸣在音色上的变化会告诉演奏者是否按准音。
然后,介绍了小提琴的结构与振动模式之间的关系。
在低频范围,声音的波长比小提琴的腔体尺寸大很多,所以小提琴是通过“呼吸”模式发声,即弦的左右摆动,使得琴码两脚上下振动,右脚的上下振动通过音柱推动背板上下振动,左脚上下振动使得面板上下振动,左右脚的振动方向相反,使得面板和背板的振动方向相反,引起琴身腔体一张一缩的“呼吸”运动。通过控制背板的厚度分布和面板结构,控制琴板的活塞运动和摇摆扭动之间的平衡,尽可能强化琴身的“呼吸运动”,即可增强低频区域的发声强度和效率。
他的朋友,物理学家Wilson Powell本来是设计原子加速器磁场的专家,发明了磁力厚度仪,并用来测了大量意大利名琴的琴板厚度分布。他们在Stradivarius琴的面板上发现了一些厚度异常区域。通过各种实验,他理解了这些区域对控制音色的作用,并通过刮除这些不同关键区域的微量木屑,细微地改变面板的厚度,他可以显著改变音色中的不同特征。在克雷莫纳的博物馆里,他看到Stradivarius使用过的类似工具,而且众所周知,斯氏琴的外表很漂亮,但内部却伤痕累累。
他还有一个重要发现,低音梁并不仅仅是一个结构上支撑而已,而是与4-5kHz范围的共振频率相关,当振动波在低音梁内部来回传播的同时发生反射,导致梁身沿着轴向转动,这种运动对应4-5kHz范围的共振。
提琴面板的不同区域,对应不同频率的发声及音色,其中最重要的是右F孔与右C线之间的一小片区域,是高频声音的最主要发射区域。
油漆的作用,是增强面板在横向的刚度,减少了纵向与横向刚度的差异,比如从12-15倍变为7-9倍,这对声学特性有明显的改变。
在讲座的现场,他当场演示通过在面板的不同区域磨去微量的木屑,来显著改变提琴的音色,比如消除“鼻音”,比如增强单薄的高音。
Fry从物理学上浅显的解释,现场的演示,结合Rose的演奏,如同拨云见日,诸多问题都豁然开朗。
有几个词语可能听不太清楚: timber 音色 tessitura 音域 contour 轮廓线 等值线
片中罗列的一些描述声音的词语
bright 明亮, biting 刺耳, shrill 尖利, hollow 空洞, nasal 鼻音, boomy 轰隆隆响, deep 深沉, woody 木头音, tight 发紧, needs cushion 需要支撑, silky 丝质的, sweet 甜美, after glow 余辉, chuff 咔嚓, dry 干瘪, focus 集中, too loose 太松弛.
|